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3836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 1 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 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 C大西洋D红海 读图 ,完成 34 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BCD 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BCD 5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玄武岩高原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

2、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 000 以上 板块构造学说是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 “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完成68 题。 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 的分布规律 ABCD 下图为

3、“ 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 题。 9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 10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 应为 () A乙、丙、丁B乙、丁、丙 C丙、乙、丁D丙、丁、乙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 1112 题。 11该地地形成因是()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 12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CA 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 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下图是 “ 油气田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 题。 13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4、) 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 14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分别代表() 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 15图中所在岩层的成因类型为()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 读下图 ,完成 16 17 题。 16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BCD 17图示地质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BCD 二、综合题 18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B、C 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斜的是_,属于断层的是 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运动造成的。 (3)图中 B 处成为谷地, C 处成为山地,主

5、要原因是: _ _ 。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 A、 B、 C 三地中应选择 _ 地。 (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 三地中的何地?假如该地没有形成 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 【巧学速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 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 高峻山脉和大高原 喜马拉 雅山脉、 青藏高 原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 压碰撞,常形成海沟、 海岸山脉、岛弧 美洲西 岸的山 脉和亚 洲东部 的岛弧 彼此分离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 东非大 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 脊 大西洋 中脊

6、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 现形式是基本的地理知识,应理解掌 握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以图 文结合的形式考查板块运动、地质构 造、地震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 答案 1A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的地区就凹陷,当高 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 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一方面高山上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而被破坏;另一方面,被破坏的 物质经过搬运在低地堆积起来,又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7、,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 主导作用。 2B板块的碰撞处往往产生海沟、高大的海岸(褶皱 )山脉、岛弧链;而板块的张裂处 往往产生裂谷、新的大洋等扩张现象。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均属于后者。 3D4.B第 3 题,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从图中 可以看出 的岩层仅发生弯曲变形,故答案选D。第 4 题,在断层中,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 断层形成地堑,图中符合。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有向斜山景观。 故答案选B。 5B火山喷发时,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

8、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 的富士山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火山规模有大有小,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 米。 6A7.C8.C第 6 题,如图所示: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 不会再明显扩展,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是属于大洋板块还是大陆板块, 条件缺失,但是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皆为大洋 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第7 题,东非裂谷带是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 脉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不符合图中显示的同一性质板块碰撞这一

9、特点。第 8 题,板块学说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震等自然灾害 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矿产等资源的分布规律等问题。 9B10.A第 9 题,甲处中间岩层向上隆起,属于背斜构造。第10 题,图中最坚硬的 部分是花岗岩,丙岩石位于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较坚硬;丁位于背斜的顶部,岩石受到 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11C12.D第 11 题,由等高线变化可知此地形为山地,由岩石的新老关系可以分析 出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为背斜成山。第12 题,煤炭是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矿 产,而 B 处是石灰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故不可能有丰富的煤炭。 13B1

10、4.B15.B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 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气、油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故应属于沉积 矿,存在于沉积岩之中。 16B17.A本组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6 题, 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首先不能选择在断层构造处,大坝建设需要岩层有较强的承重能力, 选在背斜构造处最适宜。第17 题,如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则会发生弯曲甚至断裂,而处只 有上下位移的断层线,岩层没发生弯曲。 18(1)BCA(2)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 侵蚀,反而成山岭(4)B (5)如果有,应在B 地。如果没有,理由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 处背斜含油层 已被侵蚀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