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808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9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表讲义汇总.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讲义 元素周期表 - 教育集团公司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 页 共 26 页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高考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 )的结构 (周期、族 )及其应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 A 和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高考重现: 1、 ( 2016 全国 2)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中只有1 个电子,b 2一和 c+离子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d 与 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 与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2、 ( 2016 浙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学 .科.网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 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 倍, X、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 - 的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 在空气 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 Y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

3、化合物 Z2Y 和 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 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3、 ( 2016 江苏) M、R、X、Y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是一种过渡元素。M 基态原 子 L 层中 p 轨道电子数是s 电子的 2 倍, R 是同周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X 和 M 形成的一 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Z 的基态原子4s 和 3d 轨道半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R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X 和 Y 中电负性较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 (2)X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与其组成相似的M 的氢化物,其原因是_。 (3)X 与 M 形

4、成的 XM 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_。 (4)M 和 R 所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R2M 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2 页 共 26 页 _(填离子符号) 。 (5)在稀硫酸中,Z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钾盐(橙色)氧化M 的一种氢化物,Z 被还原为 +3 价,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 1s 22s22p63s1 或Ne3s 1Cl (2)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H2O 分子间存在氢键 (3)平面三角形 (4)Na + (5)K2Cr2O7+3H2O2+4H2SO4=K 2SO4+Cr2(SO4)3+3O2+7H2O 4、 ( 2016 全国 1)

5、 13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 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 L 1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5、 ( 2016 天津)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碳氮Y X 硫Z 回答下列问题 (1) Z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谢元素符号)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

6、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 a.Y 单质与 H2S 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 单质比 1molS 得电子多 c.Y 和 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X 与 Z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 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3 页 共 26 页 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 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5)碳与镁形成的1mol 化合物 Q 与水反应,生成2molMg (OH)2和 1mol 烃,该烃分子中碳氢 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Q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6)铜与

7、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 表中两种气体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 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 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ol/LNaOH溶液和 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 为 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 (1)第三周期,A 族( 2)Si(3)ac (4)Si(s)+2Cl 2(g)=SiCl4(l) H=-687 kJ/mol (5); Mg2C3+4H2O=2 Mg(OH) 2+C3H4 (6)NO 0.9 mol ;NO2 1.3 mol;2 mol 原子结构 1.原子构成 质 子 (Z):

8、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 中 子 (N):保持原子稳定 原子 核外电子 (e):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组成原子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相对式量的整数部分 质子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 ) 2.原子或离子的表示: 原子:X A Z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中性原子 阳离子 :X A Z m+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Z,带 m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数=Z-m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4 页 共 26 页 阴离子 :X A Z m-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Z,带 m 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核外

9、电子数=Z+m 题型 -1: 原子构成 1. 某元素 R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x,原子核内中子数为y,则 R 2+ 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 x-y-2 B. x-y+2 C. x-D. y-2 2.质量数为37 的原子应该有( ) A.18 个质子, 19 个中子, 19 个电子B.17 个质子, 20 个中子, 18 个电子 C.19 个质子, 18 个中子, 20 个电子D.18 个质子, 19 个中子, 18 个电子 3.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 N 个中子, 它与 1H 原子组成的 HmX 分子,在 ag HmX 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Am (AN

10、m)mol B a A (AN)mol C a Am (AN)mol D a A (ANm)mol 4.对 相 同 状 况 下 的 12 C 18 O 和 14 N2两 种 气 体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 若 质 量 相 等 , 则 质 子 数 相 等B. 若 原 子 数 相 等 , 则 中 子 数 相 等 C. 若 分 子 数 相 等 , 则 体 积 相 等D. 若 体 积 相 等 , 则 密 度 相 等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

11、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 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3.三素与二同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H 1 1 、H 2 1 、H 3 1 都叫做氢元素。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如: H 1 1 、H 2 1 、H 3 1 是氢元素的3 中核素。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5 页 共 26 页 (3)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如:H 1 1 、H 2 1 、H 3 1 互为同位素。 a.同位素的特征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 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

12、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以氯元素为例 已知条件 :氯元素有几种同位素?(两种 : 35 17Cl 和 37 17Cl ) 35 17Cl :34.969 每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7 17Cl :36.966 35 17Cl :75.77% ( 丰度 ) 每种同位素占的原子百分数 37 17Cl :24.23%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的

