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0076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单元测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测量同步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敏(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选择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A米 B分米 C 千米 考查目的 :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和长度表象进行判断。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指导学生用排除法解答。标准跑道一圈是400 米, 42 米只是其中一小段,42 分米 =4 米 2 分米,教室大约宽6 米,比教室的宽度还短,所以只能选C。 21 千米和 1 千克比较 ( ) 。 A1 千米大 B 同样大 C 无法比较 考查目的: 清楚千米和千克是两种不同的单位。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质量单位。 答案 :C。

2、 解析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不具可比性。 3一支铅笔原长8 厘米 6 毫米,用去了8 毫米,现在这支铅笔长( ) 。 A6 毫米 B 8 厘米 2 毫米 C 78 毫米 考查目的: 会用单位长度之间的换算进行简单的计算。 答案 :C。 解析 :本题先把8 厘米 6 毫米化成86 毫米,再用868=78 (毫米),不易出错。A、B 选项对于审题不仔细的同学来说都具有迷惑性。 4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是()。 A 5050 千克 B 5 吨 500 千克 C 590 千克 考查目的 :巩固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正确比较大小。 答案 :B。 解析 :解题时可把三个选项统一成以千克为单位,再比较数

3、的大小,不易出错。 5下面的质量与1 吨最接近的是()。 A 1 吨 2 千克 B 9999 千克 C 999 克 考查目的 :巩固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 接近 ” 的数学含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就是理解“ 接近 ” 的含义。最接近就是和1 吨的差最小,可以比1 吨多,也 可比 1 吨少。 A选项比 1 吨多 2 千克, B选项学生容易错选,误以为相差1 千克,实际相 差 8999 千克, C 选项也具迷惑性,学生容易误把999 克当成 999 千克,错选。 二、填空 1 5 米= ()毫米 2米 3 厘米 = ()厘米 1075 千克 = ()吨()千克 600毫米 = (

4、)分米 2 吨 60 千克 = ()千克 3000米= ()千米 考查目的 :知道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答案 :5000 203 1 75 6 2060 3。 解析 :提醒学生单位换算时注意审题,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对2 米 3 厘米 =203 厘米, 2 吨 60 千克 =2060 千克这两题易错题,注意写“ 0”占位。 2把 2 千米、 20 分米、 20 厘米、 230 毫米、 2 米 30 厘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 ( ) ( ) ( ) ( ) 考查目的 :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答案 :2 千米 2 米 30 厘米 20

5、 分米 230 毫米 20 厘米 解析 :本题各种长度单位都有,可指导学生看完数据后先挑出明显最长的2 千米,然后把 后四个统一成以厘米作单位,再进行数的比较。最后别忘了提醒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原数。 3一袋盐重500 克, 4 袋盐重()千克。比5 千克少()克。 考查目的 :利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2 3000 解析 :因为没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可用加法解决第一个空。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进行 单位换算。 4一根铁丝长20 分米,第一次剪掉10 厘米,第二次剪掉2 分米,这根铁丝短了() 分米。 考查目的 :会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

6、问题。 答案 :3 解析 :本题铁丝的原长是一个多余条件。只需把10 厘米化成1 分米, 1+2=3 (分米)即 可。本题意在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剔除多余条件。 5把 16 分米长的绳子对折3 次,每段长()厘米。 考查目的 :应用有关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理解题意,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答案 :20 解析 :重点让学生理解“ 对折 3 次” 的含义,对折一次实际上是把绳子平均分成了两份,再 对折一次后,又把分后的绳子平均分成了两份,对折三次,就相当于把绳子平均分成8 份,所以每段的长度是16 2 2 2=2 (分米), 2 分米 =20 厘米。提醒学生注意最后的单 位换算

7、。 三、解答 1画一画。 画一条比1 分米短 60 毫米的线段。 考查目的 :考查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答案 :画出一条长4 厘米的线段,图略。 解析 :60 毫米 =6 厘米, 1 分米 =10 厘米, 106=4 (厘米),再画出一条长4 厘米的线段 即可。 2小凯从家到学校有250 米,他每天上学要往返两次,小凯每天上学要走多少千米? 考查目的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 惯。 答案 :250 2 2=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答:小凯每天上学要走1 千米。 解析 :本题关键在“ 往返两次 ” 的理解上。往返一次即一来一回,

8、有两个250 米,往返两次 就有 4 个 250 米。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进行单位换算。 3一条彩带长2 米,把它剪成长度一样的5 段,要剪几次?每段长几分米? 考查目的 :应用有关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51=4 (次), 2 米=20 分米, 20 5=4 (分米),答:要剪4 次,每段长4 分 米。 解析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剪成5 段需要剪4 次,指导学生画图理解,剪出的段 数总比剪的次数多1。 4同学们步行去春游,从学校到目的地共有10 千米,大家上午8 时出发,每小时走3 千 米, 12 时能到达吗? 考查目的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

9、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 量关系。 答案 :方法一: 12 时 8 时=4 时, 10 3=3 (时) 1(千米), 3 时多 10 千米,答 :12 时能到达。 解析 :本题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再用这个速度和3 比较,也可用路程除以速度 得到时间,再用这个时间和4 时进行比较,还可用速度乘时间得到路程,再用这个路程和 10 千米进行比较。这三种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讲解。 532 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小车限坐4 人,每辆8元,大车限坐6 人,每辆10 元。 (1)怎样租车才能一次运到,并且没有空座位。 (2)哪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考查目的 :通过租车这

10、一具体的生活情境,巩固所学的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并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答案 : (1)答:方案都可以恰好一次运到,并且没有空座位。 (2)方案: 88=64 (元) 方案: 5 8+2 10=60 (元) 方案: 2 8+4 10=56( 元) 因为 56 元 60 元 64 元,答:方案这种租车方案更省钱。 解析 :本题需明确每辆车坐满,没有空座位。如果方案中的“ 运送人数 ” 超过 32 人,说明有 的车没坐满,不符合题意应该舍弃。在列举中提醒学生有序性。第(2)题先把符合要求的 方案的费用算出来,再通过比较得出最省钱的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车的数量和费用 之间的关系,因为坐小车每人2 元,而坐大车每人不到2 元,所以租的大车越多越省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