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讲-社会分层.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69897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讲-社会分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3讲-社会分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3讲-社会分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3讲-社会分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3讲-社会分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讲-社会分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讲-社会分层.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分层 1912 年 4 月 15 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预计前往美国纽约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其首航中因与冰山 相撞,于当日凌晨2 点 20 分沉入大西洋。船上有船员和乘客2207 人(其中乘客1316 人,船员 891 人) ,共有 1523 人丧生。1997 年,卡梅隆导演将这一人类灾难史的重要事件再次搬上荧幕,并赋予了其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随后, 于 2012 年(海难100 周年),将其制成3D 版又一次搬上荧幕。 这就是我 们看到的泰坦那尼克。 首先我们要区分几个概念,以明确我们谈的“社会分层”到底是在谈什么。 这几个概念包括:社会差异、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正。

2、 社会分层的本质是说人们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是不平等的。“高低不同” 是事实判断,“不平等” 是价值判断, 如果不做区分,就会误导我们把事实判断误解为价值判断。 性别生还率 男17% 妇儿69% 按性别计算生还率 头等舱有钱人60% 二等舱中产 &商人44% 三等以下 贫穷移民26% 按社会阶级计算生还率 差异 / 差别 :自然差别是人与人之间因生理原因形成的差别;社会差别是人们因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往 关系等社会因素而形成的差别。因此,差异/差别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了差别/差异还不意味着“不平等”。 平等 vs 不平等 :我们往往是在两种情境下适用使用“平等”或“不平等”。一种我们会

3、强调量上是否一致,而 此时我们使用“均等” 、 “不均等”(或“平均” 、 “不平均”)要更准确;当我们想要在主观上对一种差异现象评价 是,则应尽量使用主观性的评价术语,例如“公正”、 “不公正”(或“合理”、 “不合理”) 。 “均等”与“合理”是两 个概念,均等未必合理,不均等也未必不合理。 公平 : “公平”一词兼跨了“公正”和“平均”,前者是主观判断的术语、后者则是客观描述的术语。而我们在 使用“公平”一词时又往往要表达一种价值判断。因此,这里边就将两个层面的内容混淆在一起,而实际上要么是 使用者的确没有区分该词的用意,要么就是故意混淆视听。因此在使用此类词汇的时候要千万小心。 社会分

4、层:不同人群之间的结构化不平等。 (用这个概念描述人类社会的个体和群体之间所存在的不平等) Or: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 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分层体质具有如下3 个特征: 在原始社会 中(按历史唯物主义的划分方法),因为财富极稀缺,因此不存在依据财产或其它物质资源的分割划 分社会分层; 在农业社会 中,因为财富比原始社会时期要多得多,财富(财富的多少以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划分标准)并 非平均占有,因此,社会分层也大大加剧。社会分层结构为金字塔形。 地位等级(rankings ) 应用于人群的社会范畴, 是某些人所具有

5、的共性特征,但他们不一定认 识,也不一定互动。 Eg. 男人 -女人;穷人 -富人 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机会严重依赖于他们所处的 社会范畴是如何被定级的。 Eg. “华西村”红红火火之时,人人都想当“非 转农”。 不同社会范畴的等级变动起来非常缓慢。 Eg.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 的判断历经150年也未见端倪出现;男女同权的 运动到现在也轰轰烈烈。 农民 农业社会的生产力 没有工业社会这么 发达, 因此,农业生 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给出了层化 的原因。 经济分层 性别、年龄、学历、宗教等等 在工业社会 以及 后工业社会 中,社会分层依然存在,社会分层结构为泪滴型。 社会的主体是中产

