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5315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9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 (2014 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李煜望江南一词,完成第(1) (2) 题。 (6 分)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成在 金陵(今南京) 。 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_、_、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 秋天 _的景色。(3 分) 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月明楼” 为例,加以赏析。 (3 分) _ 答案: 芦花孤舟肃杀、凄寒(3 分) 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

2、,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 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3 分) 2(2014 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郑谷的淮 上与友人别一诗,完成 第( 1)- (3)题。 (6 分) 扬子江 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 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淮:扬州。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 古称扬子江。 风笛: 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 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 人们常在 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 城长安。在今 陕西境内。 最能体现全诗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

3、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 句是 _。 (2 分)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 分) _ 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答案: 愁(愁杀)君向潇湘我向秦(2 分) “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 ) ,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 1 分,共 2 分) D(2 分) 3 (2014年秋学期常青藤学校七年级第一阶

4、段测试题)阅读唐朝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完成第 (1) (2)题。 (6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此诗为贾至被贬期间写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 _ 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像是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_ 答案: 草青柳黄,桃李芳香。(1 分)用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内心的愁恨,以乐景衬哀情,从反面衬托了深 仇苦恨。(2 分)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新奇。(1 分)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是怨东风冷漠无情,反过来说春 日惹恨。这样诗意表现得更加曲折含蓄,更有深度。(2 分) 4 (201

5、4 年秋学期兴化三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卢纶的 送李端 一诗, 完成第 (1)-(3) 题。( 6 分)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 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相向:相对。风尘:纷乱的世境。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2 分) _ 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2 分) _ 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 分) _ 答案: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 即可, 2 分)

6、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孤”答为孤儿亦可。2 分) 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2 分) 5 (2014 年秋学期兴化三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田舍 一诗,完成第 (1)- (3)题。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 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 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田舍:农家。筑圃:修筑打谷场。菁:水草。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 际。 全诗洋溢着一种“ _”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 分)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 分)

7、_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2 分) _ 答案: “乐”或“乐哉” (2 分)(如答“忙”得1 分) 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 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2 分。如是简单翻译给1 分) 闲适自在、热爱田园等均可。(2 分) 6(2014 年秋学期兴化三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朝董颖 的江上一诗,完成第 (1) - (3)题。( 6 分) 万顷沧江 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沧江,因江水呈 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8、。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写的是(2 分) A.思乡B.惜时C.离别D.征战 诗的首句写出了江水_的特点。( 2 分) 请从修辞或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2 分) _ 答案 : C(2 分) 空阔(宽阔、高远) (2 分) 比喻。将天空比喻成一面镜子,形象地写出了天空澄清明净的特点。反衬。用“双鸥”反衬了 诗人内心的孤寂。 (任其一,大意对即可。2 分) 7 (2014 年秋学期济川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汪元量 ( 南宋 ) 的湖州歌一诗,完成第(1) (2) 题。 (4 分 )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这首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

9、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 与作者有相似经历的诗人是(2 分) A. 杜牧 B. 龚自珍 C. 陆游 D. 文天祥 请对“夕阳一片寒鸦外”一句作简要赏析。(2 分) 答案: D 运用了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1 分,或运用景物描写) 衬托出诗人孤寂清冷 ( 或悲凉凄恻、感慨惆怅) 的心境。 (1 分) 8 (2014 年秋学期济川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杜牧的赤壁一诗,完成第(1)- (3)题。 (5 分) 赤壁 ( 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不准确 的一项是 (2 分) ( )

10、A.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 C. 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一件古物 ( 或“折戟” ) ,“大”指赤壁之战。 D. 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当时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 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所有贵妇人的尊严。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1 分) 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 分) 答案: (1)D(2分) (2) 火烧赤壁 (1 分) (3)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1 分

11、) 。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 分) 。 9 (2014 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完成第( 1)- (3) 题。 ( 6 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碛(q)西:安西都护府。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酒家垆(l ):酒家。 (1)根据上下句内容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为“赤亭道口行人”划线处选择一个恰当字。( 2 分 ) () A. 散B.绝 C

12、. 多 D. 乱 (2)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 (3)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 句说明理由。(2 分) 答案: ()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答出“烘托”得1 分,答出“豪迈气概”得 1 分) ()示例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 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2 分) 示例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 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13、 (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 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 分) 10 (2014 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 78 题 (5 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_ 。 ( 2 分) 8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_ _ 答案: 7. (2 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 8. (3 分)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 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 清楚即可)(2 分) 11 (2014 年秋学期泰兴西城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

14、读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 第 8 题。 (5 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C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D五、六两句写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寒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 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

15、”,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 2 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 分) 答案: (1)A (2)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觉形象,较之“阔”主观视觉更为强烈;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 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较之“失”气势恢弘阔大,且声调更响 亮。 (3)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答出 “思乡” 即对) 12 (2014 年秋学期洋思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第

