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2326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0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操纵与避碰课件资料.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船舶操纵与避碰 9101: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9102:5003000 总吨船舶船长9103: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 9104:5003000 总吨船舶大副9105: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9106:5003000 总吨船舶二 /三副 9107:未满 500 总吨船舶船长9108:未满 500 总吨船舶大副9109:未满 500总吨船舶二 /三副 考 试 大 纲 适 用 对 象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1 船舶操纵基础 1.1 船舶操纵性能 1.1.1 船舶变速性能 1.1.1.1 船舶启动性能 1.1.

2、1.2 船舶停车性能 1.1.1.3 倒车停船性能及影响倒车冲程的因素 1.1.1.4 船舶制动方法及其适用 1.1.2 旋回性能 1.1.2.1 船舶旋回运动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1.1.2.2 旋回圈,旋回要素的概念(旋回反移量、滞距、 纵距、横距、旋回初径、旋回直径、转心、旋回 时间、旋回降速、横倾等) 1.1.2.3 影响旋回性的因素 1.1.2.4 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旋回 初径、进距、横距、旋回速率在实际操船中的应 用;舵让与车让的比较) 1.1.3 航向稳定性和保向性 1.1.3.1 航向稳定性的定义及直线与动航向稳定性 2 1.1.3.2 航向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1

3、.1.3.3 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 1.1.3.4 保向性与航向稳定性的关系;影响保向性的因素 1.1.4 船舶操纵性指数(K、T 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操纵性 能的关系 1.1.5 船舶操纵性试验 1.1.5.1 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2 冲程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3 Z 形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 1.1.6 IMO 船舶操纵性衡准的基本内容 1.2 船舶操纵设备及其运用 1.2.1 螺旋桨的运用 1.2.1.1 船舶阻力的组成: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 1.2.1.2 吸入流与排出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1.2.1.3 推力与船速之间的关系,推力与转数之间

4、的关系 1.2.1.4 滑失和滑失比的基本概念,滑失在操船中的应用 1.2.1.5 功率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1.2.1.6 船速的分类及与主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1.2.1.7 沉深横向力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8 伴流的概念,螺旋桨盘面处伴流的分布规律 1.2.1.9 伴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0 排出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1 螺旋桨致偏效应的运用 1.2.1.12 单、双螺旋桨船的综合作用 1.2.1.13 侧推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2.2 舵设备及其运用 3 1.2.2.1 操舵装置的概念与种类:电动操舵装置与液压操 舵装

5、置 1.2.2.2 操舵装置 舵角限位器的作用、种类与限制角 1.2.2.3 SOLAS 公约与我国钢质船舶入级规范对操舵 装置的要求 1.2.2.4 操舵装置控制系统 随动操舵系统的种类与基 本控制原理 1.2.2.5 操舵装置控制系统 应急控制系统的特点与使 用要领 1.2.2.6 自动舵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1.2.2.7 自动舵的操舵转换方式:随动舵、自动舵、应急 舵的转换及适用的场合 1.2.2.8 自动舵调节旋钮的使用 1.2.2.9 使用自动舵的注意事项 1.2.2.10 舵设备的作用及其组成 1.2.2.11 舵的种类及特点:分别根据舵叶剖面形状、舵杆 轴线位置、舵的支承方式分类

6、、特种舵 1.2.2.12 流线型平衡舵的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特点与满足的要求 1.2.2.13 舵力的概念;影响舵力的因素 1.2.2.14 舵力转船力矩 1.2.2.15 舵效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2.2.16 舵设备的日常与定期检查保养 1.2.3 锚设备及其运用 1.2.3.1 锚设备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锚的种类、特点 及应用 1.2.3.2 锚链的种类、组成与标记 4 1.2.3.3 锚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1.2.3.4 锚设备的检查、保养及检验要求 1.2.3.5 锚的作用 1.2.3.6 锚地选择 1.2.3.7 锚泊方式、抛起锚作业程序、操纵要领及注意事 项 1.

7、2.3.8 操纵用锚的抓力及拖锚淌航距离的估算 1.2.3.9 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的组成、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系 数 1.2.3.10 锚泊用锚的出链长度的组成及安全锚泊出链长度 的计算 1.2.3.11 单锚泊船的偏荡、缓解偏荡的方法 1.2.3.12 走锚的判断及应急措施 1.2.3.13 清解锚链绞缠 1.2.4 缆的运用 1.2.4.1 系船缆的种类和特点 1.2.4.2 系缆的名称与作用 1.2.4.3 系泊设备的组成与应用 1.2.4.4 绞缆机的种类、作用与应用 1.2.4.5 缆车及其附属用具的种类与作用 1.2.4.6 系泊设备的检查保养和使用注意事项 1.2.4.7 靠、离泊时缆