6、阶层(如果以财富的多少为划分标准),包括中等及中下等收入群体;底层收入群体的人数略 少;顶层收入群体的人数非常少。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 四中基本的分层体制: 奴隶制 一种极端不平等的形式,在这种制度下,某些人可以将另外一些人作为其财产而占有。( p246L)例如古希腊的 雅典城邦、内战之前的美国南方。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仍然有奴隶制依然以其它表现形式存在于世。 种姓( caste)制 在种姓制的社会体制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毕生不改,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是封闭的。而属于哪个社会阶 层则是先赋的(基于个人特性),例如属于哪个种族或族裔、父母信仰的宗教、父母所属的种姓。 最为典型的种姓制度

7、代表是印度。基于印度的宗教观念,印度社会主要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 (学者、精神领 袖) 、刹帝利 (武士、统治者) 、吠舍 (农夫、商人) 、首陀罗 (苦力、手工业匠人) 。被排除四大种姓之外的一类被 称为“ 达利特 ”的“不可接触者”或“贱民”,从事着社会中最为低劣的工作,并被进行“种姓隔离”。 除了印度意外,南非在1992 年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以前也是种姓制度,2 年后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 另外,犹太人在欧洲也饱受种族隔离制度之苦而颠沛流离。 另外,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四学院中,只有斯莱特林对学生的血统有要求。而且,那些 父母不是巫师的孩子被称作“泥巴种”( mudbl

8、ood ) 。 等级制 封建等级制度有不同的阶层(strata)构成,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各阶层之间的差异由法律规定并 保障。在欧洲最常出现的三个等级分别是:由贵族和士绅构成的第一等级;由神职人员构成的第二等级;由平民(包 括农奴、自耕农、商人、匠人)构成的第三等级。我们现在仍能在欧洲看到等级制的痕迹,例如皇室会对有功勋的 人封爵位,包括吉登斯本人也于2004 年获得“终身贵族”称号。 当然,在文艺作品中我们依然可见。较为典型的是铁达尼号,以及孔乙己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 叔叔的小屋称为促成 美国南北内战爆发的因 素之一。 精明强大的斯莱特林,来 自那一片泥潭,而渴望权 力的他最喜欢那

9、些血统纯 正、有野心的少年。 阶级制 阶级是有分享共同经济资源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型群体。这些经济资源强烈影响了他们有能力获取的生活方 式类型。( p249L) 阶级制与此前奴隶制、种姓制、等级制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A 阶级体制是流动的,不为法律或宗教信条所规定; B 阶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获致地位; C 阶级以经济为划分基础 D 阶级体质是大规模的,非人身性的。 我们虽然对四种分层体制做了划分,任何社会的分层体制都不是单一形式,尤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是交错出 现的。尤其是经济地位越来越称为划分阶层的主要标准后,种姓制、等级制中都混杂了阶级制的影子。 社会分层的理论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A 马克

10、思的“阶级观” 马克思认为: 阶级是对生产资料有相同关系的一群人。(p250L) 或者说: 阶级是占有同样经济地位的群体 ,特别是指一个集团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或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李强) 所以马克思以“经济”或者“生产资料”作为划分标准,并以此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人除了出卖自己劳 动力别无所有的人,前者被称为资产阶级,后者被称为无产阶级。 我们理解马克思的“阶级”,是将其视为统计意义上的概念,还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概念? 其实这里涉及到“阶级行动”的概念。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阶级行动”蕴含在“阶级”中,即马克思认 为统一的阶级一定会形成联合的行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马克思的预言并未实

11、现,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在理论上阐述统一的阶级会形成统一的行动这一观念的呢?马克思 依然将其与经济地位挂钩。马克思谈到“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 级的生活方式、 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且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了一个阶级” ,( 马恩选集 卷 1,1972:693) 即经济地位的一致性是阶级形成的基本条件,除此以外还必须形成社会互动、社会关系,要有政治组织。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还提到这样的命题“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或“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对这这个判断应该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是否是对这一命题的实践?(讨论) B马克思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1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静态描述和动态分析在资本论中表现得充分。仍然是以经济分析为主线,马 克思贯穿了传统社会中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自给自足; 自在阶级 class in itself 共同的经济地 位和利害关系 自为阶级 class for itself 拥有真实的社会 互动、社会行动 和政治组织 商品经济的特征是: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交换。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实现互换。互换成功,商人才能从中获利(剩余价值)。如 果交换未能实现,损失的是商品的拥有者(不是商品的生产者)。 商品交换为什么会失败?没人买 为什么没人买?

