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3770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副本资料.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观摩课、示范课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金沙一中设计者:钟远平 主题、单元 或课的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学 科 高中物理年级高一班12 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

2、识物理实验的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 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 享的团队精神。 学 习 者 特 征 分 析 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关于重力的相关,对学习本节知识没有知识障碍。 2.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相互作用 的例子。 能力基础 学生经常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评估、有新课改学习理念。 学习者 特征分析 1、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生活的知识好奇心较强,具有强 烈的探究欲望; 2、学生都是

3、以小组为合作单位,一个同学的交流代表小组内同学的交 流。 学习动机 分析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物理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风格 分析 很多创新设计或生活实践都涉及力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可以对学 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教材分析 力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重力知识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和基 础,对初高中力学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首先给学生以形 象直观的知识感知,进而通过知识运用以提高能力、深化所学。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分析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什么 原因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

4、了力的概念及力的图示方 法,接着从重力的现象引出了重力概念,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 重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心概念等,在重力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自行 归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并能把学过的力进行归类,这是在能力范围内 2 的,应放手让他们去主动获取知识。本节内容提出了自然界中的四种基 本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体现教材内容的开放 性。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概念以及力的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结构 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和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即研究过程和方法。 难点: 1、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

5、信息化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1.视频: 足球运动视频 2.图片: 足球运动图片;瀑布图片;雪压树枝图片;推门图片;跳伞图片 (6)苹果下落图片(7)地球图片( 8)跨越式跳高图片(9)背越式跳高图片(10) 走钢丝图片 教学准备: 1师准备:根据学生情况,拟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准备每人一个弹簧 秤;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做预习学案,制作不规则纸片,用笔与线确定纸片重心,准备三 角板、直尺、纸与笔课堂上备用。 教学过程(活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意图 1. 引入新课播放足球运动视频 同学们, 假期出去旅游了么?去看了我们贵 州的黄果树瀑布么,那里浪花飞溅,声震百

6、里, 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时, 我们又感受运动场上速度与力量之美,力与我们 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力,如 果没有力,宇宙还存在吗?如果没有重力,会有 学生先观看视频教师解 说视频,并从语言激起 学生探究欲望,引入课 题。 3 什么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作用形式, 研究力的本质,那就让我们先从重力开始吧,引 入课题: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讲 解 力 与 力的图示 展示足球运动、瀑布图片及雪压树枝图片 【合作与探究】利用身边的物品例举出物体对物 体的作用力的实例,一个同学举例,另一个同学 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并说 明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7、? (板书)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 【思考与讨论】 1、力是否能够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能单独存在? 3、 物体间不接触能否产生力的作用?想一想能否 举出例 子? 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 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 施加力的作用 .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 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思考与讨论】问题 :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 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

8、,力的单位是什 么?符号是什么?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以上问题, 估计不难答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力的作用 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 牛) ,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 教师根据实例和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果: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 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 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 来才算完整地表达。 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板书) 3.力的图示: 学生比较几张图片,认 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 识到这些现象都是力的 效果的体现,从而激发 探究什么是力的兴趣。 结合实践利用身边物品 举例,教师引导学生举 例,激发探究欲望;学 生讨论总结力

9、的定义及 力的作用效果。 深入学习力的物质性与 相互性,通过讨论探究 完成,使学生主动获得 知识。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据 讨论情况提问学生预习 与讨论问题。学生代表 回答: 1、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 独存在。 2、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同时存在。 3、 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 力 通过开关门的特点让学 生明白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方向、作用点有 关,培养了学生从现象 中归纳总结出结论的能 力。 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代 表回答: 1、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完整表达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 的方向与作用点。 4 完整表达力的三要素:大小(线断的长短)、 方向(箭头

10、) 、作用点(箭尾或箭头). 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与作用点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 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 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 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 示) 。 【指导与练习】 例 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 的大小 是 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 的图示 .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 : 如用 1 cm 长的线段表示500 N 的力 . 从力 F的作用点O 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 (4 cm) ,然后画上箭头 例 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可同时 出三

11、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 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 物体受250 N 的竖直向下的重力. 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 的力竖直 上提物体 . 参考答案: 说明: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 的长短可不同; 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方便. 提示: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 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 素。 学 生 观 察 教 师 规 范 操 作,并据规范操作作力 的图示,请两位学生代 表在黑板上做,并予以 点评。 1、 学习如何形象表达一 个力的方法,就是用图 形方法表述三要素,用 形象表抽象,让学生得 到过渡。 2、 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作 力的图示。

12、3. 学习重力【思考与讨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各是谁?是接触力还是非接触力?物体的 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么?找找周围关于重力现 象的例子?都有哪些方法求重力,两位同学合作 测物理课本的重力,并思考:在不同的地方测重 力大小会变化么?方向呢? 展 示 重 力 现 象 跳 伞 图 片、苹果下落图片,学 生观察并指出是什么力 的效果,为下面的重力 学习作过渡。 5 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 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请选择适当的器材, 测出物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