8、绳的应用 1.2.4.8 靠、离泊用缆的注意事项 1.2.5 拖船的运用 1.2.5.1 拖船的种类及其特点 1.2.5.2 拖船使用方式 1.2.5.3 协助操船所需拖船功率的估算 5 1.2.5.4 拖船作用下的船舶运动规律 1.2.5.5 拖船助操注意事项:拖缆及其系带、吊拖的拖缆 长度、拖力大小和方向、防止横拖和倒拖等 1.3 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 1.3.1 风对操船的影响 1.3.1.1 风动力与风动力转船力矩 1.3.1.2 水动力与水动力转船力矩 1.3.1.3 船舶静止、前进、后退中的风致偏转规律 1.3.1.4 船舶在静止、航行中的风致漂移规律 1.3.1.5 强风中操船的

9、保向界限 1.3.2 流对操船的影响 1.3.2.1 流对航速、冲程的影响 1.3.2.2 流对旋回、舵效的影响 1.3.3 受限水域对操船的影响 1.3.3.1 浅水效应及其对操船的影响 1.3.3.2 富余水深的确定 1.3.3.3 岸壁效应及其对操船的影响 1.3.4 船间效应 1.3.4.1 船间效应的定义 1.3.4.2 追越、对驶过程中两船间的相互作用 1.3.4.3 驶过系泊船时的相互作用 1.3.4.4 影响船间效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2 各种环境下的船舶操纵 2.1 港内操船 2.1.1 进港时的减速过程 2.1.2 接、送引航员时的操船方法 2.1.3 港内掉头所需水域的估算

10、及操船方法 6 2.2 靠、离泊操纵 2.2.1 靠、离泊的准备工作 2.2.2 靠、离泊操纵要领及其注意事项 2.2.3 尾系泊的操纵方法及注意事项 2.2.4 系离浮筒的准备工作:缆绳系离浮筒的准备工作、锚链系 离浮筒的准备工作 2.2.5 系离浮筒的操纵要领及其注意事项 2.2.6 船舶并靠的操纵要领和注意事项 2.2.7 船舶进出船坞操纵方法 2.2.8 船舶进出船闸操纵方法 2.3 大型船舶操纵 2.3.1 大型船舶的特点 2.3.2 大型船舶锚泊操纵特点 2.3.3 港内操纵特点 2.3.4 拖船的使用 2.4 特殊水域中的船舶操纵 2.4.1 狭水道中的船舶操纵 2.4.1.1

11、狭水道中操船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2.4.1.2 弯曲水道中的船舶操纵 2.4.1.3 运河中的船舶操纵 2.4.2 桥区水域的船舶操纵 2.4.3 岛礁水域的船舶操纵 2.4.4 冰区水域的船舶操纵 2.4.4.1 冰情探测 2.4.4.2 冰区的船舶操纵:进入冰区、通过冰区、冰困后 的措施 7 2.4.4.3 冰中锚泊、靠泊、停泊及航行注意事项 2.4.5 使用分道通航制和船舶交通管理区域的船舶操纵 2.5 大风浪中的船舶操纵 2.5.1 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 2.5.2 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所遭受的危害 2.5.3 大风浪航行前的准备工作 2.5.4 大风浪中的操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5.5

12、 避离热带气旋或台风时的船舶操纵 3 应急操船 3.1 在紧急情况下的旅客保护和安全措施 3.2 船舶搁浅 3.2.1 搁浅前应采取的应急操船措施 3.2.2 搁浅的危害及损害的评估和控制 3.2.3 搁浅后应采取的措施 3.2.4 脱浅方法及脱浅拉力的估算 3.3 船舶碰撞 3.3.1 碰撞前、后应采取的应急操船措施 3.3.2 碰撞后损害的评估和应变部署 3.3.3 碰撞后续航、抢滩或弃船时的注意事项 3.4 船舶火灾时的应急操船方法 3.5 应急拖带 3.5.1 拖带前的准备工作 3.5.2 拖带过程中的船舶操纵 4 搜寻和救助行动 4.1 IMO 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中的全面知识

13、和应用能力 4.1.1 搜救组织 8 4.1.2 搜寻基点和最可能区域的确定 4.1.3 搜寻方式 4.1.4 救助落水人员的程序 4.1.5 救助落水人员的应急操作 4.1.5.1 救助落水人员的四种旋回操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 合 4.1.5.2 在恶劣天气下释放救助艇或救生艇筏的操纵注意 事项 4.1.5.3 从救助艇或救生艇筏上救助幸存人员时的操船方 法 5 轮机概论 5.1 常用轮机术语 5.2 船舶辅机常识 5.3 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操作原则 5.4 小船动力装置和辅机的操作 6 避碰规则内容的全面知识 6.1 总则 6.1.1 适用范围 6.1.1.1 适用的水域、适用的船舶、我国的