13、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 百分数的乘积之和。 Mr(Cl) = 34.96975.77% + 36.966 24.23% = 35.453 近似计算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相对原子质量。 Mr(Cl) = 3575.77% + 3724.23% = 35.485 (6) “二同 ” 的概念的比较 同素异形体同位素 定义对象单质原子 限制条件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6 页 共 26 页 存在范围单质之间原子之间 化学性质相似,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几乎完全相同 实例金刚石与石墨、C60;红磷与白磷;O2与 O3 H 1 1 、H 2 1

14、 、H 3 1 题型 -2: 三素两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09 广东 ) 144 62 Sm与 150 62 Sm是同一种核素错 (2007 上海 ) 235 92U 与 238 92U 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 (2010 江苏 ) 16 2 D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对 (2012 天津 ) 235 92U 和 238 92U 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错 (2012 江苏 )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 :17 20Cl 错 (2012 海南 )原子核内有l8 个中子的氯原子: 对 (2010 新课标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 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 对 (2012 山东

15、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错 2.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He 存在,以下关于3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 4He 的同分异构体 B.比 4He 多一个中子 C.是 4He 的同位素 D.比 4He 少一个质子 3.2010 年 4 月 7 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在实验室中获得了n 193 117U 和n 294 117U 两种新原子。下列有关这两种 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量数均超过质子数的两倍B. 互称为同位素 C. 中子数分别为176、177 D. 是同一种核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 1 1 、H 2 1 、H 3 1 和 H2是氢元素的四

16、种不同粒子 B.a 40 20C 和a 42 20C 、石墨和金刚石均互为同位素 C.H 1 1 和H 2 1 是不同的两种核素 D.C 12 和C 14 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5.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7 页 共 26 页 质 子 数 相 同 的 粒 子 一 定 属 于 同 种 元 素 同 一 元 素 的 核 素 种 类 由 中 子 数 决 定 同 位 素 的 化 学 性 质 几 乎 相 同 质 子 数 相 同 、 电 子 数 也 相 同 的 两 种 粒 子 , 不 可 能 是 一 种 分 子 和 一 种 离 子 Cl2中

17、 35 Cl 与 37 Cl 两 种 核 素 的 个 数 之 比 与 HCl中 35 Cl 与 37 Cl 的 个 数 之 比 相 等 A. B. C. D. 6. 已知自然界的氧原子有3 种: 16O、17O、18O,氢原子有1H、2H,从水分子的原子构成来看,自然界的 水共有 ( ) A.2 种B.6 种C.9 种D.12 种 题型 -3: 有关丰度的计算(十字交叉法) 1. (2011? 上 海 )氯 元 素 在 自 然 界 有 35 Cl 和 3 7Cl 两 种 同 位 素 , 在 计 算 式 34.969 75.77%+36.96624.23%=35.453 中 ( ) A. 75.

18、77%表 示 35 Cl 的 质 量 分 数 B. 24.23%表 示 35 Cl 的 丰 度 C. 35.453表 示 氯 元 素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D. 36.966表 示 37 Cl 的 质 量 数 2. Cl元 素 在 自 然 界 中 存 在 两 种 同 位 素 , 分 别 是 35 Cl 和 3 7Cl , 已 知 Cl 元 素 的 平 均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35.5 , 则 自 然 界 中 35 Cl 与 3 7Cl 的 个 数 比 是 ( ) A. 35:37 B.3:1 C.1:3 D.1:1 3.已 知 自 然 界 中 铱 (Ir) 有 两 种 质 量 数

19、 分 别 为 191 和 193 的 核 素 ,而 铱 元 素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192.22. 这 两 种 同 位 素 的 原 子 个 数 比 应 为 ( ) A. 39:61 B.61:39 C.1:1 D.39:11 4.已 知 硼 有 两 种 天 然 核 素 同 位 素 10 B 和 11 B,硼 元 素 的 原 子 量 是 10.8 ,则 10 B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 ) A. 20% B. 小 于 20% C. 大 于 20% D. 80% 5.47Ag 有 两 种 同 位 素 , 在 自 然 界 所 占 的 原 子 百 分 比 几 乎 相 同 , 若 Ag