13、市场没需求,或者商品价格过高。 如果市场没需求,资本家为何还要生产?市场需求的满足,即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使用价值的满足;而能让 资本家选择生产什么,则是出于商品中价值的需求。二者之间的不对等恰恰使得这种现象产生。当然,中间还有信 息传递的问题。 而商品价值过高的极端表现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物质生产能力和购买力相对落 后之间矛盾的体现。购买能力之所以下降的两个原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相对过剩。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本阶级不断地巩固阶级地位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越发展,资产阶 级的地位越危机。因此无产阶级也是资产阶级“异化”的结果。 韦伯的阶级理论 A

14、 韦伯的“阶级观” 韦伯虽然承认财富和收入对社会分层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权力和声望。因此韦伯是从3 个角度对社 会分层 (多元视角) 。 财富 /经济地位:全部经济财产的构成;(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强调影响财富获得的因素) 权力 /政治地位: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他人施加控制盒施加影响的能力; 声望 /社会地位:一个人从他人哪里获得的良好评价或社会的公认。 三种标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有钱的人未必有声望铁达尼号中的暴发户胖大婶; 有声望的未必有权力; 有权力的未必有财富在法理型统治的社会中多是如此,当然这也是理想型。 马克思用“阶级”群分群体,而韦伯则使用“共同体”。 韦伯提出了三类

15、共同体: 涂尔干的分层理论 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分层理论。 功能主义将社会各分都视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但发挥着自身的功能(社会分工),还与其他功能有机关联, 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恰是社会功能的分化才使得社会是团结的,即有机团结 ,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 。 在这里我们看到:涂尔干谈社会分层,是基于社会分工,即工作的差异导致的社会分层。 将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归纳为以下5 点: (李强) 权威: 权力执行的 合理性依据。 传统型权威; 克里斯马型权威; 法理型权威。 是 一 种 特 定 的 社 会关系, 其成员有 着 互 为 取 向 的 行 为作为基础, 而外 在 表 现 为

16、 成 员 的 相互认同的感受。 共同特征 阶级: 与 经 济 秩 序 相 联系 政党: 与 法 律 秩 序 相 联系 身份群体: 与 社 会 秩 序 相 联系 1.有一定的区域界线 2.有提供为其统治所需的物质力 量的能力 3.对共同体内的社会互动有明确 规定 4.有一套被成员认可的法律规范 马克思的“阶级”被 划归到这里,但韦伯 最看轻的是阶级在社 会互动方面的意义。 第一,社会分工是必须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体系会越来越复杂; 第二,在任何社会的分工体系中,总有一些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重要; 第三,社会个体的才能、知识、智力、技术水平各不相同; 第四,让最有才能的人承担最重要的工作,让弱

17、者承担较轻的工作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原则; 第五,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职位的设置有一定比例。 涂尔干虽然关注分层,但要通过分层来关注社会整合,即以职业群体为基础的有机团结。 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涂尔干的“职业群体”理解为另一种“共同体”。 赖特的阶级理论 埃里克奥林赖特承继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在划分阶级标准时又表现为多元的特征(还记不记得韦伯的阶级 划分标准分为经济-地位 -声望) ,因此吉登斯认为赖特的思想“融合了马克思和韦伯的思路”。 (P251R) 马克思认为,是否占有经济资源是划分阶级的标准。赖特承认经济资源作为划分阶级标准的重要作用,但仅以 是否占有资源作为指标太过单一,赖特将对