14、保留 6.1.1.2 可制订特殊规则的水域、制定机关与国际规则关 系 6.1.1.3 显示额外信号的船舶、制定部门、对额外信号的 要求 6.1.1.4 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特殊信号规定与要求 6.1.1.5 分道通航制水域适用的相关避碰规定 6.1.2 责任 6.1.2.1 适用的对象 9 6.1.2.2 遵守本规则各条的疏忽 6.1.2.3 海员通常做法所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 6.1.2.4 特殊情况下所应保持戒备上的疏忽 6.1.2.5 背离规则的条件 6.1.2.6 可能需要背离规则的情况 6.1.2.7 背离规则的目的 6.1.2.8 背离规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6.1.3 一般定义 包

15、括船舶、机动船、帆船、从事捕鱼船、限于吃水船、失 去控制的船舶、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航、长度和 宽度、水上飞机、互见、能见度不良和地效船等十三个名 词的定义 6.2 号灯与号型 6.2.1 基础知识 6.2.1.1 号灯与号型的作用 6.2.1.2 号灯与号型的显示时间 6.2.1.3 号灯的定义 6.2.1.4 号灯的能见距离 6.2.1.5 号型的基本种类 6.2.2 船舶号灯与号型的显示与识别 6.2.2.1 在航机动船 6.2.2.2 拖带与顶推 6.2.2.3 在航帆船 6.2.2.4 从事捕鱼的船舶 6.2.2.5 相互临近处捕鱼的渔船额外信号 6.2.2.6 失去控制的船舶

16、 6.2.2.7 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10 6.2.2.8 限于吃水的船舶 6.2.2.9 从事引航任务的船舶 6.2.2.10 锚泊 6.2.2.11 搁浅 6.3 声响与灯光信号 6.3.1 基础知识 6.3.1.1 长声和短声的定义 6.3.1.2 声响器具的配备 6.3.2 操纵与警告信号 6.3.2.1 操纵声号 6.3.2.2 操纵灯光信号 6.3.2.3 追越声号 6.3.2.4 警告信号 6.3.2.5 一长声声号 6.3.3 能见度不良时的声号 6.3.3.1 适用范围 6.3.3.2 在航机动船 6.3.3.3 其他船舶应鸣放的声号 6.3.3.4 被拖船 6.3.3.

17、5 锚泊船与搁浅船 6.3.3.6 执行引航任务的船舶 6.3.4 招引注意的信号 6.3.4.1 使用时机 6.3.4.2 使用注意事项 6.3.5 遇险信号 6.3.5.1 遇险信号的使用方法 6.3.5.2 遇险信号的种类 11 6.4 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 6.4.1 瞭望 6.4.1.1 适用范围与目的 6.4.1.2 瞭望人员 6.4.1.3 瞭望的手段 6.4.2 安全航速 6.4.2.1 安全航速的含义与要求 6.4.2.2 确定安全航速应考虑的因素 6.4.3 碰撞危险 6.4.3.1 判断碰撞危险的原则 6.4.3.2 判断碰撞危险的手段与方法 6.4.3.3 雷达的

18、正确使用 6.4.3.4 雷达标绘以及与雷达标绘相当的系统观察 6.4.3.5 罗经方位判断碰撞危险时应注意的问题 6.4.3.6 AIS 在避免碰撞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6.4.4 避免碰撞的行动 6.4.4.1 避碰行动的时机要求 6.4.4.2 避碰行动的幅度要求 6.4.4.3 避碰行动的效果要求 6.4.4.4 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 6.4.4.5 减速或把船停住的时机与要求 6.4.4.6 本船转向与变速避让效果及DCPA 和 TCPA 的变 化规律 6.4.4.7 不应妨碍的责任与行动要求 6.4.4.8 不应妨碍的船舶与不应被妨碍的船舶之间的责任 关系 6.4.5 狭水道 12

19、6.4.5.1 狭水道条款的适用范围 6.4.5.2 狭水道的航行原则 6.4.5.3 不应妨碍的船舶的义务 6.4.5.4 狭水道航行的注意事项 6.4.6 分道通航制 6.4.6.1 分道通航制条款的适用、与规则其他条款的关系 6.4.6.2 使用分道通航制的原则 6.4.6.3 穿越通航分道的方法 6.4.6.4 沿岸通航带的使用原则 6.4.6.5 进入分隔带或分隔线的规定 6.4.6.6 应特别谨慎航行的区域 6.4.6.7 避免锚泊 6.4.6.8 不应妨碍的规定 6.4.6.9 免受约束的船舶 6.5 互见中的行动规则 6.5.1 帆船 6.5.1.1 适用范围 6.5.1.2

20、避让责任和行动 6.5.2 追越 6.5.2.1 适用范围 6.5.2.2 追越局面构成要件 6.5.2.3 追越局面的特点 6.5.2.4 避让责任与行动 6.5.2.5 追越条款与规则其他条款之间的关系 6.5.3 对遇局面 6.5.3.1 适用范围 13 6.5.3.2 对遇局面构成要件 6.5.3.3 对遇局面的特点 6.5.3.4 避让责任与行动 6.5.3.5 危险对驶局面的理解及避让特点 6.5.4 交叉相遇局面 6.5.4.1 适用范围 6.5.4.2 交叉相遇局面的构成要件 6.5.4.3 交叉相遇局面的特点 6.5.4.4 避让责任与行动 6.5.5 让路船的行动 6.5.