20、的 近 似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108 , 则 这 两 种 同 位 素 的 中 子 数 为 ( ) A. 106和 110 B. 57和 63 C. 153和 73 D. 60和 62 6. (2012? 长 宁 区 一 模 )某 元 素 只 存 在 两 种 天 然 同 位 素 ,且 在 自 然 界 它 们 的 含 量 相 近 ,其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152.0 , 原 子 核 外 的 电 子 数 为 63. 下 列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8 页 共 26 页 A. 它 是 副 族 元 素B. 它 是 第 六 周 期 元 素 C. 它 的

21、 原 子 核 内 有 63 个 质 子D. 它 的 一 种 同 位 素 的 核 内 有 89 个 中 子 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圈代表原子核,圈内写清微粒所具有的质子数(带上正号 ) 2.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不变,只是核外电子数相应变化 题型 -4: 结构示意图 1. 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某原子K 层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 层上电子数为L 层的 4 倍 C某原子M 层上和 L 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 层的 4 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既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C稀有气体元素

22、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 个电子 D当 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 个电子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09 江苏、 2012 海南 )S2-的结构示意图:对 (2012 江苏 )F 的结构示意图 : 对 核外电子层数以及每一层中所容纳的电子数:其中第一层最多2 个,第 n 层最多 2n 2个,若为最外层则不超过 8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个。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9 页 共 26 页 (2010 新课标 ) - Cl 的结构示意图为错 4. (2012 福建 )元素M 的离子与NH4 +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 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答案 题型

23、 -5: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有关计算 1. X、Y 是原子序数大于4 的短周期元素,X m+和 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 X 的原子半径比Y 小B. X 和 Y 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 Y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比X 多D. X 和 Y 的族序数之差为8mn 2. 现有 bX n-和 aYm+两种离子,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关于 bX n-和 aYm+两种离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确 A. b-m-n B. b+n+m C. X 的氢化物化学式为HnX 或 XHn D. Y 的氧化物化学式为YOm 3.X 和 Y 是原子序数大于四的短周期元素,Xm+

24、和 Yn-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X 的原子半径比Y 小B.X 和 Y 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Y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比X 多D.X 和 Y 的族序数之差为|8-m-n| 4. 元素 X、Y、Z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Y 的正离子与元素Z 的负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且 Y 的原子半径大于X 的原子半径,则此三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X YZ B. Y XZ C. YZX D. ZYX 5. X、Y 元素均为主族元素,aX m+和 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Y 的原子序数小于X 的原子序数 B. Y 元素的核

25、电荷数b 等于 a-m-n C. bYn- 的离子半径小于aXm+ 的离子半径 D. 若 X 元素位于n周期,则Y 元素位于 (n-1)周期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0 页 共 26 页 6. (2010?梅州一模 )已知 X、Y、Z 为三种主族元素,分别形成 X n+、Ym+、Zn-三种离子, 已知 mn 且 X、 Y、三种原子的M 层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三种离子中, Ym+ 离子的半径最小 B.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nZO4 C. X 、Y、Z 一定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ZXY D. 三种元素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能会两两发生反应:

26、 元素周期表 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 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绘制完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逐 渐演变为现在的常用形式。 1. 元素周期表特征: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1 页 共 26 页 (1)横行为周期,共七个周期,其中有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其中第七周期也称为不完全周期,每 个周期内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2)纵行为族,共十八纵行,十六族。包括主族,副族,0 族,第 VIII 族。 (3)周期数= 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 注意 *1 、0 族不属于 主族,第VIII 族不属于 副族。 *2 、最外层电子数为2 的 不一定 为第 IIA 族

27、。 (0 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或 8) *3 、最外层电子数为1 的不是全部是金属。(碱金属元素是第IA 族除 H 外所有元素 ) *4 、卤族元素是第VIIA 族元素。 *5 、同一个元素可以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如:Be、B、 Al、 Si、Ge) *6 、副族和第VIII 族元素称为过渡元素,且过渡元素都为 金属元素。 2. 元素相关信息 16原子序数; S元素符号 硫元素名称 32.0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常考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C: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w(H)最大的 元素 N:空

