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6797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0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 2016年 5 月 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 国际国内经济现状 目前来看 ,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 ,国际油价一路走低 , 国际金融动荡 不已。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过去以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拉动 为特征的扩张式高速增长也一去不复返了,劳动力和地价成本不断上 升,某些要素成本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推进 了“再工业业化” ,在这种情况下, 局部高端制造业势必回流到美国, 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向越南、印尼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 移的趋势。目前国际国

2、内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提出 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思路,以互联网 + 、机器人、 3D打印、 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战略新兴产业正在神州大地逐步兴起,上述产业 发展成熟后, 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现有的产业格局、生产方式乃至生活 方式。 (二) 国内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具有高度技术密集型特点,聚集着许多科技领域里的新 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特别是电控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车 联网技术嫁接到汽车产业上后,使得它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同时汽车 是由成千上万颗零件组成,这就决定了它对国民经济强大的带动作 用。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乘用车产业,经过 十多年高速发

3、展, 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放 缓、国内一线城市汽车限牌逐步增多,汽车企业将从过去比拼产量、 盲目扩张,转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转向以电动 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 图表 1:2009-2014 年中国商用车、乘用车销量占比变化趋势图(单位:% ) 图表 2:2009-2014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 (三)贵州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市,近年来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抓手, 形成了“大通关、 大通道”为特点的“水、陆、空” 全方位开放特征, 特别是“贵广”、 “沪昆”高铁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对外开 放“一

4、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直接融入了“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 形成,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 贵州省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 年会战”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贵州迈入高铁 时代, 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 速公路的省份, 9 个市(州)实现通航机场全覆盖。在交通设施建设 带动下,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同时贵州积极推进大数据、大旅 游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贵州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弯道 曲直、后发赶超模式”, 2015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GDP )突破 1 万 亿元,为 10502。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贵州省 GDP 增幅雄

5、居全国前列。 贵州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 汽车产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 业之一,贵州是力帆,奇瑞、吉利,万达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也 是上汽、北汽、二汽、力帆、恒通、福特、铃木、五十铃、依维柯、 美国通用等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生产地。 根据 2015年贵州省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15 年全省限额以上汽 车类商品零售额 562。87 亿元,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2。 4% ,比上年增长 12。6% ,“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31。9% 。同时, 在传统汽车产量逐步过剩的情况下,贵州省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新能 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据奇瑞汽车发布面向未来10 年的新能源汽车发 展战略:以纯

6、电驱动为主线, 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 技术平台,力争通过十年, 推动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 车企业。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落户贵州,也将极大的推进贵州汽车 工业的发展。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基地,贵州省对汽车用工数量需求十分旺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员工数量 达到 5 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从事摩托车生产和汽车维修的庞大人 群。作为典型的长线产业, 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种高素质的零部件 加工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检测、部件装配与调试、整车 装配与调试、现场工艺和质量人员、发动机和整车试验检测、汽车

7、售 后人员。贵州省政府规划力争到2020 年,贵州汽车产量突破100 万 辆,按照规划静态测算,上述人员需求缺口高达5 万人。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基础 (一)校企合作合作基础 学校与比亚迪汽车公司、 贵州奇瑞万达汽车公司、 贵州广汇乾通 汽车公司、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公司、贵州通源汽车公司、上海通用 汽车公司、 PPG 公司、奔腾汽车公司、贵州依家爱车网络科技公司等 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 引进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 以培养 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途径,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 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 人,“双师”素质教师

8、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75% ,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 人, 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30% 。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0 人。并且聘请了行业 企业一线技术人员10 名为专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 伍。 (三)实验实训条件 系部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制造与检修技术实训基地一个,实 习场地面积达 4500 平方米, 设备总值 800 余万元。建有“理实一体 化”教室 8 个, 另有汽车构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汽车文化博物馆, 现代汽车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实验中心,汽车名车维修中心, 汽车车身 修复实训场所,汽车空调实训中

9、心,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心,汽车 维修大赛训练场所, 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中心, 汽车底盘中心中心等 各一个。 与贵州万友汽车销售公司、 贵州广汇乾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等 30 余家企业建成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上述试验实训手段大部分可以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用。 (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修、汽车底盘 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四门核心课程 , 主编汽车装配或参编该专业适合我校课程设计的 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五)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中/ 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资质, 是贵州省授牌的高技能人

10、才培养基地。组织企业的汽车装配工、 汽车 维修工技能竞赛两次 , 参与本地区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技术服务两项, 为三家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响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战略, 举办“汽车维修工培训班( 中级)”, 培训来自贵州地区贫困家庭青年 200人, 并推荐他们成功就业。 四、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方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汽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坚持以培养汽车企业急需人才为宗旨、以汽车企业各生产岗位为导 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专业办 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人 才培养模式

