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10研学旅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3488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1.2-10研学旅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一)1.2-10研学旅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一)1.2-10研学旅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一)1.2-10研学旅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一)1.2-10研学旅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1.2-10研学旅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1.2-10研学旅行.pdf(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 一、思想道德建设 1.2 日常德育活动 1 目录 1. 河南省济源一中2016 级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1 2. 河南省济源一中2016 级研学旅行活动方案49 3. 河南省济源一中2016 级研学旅行安全预案60 4. 河南省济源一中2016 级研学旅行出发前备案73 0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2016 级 “感悟历史传承经典践行文明”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2017 年 3 月 1 目 录 一、课程背景 1 二、课程设计思路1 三、课程主题 2 四、课时安排 2 五、课程目标 2 六、实施学段 3 七、研学路线 3 八、研学内容 3 九、课程实施 4 第一课时:研学准备

2、我能行5 第二课时:研学途中学知识9 第三课时:感受诗词魅力16 第四课时:探究河洛文化20 第五课时:寻访华夏文明24 第六课时:研学感悟与分享35 十、课程评价 35 附录一:研学评价表36 2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感悟历史传承经典践行文明”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2016 年 12 月 2 日,教育部等11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 中小学要将研学旅 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2017 年初,教育部在教育部2017 年工 作要点中专门强调“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 营地建设工作。” 为落实教育部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

3、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关要求和学科 教学需求, 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感悟历史传承经典践行文 明”的研学旅行活动。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研学主题。 此次研学旅行主题为“感悟历史传承经典践行文明”, 共分 6 个课时,旨在充分利用和济源相邻的洛阳市的丰富的文化 资源,以河洛文化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参观、 调 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 整合开发课程,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二)、自愿参加。 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前,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充分研究活动方 案,公布活

4、动详细计划及收费标准,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 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费用收取和支出公开、透 明。 (三)、游、学、行、食统一。 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 中学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 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研学旅行期间安排集体参观、 集体就餐、集体学习等活动,杜绝铺张浪费。 (四)、确保安全。 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针对活动内容专门对学生进 行安全教育, 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把活动可能的安全风险告知学 生和家长,安排学校领导、教师具体负责组织研学旅行活动。 4 三、课程主题 感悟历史,传承经典,践行文明 四、课时

5、安排 共六个课时:1. 研学准备我能行;2. 研学途中学知识;3. 感受诗词魅力; 4. 探究河洛文化; 5. 寻访华夏文明; 6. 研学感悟 与分享。 五、课程目标 (一)、参观洛阳博物馆,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 化,体会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 国梦而努力拼搏的信心和决心。 (三)、参观白园,在山石中追寻白公的履痕,花木中寻访 不朽的诗魂, 体会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唐代诗词文化 的繁荣。 (四)、通过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组织、出行、交通、旅游、 就餐等行为,学习文明交往、文

6、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文明礼仪知 识,并习得内化为自身的文明素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团队 合作、健康环保、探究合作、文明公德、自我超越”等意识。 六、实施学段: 5 高一年级 (2016 级) 七、研学路线 (一)、学校 -二广高速 -开元大道 -洛阳市博物馆 -宾馆用 餐-龙门石窟 -观景台主题活动-白园 -返回学校 (二)、学校 -二广高速 -开元大道 -龙门石窟 -观景台主题 活动 -白园 -宾馆用餐 -洛阳市博物馆 -返回学校 八、研学内容 (一)、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的青铜文化及其代 表-鼎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 陶俑、唐三彩、 宋代瓷器、 宫廷文物

7、、 石刻艺术和书画艺术成就, 玉器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 代、宋等朝代的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三)、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平及后半生留 恋并安息的地方, 山石中追寻白公的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的诗 魂。同时体会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的忧民情怀。 (四)、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探讨如何保护文化古迹,向游人宣讲“历 史无法复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 邀请游人签字。 6 (五)、了解洛

