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1463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3.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2015 高中生物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 3 (45 分钟100 分) 一、选择题 ( 共 11 小题 , 每小题 5 分 , 共 55 分) 1.(2014 江苏高考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题关键】关键知识 : 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水平结构和演替。 【解析】 选 C。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生活在

2、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故 A 选项正确 ;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 可用标志重捕 法, 故 B 选项正确 ;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 C 选项错误 ; 由 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以及人 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故 D选项正确。 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

3、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则该种群属于稳定型 C.不同种群中 , 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都相同 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解析】 选 C。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结构, 不同的种群其空间结构不 同。 3.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 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在乙图 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在乙图 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在乙图 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在乙图

4、 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解析】 选 C 。甲图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两种年龄阶段的个体比例, 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乙图中 t1时期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也为增长型。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 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 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 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解析】 选 C

5、。标记物的脱落和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都会使在第二次重捕时, 有标记物的个体减少, 从而使 调查值偏高;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 没有振荡试管, 酵母菌分布不均匀, 可能取到密度大 的部分 , 也可能取到密度小的部分;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 诱虫器的电灯没有打开会使收集到 的动物数量减少。 【方法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数据的偏差分析 (1) 偏高 : 一般情况下 , 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比实际数值小的因素, 都会导致最终的调查数据偏高, 如被标记的个体不容易再次捕获、标记物脱落等,都会导致调查数据偏高。 (2) 偏低 : 若标记明显 , 被标记的个体第二次更容易被捕获,

6、会导致调查数据偏低。 5. 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开始明显增大的点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 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 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维持的点 若该动物为老鼠,灭鼠应该开始的点 A.b a c d b B.d c b a c C.d b c b a D.c a d c d 【解析】 选 C。根据曲线可知, 种群数量最大点为d 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点为b 点; 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 c 点开始的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捕捞后可以在短时间

7、内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故捕捞后种群数量应维持 在 b 点; 灭鼠需要在种群增长速率未达到最大之前进行, 应在 a 点。 6.(2014 北京高二检测 ) 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 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 每平方米的个体 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A.群落甲B.群落乙C. 群落丙D.群落丁 【解析】 选 D 。群落的物种种数越多, 群落的结构越复杂,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受到病虫害袭击时, 受 影响越小。分析图中所给四个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甲和群落乙所含物种种类较少, 群落丙物种虽多但是大 多数物种的数量较少, 而群落丁物种的种类及每一物种的

8、个体数量均较多, 故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延伸探究】 (1)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 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个群落? 提示 : 群落乙。 (2) 群落甲中 , 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种间关系是哪种? 提示 : 捕食。 7.(2014 荆州高二检测)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 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 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 只蝌蚪 ( 甲、乙、丙各400 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 一段 时间后 , 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 ( 只) 蝌蚪存活率 (%) 甲乙丙 1 0 87 7 40 2 2 58

9、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 , 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 选 D。根据 1 号池塘中蝌蚪的存活情况, 可判断出三者生存能力的差异, 甲丙乙, 根据加入捕食者 后池塘中蝌蚪的存活情况, 可知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故乙有了较高的存活率,A 项正确 ; 由于捕食者的加 入 ,三者之间的种间斗争受到了影响,B 项正确 ; 由于乙的生存能力最差, 若没有捕食者存在, 乙可能会在池 塘中消失 ,C 项正

10、确 ;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二者数量减少 , 导致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D 项错误。 8.(2014 淮北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 都不可能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解析】 选 C。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故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 项正确 ;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B 项正确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除研究群落的丰富度外, 还有群落的空 间结构、不同种群的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等,C 项错误 ; 群落是

11、由多个种群通过一定的种间关系构成的有机 整体 , 而不是随机聚集的,D 项正确。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都呈“S”型增长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 选 D 。由于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而代之, 所以在优势种取代的过程中,被取代的种群肯定 不呈“ S”型增长 ; 动物和植物的群落水平分布都是呈镶嵌型的; 群落内的种间竞争与种内斗争受到自身及 环境因素的制约, 所以其剧烈程度没有可比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光照、食物等条件的充分利用。

