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表格.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26711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表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建筑史表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建筑史表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表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表格.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一封建社会距 今90004000 年 1. 干 阑 式 建筑 隼卯技术 出现 1. 浙江余姚河姆渡二 者 均 属 仰 韶 文 化 时 期 的 居 住遗址2. 木 骨 泥 墙 2. 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 公元前 476 年 ( 一 ) 夏公元前2070 年 公元前 1600 年 ( 二 ) 商公元前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奴 隶 社 会 大 发 展 时 期 郑州商城青铜器、甲骨文 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 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 最早的庭院式建筑 黄陂盘龙

2、城商城遗址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 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 面朝前,有纵有横,布 局已具庭院的雏形 殷虚,晚商都城遗址 ( 三 ) 西周公元前11 世纪 公元前 771 年 严 格 的 等 级制度 周 制 “ 三 朝 五 门” 中国第一四合院陕西岐山凤雏 村 西 周 在 建 筑 上 的 突 出 贡 献 就 是瓦的发明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 四 ) 春秋公元前 776 年公 元前 476 年 高台榭、美 宫室 鲁班始修长城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 475 年公 元 581 年 含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一 ) 战国公元前 4

3、75 年公 元前 221 年 战乱频仍城 市 规 模 扩大 木工已有 很高水平 河北平山县的一块铜板错金银 的“兆域图” 已 知 的 最 早 的 建筑总平面图 ( 二 ) 秦公元前 221 年公 元前 206 年 秦 始 皇 灭 六国,统一 天下 都 城 与 宫 殿 均 不 遵 周礼,采用 “东西堂” 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未掘 “秦俑学” 修驰道、筑长城 阿 房 宫 即 秦 始 皇 拟 建 的 超 宫 的前殿 ( 三 ) 汉公元前 206 年公 元 220 年 (包括王 莽新朝) 都 城 与 宫 殿 均 不 遵 周礼,采用 “东西堂” 有温室、 冰室,建 筑技术进 步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

4、 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 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 故称。 ( 四 ) 三国公元 220 年公元 265 年 东汉末魏、 蜀、吴三国 鼎立战乱 河北临章县邺城,有中轴线,有 明确的分区 中 国 第 一 座 轮 廓方正的都城 ( 五 ) 两晋、南北 朝 公元 265 年公元 581 年 包括:两晋1. 五胡十六国、北魏a. 东魏北齐;b. 西魏北周 2. 东晋、宋、齐、梁、陈除北周外,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 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 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 的成就 1.公元 516 年北魏胡灵太后在洛阳建的永 宁寺塔,是一座方形平面的九层木塔 现存的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 元

5、 523 年,是一座 15 层的密檐式塔, 是我国 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 舍宅为寺。 南北 朝 盛 行 的 社 会 风尚。 总结 : 综观此阶段历时900 余年,以汉代为高潮。 1. 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到汉代已经确立。 2. 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等特点已基本定型。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哲学中玄 学的兴起, 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三封建社会 中期 公元 581 年公元 1279 年 此阶段包括隋、唐、五代、宋、辽、金 ( 一 ) 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 有 规 划

6、地 建城 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 座都城 大兴城 隋匠 宇文恺 遗存至今最著名的建筑是河北 赵县的 安济桥 ,是一座敞肩拱 桥,比欧洲同类桥梁早1200 年 隋匠 李春 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 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建于公 元 611 年 ( 二 ) 唐公元 618 年公元 907 年 历 史 上 有 过多次“灭 法” ,如“三 五一世”灭 法,使现存 木 构 佛 殿 很 少 有 早 年间的 大明宫的尺度比明清北 京 紫 禁 城 的 尺 度 大 的 多,就是非主殿的麟德 殿也是太和殿面积德三 倍。 木构用料已具模数、斗 拱功能分明,尤其是脊 之下 只用大叉手而不施 侏儒柱。 唐代最宏

7、伟的建筑当推武则天 的“明堂” 。是一座底方上圆的 三层楼阁, 98m见方,高 86m 。 最早的一座木构建筑山西五台 山南禅寺大殿, 建于公元 782 年; 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是山西五 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 857 年; 将 大 兴 城 改 称 长安城,作为都 城,继续完善。 后 在 长 安 城 东 北 隅 城 墙 之 外 修 建 一 座 大 明 宫,逐渐成为唐 代的政治中心。 轴心舍:即工字 形 殿 的 唐 代 名 称,用于官署。 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造型庄重美观。 唐代的木塔已无一幸存,砖塔尚有数座:1. 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2. 长安县 的兴教寺玄奘墓塔,此两座属阁楼式塔;3.

