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44524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5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活动记录汇总.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道 德 讲 堂 活 动 记 录 2016年度 目录 第一讲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讲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第三讲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第四讲生命因大爱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第五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第一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 年 3 月 5 日 地点: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 录 人:蔡飓 主 持 人:徐建华 主题: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观看简单中的伟大郭明义。 三、诵一段经典:齐诵雷锋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当代雷锋郭明义 。 郭明义,男, 1958 年 12 月生,成人本科

2、学历。1977 年 1 月参军, 并于 1980 年 6 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 。1982 年 1 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 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 车间团支部书记、 矿党委宣传部干事、 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 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 年至今,任 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 30 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 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 1996 年开始担任采场 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 个小时上班, 15 年中, 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 友们称

3、他是“郭菩萨” 、 “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 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 20 年献血 6 万毫升, 是自身血量的10 倍多。1994 年以来, 他为希望工程、 身边 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 万元, 先后资助了180 多名特困生, 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 3 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 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 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 平 方米的单室里。 献血模范 19 年献血 6 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 倍多。 1990 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 报了名。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 事情时, 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

4、是郭明义第一次 献血。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 人的生命, 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 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 年了,从未间断。 2005 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 毫 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 毫 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 多 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 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 6200 毫升,截止到2010 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 万毫升, (平均每次献血1.1 升,每年献血2.7 次).相当于他 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 倍多。 2008 年 12 月,郭明义获得国 家

5、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 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2007 年 2 月, 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 征得领导的同意 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 进行宣传。 3 月 2 日这天,“齐矿”100 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 献血量达到2 万多毫升。 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 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像这样较大规模 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 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 万多毫升。 2008 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资助贫困

6、儿童 1994 年,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 向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 孩子们渴望的目光, 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 200 元, 10 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 元。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 元,上有年迈的父母, 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 年 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 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 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 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 孩子走进课堂,他15 年来,已累计捐款7 万多元,帮助了 100 多名贫困儿童。 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 郭明义不 吃午饭;上个世纪90

7、 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 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 他找同事、 磨妻子, 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 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在他家采访时, 看着还是水泥地面、 没有任何装修的“陋 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 “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 就会有不 同的人生思考。 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 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 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 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 多个孩子,然而,他知 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

8、年 3 月 4 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 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 ,仅一年半时间, “爱心联队”的成员已 经从开始的12 人发展到 30 人,已资助了120 多名贫困学 生。 郭明义和他的希望工程 50 岁那年的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 名工程师。 走在通往齐大山铁矿采场的路上,郭明义的工作 照挂在路边灯箱上,照片一旁还配有一句评价“人生 的价值在于奉献”。近距离接触这位爱心大使,记者深切地体 会到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这种奉献中体味着幸福。 追溯郭明义的奉献善举,要从1994 年说起。在电视里 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辍学的新闻,看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 公益广告时, 他

9、被孩子们企盼念书的眼神牢牢抓住了,内心 受到强烈冲击,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 们做点什么” 。几天后,郭明义怀揣200 元钱走进鞍山市“希 望工程”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资助之旅” 。 第一次资助,郭明义将200 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 县的一名男孩。几天后,一封感谢信放在郭明义办公桌上, 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看 着信件,郭明义和妻子被这个家境贫寒却十分渴望读书的孩 子深深打动了。他们又给孩子寄去了200 元钱。一个月的 时间内, 郭明义捐助了400 元,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600 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郭明义不仅捐助资金,还尽 一切形式为学

10、生提供其他帮助。休息时间, 他参加了市里组 织的圆梦行动,为孩子送去300 余本图书及学习工具;得 知汤岗子小学一名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 立刻把自己价值300 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捐给了 他;快过年了,郭明义把崭新的衬衣连同200 元钱送到千 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手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从踏上“资助” 之路起, 郭明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多时一年资助过 6 名学生。 13 年来,郭明义的爱心撒播在海城、岫岩及鞍 山市区等地。他先后资助了40 多名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 以及大学生,捐助资金达5 万余元。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 助人为乐、

11、甘于清贫, 是中华民族最为推 崇的美德, 能否安贫乐道、 善于舍己为人, 是衡量一个人精 神境界的重要标尺。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 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 粹”的价值观。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 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 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 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 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那里, 助人为乐不是偶一 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 曹晓东发言: 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 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

