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3804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三宋明理学 ( 时间: 25 分钟分值: 30 分) A组( 基础题 ) 1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 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 两人均侧面 ( 如图 )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答案C 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 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答案B 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

2、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有理 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 。 A朱熹B孟子 C董仲舒D荀子 答案A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是( ) 。 A荀子B董仲舒 C朱熹D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 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即“心外无物”。 答案D 5. 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 ) 。 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理 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 B C D

3、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故正确;再 根据图中的“名家”,可推断正确;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选B项。 答案B 6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 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 。 A孟子B董仲舒 C朱熹D李贽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 应为朱熹。 答案C B组( 能力题 ) 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 。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

4、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答案B 8 河南程氏遗书 卷二十二中, 有一段话: “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上述内容反映的 思想内核是( ) 。 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 C致良知D发明本心 解析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 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 分析理解历史问题。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 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 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 10右图是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从这里传播出的著名 儒学观点不包括( ) 。 A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B“正君心”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解析解答本题需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6、, 建于宋初,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这里讲学,题中B 、 C、D 三项分别是以上三人的观点,A项是唐代中后期李翱的观点。 答案A 11(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是少林寺内的一座碑刻拓片,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 图”的人物。这个人物,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边就是 道教圣人老子侧像;若遮住另一边,右边则是儒教圣人孔子侧像。 材料二右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朱子语类的书影。该书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 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 年) 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66 年) 刊为朱子语类 大全 140 卷,即今通行

7、本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 富,析理精密。现在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 年) 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 材料三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 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 道理。” 材料四“心之本体, 原是个天理, 原无非理;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 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社

8、会的哪一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2) 朱子语类为什么会受到长久而广泛的重视呢?(3 分) (3) 王守仁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实质一样吗?(4 分) 答案(1) 趋势:三教合一;影响:儒学面临危机,儒学家开始应对思变。 (2) 朱子语类记载的是朱熹的思想,而朱熹的理学思想自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且成为宋明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主要区别:求“理”的方法不同,王守仁是“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朱熹则是“格物致知”。 实质相同:王守仁的“心学”与朱熹理学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