11、, 努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 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水平、实训条件、 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汽车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各汽车零部 件和整车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二)专业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 在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 指导下 , 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 建基于汽车企业制造和装配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 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

12、伍;校企合作共建, 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汽车 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教学质量高、 为企业服务 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方向。 2. 具体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职业员工基本素质, 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 总成和整车 磨合调试、总成和整车试验、总成和整车售后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规格及规模 表 1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规模规划表 年度 2016 年 (基础)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 学生规模(人)300 400 450 500 550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

13、创新的目标 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 导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 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善以汽车制造 与装配岗位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 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的目标 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将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技术标准融 入专业教学, 构建符合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精 选教学载体,优化学习场境,以学生为主体,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 技术方向重点建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四门核心课程,编写出 版国家规划教材汽车装配教材一本。 (4)师资建设的

14、目标 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研修培训、学历 提升、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兼职引进等途径, 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其中 1 名来自合作企业) ,培养 6 名骨干教师(包含汽车零部 件制造与检测 2 名 );6 名“双师”素质教师 , 使“双师”素质教师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 。招聘 9 名专任教师 , 使专任教师人数达 到 31 人;增聘兼职教师 13 名, 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 名;在上述教 师队伍中,要形成以本科本专业为主的学历结构,同时通过引进和现 职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等形式, 使具有硕士以上教师人数达到6 人, 具有副教授以上技术职务教师人数达到10 人

15、,青、中、老教师比例 为 5:4:1,形成一支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使兼职教师承担 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达到40% 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为 1: 1。 (5)实践条件建设的目标 新建校内汽车制造与装配实训室(实训车间)一个。新建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两个 (一个是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基地,另一个是汽车 整车制造基地)。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与本院自动化系、机械系。经管系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 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接受企业指导,考虑到汽车制造逐 步转向以机器人操

16、作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密切和上述单位配合, 及时 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系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培 养过程共管、教学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办学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专家组的领导下, 完善“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与企业要求的结合模式,重点培养企业 急需的实用人才,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专衔本或专本连读教学;针 对现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汽车智能制造的需求,开展人才 培养规格改革与创新, “量身定做”培养汽车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 人才。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7、 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 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培养目标, 对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 岗位(群)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制造 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调试和试验;汽车总成和整车售后。面向上 述岗位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通过岗位 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 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参照国家职业 技术标准,进行课程开发。 2. 建设校企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项目课程 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以汽配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对职业岗位(

18、群) 要求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 进一步优化细化, 参照汽车各工种有关国 家职业技术标准的需要, 并考虑现代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根据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确定出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 这些核心课程的其他相关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素质 课(文化素质 , 综合素质) , 职业知识课(职业基础 , 职业技术 , 职业拓 展)、职业技能(技能基础,工作过程)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基于汽配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发课 程项目工单,实现技能训练的模块化,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块 化方案。最终形成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 教学模式。 加

19、强核心课程的建设, 将汽配专业的四门职业核心课程建设成 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2,其余核心课程 建设计划见表 3。 表 2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规划 年度 级别 2017 年 基础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 课程名称 院级资料准备完成 汽车底盘构 造与维修 院级资料准备完成 汽车发动机 构造与维修 院级资料准备完成 汽车电器设 备构造与维 修 院级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完成 汽车综合故 障诊断与维 修 院级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完成 汽车制造工 艺 表 3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其余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年度 建设内容 2017 年基

20、础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课程名称 完善课程程标准 及教学资源库 调研,资料 准备 资料 准备 完成 汽车企业生 产管理 资料 准备 完成 汽车智能制 造 3. 优质教材建设 编写出版汽车生产管理 、 汽车智能制造 及实训指书 4 本, 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见表4。 表 4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表 序号教材名称主编 / 参编教材类型合作企业拟完成日期 1 汽车生产管理主编正式出版上海景格2018 年 2 汽车智能制造合编校本教材 自动化系、 上海景格、 奇瑞万达 2019 年 3 汽车零部件制 造实训手册 合编校本教材 机械系、实 训中心 2019

21、 年 4 汽车装配和调 试实训手册 合编校本教材 比亚迪、奇 瑞万达、吉 利 2018 年 4. 开发自主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其内容包括课程标准、 教案、课件、 习题库、试题库等,将这些课程的教学资源链接到数字校园网,教师 可以借鉴相关教学资料, 学生通过习题库、 试题库开展练习和模拟考 试,扩大学生习空间;教师也可在网上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和网上 考试、教学等活动。 以学院数字校园网作为支撑平台, 系部配置专人对核心课程教学 资源库管理。 (四)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 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 团队建设一并进行