8、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 河南登封法 王寺塔; 5. 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后三者属密檐式塔。 唐塔一般是方形平面,单层塔壁,以木楼板,木扶梯分层。 净藏禅师塔是八角形平面,是已知的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 三 ) 五代公元907 年 公元 960 年 多战乱, 北方尤甚 苏州虎丘的云岩寺塔,原9 层, 现存 7 层,是八角形平面,双层 塔壁的砖塔。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也是此时期 的遗物。 相传 木 经 为哲 匠喻皓 所 著 它 是 砖 塔 中 由 唐 代 的 方 形 单 层塔壁,向宋塔 的多边形平面, 有 塔 心 室 转 变 的第

9、一例。 ( 四 ) 宋公元960 年 公元 1279 年 宋建都汴 梁,今开 封 城 市 的 里 坊 制 被 突 破,拆除坊墙,临街 设肆,沿街建房,形 成开放城市。是中国 城 市 史 上 的 一 个 重 要转折点。宋朝宫殿 的 创 造 性 发 展 是 御 街千步廊制度;另一 特 点 是 使 用 工 字 型 殿 风 格 趋 于 精 致绮丽,屋顶 形 式 丰 富 多 样 , 装 修 细 巧,门窗、勾 阑 等 棂 格 花 样很多 木构殿堂 现存: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102 年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1025 年 现存最高砖塔:河北定县开元寺 料敌塔,高84 米 第一座琉璃面砖塔:河南开封祐 国寺

10、塔,俗称铁塔 现存最高石塔: 福建开元寺双石 塔 将作监丞 李诫 于公 元1103 年著 营 造法式, 确立“以 材为祖、 材 分八 等” 汴 梁 地 处 南 北 两 种 建 筑 风 格 之间,同时受北 方 唐 代 的 壮 硕 与 南 方 五 代 秀 丽风格的影响, 形 成 了 宋 代 的 建筑风格。 宋代家具改革:由跪坐的几案发展为垂足坐的桌椅。 造园之风甚烈,宋徽宗的“艮岳”更成为亡宋的导火线。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建筑规模不大,但精致,属南方 风格,多采用穿斗架,具南方地方风格。 ( 五 ) 辽公元916 年 公元 1125 年 由北方契 丹 族统 治,与北 宋对峙 木构有斜撑 构件,

11、结构 合乎力学原 理,水平已 达 相 当 之 高。 遗留至今的两处最著名的建筑: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公元984 年) ,木塔。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公元1056 年) ,俗 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 楼阁式木塔。 辽 的 统 治 者 积 极 吸 取 汉 族 文 化,其建筑可直 视 为 唐 代 建 筑 的延续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 六 ) 金公元 1115 年 公元 1234 年 金破宋都 汴梁时, 带 去图 书、文物 及工匠 在中都兴建的宫殿 被成为“工巧无遗 力,所谓穷奢极侈 者” ;开中国

12、建筑用 色强烈之始。 减柱造、移 柱造之风盛 行,被认为 “ 制 度 不 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内柱 仅留两根, 是减柱造的极端之例 北京西郊的卢沟桥,长 265m,是 一座联拱石桥, 桥栏望柱头上石 狮子极多,以数不胜数著称 总结 :综观此阶段历时700 余年, 以唐代为高潮。 1. 长安城规模之大,被列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之前城市中的世界第一。2. 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 其大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 个体建筑结构合理有机,斗拱雄劲。 建筑风格明朗、 雄健、 伟丽 。3. 本阶段中国建筑体系达到成熟。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13、 三封建社 会后期 公元1279 年 公元 1911 年 此阶段包括元、明、清 ( 一 ) 元公元 1279 年 公元 1368 年 是由蒙族 统治,是 中国由少 数民族建 立的列入 正统的第 一个统一 元 大 都 基 本 符 合 周礼考工记中 所 述 的 “ 王 城 之 制” ,布局上基本符 合“方九里,旁三 门,面朝后市,左 祖右社”的规矩 元大都规划 周密,街道 平直,市政 工程完备, 郭守 敬 引西 山和昌平水 源解决漕运 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 座都城大都城,多用工字 殿,此乃继承宋代传统,多使 用多彩琉璃、高级木料紫檀、金 色红色装饰、壁上挂丝毛制品的 帐幕等。 规 划 设 计

