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619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测试卷(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新方案】 2014-2015 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国家统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1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原因 1曲折历程 (1) 初步奠基 (1949 1954 年 )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 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基本形成 (1954 1957 年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 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确立。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政治协商 制度和民族区域

2、自治制度。 (3) 严重破坏 (1957 1976 年 ) :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文化大 革命”, 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瘫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 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 发展完善 (1976 年至今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 2原因 (1)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以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 (2) 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受到公民文化素质的制约。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

3、件下建立的,缺乏经验。 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涵 1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 的事实, 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 土完整的言行, 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 行径。 2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这种考虑, 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 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新。 3高度自治 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拥有行政

4、管理权、立法权、独 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 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 4和平谈判 通过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有 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和 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 义务对任何国家和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60 分) 11949 年初

5、,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 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 , 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 伟大的事业”是指( ) A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筹建新中国 C 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解析:选 B 结合题干信息“ 1949 年初”和“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可知,国民党统 治即将结束。所以需要共同商讨的“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筹建新中国。 2( 北京文综 )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 )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

6、了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解析:选 A 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 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 是在建国初期。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正确。1954 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 年,排除。 31954 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 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 过普选产生的, 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 主要功绩是 (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

7、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 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项正确。 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仅仅是我国国家机关 之一, D项错误。 4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8、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选 D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5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一届人大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1978 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在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后正式确立。故 选 C。 6197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 ) 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解析:选 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团结 和国家的统一,A项错误;“文革”时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不 能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C项错误; D项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 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 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 决定,地方人

10、大制定了4 000 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 力 A B C D 解析:选 D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法律 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排除;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 D。 8“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 共同

11、纲领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对基层民主发展的理解。抓住关键信息“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 投票选村官”,联系所学可知答案为C项。 9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 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 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大陆安定团结,实 行改革开放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 B C D 解析:选 A 就国内看, “左”倾错误统治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新时期;就国际看,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为世 界普遍接受, 故正确。 “

12、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 错误; 虽然大陆对台政策自1979 年元旦改变, 但台湾直到1987 年才被迫采取了一些对大陆的开放 措施,错误。故选A。 10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 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 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

13、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 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故选A。C、D两项 不符合史实,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 两岸情意浓。”下列对1949 年以后的两岸关系解读错误的是 (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 最早应该在20 世纪 80 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 了两岸的分裂, 所以两岸的分裂是内战遗留问题,A项

14、正确; 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 居民赴大陆探亲,B项正确;两岸的分裂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C 项正确。 D 项说法过于 绝对,台湾的“台独势力”并不接受“一国两制”,符合题意,故选D。 122008 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解析: 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历史性突破”。1992 年,海峡两岸就一个 中国原则问题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15、 小题,第 13 题 16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40 分)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 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在广大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国家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意识。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16、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6 分) (2) 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 何意义? (4 分) (3) 材料三中涉及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何特点?保障这一民主形式实施的是哪部法律?(2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建国后的民主政治建设。第 (1) 和第 (3) 问,首先要抓住图说中 的有效信息“政治协商会议”和“村委员会换届选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第(2) 问,由材料二不难判断出该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

17、可; 第(4) 问,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1956 年,中国共 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 年, 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这 一制度进一步完善。 (2)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特点: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 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18、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 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 立场, 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 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 首 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 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 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9、,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担心这个 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 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 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 2006 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 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 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 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 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 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

20、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 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 有启示性意义。 , 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 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 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副主任梁爱诗 (1) 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8 分) (3

21、) 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 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10 分) (4) 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完成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 的有效信息,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第(1) 问,重在对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括。第 (2) 问,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即可。 第(3) 问,对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说明,而不是具体的成绩;“一国两 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

22、识概括回答。第(4) 问,对前 三问进行总结,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据此回答。 答案: (1) 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 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 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制度 ) 、“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 或长期不变 ) 。 (3) 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系: “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4) 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发展、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