8、阳的地理位置,探索“九朝古都”的政治、文 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六)、 学习文明旅游礼仪, 背诵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 学会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和文明就餐。 九、课程实施 (一)、 成立组织。 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严格分工,明确职责,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二)、确定研学线路。召开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 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研学线路,明确研学主题。 (三)、精选旅行社。召开家长和学生座谈会投票选择教育 局中标旅行社,制定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 (四)、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学校领导小组根据课程实施方 案,经过实地考察,制定活动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活动时间、 路线、

9、分工、学生分组、包班教师和旅行社辅导员等。 (五)、充分发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委员会、全体 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意义、时间安排、 出行线路 及收费项目及标准等,家长、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签订自愿报 名参加研学旅行协议。 (六)、知识储备。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班主任上一节活 动指导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专 题讲座、 观看视频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辅导员提前进班和学生 互动讲解相关知识。 7 (七)、根据活动线路,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保障措施 及安全责任制度,对参加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八)、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

10、监督,对活动中各项细节都要提出明确要求。随行老师和旅行社 辅导员要全程跟团活动,每车按15:1 的比例安排至少2 名教 师、 1 名家长志愿者和1 名辅导员。 (九)、 要充分挖掘社会和家长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每班发动 2 名家长全程参与活动,参与管理、 组织、评价等工作。 8 第一课时:研学准备我能行 (师生提前准备) 一、研学目标 (一)、通过前期的宣传及准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们本次 研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研学旅行做好准备。 (二)、通过准备活动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安全、环保、自护、合作、探 究等意识。 二、研学内容研学旅行宣传、知识储备、活动准备

11、 三、研学过程 下发研学旅行手册,学生按要求完成研学的前期知识储备工 作及研学过程中的活动准备。 (一)、知识储备 华夏文明,根在河洛。河洛文明既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更是 中华文明的起源。“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开 启探寻河洛文明的研学旅行之前,请同学们对河洛文明进行必要 的了解,完成以下几项活动前的准备。 1. “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在 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同学们结合网络探寻“河图洛书” 的 奥秘。 9 2. 洛阳是“九朝古都”,请查阅资料列出各朝代建立者、建 立时间及相关的大事。 3. 列出夏商周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方法)、功能及 其演变。

12、4. 中国石窟艺术初探(了解中国古代三大石窟)。 石窟名称位置开凿时间石窟特点 10 第二课时:研学途中学知识 (地点:去洛阳高速途中) 一、研学目标 (一)、学习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等文明礼仪知 识; (二)、了解家乡济源,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古都洛阳,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提升民族 凝聚力。 二、研学内容 (一)、讲解研学注意事项和行程介绍 (二)、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三)、了解济源历史、文化、现状和成就 (四)、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三、研学过程: (一)由导游讲解研学旅行注意事项和行程介绍;学习文明 礼仪知识。 1.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行程,车程约

13、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 到达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洛阳市博物馆,参观时间约1 个小 时,之后前往饭店吃饭,最后游览洛阳龙门石窟和白园,下午约 5 点半开始返程,这是我们今天的活动安排。我知道大家对这次 研学旅行活动都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希望大家能积极地参 与进来。 11 2. 现在我们正在乘车前往目的地,首先我们来学习交通安全 知识和文明出行知识。 交通安全基本常识 (1) 、步行安全 1. 步行时,走人行道,靠右侧行走。 2. 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后看 右侧车辆。 3. 设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绿灯亮时, 可通行。 红灯亮 时,禁止通行。 4. 设有自助式交通信

14、号灯的人行横道,要先按人行横道使用 开关,等绿灯亮、 机动车停驶后, 再通过。 红灯亮或显示 “等待” 信号时,禁止通过。 5. 设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区域,不横穿马路。 6. 无人行横道与通过标志设施的区域,横穿马路时, 要在确 认安全后,再通过。 7. 不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打闹、猛跑。 8. 不跨越各种交通护栏、护网与隔离带。 9. 路面有雪或结冰时,防止滑倒,造成摔伤。 (2)、乘车安全 1. 所乘车辆靠站停止前, 不要向车门方向涌动。 车辆停稳后, 先下后上,按顺序上下车。 2. 上车后,坐好或扶好,不故意拥挤。 3. 乘车过程中, 不把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向车外。不向车外抛 12