14、 为 刘 秉 忠 和 阿 拉 伯 人 也 黑 迭 耳 元 曲 与 唐 诗 宋词并称, 与 之 相 应 的 戏 台建筑较多, 至 今 在 山 西 临 汾 等 处 仍 有 元 代 戏 台 的大帝国木构趋于简化,用 料 及 加 工 都 较 粗 放。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 形殿。 主要表现为 斗拱缩小, 柱 与 梁 直 联,澈上明 造,减柱造 仍在使用 元代建筑的代表作:山西洪洞县 广胜寺下寺正殿。/ 山西芮城道 观寺永乐宫元初建筑,内中 壁画 著称 ;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 修三门峡而 移建 芮城, 是我国文 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 例 河 南 登 封 郭 守 敬 建 观星台 ,是 中 国 最 早

15、的 一 座 天 文台 留存 永 乐 宫 建 于 1264 年。 清 净 寺 公 元 13411370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 注 ( 二 ) 明公元 1368 年 公元 1644 年 曾在南京、 临 濠(凤阳) 、 北 京 先 后 三 次 建 都 和 宫 殿 在用砖甃砌元大都的土城时,去 掉北边不发达的五里,向南扩展 一里。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址上建设北京 城。 。 明 末 吴 江 人 计 成 著 园治 ; 记 述 了 明 代 造 园 的 理 论 与 水 平。 工 匠 蒯 祥 与 徐 杲 最 为杰出。蒯 祥能“目量 意营” , “随 手图之,无 不称上 意

16、”,人称 “蒯鲁班” 制 砖 的 技 术 与 数 量 都 得 到 了 大 的 发 展。万里长城 及 其 他 许 多 长 城 均 为 明 代所建 北京有一条长7.5Km的中轴线, 通过紫禁城, 最重要的建筑都位 于这条中轴线上。 紫禁城 宫殿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 丽,功能完备,是院落式建筑的最 高典范 砌砖技术的大发展, 出现了完全 不用木料,以砖拱券为结构的无 梁殿 最著名的一处无梁殿是南京灵谷寺 的无量殿 明 代 家 具 用 花梨、 紫檀等 木料, 构件断 面小, 榫卯严 密紧实。 美观 高雅。明式家 具驰誉世界 其塔身遍饰佛像、 力士飞天等纹 饰的彩色 琉璃 砖,绚丽壮观 南京报恩寺塔,列

17、为当时世界七大 建筑奇迹之一,毁于太平天国 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 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明代中国佛塔又增加了一种类 型 在北京大真觉寺仿印度佛陀伽耶大 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 ( 三 ) 清公 元 1644 年 公 元 1911 年 定都北京,没有沿 用过去每改朝换 代均要焚毁前宫 室以煞王气的传 统, 继续使用明代 的紫禁城,在使用 中加以完善。 清代为满族统治 清代为团结蒙、 藏民族,在西藏、 青海、甘肃、蒙古等地修建了若 干喇嘛庙。 清代在 建筑上的最突出成就表现在 皇家苑囿上。 北京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园 和在承德 所建的 避暑山庄 都达到了很高的水 平。 七 世 世

18、 系 的“样房” 雷氏家族 , 人称“样式 雷”,他们 制 作 的 建 筑 模 型 称 为“烫样” 布达拉宫, 清 顺治二年, 公 元 1645 年重 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在拉萨修建的布达拉宫、在呼和浩 特修建的席力图召,都是汉藏混合 式建筑 雍正十二年(1734 年)颁布了 工程做法则例 ,改宋式的以 “材” 、 “契”为模数的方法为以 “斗口”为模数,简化了计算, 标准化程度提高。 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外八 庙”结合山坡地形,仿建 布达拉宫 等建筑,融合了汉藏两式建筑而有 所创新,使中国建筑有了一个新的 发展。 总结 :综观此阶段历时600 余年 ,其中除元代受宋代影响外,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明清建筑则成 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明代在经历数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以后以一切恢复正统的 国策,建筑方面制定了各类建筑的等级标准 。明代修建的紫禁城宫殿、天坛、太庙、陵墓等都是规 则严整的杰出之作。清代的 造园 和创造出 体量极大的汉藏混合式建筑也是值得肯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