12、明义,以30 年理想信念的默 默坚守, 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 乐当作使命、 习惯和生活方式, 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和意义。 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 不遥远, 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 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 的道德楷模。 袁志标发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 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生前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 实践着、 追逐着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郭明义就是当代的 活雷锋, 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我们将以你为榜样,做雷锋的

13、接班人。 石蜜李发言: 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从部队到 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 从不理解到理解, 由观望到积极参与,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 锋的标兵,他图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份心 安,一份良知, 一份普通中国人的普通而伟大的情怀,一份 平凡但生动的人生答卷,一记掷地有声的回音。 余新平发言:郭明义同志参加工作30 多年来,牢记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腔热情地对待党和人民,模范践 行社会主义道德,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 爱岗 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 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 德模

14、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蔡飓发言: 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 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来说, 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 成千 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合法性, 而今天, 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 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 对待 人民的态度、 方式和行动, 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心里 有,就能看得见。 ” 第二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 年 5 月 9 日 地点: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乡镇机关

15、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 录 人:蔡飓 主 持 人:曹晓东 主题:处处有礼仪,争做文明人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学唱文明礼仪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观看礼仪之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诵读弟子规 。 四、讲一个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 。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 一句 话语。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 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 这种讲文明、 有礼貌的小故事, 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 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 笃笃”的敲门声。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妈妈?她正在 做家务呢 !对了,一

16、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 便继续做我的作业。刚动笔, 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 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赶紧喊 道: “妈妈,快进来吧 !”妈妈微笑着进了门。我不解地问:“你 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 “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 会吓你一跳的 !”“ 嘿, 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 看你急的,最主 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 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 妈比平时更美了。 联想到平时我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是长 驱直入,我的脸红了: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

17、行动在教育我, 为我做榜样啊!“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妈妈出了我 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去看看妈妈吧 !”走到门 前,刚想推门而入, 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 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听:“请进 !”我 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怀抱。“哎哟,吃不消,吃不消 !” 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 我难为情地笑了。 “真是妈妈的好儿子 !记住,文明,从我做 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 乐呀 !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

18、、快乐 呀!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希望世界充满 爱!其实,这并非高不可攀, 难以实现。 只要人人都讲文明, 知礼仪,那么,这种温馨祥和的气氛,就会时刻萦绕着我们。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古今中外 , 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比如 :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 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 ;“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 老人, 主动拾鞋, 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国家主 席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我们敬 爱的周总理, 待客热情周到, 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 和外交家。 从这些故事中, 我们得到启示: 我们从小就要养 成讲文明懂礼

19、貌的好习惯。 同志们, 我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文明社 会的形成, 需要全社会公民共同参与,一齐行动, 人人从身 边小事做起。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仅仅做到文明礼貌 是远远不够的, 在家中, 我们要做一个关心家人,勤俭节约 的“帮手”;在社会上,做我们要做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的“小 标兵” ;在工作上,我们要做团结友爱,善于合作的“伙伴”; 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卫士”;在独 处时,我们要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主人” 。 同志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一名合格的文明 礼仪公民!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 一个素质高、 有教养的人, 必须有良好的 文

20、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文明礼 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 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 加上恬静、 幽雅、 舒适的环境, 浓郁的文化氛围, 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 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 的工作, 你的生活, 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 何乐而不为呢? 曹晓东发言:文明在你我的身边处处可见。如果你说: “做一个文明人很难。”我可以告诉你做一个文明人不难。做 一文明人很简单,其实文明就是尊敬师长,不说脏话, 团结 同志,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袁志标发言: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

21、 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通过生活中这些 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做个文明天使的意义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石蜜李发言: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 文明是花, 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志们, 让我们从 小事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干部! 让文明礼仪永驻我们心间! 余新平发言: 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 的微笑; 是同志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 亲切;是见到领导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 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 随地叶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

22、不大声暄哗。文明就 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做起。 蔡飓发言: 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是每一个细节,它在 会议上表现为:坐姿端正、凝神听讲、举手发言;它在生活 上的表现为:不随地扔吐痰、不乱纸屑、不打架闹事、上下 楼梯靠右行走、不践踏草地、不采摘花草、不留下杂物。它 表现在一声真诚的“谢谢” ,一句真心的“对不起” ,还有每日的 “您好,再见”之中。 第三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 年 7 月 14 日 地点:镇党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 录 人:蔡飓 主 持 人:袁志标 主题: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学唱孝亲敬老歌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观看