15、 洒物品。 4. 乘车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5. 不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者招呼营运汽车;在机动车道 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6. 不携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违禁物品乘车。 7. 所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听从司售人员指挥。 文明旅游知识 我们现在外出旅游,大家来学习一下文明旅游知识。营造文 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 是我们大家的义务。2016 年 8 月 2 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 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总共 30 个字 10 句话:重安全, 讲礼仪; 不喧哗,杜陋习;守良俗,明事理;爱环境,护古迹;文明行, 最得体。 详细解释一下,出游要做到以下几

16、条: 1. 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 在禁烟场所吸烟。 2. 遵守公共秩序。 不喧哗吵闹, 排队遵守秩序, 不并行挡道, 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 保护生态环境。 不踩踏绿地, 不摘折花木和果实, 不追捉、 投打、乱喂动物。 4. 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 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13 5. 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 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消费。 6. 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 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 俗。 7. 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

17、场所袒胸赤膊; 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 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文明就餐知识 1. 遵守秩序,讲文明、 讲礼貌, 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 境。 2. 就餐时发生意外(如身体碰撞、汤水外溅等),要相互谅 解,不要恶语向对,拳脚相加。在餐桌上,如遇咳嗽、打喷嚏, 要把头扭向一边,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千万不可张开嘴 巴大打喷嚏。 3. 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手扔垃圾, 不要将饭菜倒在地上。 4. 餐具为公共物品,就餐人员严禁将餐具带出餐厅。 5. 要爱护食堂的设施、设备及餐具,发现损坏,及时报 告。 6. 要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18、的好习惯,不要故意浪费,糟 蹋粮食。 (二)了解家乡济源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状。 14 接下来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座城 市:济源。济源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早在6000 多年 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 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而且这里曾是少康中兴夏王朝的都 城。济源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 黄河,东接华北平原,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平原的城市,如同 它的车牌号一样豫U,辖 11 个乡镇 5 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931 平方公里,人口72 万,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济源是在 隋开皇 16 年(公元 596

19、年)设县, 1988 年撤县建市, 1997 年实 行了省直管体制。 济源发展到现在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等诸多荣誉和称号。值得大 家骄傲的是我们学校是济源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同时也是济源市 文明单位, 说明我们家乡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和称号也离不开在 坐各位同学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精神保持下 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济源这个名字是 怎么来的呢? 答:因济水发源而得名。 济水现在很少有人听说了,根据尔雅释水 这本古书记载: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驻海者也,古时候人们的认 15 知范围非常的局

20、限,他们认为只有这四条河流是可以单独入海 的,所以并成为四渎。 好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四渎分别指的是哪四条河流? 答: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三) 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好了,问一下: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对,洛阳。大家 对洛阳知道有多少呢? 首先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古都洛阳名字是如何 来的呢? 答:洛阳,因位于洛水之阳而得名,也就 是说古时的皇城在洛河的北面。战国时,玄学 (阴阳五行)讲:山南水北为阳。所以,洛河 的北面称为洛阳。 第二个问题:洛阳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中国建都最早、朝 代最多的都城,谁能告诉老师有哪些朝代在这里建都? 答:“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

21、嵩阳书院大 门对联中的 “九朝都会” 而得名, 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 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 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影响力最大 的都城,累计建都史达1500 年以上。十三朝古都 : 洛阳,从中 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 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十五朝古 16 都: “十三朝”古都是官方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 发现,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 二 十五史 )朝代,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

