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8790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 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 还表现为因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 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 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 简单的问题。面对中国老年人70% 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 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 重。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 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xxx 位老人进行调查。 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 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

2、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然而,家庭养老 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 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 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 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 完善的条件下。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 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 去保障。 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当前我国人口 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 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 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

3、段,只有小部分 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地区间存在 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 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 有较大悬殊。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 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 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 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 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家庭养老方式的文化根基深夺厚悠远。老吾老,以及人 之

4、老,尊老养老向来是中华民族恪守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 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经历史岁月,从农业经济开始至今,大 约有三四千年之久,支撑家庭养老功能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 取向,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 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 表现在养老机制作用上是天然的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 的一大特色。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但基本生活有保障, 而且日常还能得到应有的照料,并享有子女满堂的天伦之 乐,精神上得到寄托。所以家庭养老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就算将来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家庭养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家庭养老的实际

5、保障效果不会有很大的削弱。首先,独 生子女政策对家庭养老不会有很大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计 划生育政策导致子女减少而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 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林戈等人对中国老年人 养老总体的研究, 认为中国老年夫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 会同时需要子女日常生活护理的, 因而所谓的家庭规模的小 型化并不一定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构成重大威胁。而且,通 过调查发现,单子女的老人生活还要好于多子妇女的老人, 因为这时了女无法推卸自己的养老责。其次,农村外流人口 增多也不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较大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农村中 大量壮年外出打工,使老年人无法得到日常照料。而据调查 看来,家庭养老主要由女

6、性承担,且多国40 至 59 岁以下的 中年女性才会碰到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经常性照料的情 况。而在农村流动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20 岁至 40 岁 以下这一年龄段最为活跃。40 至 59 这一年龄段的妇女多在 家中照料甥孙和老人。确有一些家庭中只有一对中青年夫妇 且双双外出打工的,他们也会将年迈体弱的老人托付给亲友 或请人上门照顾。最后,就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而言,对于 普通家庭来说虽只能起到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作用, 但这与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且随着 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的保障水 平也会相应提高。 二、对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设想 鉴于

7、以上种种分析,考虑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应建立一种 有分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方案。具体来说,针对现 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将来仍不能 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老年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 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一些行政性的倾斜 激励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继续巩 固和落实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 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传统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革与发展,在较富裕的农村、较富 裕的家庭,当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时,社会养老应及时补 充,尤其是针对农村未来老人农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会养 老保险的力度,

8、全面加以推广,以切实解决他们的未来养老 问题。 三、具体措施 应该说,这一基本设想是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 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 得到落实。一是持之以恒地搞好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 德的宣传。重点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并坚持从娃 娃抓起, 把尊老、 爱老、养老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思想中去, 消除少数家庭出现的严重宠幼弃老现象,构筑起家庭养老的 优良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基础。二是强化法制建设,走依 法保障的路子。切实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 此法教

9、育老年人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约束家庭和 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持家庭内的代际和谐,建 立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签订家庭赡养 协议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 方法。三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进行改革。就调查的xxx 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 位老年人都是由儿子赡养 的,只有 3 位没有儿子仅有女儿的老年人,是通过招上门女 婿的方式来养老。很显然,在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中是以儿子 为主体的。这种机制是由历史传统自然形成的,在实行计划 生育的今天,后代中无男孩的家庭比例占四分之一左右,这 种机制就必须得以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

10、措施。家庭养老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国家也应在此问题上 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主体地位出 发,积极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家庭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存在的 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养老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 大对农村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中最 大的问题经济供养问题。二是对照料老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 以经济援助。要尽量减轻困难家庭的养老负担。使这些家庭 的老年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时向照料和护理老年人的家庭成 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解 决当前农,解决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的问题。 强