16、7-8 题。 (6 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是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7赏析“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的妙处。(4 分) 8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7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1 分) ,翘首远望 , 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1 分) , 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1 分) ;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1 分) 。 8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

17、 分) ;壮志难酬的激愤(1 分) 。 13(2014 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第(1)- (30 题。 (6 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注释陂(b i ):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 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1 分) 诗中的“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3 分)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案: 山衔落日浸寒漪。(答一二两句也给分)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形象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 泼、淳朴无邪)。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

18、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4. (2014 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唐朝元稹的西归绝句 ,完成题目。 (6 分)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 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 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2 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 分)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1)反衬或衬托 (2) (

19、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 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答案不唯一) (3)诗中抒发的是诗人在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15 (2014 年秋学期靖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杜甫的 绝句二首 (其一) ,完成第 7 题。 (6 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2 分) (2)请赏析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达效果。( 2分) (3)诗歌描写的景物主要有什么特点?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 分) 答案: (1) “迟日”

20、、 “江山”、 “春风”、 “花草”。 (2)这两句话,既描绘出燕子翩飞的动态,又勾画出鸳鸯静睡的姿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飞燕 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3)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即可), 反映了诗人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 分) 。 (答出“安适” 、 “喜 悦”的意思即可) 16(2014 年秋学期济川实验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南宋词人陈亮的梅花,完成第8 题。 (4 分) 梅 花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 ,东君正主张。 【注】陈亮,南宋词人,一

21、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三弄: 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东君:司春之神。 (1)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这句突出了梅花的品质。 (2 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案: (1)不怕打击挫折,敢为花先(敢为天下先) (2)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 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答对两点即可) 【译文】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 洁白如玉 , 刚劲有力; 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 反射出晶莹的光彩。 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 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呀

22、 , 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 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 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 曲子了 , 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鉴赏】在诗中,陈亮赞美了梅花要传送春的消息, 不怕冰雪埋藏的精神, 虽然从外形看,只是 “瘦“ 而“ 小“, 并且先开的只有“ 一朵 “, 但从它的身上, 却能看出它所具有的力量. 也许这能令人产生许多联 想。第一二句诗人描述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态,为下文作出铺垫。 第三四句中,“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 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第五、六两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到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

23、深雪哪 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作者用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最后两句诗,“玉笛休三弄, 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 神就要来到人间,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这是是诗人情感发展 的高潮。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 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 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17 (2014 年秋学期济川实验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苏舜钦的夏意,完成第7 9

24、题。 (7 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 分) _ 8请对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作简单赏析。(3 分 ) 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 答案: 7示例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静的环境中有小屋一座,竹席一张。诗人倚卧在竹席上, 透过窗户,只见榴花盛开,一片明艳。 8运用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 ) 的手法 (1 分) ,用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 这小院的幽深静谧(1 分) ,表现了诗人对清凉静谧之境的喜爱之情(1 分) 。

25、 9. 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心境及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18 ( 2014 年秋学期姜堰区九年级期中调研试题)阅读欧阳炯的 春光好 一词, 完成第 7 题。 (6 分) 天初暖, 日初长 , 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 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2 分)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暮春总的印象。 B “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 “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

26、了春天园林夕照的美丽图景。 (2)“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极妙,请简要赏析。(2 分) (3)下列对词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 “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 答案: (1)A (2 分) (2) (2 分)“偎”字用拟人手法, (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羞羞答答、偎雪开放的娇美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1 分)

27、。 (3)D (2 分) 19 (2014年秋学期姜堰区八年级期中调研试题) 阅读辛弃疾的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完成第 7 题。 (6 分)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 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其中一路追隆裕太后,直至江西赣州造口, 民众深受金兵之害。47 年后,任职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行人:指 因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 (1)作者在上阙用“”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1 分) (2)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3)

28、“山深闻鹧鸪”和“城春草木深”( 春望)两句中的“深”字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 分) 答案: (1)中间多少行人泪(1 分) (2)此句抒发了词人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怀念(1 分) ,对金兵猖狂行径的痛恨,(1 分)以及 收复中原、还都汴京的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悲愤。(1 分) (3) “山深闻鹧鸪” “深”字写出江晚山深、暮色苍茫,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 之孤怀。(1 分) “城春草木深” “深”字写出经历安史之乱的长安城杂草丛生的荒芜,抒发诗人 忧国忧民的情怀。 ( 1 分) 20 (2014年秋学期姜堰区七年级期中调研试题)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词,完成第 7

29、 题。 (6 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注】这是年轻时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平羌(qi 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清溪:指清溪驿。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 的友人。渝洲:今重庆一带。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 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 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 分) 答案: (1)半轮。(1 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 1 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1 分) (3)从“夜发” “下”