13、力的大小, 并指出你的依据. 学生讨论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 量;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mg 求解,要用 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 物体所受的重力。 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 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 法有没有影响呢?(教师可以不给出答案,由学 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或者作为课外实验探究的课 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求知态度) 问题设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 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提示有关现象(雨 线、垂柳、铅垂线).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 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板书)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G=mg 用弹簧秤称量 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想一想,做一做】什么叫重心? 重心一定 在物体上吗?形状改变重心位置一定改变吗?你 能确定三角板的重心在哪儿么?怎样确定不规则 薄板的重心?请每位同学展示自已用不规则薄板 确定重心的作品, 与小组成员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 (板书)作用点(重心) :物体各部分所受 重力的等效焦点。 思考: 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 篮球、方砖

15、、石块. 做一做: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 明) : 学生自己选择被测对象,分别找出物体的重 心.参考教材52 页“做一做” ,找出不规则物体的 教师展示思考与讨论问 题,在初中基础上深入 理解重力,从力的三要 素角度来理解重力,这 是研究力的基本方法。 为后续力的学习提供了 方法,注重引导回顾旧 知,学习新知。 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代 表回答: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 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 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G=mg 用弹簧秤 称量 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 直向下的 教师展示想一想做一做 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学生代表回答: 1、作用点(重心)

16、:物 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 效集点。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确定 不 规 则 物 体 重 心 的 作 品。 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1、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 能力,学以致用。 2、展示作品, 让学生更 自信,对重心是否在物 体上等较难问题有一个 经历,更能深入理解突 6 重心 . 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板书)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 体之外 . 结论: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 破难点。 4. 学 习 四 种 基 本 相 互 作 用 【说一说】通过阅读教材,说说四种相互作用是 哪四种?重力属于哪一种力? (板书)三、四种基本相

17、互作用 阅读教材后总结:是万有引力的作用把宇宙中 的恒星和行星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太阳系、银河 系和其他星系。力的相互作用遍布我们周围的一 切物体。除此之外还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 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把这种力称为电磁相互作用。 【思考与讨论】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 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 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结论:决定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的基本的 相互作用。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 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 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近代物理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四种基本相互 作用是统一的,物理学家们正在为建立大统一理 论而努力。但至今

18、也没有公认的结论,望同学们 好好学习,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课堂练习 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学生看书,学生代表回 答问题: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 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 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 相互作用。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 纳四种相互作用,并能 把学过的力进

19、行归类, 这是在能力范围内的, 应放手让他们去主动获 取知识。 对本节的练习能让学生 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并回答: 1、A,考查力的概念 2、B,重力问题 5、自主归纳 总结 引导学生据提纲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一、力和力的图示 二、重力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 生 自 主 构 建 知 识 体 系,生成自己的知识网 络, 而不是老师灌输的。 7 6. 反 思 体 会 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学生分成8 个小组,通 过 讨 论 后 分 组 进 行 汇 报。 7. 布置作业1.教材第 54 页“问题与练习”2、 3 题 . 2. 课题:自制一个“不倒翁” 步骤: 1

20、.选择器材,组装并进行试验;反复 尝试,直到试验成功; 2.做好实验记录, 包括材料和数据等,注意成 功与失败的数据对比。 结论:物体的重心位置决定试验的成功与否。 记下作业,课后练习, 学生课外体验,让知识 得以延伸与巩固。 教学流程图 组织教学 展示图片与问题,比对图片实际 操作举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运用视频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教师与学生总 结出力的定义 与作用效果 加深力的理解,了 解力的性质 思考与 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 体会? 反思体会评价 教师指导作示范,学生 练习画力的图示 指 导 与 练习 思考与讨论,理解力的 三要素及力的图示 推门图片

21、 展示 论论重力产生原因及 三要素,得到重力概念 与三要素 重 力 图 片展示 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并 展示作品,教师归纳重 心并展示重心图片 想 一 想 做一做 说 一 说 四 种 相 互 作 用,并指出重力属于 哪一种相互作用 阅 读 教 材 通过提纲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自主归纳总结 8 教学评价: 1.本节课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共同 的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或引导或置疑,或探究或交流讨论,或 实物或影片展示,总之首先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知识感知,进而通过知识运用以提高能力、 深化所学。 2、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力在

22、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 理知识。 3. 本节课所涉及的视频、图片及实例多,要学会在网上进行收集和整理,遴选网络资源, 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板书设计: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3、单位:牛顿(牛) ,符号 N 4、力的图示:完整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方向与作用点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G=mg 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焦点 三、四种基

23、本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课后反思: 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但是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不均衡的 现象,导致后边学生自我总结、交流互动环节时间太少。 2. 学生活动开展需要教师在活动上多下功夫,对课堂互动要很高的驾驭能力。 课外作业 结束 9 设计说明 学生对力学的知识很感兴趣,虽然初中有学习过部分内容,但不太深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通过尽量多的实物、图片等途径多方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唤起学生的已知知识,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课程设计上,运用小组学习探究模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出发点,

24、在教师所提出的逐个循 序渐进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 作用也能充分发挥。 本节课的设计上,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展示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图片及问题展示 进行课题的学习。 本节课设计几个学生的讨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让别人的智慧启发自己,从 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同时,增加“指导与练习”环节,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结 合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在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 重要的。 来源 :zzstep.co#*&m 重 力 基 本 相 互 作 用 力和力的图示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符号 力的三要素图示及示意图 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产生 重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大小: G=mg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