12、9.(2014 南通高二检测) 下表为某退耕林地在恢复阶段的研究数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 (cm) 平均高度 (m) : 撂荒 7 年的次生林22 8.7 6.3 :25 年的次生林81 10.4 8.4 :50 年的次生林96 11.8 9.2 :150 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 13.7 10.5 A.退耕林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退耕林地乔木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C.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加快 D.退耕林地中植物种类增加, 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解析】 选 C。退耕林地中保留有植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资源, 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

13、植物种群密度 常采用样方法。对比表中数据可知, 随着演替的进行, 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减慢, 植物种类增加, 相互争夺阳 光等 , 存在竞争关系。 10.(2013 浙江高考 )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甲 )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 另一段边坡 ( 乙) 不进 行移栽 ,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处理方式 植被覆 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 质(g/kg) 物种数个体数 甲种植植物97 37 260 19.8 乙不干预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

14、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 选 B 。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边坡甲比边坡乙物种数目多, 因此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 增加物种数目, 从而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导致其生存环境改变的结 果 ; 边坡甲上虽没有移栽乔木, 但随着演替的进行, 将来也可能会出现乔木;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最终会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不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1. 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 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 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在一起 培养时 , 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

15、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 ( )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B.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生存能力强 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强于星杆藻 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 【解析】 选 A、B、C、D 。两种藻类之间是竞争关系, 争夺生存的空间和营养物质; 硅酸盐含量高时星杆藻生 存能力强 , 而当硅酸盐含量降低时星杆藻的数量迅速下降; 针杆藻能够利用较低含量的硅酸盐, 保持种群数 量的稳定 ; 通过抽样检测( 类似于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方法来调查估算硅藻的数量。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 , 共 45 分) 12.(20分 ) 如图是 184

16、5 年至 1935 年的 90 年间 , 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曲线 A表示的是的种群数量变化, 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只。 (2) 猞 猁 和 雪 兔 的 关 系 为, 雪 兔 的 数 量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能 够 急 剧 增 加 的 生 物 因 素 主 要 有 ; 。 (3)1935年后的10 年间 , 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大量捕杀猞猁后, 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 是。 (4) 在 18901935 年期间 , 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只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看出, 猞猁种群 的 K值( 填“早于”或“晚于”) 雪兔的

17、 K值出现 ( 注: 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解析】 (1) 曲线 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 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 猞猁为捕食者 , 雪兔 数量最多时是140 000 只左右。 (2) 猞猁以雪兔为食, 两者为捕食关系; 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 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数 量的急剧减少,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 (3) 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 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 它们的食物减少, 所以雪 兔的数量又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 在 18901935 年间 , 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 60 000 只左右 , 由于猞猁为捕食

18、者,所以它的K值出现 晚于雪兔。 答案 : (1) 雪兔140 000 (2) 捕食可食的植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 先增加 ,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4)60 000 晚于 13.(25 分)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A和 B进行以下实验, 从中各 取 10 个原生动物 , 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 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 下表 ( 单位 :个 ): 天数 动物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 ,

19、 回答下列问题: (1) 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 天后 , 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2)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单独培养时 ,A、B种群增长都属于型增长。 (3) 如果将原生动物A 和 B 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 能够生存下来的是 ,判断的理由 是。但达到稳定状态时, 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4) 有人提出一种观点: 混合培养时 , 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能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以验证其观点是否正确, 你的实验思路是: 。 【解析】 (1)6 天后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2) 由表中数据可知, 单独培养时 , 两个种群均是先增加后维持一定数值基本不变, 故均呈现“ S”型增长。 (3) 根据单独培养时的数量变化可知,A 种群繁殖速率更快, 故二者混合培养时,A 在与 B的竞争中占优势, 可 以生存下来 , 而 B会逐渐被淘汰。 (4) 为验证生物是否通过产生物质杀死另一种生物, 可取其培养液来培养另一种生物,观察存活情况。 答案 : (1) 环境容纳量 ( 或 K值) (2) “S” (3)A A繁殖速率比B快( 出生率大 ) 少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