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5271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归类卷 与朱元思书 1 、解释重点字。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 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 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8)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 高峻的 ) 形势,争着向上。这 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 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 相鸣:互相和鸣 (1

2、3) 戾天: 到天上; 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5) 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横柯上蔽:横斜的 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 同“现”,显现,显露。 (21) 缥碧:青白色。 2、 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第二段以 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 水深、水急都突出 了“异” 的特点: 清澈。 湍急。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 、 理解背诵。按要求

3、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 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4 、重点句翻译。(见译文中的划线句) 5 。理解:“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 、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 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 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 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充满生机。 7。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

5、方面的 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听觉上的对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附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 飘荡荡,方向不定,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 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 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一样快。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

6、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凭借着 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相互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生长笔直地指向天空,从而形成 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 嘤嘤,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 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昼也显得很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 时还能见到阳光。 醉翁亭记 1 、重点词语的理解。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7、负,背。临于泉上者:靠近。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 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 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 阴。翳,遮盖。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丽。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 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 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2 、重点语句翻译(见译文中的划线处

8、) 3 、文章理解。 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第三 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 问答:( 1)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2)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4) 本文中多次写到“醉” ,你认为这个醉应该有哪两个含义? 答:一是喝酒排遣郁闷而醉,二是陶醉于自己治下的美景 (5) 本文围绕“乐”字而写,那么太守的“乐”表现在哪些方

9、面? 答:山林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6) 结合全文看,本文描述了哪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文描述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与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 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7)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5 、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10、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附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 远望那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 倾泻出来的

12、,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 泉水上边的, 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 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 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 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 晨

13、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 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 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 田野蔬菜, 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 鸣叫, 游人离开后禽

14、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 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 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记承天寺夜游 附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门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 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 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 荇纵横交叉,原来都 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罢了! 一、重点句子翻译。 (划线句

15、) 二、课文理解。 1请指出文中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说一说这个夜景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2文中表现作者兴奋与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 3请指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 _ 地点: _人物: _ 事件: _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情:夜游 承天寺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豁达开朗,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陋室铭 附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一间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

16、葱,映入 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 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翻译重点句子。 (划线句) 二、课文理解。 1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 辉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 馨” ,暗示陋室

17、不陋 6 “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用它们作类比, 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爱莲说 附译文: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 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 气远播,更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

18、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 是有很多的人了! 一、重点句的翻译。 (划线处) 二、课文理解。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全文的主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写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中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 者怎样的品质?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

19、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5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7.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求势利、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三峡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 排排的峭壁, 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 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 候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

20、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 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常有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 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一、重点句子翻译。 (见文中划线句) 二、课文理解。 1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

21、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长、高(试用四个字概括)绵延、高峻。 3概括第二、三、四段内容的大意。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 清,风景秀丽;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 三峡 一文中有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两句,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作者写三峡四季景

22、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曹刿论战 一、课文重点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齐师伐我师:军队伐:攻打其乡人曰乡人:同乡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肉食者鄙 鄙: 目光短浅何以战何以: 以何, 即凭借什么衣食所安安: 养小 惠未徧徧:通“遍” ,普及、 普遍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加:虚报必以信信: 实情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孚:信服福:赐福、 保佑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忠之属也忠:尽了职分属: 类可以一战可以:

23、 可以凭借战则请从从:跟随公将鼓之鼓:击鼓进 军齐师败绩败绩:大败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遂逐齐师逐:追 击 (追赶)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彼竭我盈盈: 士气正旺盛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望其旗靡靡:倒 下 二、一词多义梳理。 伐十年春,齐师伐(攻打)我伐(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虚报)也既加(戴)冠,益慕圣贤之道 安衣食所安(养),弗敢专也安(怎么)能辨我是雄雌 三、重点句的译文(划线处)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答: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24、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则请从。”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答: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答: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 ”第二层: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5、, 故逐之。 ”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 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6你觉得文中的曹刿与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刿:远谋(有深谋远虑、政治上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 庄公: 鄙(目光短浅, 政治上无能, 军事上无知妄动,急于求胜, 但又善于听取意见) 7你认为鲁国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治上做到了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 必要条件。 译文 :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26、。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 乡说: “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 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 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 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 “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 “用来祭祀的牛、 羊、猪、玉器和丝织品, 我不敢虚报, 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 “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 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了本职

27、的一 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 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 “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 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 伏兵在哪里。 我看见他们的

28、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 军。” 。 鱼我所欲也 1重点字解释梳理。 鱼,我所欲也欲:喜爱的,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所欲者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 , 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使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 贤者能勿丧耳勿:不丧:丢掉、丧失呼尔而与之呼:吆喝、呵斥与:给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高位厚禄辩:通“辨” ,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也加:有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美:华丽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感激与:通

29、“欤” ,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通 “向”, 从前受: 接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这种做法已: 停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2通假字梳理。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句中为“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 3一词多义梳理。 而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是,动词,读w i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 后为,动词,做、接受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 得二者不

30、可得兼得:能够,动词得之则生得:得到、获得,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感激,动词 4古今异义梳理。 一豆羹豆古:古代盛东西的器皿今:豆类名称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古:这 今:常用作判断动词 5、重点句的翻译(见划线处) 6课文理解梳理。 本文开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你认为“义”是什么? 答: “义”就是羞耻之心,即自己做了坏事要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要感到厌恶。 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孟子散文的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第一点,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极少使用生僻词汇;第二点,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文 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气势和文采;第三点,善用比喻,既使文章所讲的道理易于被 人接受,

31、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简答题。 从本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 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 加以简要阐述(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案:道理举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失败被俘后, 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 最终被杀, 它的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 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附鱼我所欲也全篇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只好舍弃鱼 而选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

32、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话, 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就不 做苟且偷生的事了;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灾难我 就不躲避了。 假如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 呢?假使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躲避灾难的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这种手 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却不采用,采用这种手段就能躲避灾难但有的人却不做。由此可见所喜 爱的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是惟独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一个人都有,只 是贤人不会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命,不吃就会饿

33、死。可是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不 会接受;用脚踢给他,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那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人感激 我吗?先前 (有人) 宁肯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 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先前 (有人) 宁肯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而接受了;先前有人(有人)宁肯死也 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自己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 了吗?这就叫失去了他的天良(羞耻之心) 出师表 一、重点句的译文(注意划线句)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

34、为三个国家,我 们蜀国贫穷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的大臣在朝廷内毫 不松懈; 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来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向陛下报答这 种恩情。(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 大有志之士的士气,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以致堵塞了大臣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善恶,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的不同)而 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 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 不同。

35、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 二。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补救缺 点和疏漏之处,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庞,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时,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此 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 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 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恒帝、灵帝的做法感到 痛心憾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

36、报国的忠臣。希望陛 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 扬名显达。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探望 我。拿当时世上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非常感动激动,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 来遇到兵败,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那时以来已 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 早晚忧愁叹息, 担心托付的事没有成效,以致损伤了先帝的圣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木的 地方。

37、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奖励并统率全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 用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臣贼党,振兴恢复汉家帝业,迁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 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 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的罪过, 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的怠 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办法,审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的话)我就受恩而感激不尽了。 现在就要远

38、离陛下,面对着奏表落下泪来,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二、理解: 、出师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写到了哪些内容? 主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劝说刘禅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 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光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 做到察纳雅言。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 意图? 围绕“借先帝之意,

39、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 2 分,围绕“亲贤臣, 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 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 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 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 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2 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 意即可得1 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 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 3 分,结合原文内容1 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 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