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3502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学教程】 2016 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三讲 基因在 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限时检测 限时 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 1. 关于萨顿认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每对中的一个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时是自由组合的 解析本题考查萨顿的实验的相关知识和识记能力。难度较小。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 上,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

2、正确,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中只有每对中的一个;C正确,体细胞中成对的 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错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答案D 2. (2014 南昌调研)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 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果蝇中

3、Y染色体比 X染色体大。 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 女儿不可能出现 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答案B 3某家庭中,丈夫正常,妻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两个女儿正常。下列有关判断 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 D两个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解析设该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正常女儿 基因型均为a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两正常女儿基因型均为Aa;若该病为伴X 显性遗传,则两正常女儿基因型均为X a X a;若该病为伴 X隐性遗传,则两正常女儿基因型均 为 X AX

4、a,故 C正确 ABD错误。 答案C 4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 凝血正常的男孩,关于其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子形成时减异常减正常 B卵细胞形成时减异常或减异常 C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形成均正常 D精子形成时可能减正常减异常 解析母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 hXh, 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 X H Y, 正常情况下生下男孩为X hY, 为血友病患者, 只有精子形成过程中减一异常,产生 X H X H Y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二正常产生 X HY的精子,与 X h 卵细胞结合才会出现X HXhY的男孩。 答案A 5. 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

5、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 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 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 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 解析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暗红眼雄性果蝇与朱红眼雌性果蝇杂交,F1出现性状分 离,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故可以认定该性状为细胞核遗传,对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第一次杂交 (X aYXAXA) 结果知, F 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 AXa,第二次杂交中

6、(XAYXaXa) , F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 AXa。第一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为 211,而第二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答案D 6(2014豫东、豫北名校二模)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 个体 B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C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

7、德尔定律 解析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ZW个体为雌性, ZZ 个 体为雄性, 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错误;性 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答案B 7(2014杭州第一次质检) 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 控制;翅形有 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E、e 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 行杂交试验, 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 B图中 F1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

8、合子的比例是1/2 C据图推测不能发育成活个体的基因型是EEX D X D或 EEXDXd D图中棒眼果蝇的基因型有4 种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棒眼残翅个体,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断 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EeX DXd 和 EeX DY, 杂交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是由于有些基因型的个体不能成活。由于杂交后代出现性 状分离,所以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A 正确;图中F1 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 DXD和 ee

9、XD X d,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1/2 ,B 正确; C.该 实验结果中圆眼长翅雌果蝇个体缺少了1/6 ,可拆分为1/3 1/2 ,由于子代雌果蝇中圆眼基 因型有两种,各占1/2 ,则说明长翅致死的基因型为EE,即可能是EEX DXD或 EEXD D d 的个体不 能正常发育成活, C正确;图中棒眼果蝇的基因型有EEX dY、EeXdY和 eeXdY,共 3 种,D错误。 答案D 8(2014第二次大联考)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3个体不携带该遗 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致病基因不可能在常染色体上 B1、4和7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C3、6 和9 都是纯合子的概

10、率为0 D4 再生一女孩,其患病的概率是1/4 解析从“3 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7和8 都患病”可推出该致病 基因不可能是隐性基因。用假设演绎法可推出该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 染色体上, A错误;图示患病女性的亲代或子代都有正常的个体,说明她们都携带正常基因, 都为杂合子, B正确; 3、6 和9 个体都不患病,都是隐性纯合子,C错误,假设致病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3、4 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 Aa, 再生一女孩患病的概率是1/2 , D错误。 答案B 9. 某对夫妇的1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如图所示,A、 b、D 分别为甲、乙、丙三 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同

11、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 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D不患病的概率是1/4 解析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 aBd 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 abd 两种卵细胞, 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 、 1/4AaBbDd( 同时患甲病和丙病) 、 1/4AaBbdd( 只患甲病 ) 和 1/4aaBbdd( 不患病 ) 。 答案D 10.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

12、胞的染色体数为8 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 、aX w、AY 、aY四种 解析本题考查图像识别的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A 错误,甲图符合生物 的自由组合定律,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2/16 1/8 ;B错误, 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 条染色体; C错误,丙图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该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等于女性患者;D正确,丁图 果蝇的基因型是AaX wY,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产生配子基因型有 AX w 、aX

13、w、AY 、aY 四种。 答案D 11(2014广州综合测试一)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 某种鸟 (2N 80) 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如图所示 ) ,D 控制灰红色, D控制蓝色, d 控制巧克力色,D 对 D和 d 显性, D对 d 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双选 ) 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3 种 B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解析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3 种,即 Z D+

14、ZD+、ZD+ZD 、Z D+Zd,A正确;蓝色雄鸟的基因型 为 Z DZD 或 Z D Z d,蓝色雌鸟的基因型为 Z DW ,因此蓝色个体间交配, F1中雌性个体不一地都呈 蓝色,也可能呈巧克力色(Z dW),B错误;灰红色雌鸟的基因型为 Z D+ W ,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 Z DZD或 ZDZd, F 1中雄鸟均为灰红色,雌鸟均不是灰红色,因此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 1/2 ,C正确;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1 条染色体 (39 条常染色体 ZW) 上的基 因, D错误。 答案AC 1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 交配多次, F