23、 8 岁起侍奉养母12 年 90 后 少女背瘫母上大学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齐诵孝亲敬老歌歌词。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 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 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 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 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 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四、讲一个故事: 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用孝心撑起 一个家。 出生于 1991 年的孟佩杰是山西

24、临汾隰县人,有着不幸 的童年。 5 岁,生父因车祸去世, 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 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 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 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 此后杳无音讯。 从此, 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 不 离不弃。 2009 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 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 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传播感动 了众多网民。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 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网民写道: “尽孝,是一 切善德之

25、始, 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 我们不 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 网民“与同”在为孟佩杰写的诗致最美女孩中这样写 道: “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有着瘦削却有力的 肩。年少的你,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 片天。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年少的你, 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 的那份暖” 8 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 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 余要买菜做饭, 替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 为全身涂抹 三种褥疮药膏 “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 火做饭,

26、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刘芳英说, “一 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 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 她就自己出 门去找街坊邻居借。 ”转眼间12 年过去了。 刘芳英说:“ 12 年来,她每天早上6 点起床,帮我穿衣 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 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 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 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 点以后, 然后她才歇下来做 自己的功课。” 刘芳英“很庆幸”当年收养了孟佩杰:“当时想收养孩子

27、, 但又觉得与5 岁的孩子不易培养感情, 后来经不住孩子生母 的一再请求, 决定收养她, 没想到这成了我一辈子最正确的 决定。”说起往事,说起 12 年来孟佩杰遭的罪,刘芳英泣不 成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 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12 年间,孟佩杰身上发生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告诉“中国网事”记 者,从中学到大学, 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 都是小跑着, 一路小跑着去上学, 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 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 又要生 活又要治病,为

28、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 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 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 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 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去年,临 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感人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 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 个仰 卧起坐、拉腿240 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 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从不乱花钱的孟佩杰, 对自己很小气, 对养

29、母却很大方。 她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 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 扮的时候, 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 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 “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 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 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 家给养母喝。 2010 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 传单,挣了1300 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 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看着冒着热气的肉和变得黑 黑瘦瘦的女儿, 刘芳英泪流满面; 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

30、母改善伙食, 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 “挨着鸡屁股呢, 我不喜欢吃。” 说起这些年的不易,孟佩杰不觉得有特别之处。她说: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乐观生活,无惧磨难 第一次见到孟佩杰, “中国网事”记者有些意外:眼前这 个瘦瘦小小的女孩看起来更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尤其是 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和强烈的乐观情绪让我印象深刻。 刘芳英说, 这么多年来, 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 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 常发脾 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 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 常挤眉弄眼、 出丑变怪逗我乐。 再

31、苦再累, 她都没在我面前 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 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 要强的孟佩杰还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 顾养母。当“中国网事”记者问她“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 减轻你的负担” ,她忽然搂住刘芳英的脖子说:“我的娘只爱吃 我做的饭。” 提及谈恋爱, 刘芳英很担心自己影响到女儿找婆家。孟 佩杰却笑着说: “我要找个开饭店的对象!猪肉、羊肉、牛 肉那时侯我喜欢吃肉的妈妈可以想吃什么肉就吃什么 肉啦!” 随着“ 临汾最美女孩带着养母上大学”的事迹在网上引 起越来越大的反响, 近日越来越多的慈善团体和媒

32、体记者来 到孟佩杰与养母刘芳英现住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 病房,希望对她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和报道。中国残联慈善基 金会以及省、 市、县级残联均对刘芳英提供了一定资助,加 之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鼓励,孟佩杰和刘芳英的生活 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部分网民仍然担心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孟佩杰正常 的生活, 甚至影响这个姑娘的心态,但孟佩杰在接受了一轮 又一轮的采访、追捧之后,依然心态淡然。她说,妈妈健康 幸福才是最大的心愿。 2012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做客嘉宾!被评为2011 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9 年,临汾市委授予佩杰母子“文明和谐家庭”称号, 2010 年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

33、的“十佳道德模范” ,还被山 西电视台评为“2010 年十大记忆人物”。 许多网友在投票帖子上留言发表感慨,有网友称19 岁 的她是“年龄最小的候选人,却是最大的人”;还有校友留言 鼓励:“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你一定要加油,一定 要坚强。” 网友“衣上酒痕”在和大家一起为孟佩杰母女送去生活 用品后,面对援助者的热情,她写下这样的话:“谢谢各位! 在这样落寞现实和浮躁的社会里,也许, 你们更让我感动! ” “我们很草根,但我们不渺小。真善美是我们永远追求 的方向, 努力,在每一天。”这是网友“狼烟”回帖中的一段话。 网民“与同”还为孟佩杰写了一首诗 致最美丽的女孩 他们说你是一个安静的女