22、实。十七朝 古都 在 “十五朝古都” 基础之上加上战国韩、民国两个朝代。二 十二个朝代依史书记载和建都时间,洛阳先后有夏、商、周、 战国韩、汉、曹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 晋、中华民国十五个建都朝代,新、后赵、东魏、北周、后汉、 后周、北宋、金八个陪都朝代, 因此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 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华腹地: 我们都知道河南地处中 原,而洛阳则是 “中”中之中, 它四面环山, 东边有嵩岳虎牢关, 西边有秦岭函谷关,南边有龙门山香山属伏牛山脉,北依邙山, 以前有句话叫“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说的就是我们这里北边的 邙山。 洛、伊、廛、涧

23、四条水流蜿蜒城内,自古就有 “河山控待, 形势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喻。四面环山,四水中流,在 玄学也就是阴阳五行中,这里是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背后有 靠山,城内有源源不断的财源”。所以,这里自古就成为了“帝 王州”,先后曾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西晋、曹魏、北 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 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 间长达 1529 年。当年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盛及一时,一度成 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正因为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 兵家的必争之地,如果打起仗来,只要四面山头布下重兵,整个 城内就是安全的。所以历史上这个“大都市”也是战火不断的。 17 再加上古代的建筑大都是

24、木制建筑,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城内的古 遗迹并不多。 历史不仅给洛阳留下了厚重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的特产。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洛阳的三绝一宝。 猜一猜 问:何为洛阳的三绝一宝?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答:三绝,乃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和洛阳水席。一宝,乃唐 三彩。 龙门石窟始建于公元493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现 存窟龛 2345 个,佛塔 80 多座,造像10 万余尊。这些窟龛和佛 像依山而立,最小的只有2 厘米,大的则有17.14 米高; 造型迥 异,各具神韵。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洛阳牡丹,牡丹的栽培始于隋,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 期。而牡丹的传说,最流行的是武则天时期的这一版本。

25、话说唐 朝时的某年冬天,武则天心血来潮,趁酒意写下诏书, 下令庭院 中的各种花卉一起开放。在其威严令下,百花齐放,唯有牡丹未 开。武则天大怒,命人将牡丹挖出,放逐到洛阳。说来也怪,到 了洛阳后,牡丹盛开。武则天听闻更为恼火,命人放火烧之,没 想到第二年,牡丹开的更加艳丽照人,被称为“焦骨牡丹”。以 后被广为种植, 久而久之, 成为洛阳一绝。 盛唐时期, 富贵人家, 春赏牡丹;皇族显贵,评头论足;文人雅士,诗词歌咏;花农百 姓,种植求利。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景城”刘禹锡的 这段诗, 是对当时牡丹盛事的形象写照。如今洛阳人每年都要举 18 办牡丹花会,牡丹,国色天香,不仅成为洛阳的代表,

26、也成为我 国最具代表的花卉之一。我们 4 月份到洛阳, 正值牡丹开放之际, 到牡丹院游园赏花,但见遍地牡丹, 姹紫嫣红。 花如海, 人如潮, 一派热闹景象。 洛阳水席也与武则天有关。据说,有一年在洛阳种植的一棵 萝卜,重达36 斤。地方官员将此祥瑞之物呈现给武则天。女皇 龙颜大喜,下令用此萝卜做菜。厨师们将此箩卜切成丝,拌以燕 窝和其他山珍海味,烧成一种汤。武则天尝后非常高兴,称此为 “假燕”菜,意为萝卜丝烫和燕窝味道差不多。于是这道汤菜被 称为“燕菜”,逐渐流传开来。由于是以汤水烧煮的,其他菜仿 造其样,形成了以汤汤水水的菜系,后称水席。 正规的水席为八 道凉菜,十六道热菜,全是汤汤水水,味

27、道酸中带辣。第一道热 菜一般均为燕菜,而最后一道菜通常是丸子汤,暗指“完之”, 这也是武则天病逝上阳宫前吃的最后一道菜,她吃完之后说了一 句话“丸子,完之。我大唐王朝就这样结束了。”水席汤汤水水 24 道菜,也印证了武则天从永隆年间到神龙年间执政的24 年流 水人生。 洛阳一宝是唐三彩。 由于洛阳古都, 历史上遗留众多的坟穴。 盗墓者往往可以从墓中盗出似陶非陶,似瓷非瓷,由黄、白、蓝 三色为主的陪葬品,且大多为马、骆驼等。经考证这些出土的文 物多为唐朝之物, 故把这些东西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由高黏土 烧制而成,其烧烤温度约为1100。介于“陶器”(800)和 “瓷器” (1200)之间。因此其