15、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 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 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将 F3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本题考查鸟类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纯种雌性芦花鸡与 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说明控制芦花 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 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假设芦花由b 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 F1中的基因型为 Z BZb,ZbW 。二者随机交配, F2中基因型有Z

16、 BZb,ZbZb,ZBW ,ZbW 。则雄鸡和雌 鸡的表现型都是两种。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每小题17 分 ) 13(2014孝感第二次统考)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 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 (1) 已知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 的? 对此,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隐性基 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请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 _ 。 (2) 若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全部为直刚毛,F1雌雄 果蝇交配,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

17、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 并 且 控 制 刚 毛 形 态 的 基 因 不 在 常 染 色 体 上 。 据 此 事 实 来 推 断 , 最 合 理 的 假 说 是 _ 。 依据这一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并利用现有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实验 设计的思路是 _。 解析(1) 由于已知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却不能确定其位于常 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而且也不能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所以有多种假说: 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 隐性突变; 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发

18、生 隐性突变,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交配其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等。 (2) 由于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全部为直刚毛。而让F1雌 雄果蝇交配,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 1, 又控制刚毛形态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所以很可能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 生隐性突变。选择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F2中卷刚毛雄果蝇进行交配,如果后代直刚毛雌果 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1111, 则证明了确实是亲代生殖 细胞中 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答案(1) 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

19、常染色体 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携带隐性基因 的果蝇之间进行了交配,其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等( 合理假说即可) (2) 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选择 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F2中卷 刚毛雄果蝇进行交配如果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 卷刚毛雌果蝇: 卷刚毛雄果蝇1: 1:1:1,则证明假说正确( 凡它正确答案也可) 14(2014南京第二次模拟)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 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 A控制蓝色 物质的合成, 基因 B控制黄色

20、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 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等位基因B与 b 的本 质区别在于 _ 不同。 (2) 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 基因型有 _种。 (3)2 号基因型为 _, 4 号基因型为 _。 (4)3 号与 2 号交配生出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 (5)5 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若 5 号与 6 号交配,后代8 号为白色羽 毛的概率为 _ 。 解析(1) 图甲所示个体的基因型是BbZ AW ,其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 BZ A、B

21、W 、bZA、 bW 。等位基因B与 b 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不同。(2) 图乙中基因是通 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由题意分析已知蓝色的基因型是 bbZ A ,即蓝色个体的基因型bbZ AZA、bbZAZa、bbZA W3种。(3) 根据题意已知绿色的基因型是B Z A,2 图中号为雄性个体绿色羽毛,在鸟类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 ZZ,因为其与3 黄色羽 毛(BZ a ) 交配能产下7 号白色羽毛的雄性个体(bbZ aZa) ,所以 2 号的基因型为 BbZ AZa,3 号的 基因型是BbZ aW 。2 号与 1 号蓝色羽毛 (bbZAW)交配,则 4

22、 号白色羽毛雌性的基因型为bbZ aW 。 (4) 已知 3号的基因型是BbZ aW,2号的基因型为 BbZ AZa, 3 号与 2 号交配生出7 号(bbZ aZa)时, 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Z a。(5) 已知 1 号与 2 号的基因型是 bbZ AW 、BbZAZa,所以 5 号蓝色雄 性的基因型是bbZ AZA、 bbZAZa,纯合子的概率为 1/2 ;又因为3 号的基因型是BbZ aW ,所以 6 号黄色雌性的基因型是1/3BBZ a W 、2/3BbZ aW 。若 5 号与 6 号交配, 后代 8 号为白色羽毛 (bbZ a ) 的概率为2/3 1/2 1/4 1/12 。 答案

23、(1)BZ A 、BW 、 bZ A 、bW 脱氧核苷酸 ( 或碱基对 ) 的排列顺序不同(2) 基因通过控 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3 (3)BbZ AZa bbZ aW (4)bZ a (5)1/2 1/12 15果蝇的卷曲翅(A) 对正常翅 (a) 为显性, 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 杂交实验。 序号甲乙丙丁 表现型卷曲翅卷曲翅正常翅正常翅 (1) 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X AY、 XaY视为纯合子 ) , 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 A、 a 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 _,则

24、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 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A、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 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 ,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做亲本杂 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 若已确定A、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 眼(X bXb) 与红眼 (XBY)杂交, F 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正常 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 _。 (4) 某基因型为X BXb 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 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 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

25、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 雄性 ) 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右眼的眼色为_ 。 解析 (1) 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本题应选择甲和丁做亲 本,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一致,可说明相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 若显性纯合致死, 则无 AA个体,则卷曲翅卷曲翅F1卷曲翅正常翅 21。 (3) 若已确定A、a 基因 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 bXb ) 与红眼 (X BY)杂交, F1中正常翅的比例为1/3 ,红眼的比例为l/2 ,所以 F1中正常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6 。(4) 该果蝇右侧躯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 其上可能携带B或 b 基因,所以右眼可能是红色 也可能是白色。 答案 (1) 甲丁卷曲翅, 正常翅 (2)卷曲翅正常翅 21 (3)AaX bY 1/6 (4) 红色或白色 ( 只答一种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