11、调社会的作用,扩大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一是要 发挥乡村老龄组织的作用,增强老龄组织的功能。强化和规 范老年供养体系建设,就是要规范家庭和社会中非老人成员 的行为,从而确保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因此,建立健全 老龄组织机构,强化老龄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是老年供养 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目前,农村的老龄机构从表 面看,乡、村级机构健全。然而实质上则处于一种人员无编 制,活动无经费,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中,在维 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老年活动方面没有发挥任何作 用,因此,必须重视乡级老龄组织机构建设和其支柱作用的 发挥。二是要加强老年人群体的力量,发扬自助、互动的精 神,提倡低龄

12、、健康的老人帮助年迈、体弱的老人; 增强老 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减少对社会和 家庭的养老需求。三是发展老年公益设施。充分发挥各村老 年协会、老年活动场所的作用,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问题, 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宣传,逐步扩大社会化供养比 例。从长远看,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特别是农村经济实 力的提高,养老的责任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终 将让位于社会养老,这是谁都无法逆转的趋势。因而,在过 渡时期我们不仅要提倡家庭养老,还要推广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逐步使社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人群体中发挥主要作 用。在的调查中, 许多中青年人未投保除了经济条件不允许、

13、 害怕政策有变或没有听说过有社会养老保险这回事外,更集 中的是表现为投保意识淡薄,出现年轻时无所谓,中年后又 因一次性投保数额大而不得不放弃的现象。所以,在农村要 大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教育,把年轻一代的供养 方式逐步引导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轨道上来,立足早字,积少 成多,筑起庞大坚固的社会保障大坝。 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干,逐步构筑起完善的社会化养老 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应具备五方面的内 容: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当 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是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可参照大连 市的做法,创办居家养老院,组织一些闲暇在家的中青年妇 女,为村中无子女、子女不在家

14、、生活最困难、最需要帮助 的老人提供养老福利服务,实行低收费政策,集体或国家应 予以适当的补贴。三是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xxxx 年 xx 月,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事业 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确定到xxxx 年,各级政府增加的 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级财政要根据实际 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衽医疗 救助,中央财政也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此给予适当支持, 此项规定说明,国家对农民社保问题已日益重视起来。据调 查,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于xxxx 年 xx 月全面铺 开,共有 xx 个乡镇的xx 万人参保,参保率xx%。四是老年 社会救

15、助体系。对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 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但调查中发现2 位孤寡老人均没被纳入五保供养体系,甚至全乡都没有一位 老人被纳入该体系,他们的生活状况相当令人担忧。此外, 还应对卧病下起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特困家庭中的老 人、子女间有严重养老纠纷的老人,他们都是老年人口中的 脆弱群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予以特别 关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安度晚年。五是老年精神生活体 系。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乡村为单位,建立老 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活动场所。由于我国农村老年 人数从多,地域颁布广,收入差别大,建立上述社会化养老 保障体系也应体

16、现多元化、多层次、 多方式、 多渠道的特点。 摘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 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 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 处于试点阶段, 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 因此 , 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 探讨现阶段 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 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 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关键字: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崇阳县路口镇; 家庭养老 一、调查背景 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 的

17、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 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 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 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 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 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 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 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 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 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 XX年已经在全国10% 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X

18、X 年开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影响逐步扩大。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 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的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 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 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

19、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 坚持保基本、 广覆盖、 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 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同时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 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 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XX年 9 月 1 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 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 居民的全覆盖, 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从

20、而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微,尤其是 对于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的贫困老人来说,晚景 更令人堪忧。而新农保制度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 要举措,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当地实况 截止 XX年底,崇阳县有60 岁以上的老人56361 人,约 占总人口的14%;其中 70 岁以上的老人32374 人, 80 岁以 上的老人 23969 人,100 岁以上的 18 人。据联合国的统计标 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 或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 ,即称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 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21、。显然,崇阳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 此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 施对解决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网上搜集相 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 二、调研内容 调研准备 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 研的主题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查看了相关文献并且阅览了 网上的部分团队的相关报告确定了这次调研所用的调研问 卷。最后,准备了一些到当地与居民谈话时的问题、注意事 项。 调研阶段 调查时间: 20* 年 7 月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 调查对象: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居民 调查队员:李凌燕、龙雪晴、曹杰茜、曹雪霜 调查方式:

22、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 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 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 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 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 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居民们对养老的 打算与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的 相关的制度。 结果分析 1. 养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 占 92% , 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 快及社会

23、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所谓家庭养老, 即以家庭为单位, 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 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实 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 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 式养老。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 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 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 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 家庭养老已被 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需求 , 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 又能缓解并不富裕 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老社会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和经济体

24、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 度加大 , 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 家庭养老 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另一方面 , 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 降, 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 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 加重 , 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 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 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 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 强。 2. 存在的问题 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 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 高兴,当我们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

25、养老保险?时,他 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有的以为农 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最 后一位比较了解养老保险知识的人士才向我们透露,直到前 几个月该地都还没有落实养老保险政策。这几个月开始,镇 政府才先为年过六十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证,而其中大多 数的老人对前来为他们照登记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涂,并不 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给他们钱。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 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 小,宣传力度不够。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 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 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

26、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 镇 1998 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现在农村 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 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 险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 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 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 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 但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 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

27、也不愿意购买。有 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 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 任。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 老。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并不十分 给面子。这也主要还是率先实现该政策的地方在资金筹集和 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村民感到害怕。农村养老保险 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 活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 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现在交纳的数额 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 而有些地方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

28、数地方以种 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 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这也不 禁让人要想,连那一笔钱都没有办法保住,又哪里有钱来养 老呢 ?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国家并没有 具体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 有 1992 年 1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 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立法的力度不够,也给许多 人有空子可钻,致使我们对此推行的困难又增加了。而面对 村民们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保险并不保险。 四十岁左右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并没有规划 我们

29、在调查过程中也对四十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村民的 询问了他们有关养老的看法,但当提到对自己养老的看法 时,他们基本都表示没有什么规划,或者直接说让子女养。 反观城市地区,各种商业保险相当活跃。有些养老保险甚至 专门针对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虽然小孩购买养老保险不能够 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码在养老方面村民还没有很强的意识, 对自己的未来也不能做到眼光长远。 3. 原因分析 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 1992 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 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

30、国家和集体所体现 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 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 例,加拿大为39% ,日本为 37% ,澳大利亚为35% ,我国只有 10% 左右,而这 10% 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 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 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 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 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 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 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 家干部、城市居民

31、、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 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 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这 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 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 工作的难度。 缺乏法制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从目前我国 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 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自1998 年开 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 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 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

32、村社 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 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 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 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 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 地。 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 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 不大。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普及率达不到要求。由于缺乏老龄 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公汽 上的乘务员和司机,由于受利益驱使,在路上见到老年人搭 车,不愿意停靠让老年人乘坐并予以方便,使老年人

33、的合法 权益受到侵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 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 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 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 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 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 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 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 少 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目前崇阳县12 个 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农村老 年人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农

34、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种养老 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几乎是空白。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 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 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 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 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 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 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 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 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

35、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 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 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 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 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 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 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 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 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 金。 三、提出建议及对策 及时宣传新政策,让农民切实

36、感受新农保的惠民之处 在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后加强必要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 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 极主动参保,自觉自愿缴费。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 高农民自身素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实时动态,提高觉悟 水平。 其次,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增强农户接受新知识、理解 新政策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 新农保的意愿越强烈。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 民就业面。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

37、老中的作 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 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虽然目前农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 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减少,但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 要来源。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并在技术、资 金上给与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还 要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 本化,将土地变为一种可以资本化的资源。同时,各地应尽 快建立与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偿的流转起 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 人

38、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 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 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 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 物质需要。其次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经过一段时期、在 一定地区试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政 府应当及时将可行有效的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 来,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或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走上法制 化轨道。由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需求、基本 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 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 的政策。 完善相关经办机构设施, 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人员业务 素质 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网络系统,所有信息实行 公开透明化。对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都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每一位参保农民都有真实 的参保信息。 保障养老金能及时发放,养老金账户安全可靠。 经办人员要熟悉相关业务,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不必要 的程序。经办机构应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下级经办点,便 于高龄老人缴纳和领取保险金,真正把惠农政策做实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