34、孩, 有着一张清丽的脸。 年少的你, 是否该在母亲的怀中细语呢喃, 是否该在少女的梦中绽放笑颜? 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 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 年少的你, 是母亲的手, 是母亲的腿, 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 他们说那间陋室, 四壁空空, 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 年少的你, 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 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 另有网友东方渐白写给最美女孩的打油诗 风雨守护十二春 血水未必比水浓 欲将良心与君比 一如泰山一如尘 2011 年 9 月 21 日,获得德耀中华道德模范殊荣! 2012 年 2 月 3 日,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 生活中, 有太多

35、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 命中感动着别人, 也感动着中国。 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 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 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 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 为家 庭做些什么, 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 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曹晓东发言: 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 洁感, 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 走路的脚也更结实 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 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 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袁志标发言: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36、,也许你一伸手就可以 抓到它, 也许你已经是它的主人,而你还不知道不懂得 珍惜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幸福,就算幸福去找他, 他也不会留 住, 只能让幸福沮丧的走开。拥有美好心态的人会永远幸福, 因为他会自己创造幸福,他也会让幸福伴随他一生,他会用 幸福打开心结, 让自己快乐轻松,越快乐她就越幸福,与朋 友一起分享幸福!正如郎朗所说: “分享快乐,帮助别人,幸 福就是分享。” 石蜜李发言: 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 人 的幸福, 完全在于心的幸福。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 支柱, 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 就要首 先具备乐观的精神,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 力说没

37、关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一个正确的视觉, 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 余新平发言: 孝顺, 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 的是孝心, 赢得的是尊重。 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童 稚的年岁, 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 是养母生 存的勇气, 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佩杰是个乐观的 孩子,她说:“看前头,前头是很阳光的。”在贫困中,她任劳 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 她无怨无悔, 坚守清贫, 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 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仍然灿烂如花。 蔡飓发言: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 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

38、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 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 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这种朴实无华, 艰难执著, 自强 自立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人要往前走, 一定会走出一个充 满笑声的人生! 第四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 年 9 月 5 日 地点:镇党委会议室 参加人员: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 录 人:蔡飓 主 持 人:石蜜李 主题:生命因大爱而美丽,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观看最美乡村女教师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齐诵大爱无疆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感人事迹。 曹瑾,

39、 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一个普通的农家80 后女孩, 2010 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本来,她有机会留在 主城。可是,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大山支教,2011 年 7 月为 不耽误学生毕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 毅然回到大山支教 2010 年,就读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曹瑾作出了一个 重大决定。 她参加了重庆大学生下基层特岗考试,主动要求 回巫山支教。最后,她被分配到巫山县平河乡小学。 曹瑾的父母当初有些不能接受。”回忆起女儿当初回巫 山支教,征求他和妻子意见的场景,父亲曹长华仍记忆犹新。 他说, 曹瑾在大学里成绩比较优秀,能力也比较强, 夫妇俩 希望女儿能够留在主城,找个好的工作, 真正改变命运。 但

40、 是,曹长华最终被女儿说服,他知道女儿有自己的梦想。 为不耽误学生毕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正是一年一度暑假时光。很多的老 师,想必正在或准备利用这段美好的时光,旅游、放松 但是,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山村教师,她却“利用”这个暑假, 专门到医院检查身体。然而, 令她没想到的是, 自己的病情 已是癌症晚期! 她是怎样一个老师?她的病又是怎么一回事? “曹老师,身体好些了吗,你一定要保重哟!”“ 还好。你 性格最外向,在外要听大人话,小心上当受骗”2011 年 7 月 18 日上午 10 点, 23 岁的乡村女教师曹瑾躺在重医附 二院心胸外科病房26 号病床上,伴随着阵阵剧烈的胸腔疼 痛