22、,融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之中。 1.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现有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培养1 名专业带头人 , 从校企合作企业 中引进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 , 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主 导和领军作用。 将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双师”素质教师列入培养对象,规划期 内, 培养 6 名骨干教师。 按照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五个工程”强化师资队 伍建设。培养6 名骨干教师; 6 名“双师”素质教师 , 使“双师”素 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 。招聘 9 名专任教师 , 使专任教师 人数达到 31 人;增聘兼职教师 13 名, 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 名;形 成了一

23、支“双师”素质的校级教学团队,在规划建设期内,教学团 队专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到44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见表6。 2.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参加国家示范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或企业技能培训, 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专业教改科研、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 参加 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讲课比赛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和教学水平,培养“双师”素质教师6 名,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见 表 7。 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 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 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提高到40% 以上。 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规范、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

24、训, 累 计不少于 15 学时, 同时,通过教学研讨, 观摩“教学公开课” 等方式 , 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表 5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 年度 人 数 专 业 带 头 人 骨 干 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位结构双师素质兼职教师 高级中级初级硕士以上学士 人 数 比例 (% ) 人 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2017 年22 1 12 8 36 8 36 6 28 2 9 16 73 15 68 14 38。8 2018 年24 1 14 9 37。5 9 37。5

25、6 25 2 8。3 19 71 18 75 18 42。9 2019 年26 2 16 9 34。6 10 35。7 7 27 3 11。5 20 77 21 80。7 22 47。8 2020 年28 2 18 10 35。7 11 39。2 7 25 4 14。3 21 75 24 85。7 26 48。1 2021 年30 2 20 10 33。3 12 40 8 26。6 4 13。3 23 76。6 25 83 30 50 2022 年32 2 22 12 38。7 12 38。7 7 22。5 5 16。1 23 74。2 27 87 31 50 表 6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

26、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 年度人数 培训进修 (天以上 / 人) 挂职锻炼 (天以上 / 人) 社会兼职 (天以上 / 人) 2017 年 (基 础) 18 5 天 /2 15 天/8 30 天/8 2018 年20 5 天 /2 15 天/9 30 天/9 2019 年22 5 天 /2 15 天/10 30 天/10 2020 年24 5 天 /2 15 天/11 30 天/11 2021 年26 5 天 /2 15 天/12 30 天/12 2022 年28 5 天 /2 15 天/13 30 天/13 合计29 5 天 /3 15 天/13 30 天/13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践教

27、学基地建设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汽车检测与 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用,单独建设好主要为汽车制造与 装配技术专业服务的一个实训中心。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共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关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 个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如表7 所示。 表 7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建设年度经费(万)备注 1 汽车智能制造实 训中心 1. 汽车概论 2. 汽车机械基础 3. 汽车底盘构造与 检修 4. 汽车检测与诊断 技术 5. 汽车使用性能与 检测 6. 汽车装配调试 1 汽车装配调

28、试的技能培 训。 2 对社会待就 业人员、从业 人员进行培 训。(共用) 2016-2018 年 350 新建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稳定运行的 长效机制,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依据专业工学交替的实施方案, 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的层次包 括: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 汽车总成与整车装配实习、技术岗位的实 习,汽车零部件加工、 装配工艺、磨合调试工艺规程编制, 企业技术、 质量管理,顶岗带薪实习。 新建 5 家校外实训基地, 基本情况见表 8。 表 8:新建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序号合作企业名称企业类别主要实训内容 1 贵州奇瑞万达汽车有

29、 限公司 一类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调试 2 贵州吉利制造有限公 司 二类 汽车曲轴毛坯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 和检测、汽车整车装配 3 比亚迪一类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 4 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 司 一类汽车检修 5 贵州华阳电器公司一类汽车零部件制造 六、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由学院领导班子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认真学习国 家和贵州省示范及骨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不断解放思想, 转变观 念,提升理念,在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上创新,坚定了科学发展观、四 个全面的办学的信念。利用专题会议、讲座、宣传栏、校园网等多种 方式和载体,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意义与必要 性,提高了全院教职工对重

30、点专业建设的认识,汽车工程系系行政和 党总支领导对学院的上述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增强了全系教职工建设 好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该专业的 建设的全面顺利实施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组织保障 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汽车工程系成立了 “汽车制造 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专业的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成员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 组长:待定 成员: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专业负责人 制,由专业方向负责人具体负责建设,制定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 负责按时、按量、 保质完成各项目的建设计划,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 组根据项目完成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考核,并给予必要的奖惩。 (二)资金保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预计需要资 金 500 万元,主要依靠举办方和学院自筹来完成。 系部将严格依据学院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分建设项目和年度 对项目资金进行分配, 接受学院和上级部门的审计监督,实行专款专 用,确保资金安全。在建设过程中,明确项目建设进度,认真执行验 收标准,确保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建成。 (三)管理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