28、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 物反应的元素 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元素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Al: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F:最活泼的非金属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 P:单质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元素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2 页 共 26 页 S: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 题型 -6: 元素周期表相关信息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 种元素

29、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IA 族的所有元素 2.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氮气的化学式为N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3. (2012 年福建福州 )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属于金属元素 B.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3 页 共 26 页 四. 元素位置推断 1. 周期数的判定 周期数= 电子层数 稀有气体元素He Ne A

30、r Kr Xe Rn 原子序数2 10 18 36 54 86 118 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2. 族序数的判定 主族族序数= 最高正价数= 价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纵行 数 1 2 3 4 5 6 7 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数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IIIA VIA VA VIA VIIA 0 3. 分析步骤 (1)找到该元素原子序数相近且小的稀有气体元素 (2)该元素周期= 稀有气体元素周期数+ 1 (3)该元素纵行数= 该元素原子序数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 (4)总结该元素位置为“ 第 周期

31、,第 族 ” *1. 短周期元素位置需要熟记,无需推断 *2. 第六、七周期元素差值与纵行数对应关系如下 原子序数差纵行数 X2x 2x 173 X17 x-14 题型 -7: 元素位置推断 1. (2011.大连检测 )若某 IIB 族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 的元素位于 ( ) A IIIB族B. IIIA 族C. IB 族D. IA 族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4 页 共 26 页 2.推测第八周期的最终未了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A. 168 B. 176 C. 170 D. 169 3. 推断新发现的第114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 118-114=18-X 故 X=1

32、4 所以为第14 纵行,即第IVA 族 所以是第七周期第IVA 族 4. (2009 全国)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试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 86-63=18-X X=3 所以是第六周期第IIIB族 5. ( 2007 天津) 2007 年 3 月 21111 号元素 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118-111=18-X X=11 所以在第七周期第 IB 族 题型 -8: 元素周期表特征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09 山东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错 (2010 四

33、川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IIA 族错 (2009 山东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错 (2008 四川 )碱金属元素是指第A 族的所有元素错 (2011 山东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错 2. (2006 广东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 A. 6 B. 12 C. 26 D. 30 3. (2008 四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 除短周期外,其它周期均为18 种元素 C. 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34、 D. 碱金属元素是指A 族的所有的元素 4. (2008 全国 )对于 A 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SiO2和 CO2中 Si 和 O,C 和 O 之间都是共价键 B. C、Si、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 CO2和 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5 页 共 26 页 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 和 2 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具体表现 (1)化合价 主族金属元素最高价= 主族序数; 主族金属元素最低价= 0; 主族非金属元素最高价

35、= 主族序数 (F、O 除外 ); 主族非金属元素最低价= 主族序数 8(H 除外 )。 *1. 0 族元素只有0 价 *2. F 只有 0、 1 价; O 只有 0、 1、 2 价; H 只有 +1、0、 1 价 (2)溶沸点 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卤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关联记忆 :从上到下 :金属熔沸点降低,非金属熔沸点升高。 从左到右 :金属熔沸点升高,非金属熔沸点降低。 (3)半径 原子 :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小,同主族从上向下增大。 离子 :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若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36、。 同一元素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且价态越高,半径越小。 *1. 相邻周期,上一周期简单阴离子与下一周期简单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关联记忆 : 第一步 :看电子层 :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第二步 :看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第三步 :看电荷数 :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6 页 共 26 页 金属性 (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弱,同主族从上向下增强 非金属性 (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同周期从左向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减弱 *1. Cs 是自然界最活泼的金属元素,F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2. 在金属与非金

37、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可表现金属性,又可表现非金属性 *3.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4.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能力不一定强 (5)单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性 :同周期从左向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减弱 还原性 :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弱,同主族从上向下增强 (6)金属与 H2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周期从左向右越易,同主族从上向下越难 (7)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周期从左向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减弱 (8)非金属氢化物的还原性 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弱,同主族从上向下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增强

38、,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弱 碱性 :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增强 关联记忆 : 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单质的氧化性、结合H2越 容易、氢化物越稳定、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减 弱元素周期表 金属性、失电子能力、非金属还原性、氢化物还原性、碱减性 增 强 氢化物酸性 增 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7 页 共 26 页 * 比较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b、金属与水 (或酸 )的反应越容易,其金属性越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若A 置换出 B,则 A 的金属性强