28、烧烤后的色彩鲜艳,质地也比 19 陶要细洁和坚硬。 目前广为流传的唐三彩,大多为模仿当时出土 的马和骆驼,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动物。现在也有一些小的挂件, 可以方便携带,实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20 第三课时:感受诗词魅力 (地点:白园) 一、研学目标 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的地 方,山石中追寻白公的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的诗魂。同时体会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的忧民情怀。通过背诵白居易诗 词,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传诵经典的热情。 二、研学内容 (一)、了解白居易生平事迹 (二)、了解白居易诗歌以及白居易与济源 (三)、活动:诗词背诵,诗词接龙游戏 三、研学过程: (

29、一)、参观白园 白园坐落在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墓园。白园依山而建, 秀丽古雅,园内主要小景点有听 伊亭、乐天堂、诗廊、墓体区、 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 余 处。 当你进入白园大门后,拾级 21 而上,来到山腰处的“听伊亭”,这里是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 稹、刘禹锡等下棋、喝酒、论诗的地方。之后就是“乐天堂”, 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内。 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诗人的原作“门 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 瞻仰大诗人的塑像后,沿着右边的石级可以到达琵琶峰顶, 峰顶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 块,其中 1 块上 刻“唐少傅白公墓”6

30、 个字。墓地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 穆的感觉。 园区内的诗廊,立有石碑38 块,由中外名家书写,行、草、 篆、隶等字体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 艺术之美。 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大多是当代日本 书法名家的作品。 (二)、白居易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 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 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 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

31、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 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 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 后官至刑部尚书。 22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度过,时常游历于龙门一 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大多是以“闲适”的 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 年, 73 岁 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 开龙 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 “达则兼济天下” 的人生观。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 洛阳,享年75 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

32、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 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 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三)、白居易诗歌以及白居易与济源 在文学上, 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雪, 弄花草”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 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 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 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 , 琵 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 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33、。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 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 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 世颇有影响。 23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他自称自己是“醉 吟先生” 。在他死后, 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道白居易生平嗜酒, 所以前来拜墓, 都用杯酒祭奠, 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 的,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他是很受后人爱戴的。 白居易曾经游历过济源,并且很是热爱济源山水,写下了济 源山水好等名篇。 (四)、活动 朗读、背诵白居易诗词。 以白居易的诗为主,其他诗人也可以, 进行诗句接龙游戏,一人一句,不会背

34、的 或者 3 秒钟内接不出的,接受大家的“惩罚”。 24 第四课时:探究河洛文化 (地点:洛阳博物馆) 一、研学目标 (一)、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的青铜文化及其代 表-鼎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二)、了解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陶俑、唐三 彩、宋代瓷器、宫廷文物、石刻艺术和书画艺术成就; (三)、了解玉器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 切相关的知识。 二、研学内容 了解青铜器、古代石刻、唐三彩、瓷器、玉器等有关知识, 探究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研学过程: 洛阳博物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 合性历史博物馆。为国家 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 年,原馆址

35、设在关林庙。 洛阳博物馆新馆于2007 年 底开工建设, 2009 年 3 月 博物馆新馆竣工。 占地 300 亩,建筑面积62 万平方米,总投资4 亿元。洛阳博物馆藏品 数量为 40 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基本陈列陈展 25 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 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 大篇章, 全方位、 多角度展示了河洛 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 2000 多件;专题展览分为 洛 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 石刻馆和书画馆6 大专题。主楼一层、二层还设有壁画展 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 组成,长 230 米、