18、经济资源的控制细分为3 类: a 对货币的控制; b 对生产资料的控制; c 对劳动力的控制。 因为细分了对经济资源控制的种类,所以在赖特看来,社会分层除了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二元划分外, 还有许多中间阶层。 图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 在此图中, 资产阶级 拥有 3 种经济资源的完全控制权; 工人阶级 一种经济资源的完全没有控制权; 小资产阶级 (不包括小雇主)只有对货币和物质资料的完全控制权。 这三种主要阶级是很清晰的。 在此图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管理人员 或者对货币、物资有微量控制,或对劳动力有微量控制; 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半独立雇佣劳动者只对物质资料有微量控制; 资产

19、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小业主 ,对货币和物质资料有控制权外,对劳动力有微量控制权。 这三种阶级位置因兼具两类阶级的关系特征,因此是矛盾的位置。 赖特的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更优解释力。 阶级的测定 首先要将待测量概念 “操作化”。 操作化后, 概念的 “定义足够清楚和具体,能够通过经验研究加以验证”。(P253L) 西方学者将“阶级”操作化时,多以职业结构为基础。因为在西方社会,职业对一个人的社会位置、生活机会以及 物质舒适度的决定作用要比我国显著得多。 英国社会学家戈德索普就是以职业结构作为基础,通过“市场处境 ”和“ 工作处境 ”两个主要因素来识别阶级 定位。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

20、小业主 半独立雇佣 劳动者 高级行政主管人员 一般经理人员 基层监管人员 薪酬水平、 工作安全、 晋升前景等,强调物 质报酬和一般性的生 集中在职业内部的控制、权 力和权威的问题上。关注的 通过研究,戈德索普将阶级定位划分为3 个主要层级:专业服务和公务人员; 中间阶级 工人阶级 由于戈德索普阶级图示以职业结构作为划分基础,而单凭职业头衔又尚不足以作为衡量个体财富和总资产的指 标,因此该图示“减弱了社会分层中产权关系的相对权重”。 (P257L) 当代西方社会的阶级划分: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底层阶级 上层阶级:既拥有财富又拥有权力,并能把他们的特权传给子女的一小部分人(P260L) ,大约

21、占总人口比 例的 1%。在该阶级之下,又在中产阶级之上的是在戈德索普阶级图示中的“专业服务与公务人员阶级”。吉登斯将 这两部分都归为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职业结构、地位处境、生活机会等诸多因素在中产阶级中都是最复杂的,中产阶级内部的利益 诉求也最复杂,再加上人口比重最大,因此该阶级的整合程度相对于其它阶级来说较松散,阶级意识也较淡薄。在 戈德索普的阶级图示中,该阶级包括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行政人员,即白领。阶级内部虽然分化,但仍有一 些共同点,例如:各职业都通过资格凭证表现出来的专业化特征。这不但设置了阶级门槛,更提高了自身的市场地 位。 工人阶级:当代工人阶级的经济收入相比马克思时代的工

22、人阶级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甚至有些工人的 0 20 40 60 80 100 120 1% 5% 10% 25% 50% 100% 1991 年 1996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0 20 40 60 80 100 120 1% 5% 10% 25% 50% 100% 1991年 1996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参见 p254 表 9.1 收入已经超过了白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开始步入“中产阶级”,即“中产阶级化”/“资产阶级化” (变得更有资 产阶级特性) 。戈德索普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工人阶级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但并未形成所谓的“中产阶级化”, 即在阶级

23、意识、生活方式、政治态度上并没有向既有的中产阶级靠近。 底层阶级: “处于阶级结构的最底层”、 “生活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口”、 “多重劣势为特征”等等。 吉登斯在这里区分了这个来自美国的概念是否在英国,甚至在欧洲适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吉登斯对这个概念 是持谨慎态度的。 阶级与生活方式 把市场地位、职业、是否占有或控制生产资料等因素,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无法作为阶级定位的唯一 指标。除此之外, 包含着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之类的文化因素作为阶级的划分指标也很重要。满足人们吃、 穿、居、 乘等商品的使用价值已经不是消费者追求的最高目标,未被马克思认识到的,却又包含在商品中的符号价值