30、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 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 依惜别情怀。 (2 分) 21 (2014 年秋学期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杜甫的晓望 ,完成第8 题。 (6 分) 晓望 【唐】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 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2 分) (2)颈联的景物描写, 显出作者的匠心, 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 分)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1、2 分) 答案: (1)秋季;( 1 分)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1 分) (2)“地坼”,运用夸张手法;望江帆,闻木叶,视听结合;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诗人 的渺小与孤独(2 分)。 (3)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1 分)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 无奈( 1 分) 22 (2014 年秋学期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完成第 7 题。 (6 分)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

32、前夕。 (1)诗中鸟瞰西湖春日景色的诗句是:,。 (1 分) (2)试赏析“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两句的表达效果。( 3 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2)运用比喻, 将“早稻”比作“碧毯”上抽出的“线头”,将“新蒲”比作“青罗裙”上的飘带,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湖畔农田的清新美丽,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3)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23 (2014 年秋学期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6 题。 (6 分) 次北固

33、山下 (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交代诗人行踪的诗句是:,。(1 分) 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 分)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一角度,赏析颈联。(2 分) 答案: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1 分) (2) 春潮涨平,江面烟波浩渺,气象十分开阔,一叶孤舟,白帆高悬,顺风而来。(3 分) (3) 海日用“生”,江春用“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富有生 机。 (2 分) 24 (2014 年秋学期泰州二附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唐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完成第 7 题。 (6

34、 分)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下列诗句中,与诗的首句“猿啼客散暮江头”描写的情境一致的一句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人自伤心水自流”用语精妙,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2 分) (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全诗蕴含的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1)C (2)诗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的心情和水的情态进行对比,以水的无情衬托人的伤感,更能表达作 者送别友人内心的伤感之情。 (3)写出友人前行路途的孤寂;也写出作

35、者对友人的无尽关切和担忧,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25 (2014 年泰州市海军中学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完成第7 题。 (6 分)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注】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 (1)请对“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一句作简要赏析。(3 分) (2)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让我们想起了曾学习过的苏轼的二句词: ,表现了诗人、的性格。( 3 分) 答案: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比喻(写出其一即可)(1 分)表现了诗人此时内心对自身遭遇的无奈、 对时光流逝的伤感(2

36、 分) (2)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分)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答出二点即可)( 2 分) 26 (2014 年秋学期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刘攽的新晴完成第7 题。 (6 分)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 2分) 答: _ _。 (2)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2 分) 答: _ _。 (3) 结合全诗,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 分) 答案: (1)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 “

37、绿树”、 “南风” (2) “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 突出南风和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 即可) (3)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闲适、愉快喜悦等等)的心境。(意对即可) 27(2014 年秋学期三校联盟八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杨万里的新柳一诗,完成第7 题。( 6 分)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且莫:亦可作“切莫”,相当于“千万不要”。只:只有,只留下。引:延伸。 (1)诗中紧扣文题中“新”字的一句诗是:。 (2)请你说出诗中“引”字

38、的表达效果。 (3 分) (3)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 答案: (1)且莫深青只浅黄(1 分) (2) “引”字用得妙,既说明了柳条之所以“百尺”长的原因,(1 分)又赋予了柳条倒影以生命的 活力, (1 分)运用拟人手法,把新柳以至于把整个画面都写得有动感。(1 分) (3)这首小诗流露着诗人爱惜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深情。 28 (2014 年秋学期三校联盟七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一诗,完成第9 题。 (6 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中运用虚写手法的诗句:,。( 2 分) 说说第二句中“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

39、分析。(2 分)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1)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 “凉”,运用双关( 1 分) ,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 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1 分) (3)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一点 1 分) 29 (2014 年秋学期三校联盟九年级第三阶段测试题)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一词, 完成第 7 题。 (6 分)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 ,我思君处君思我。

40、【注】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 已过。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 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词的上片哪些词语点明了暮春时节?(2 分) _ “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 分) _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 答案: “花自堕”“柳老”“樱桃过”(两个得1 分,三个得2 分) “点”或“破” , (1 分)突出青山的高峻。 (1 分) 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 分) 30 (2014 年秋学期三校联盟八年级第

41、三阶段测试题)阅读司空曙的峡口 进友人一诗,完成第 7 题。 (6 分)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 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诗中交代送别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 。 (1 分)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 分) _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 分) _ 答案: 峡口花飞欲尽春。 (1 分)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 分) 惜别(依依不舍) (1 分)司空

42、曙:惆怅伤感(“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 “愁苦” 等也算对。 1 分)王勃:乐观旷达( “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1 分) 31 (2014 年秋学期三校联盟七年级第三阶段测试题)阅读宋朝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一诗,完成 第 7 题。 (6 分)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 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 伴绿螳螂。 【注】社肉:祭土地神的肉。蜻蛉(q ng l ng) :即蜻蜓。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4 分) 相同之处: _ 不同之处: _ 答案: 热爱农村自然风光, (1分)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任一点,1分) 。 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不同之处:“一路稻花谁是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