39、于B (2)非金属性 :a、与 H2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b、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的置换,若A 置换出 B,则 A 的非金属性强于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题型 -9: 碱金属元素 1. 以下关于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铷的密度比钠大,熔点比钠高 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 铷盐大多数都易溶于水 铷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分别比钠大 A. B. C. D. 2.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 A. 锂B. 钠C. 钾D. 铷 3. 原子结构和单质按Li 、Na、Rb、Cs 顺序依次增大的是( ) 熔点密度活动性还原性电子层数原子半径

40、阳离子氧化性 阳离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化合价 A. B. C. 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纵行的元素都是碱金属 B. 随着原子序数增多,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 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熔沸点依次升高 D. 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18 页 共 26 页 题型 -10: 卤素 1. (2013-2014 鞍山期末考试 )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还原性 :Cl S2 Cl2能与 H2S 反应生成 S 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常温下, Cl2是气体, S是固

41、体 A. B.C.D. 2. (2010-2011 大连月考 )下列物质中,最易与氢气化合的是( ) A. F2B.Cl2C.Br2D.I2 3. 按氟氯溴碘的顺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 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 (上海市高考题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 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题型 -11: 半径 1. (2012 全国 ) 元素 X 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

42、布相同,且 X 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的离子 半径, X 元素为 ( ) A. Al B. P C. Ar D. K 2.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其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符号X Y Z 原子半径 /nm 0.130 0.118 0.075 主要化合价-2 +3 +5、-3 A. 元素的原子序数:XY B. X 、Y 均为第二周期元素 C. X 为主族元素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以与所有的酸和碱反应 3. 已知 :X、Y、Z 均为主族元素,分析下列表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 /mm X a 0.152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43、 第 19 页 共 26 页 Y b 0.143 Z a 0.256 A. X 与 Y 位于同一主族,且X 在 Y 的上一周期 B. X 与 Z 位于同一主族,且X 在 Z 的上一周期 C. X 与 Z 位于同一周期,且X 的原子序数小于Z 的原子序数 D. X 与 Z 位于同一主族,且X 的原子序数小于Z 的原子序数 4. (2012?连云港三模 )已知 X,Y、Z、W 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等性质如下表 所示 : 元素X Y Z W 原子半径 /pm 77 70 104 99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4 +5 -2 -1 下列有关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44、、Y、Z 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 C. Y 的氢化物与W 的氢化物反应的产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 X 与 Z 形成 XZ2时,其中的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5、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 /10 10m 0.66 1.36 1.23 1.10 0.99 1.54 0.70 1.18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 2 3 1 3 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B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族 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6、几种短

45、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 元素符号X Y Z R T 原子半径 (nm) 0.160 0.080 0.102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2 2, 4, 6 3 2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20 页 共 26 页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 B离子半径:T 2X2 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R X D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ZT 题型 -12: 化合价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08 广东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错 (2008 广东 )原子序数为15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错 (20

46、11 山东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错 (2009 山东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对 (2008 四川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对 (2011 安徽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对 2. X、Y 两元素的单质可以化合成XY2型离子化合物。如果 X 在周期表中的A 族,则 Y 所处的主族 序数可能为 ( ) A. A B. A C. A D. A 3. 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 的化合物, 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 A. 1

47、B. 3 C. 5 D. 6 4. 元素 X 原子的最外层有3 个电子,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6 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 学式可能是 ( ) A. XY2B. X2Y3C. X3Y2D. X2Y 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ZYX 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R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 21 页 共 26 页 C. 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 题型 -13: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07 广东理基 )第二周期元素从L

48、i 到 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 (2007 广东理基 )因为 Na 比 K 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 K 的还原性强错 (2007 广东理基 )O 与 S为同主族元素,且O 比 S的非金属性强对 (2008 山东 )Na 和 Cs 属于第 IA 族元素, Cs 失电子能力比Na 的强对 (2012 山东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对 (2012 山东 )VIIA族元素的阴离子性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错 2.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金属元素甲的失电子能力一定比乙强的有() A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B1mol 甲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 1mol 乙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C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甲的原子半径大于乙 D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 题型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