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343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1.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第 2 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 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新疆人民警告俄国侵略者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判断,应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 颂了 ( ) A左宗棠收复新疆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日斗争D邓世昌英勇海战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大将筹边”“湖湘子弟”“玉关”等信息可以判断出

2、是指左宗棠收复新 疆。 3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 谥号。邓世昌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 答案B 解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中炮后倾斜的“致远”舰去撞击日舰, 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4“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 爱国志士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答案A 解析从诗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

3、不满,故选A项。B项与题干内容 不相关,可排除。诗歌内容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被割裂的伤感和无力,排除C项。诗中对 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提及,排除D项。 5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大、流传很广的一段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 因鬼子闹中原。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 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的是( ) A反清灭洋B反清复明C杀尽洋人D扶清灭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挑、砍、破坏、杀尽”等信息说明要灭洋、杀尽洋人,由“大清一 统庆升平”说明支持清政府,因此D项符合题意。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

4、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这 一时期, 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下面是 1900 年 8 月 12 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 人民方面。 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 再回去。” (1) 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是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结局和意义 如何? (2) “欧洲的匪徒”是指什么? (3) 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 答案(1) 指 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 结局:被中外

5、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意义: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2) 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 (3)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础巩固 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 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B 解析虎门销烟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对英国的军事侵略,两者都是 反侵略,故选B项。 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

6、副楹联:“提挈自东西, 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 定中外 , 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新疆”“晚清名臣”“十年戎马, 指挥定中外”等信息,再联系所学 知识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以判断B项正确。 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 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为保卫国土”可知该事件的起因是领土主权的被侵犯,从而排除A、B 两项, 由题干中的“不令倭得”可知抗击的主要对象是日本侵略者,而 D项指的

7、是英、 俄两 国,因此只有C项与题干相符。 4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它打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但作为一场农民运动, 它并没有阻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但是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从此开 始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因此C项是最佳答案。 5“它, 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 所以失败。”“它”指

8、的是(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的色彩。 能力提升 6对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确切的是( )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 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对敌作战及战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以及义和团反洋斗 争,所以主题应为反侵略。 7义和团揭帖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 各等众神仙。 , 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 英吉、俄罗势萧然。 ” 这反映了义和团( ) 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运动具有浓

9、厚的迷信色彩 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在反帝的同时也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A B C D 答案A 解析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背景 下义和团运动爆发。同时揭帖也反映出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排斥西方先进技术,具有封 建迷信色彩等。 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 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 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答案C 解析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所包

10、含的信息,“反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否定,“中国 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则是对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的肯定。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 又割台湾, 胶州强立埠, 国土欲瓜分, 自古夷狄之横, 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恶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 虐同群。 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引自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也”,

11、“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三、四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是什么? (3) 材料四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 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答案(1)19 世纪末,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2) “灭洋”。 (3) 笼统且盲目地排外,包括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加区别地对待外国人,不利于近代中国 社会的进步。 (4) 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显示了中国 人民的伟大力量。“上策”是“以华制华”,即寻找和扶植其在华代理人。 解析第(1) 问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第(2) 问据材料“保清灭洋”较易回答。第(3) 问从义 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分析。第(4) 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