41、,仍咬紧牙关回复了学生陶静的短消息。 病床上, 在巫山县平河小学当教师的曹瑾脸色苍白,胸 腔剧烈的疼痛阵阵发作,她的眼泪一次又一次从眼眶里滚落 而出。一旁的父亲和男友,随着她每次的呻吟悄然落泪。 “这个娃儿太犟了,不听话呀! 如果两个月前就去检查, 结果或许没有这样恼火(糟糕)”父亲曹长华转身跑出 病房,不停地责怪女儿,眼泪夺眶而出。女儿生命垂危,父 亲心如刀绞。 “虽然是恶性肿瘤,但如果在发现腹部胀疼等第一时间 检查,早期干预, 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同。”曹瑾的手术医 生张建波遗憾地表示,目前癌细胞扩散, 严重危及到曹瑾的 生命,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最后”心愿捐眼角膜看着孩子们 “孩

42、子知道自己的病情很严重,但她还有个心愿,请你 们帮她实现吧”记者采访时,泪流满面的父亲曹长华, 悄悄将曹瑾的一份“遗愿书”交给记者。“爸爸妈妈,不久我 可能要走了请你们同意我捐献出眼角膜等有用器官,让 我继续看着家乡的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份“遗愿书”上, 曹 瑾除了愧疚刚刚参加工作,还没来得及给父母尽一份孝心 外,还是忘不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那些农村的孩子。“生 老病死,是每个人的造化! ”面对采访,坚强而乐观的曹瑾噙 着热泪,称没想到“自己身体不争气” ,或许她再没有机会回 到课堂,回到那些需要她的留守儿童身边。 “如果我难逃此劫,就让我做最后一点有意义的事吧。” 曹瑾称, 经过一番思考, 如

43、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她决定将眼 角膜等器官捐出来, 让自己能够永远地看着家乡那些农村孩 子,看着她还没来得及奉养的父母。 五、做一番点评: 徐建华发言:她的感人事迹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心灵震 撼,她用朴实的行动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赞誉,赢得学生的 爱戴,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奉献。 曹晓东发言: 她的感人事迹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其实许 多人就在平凡的岗位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播撒爱心, 用 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什么叫爱岗敬业。 袁志标发言: 曹瑾走了, 她也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不尽 的思考。 曹瑾走了, 除了带给我们无尽的感伤也给我们留下 了无尽的思考; 教育、 选择、 人生价值在当今这个物欲 横

44、流的社会, 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为自己的祖国,为下一代 的成长, 放弃城市的安逸, 而主动选择留在大山里?教师是 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许 多青少年都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曹瑾执着而 纯洁的教师情结,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榜样。 石蜜李发言:尽管曹瑾从教经历短暂,但她心系学生、 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 忘我工作的职业操守,甘 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 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和典范。 余新平发言: 曹老师一路走好, 你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却 是最灿烂辉煌的, 你用自己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一 生!当一个人连生死都能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了,想想自己 是不是放不下

45、的东西太多了,听着歌曲明净和感动心灵。感 谢曹瑾, 你像一束最耀眼的星光将世界照亮,世界因你而美 丽。 蔡飓发言: 你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主动回乡支教, 带 病坚持工作,被癌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生命遗留之际, 你向父母提出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有用的器官造福他人。一 贫如洗的家境、忠厚朴实的双亲,质朴、无私的心灵,留给 我的是沉思和震撼。你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师德的崇高,照 亮了学生们求知的路。你的美永流人间。请你一路走好! 第五场讲座记录 时间: 2016 年 11 月 5 日 参加人员:镇机关全体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记 录 人:蔡飓 主 持 人:余新平 主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46、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 曲。 二、看一部短片:观看老书记杨善洲 。 三、诵一段经典:齐诵七一献诗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草鞋书记”杨善洲 杨善洲,男,汉族, 1927 年 1 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 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 1952 年 11 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 书记, 1988 年退休, 2010 年 10 月 10 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 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 洁奉公。 1988 年退休后, 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

47、 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 多年,逐步建 成了占地面积约5.6 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 年 4 月,他 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 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 无偿移交给国家。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 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 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 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 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 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 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 得以很好发挥, 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 里,通到各家各户, 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48、。受旷日持久 的干旱影响, 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 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 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 忘: “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 子。 ”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 乡办点事情。 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 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 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于是我就向他们 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 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 在施甸县城东南44 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 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

49、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 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 量砍伐树木, 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 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 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 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 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 回来种树就劝他: “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 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 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 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 杨善洲背起铺盖, 赶 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 式挂牌成立, 那天, 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 14 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 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 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 杨 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 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 俨然 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 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