21、5.1 让路责任的确定 6.5.5.2 避让原则 6.5.6 直航船的行动 6.5.6.1 直航船的含义 6.5.6.2 保向保速的含义及适用时机 6.5.6.3 可独自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及行动的注意事项 6.5.6.4 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行动的时机及行动的注意事 项 6.5.6.5 让路船的责任 6.5.7 船舶之间的责任 6.5.7.1 确定船舶之间责任的原则 6.5.7.2 与其他条款之间的联系以及互见中让路责任的确 定 6.5.7.3 机动船与其他船之间的责任 6.5.7.4 帆船与其他船之间的责任 6.5.7.5 从事捕鱼的船舶与其他船之间的责任 6.5.7.6 限于吃水的船舶与其他

22、船之间的责任 14 6.5.7.7 水上飞机与其他船之间的责任 6.5.7.8 地效船与其他船之间的责任 6.6 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 6.6.1 一般规定 6.6.1.1 适用范围 6.6.1.2 安全航速与备车要求 6.6.1.3 航行的戒备 6.6.2 避让行动规定 6.6.2.1 对正横前来船的转向行动要求 6.6.2.2 对正横前或正横后来船的转向行动要求 6.6.2.3 减速和停船的时机与要求 6.6.2.4 雷达转向避碰示意图的知识 6.6.2.5 两船同时采取行动时DCPA 和 TCPA 变化规律与 避让行动的协调 6.7 渔区的避碰 6.7.1 渔场知识 6.7.2 渔船种

23、类与作业特点 6.7.3 渔船避让要点 6.8 内河航行船舶避让简介 适用于沿海 7 航行值班中应遵守的原则 7.1 航行值班中基本原则的内容、应用和意图 7.1.1 适于值班的条件 7.1.1.1 保持安全值班的目的 7.1.1.2 值班人员的值班时间的强制性标准 7.1.1.3 STCW 规则为防止疲劳作出的指导性意见 7.1.1.4 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7.1.1.5 为保证安全值班应采取的措施 15 7.1.2 值班安排和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持证、航次计划、海上值 班等 7.1.2.1 值班安排的总体要求 7.1.2.2 值班安排和应遵循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包括人员适任、航行计划、海

24、上值班和保护海洋 环境等 7.2 驾驶台协调工作程序 7.2.1 驾驶台值班驾驶员承担的责任及要求 7.2.2 驾驶台瞭望的要求 7.2.2.1 瞭望的目的 7.2.2.2 值班驾驶员作为唯一瞭望人员的条件 7.2.2.3 为保持正规瞭望值班安排应考虑的因素 7.2.3 驾驶台交接班的有关要求 7.2.3.1 交班驾驶员应注意的事项 7.2.3.2 接班驾驶员应注意的事项 7.2.4 对船舶航行、操纵和避让行动的有关要求 7.2.4.1 助航仪器的使用、定期检查 7.2.4.2 通知船长的时机 7.2.4.3 引航员在船时驾驶员的职责 7.2.4.4 特殊情况下的操纵和避让行动的要求 7.2.

25、5 船舶在锚泊时驾驶台人员的职责 8 驾驶台资源管理 8.1 概述 8.1.1 BRM 的概念 8.1.2 驾驶台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与与排序 8.1.3 驾驶台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8.2 组织 16 8.2.1 船舶与驾驶台组织结构 8.2.2 驾驶台组织的原则与作用 8.2.3 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 8.3 驾驶台团队 8.3.1 成熟班组形成的过程 8.3.2 团队成员的角色 8.3.3 团队的作用 8.3.4 团队成员的作用 8.3.5 团队工作的三环模式 8.3.6 优秀团队的特征 8.3.7 不同环境下班组工作的要点 8.4 通信与沟通 8.4.1 通信及沟通的定义,方式及特点 8.4.2 有效沟通的原则 8.4.3 内部沟通与通信:方式及要点,与引航员的沟通要点 8.4.4 外部通信:方式及要点 8.4.5 通信与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措施 9 用视觉信号发出和接收信息 9.1 国际信号规则组成 9.2 常用单字母旗及其意义 9.3 挂旗常识 9.4 通信要素的表示方法,呼号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