36、宽 140 米。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 洛邑”,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 基本陈列,位于展馆一层,分三个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展 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 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荟萃历代文物精品,展现“若问古今兴 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沧桑感与自豪感。其中重要展品有商 周青铜器、有组合的西周铅器和多种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 时期的“齐侯宝盂”,战国时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汤之金”剑, 西汉的彩绘壶和北魏王侯的仪仗俑以及绚丽多彩的唐三彩等等。 展品中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一些孤品, 有相当一部分为首 次展出。 陈列辅以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

37、古都洛阳悠 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河洛文 明”陈列在2013 年入选第十届( 20112012 年度)全国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 史前时期: 明星文物当属陶火种器,这是古人用来贮存火种 的器具,为我国史前考古首见。 26 夏商周时期:距今四 千年前,洛阳已经开始成 为华夏民族政治经济的中 心。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被确认为夏朝故都斟鄩, 洛阳博物馆辟出独立展厅 展示夏代青铜器、陶器、 玉器文物,这在国内外收 藏机构中绝无仅有。其中,微雕绿松石兽高仅半厘米,对于研究 我国微雕技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 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

38、里头大型宫 殿基址模型,使人们能够感受四千年前我国王朝都城的建筑规 模。偃师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展现商代早期的文化特点。子申父己 铜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美,尤其鸟形扁足颇为独特, 是商代晚期典型器。 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方座簋、 兵器、饕餮纹方彝、 甬钟等。 东周时期文物有错金银铜鼎、铜尊、盂、俑、 盘、匜、铜壶、石磬等多种器物,其中齐候宝 盂是洛阳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75 公斤,口径 70 厘米,可谓“盂中之王”。铭文 是研究周王室与诸侯联姻关系的重要资料。展 出的越王鼫与矛、吴王夫差剑是春秋战国社会 动乱,战争频仍的明证。 其中越王鼫与铜矛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 27 的兵器,

39、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越王兵器,对于研究周王室与越 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铜方镜则是运用了青铜透雕工艺,构思新 颖,国内罕见。 另有玉人一件, 系国内孤品。 此外,四系青瓷罍, 釉面光亮,施釉均匀,吸水性弱,花纹朴素大方,保存完整,是 原始青瓷中的精品。 洛阳出土的商周原始青瓷数量占全国半数以 上,证明洛阳是当时原始瓷烧造的中心。兔纹铜觯,在颈部装饰 一周生动的写实兔纹,比较罕见。哀成叔铜鼎,铭文记载哀成叔 生平,共54 字,这样的长篇铭文在东周时期极其罕见,具有重 要史料价值。 汉魏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西汉、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等五个王朝。通过这一时 期文物的展示,再现汉魏这一中国封建社会 大

40、发展、民族大融合时期,作为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的洛阳的风貌。展出的文物有:各种 杂技俑、彩绘陶壶、釉陶器、王莽钱币、铜 镜、玉饰等,最令人瞩目的是“熹平石经”、 “正始石经”。太学是东汉时期国家最大的 教育机构,太学生多达三万多人, 石经是为了统一儒学经典文字、 平息古今版本之争而刻立于太学之前的,现存的残块是文化史上 的瑰宝。 在汉代葬俗中, 盛行在墓壁上绘画, 从日月星象, 升仙打鬼, 历史典故到迎偈出行、歌舞宴饮。 既有思想观念, 又有生活场景。 这次展出的有“出行图”(东汉原品)、“升仙图”(摹本)、 28 “大傩宴饮图”等。 石辟邪,出土于汉光武帝陵以南,系完整青石雕成,浑厚凝 重,神

41、气十足。釉陶博山炉,镂空浮雕力士和诸多动物,形象生 动。釉陶博山炉,在洛阳汉墓中 少有发现。陶风车与米碓,制作 科学,功能齐全,是研究古代农 业机械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彩绘 陶百花灯,通高92 厘米,塑造 众多羽人和动物形象,绘以红黑 两色,美丽绚烂。草叶纹釉陶罐在肩部饰有四组白色S形草叶纹, 是汉墓随葬品中极为少见的装饰纹样。斗兽纹绿釉陶壶, 釉色清 新光亮, 纹饰为汉代比较罕见的浮雕斗兽纹,是低温釉陶中的精 品。晋归义胡王金印,印文是当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反 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鸡首青瓷壶,通体青釉,开片细腻均匀, 是北魏青瓷中的精品。 隋唐时期: 洛阳发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国封建

42、社会的 鼎盛时期, 洛阳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历史风采。展出了东都洛阳城 的沙盘模型,发掘出土的建筑构建,各种各样的彩绘俑,镇墓兽 及名闻遐迩、色彩艳丽的唐三彩及各种铜镜、金银器等。展出的 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铸造年代分别相当于隋和北魏,是通过 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到洛阳的,也印证了丝绸之路起于洛阳这一观 点。 29 展出的唐三彩,种类众多,釉色绚丽, 其中有神态各异的人 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俑,还 有古朴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别是 唐代女俑, 体态丰满, 神情安逸, 衣着华丽,发饰多样,反映了泱 泱大唐帝国民富国强、歌舞升平 的社会面貌。隋唐东都城皇城宫 城沙盘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现了 规模宏大。布局严

43、谨、设计天成的隋唐都城。 白居易故居、 唐恭陵哀皇后墓和神会墓出土文物是这部分展 区的独特亮点。 洛阳城内的白居易故居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名人宅 地进行的发掘活动,发现与白居易有关的经幢、石砚等文物。 唐 恭陵则是洛阳唯一一座唐代帝陵,哀皇后墓出土精美绝伦的蓝色 与红色釉陶器,器形饱满,釉色晶莹,尤其蓝釉器极其罕见,为 稀世珍宝。 其中的蓝釉灯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神会 是唐代禅宗七祖, 其墓中出土多件珍贵佛教用品,如长柄焚香铜 炉,塔顶铜盒、铜净瓶,都是研究唐朝禅宗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他珍品还有: 银鎏金錾花鱼水纹海棠式盏托,盏是海棠花 形,托呈椭圆荷叶形,水波、鱼子纹地上有双鱼环绕,是

44、唐朝金 银器中的精品。石蟾蜍,洛阳上阳宫溪流上的泄水装置,是研究 唐朝上阳宫的唯一实物资料。 五代北宋时期:这部分的精品有:瓷象棋,卒子齐全,时代 确切,是考古发现年代和出土地点明确且保存最完整的瓷质中国 30 象棋。泗州大圣石像,泗州大圣即唐朝初年西域何国人僧伽,他 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31 第五课时:寻访华夏文明 (地点:洛阳龙门石窟) 一、研学目标 (一)、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 代、宋等朝代的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 (二)、 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背白居易的诗词, 讲白居易的故事,唱中国志气歌,向游人宣

45、讲“历史无法复 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邀请游人 签字。 二、研学内容了解龙门石窟和白园的基本情况,寻访华夏文明 三、研学过程: 龙门石窟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 。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 文化、经济的中心。 今 天, 我们去参观的举世 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 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 32 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 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 凿,迄今已有1500 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 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猜一猜 同学们,这里为什么取名叫龙门石窟

46、呢? 【答: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 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 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 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 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 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 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 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 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 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 随着僧侣的传教活 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

47、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 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我们 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 可忽视的自然条件。 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 纪的石灰岩层。 其石质坚硬、 结构紧密, 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 33 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 件。 知识回顾 问:历史上的三大石窟是指什么? 答: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 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 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 建于北魏太和年间, 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五代延

48、至清代。前后400 多年。 其中大规模、 有效率的营建计约 150 年,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 余年)和隋唐(约占110 年) 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 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 公里。 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 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 1962 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 多个。大小造 像 10 万余尊,佛塔40 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 块。造像以 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 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 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 7 个 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 在龙门石窟中, 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 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 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 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 34 的结晶, 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 刻匠师, 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 教和礼教的 “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