24、越来越 被人们重视,甚至成为引导人们消费的风向标。 食神视频 在这里,我们看到凝结在商品上的价值-使用价值的矛盾,转变为价值-符号价值的矛盾。而且后者掩盖了价值- 使用价值的冲突,而且也有效地缓和了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符号是以极低廉的成本构建出来的,是消费者的 心理感受。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同样对阶级定位特征的标志做了区分,他将这一标志划分为4 种资本的形式: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布迪厄认为,“使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的越来越不是基于经济因素,而是基于文化 资本,包括教育、艺术鉴赏、消费和闲暇嗜好”(p266R) 。 社会资本是指:借助由多少制度化的相互认识和承认的关系组成的

25、一套可持续的网络而获得的资源。 符号资本则类似于地位,是指有一份好名声。 经济学理解的那种资本类型,指可以直接对话成货 币形式的资本,可以制度化为产权的形式。 经济资本 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 下,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并可以通过教 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 文化资本 1. 身体化的形态:人之性情 2. 客体化的形态:文化物品 3. 制度化的形态:制度安排 党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有相 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 所拥有的资源。它赋予了关系网络中的每一个人一 种集体拥有的资本。 社会资本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传统中国社会中以职业为划分

26、的四民社会 作为传统的农耕国家,农业的发展历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之本,在传统社会中更是如此。十九世纪以前,我国传 统社会在经济、文化的辉煌,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农业的兴盛。农民是社会的主体。我们知道,商鞅变法使得秦 强大起来,而“重农抑商”是商鞅重要策略。如果说当时“重农”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为了培养军事力量而把人拴在 土地上,那么在其后农业则愈发成为传统中国的发展支柱。因此四民之一的“农”既是人口最多的职业,也是最为 重要的职业,当然也是社会的核心阶层。 相对于农而言,士阶层是皇权向下的延伸。皇权在社会中处于绝对的统治,控制着主要的政治权利和经济资源。 皇权的统治需要依靠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这个体

27、系本身以及它的基础就称为士。士阶层在经济、法律上都享有优 越于农的特权。在隋朝以后,科举制度使得社会结构中有了向上流动的渠道。通过科举考试,由士而仕,返乡后又 作为士绅阶层又继续作为稳固社会,沟通上下的重要环节。 工、商历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受重视,这里有浓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暂且不谈。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1949 年建国以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经历了3 次重大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四大阶级结构(1949-1956) “两阶级一阶层” (195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十大阶层结构的形成(1978 以后) 1. 1949-1956:新民主主义四大阶级结构 民族资产阶级 :0.4%

28、 工人阶级 (包括产业工人&国家、社会管理者) :3.3% 小资产阶级 :7% 在这一时期, 传统小农经济依旧占据着经济上的主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有发展( “劳资两利, 公私兼顾”) , 但因其发展严重滞后,未有多大起色;工人阶级成为之争到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老大哥” ) ,农民阶级在经济上 获得土地, 在政治上称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因此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大逆转,虽然此时其仍占有经济资源。 2. 1956-1978: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的“两阶级一阶层”结构 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完成。 其结果是:消灭了资产阶级; 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称为人民公社的社员;(原本分到手的土地

29、又被收回去了) 城镇手工业者称为国营企业或城镇集体企业的职工。 符号资本和演说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关。布迪 厄用它说明对上述三种基本形式的资本的认同。 符号资本 88.1% 农民阶级 其它阶级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公私合营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低级-高级 分散 -集中 形成了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包括政府干部都属于工人阶级)的社会结构。 1949 1978 备注 农民阶级87.4% 67.4% 知识分子阶层风雨飘摇。政府 需要的时候就是工人阶级;不 需要的时候就是小资产阶级 (反右运动、 “文革”期间) 工人阶级3.3% 19.8% 知

30、识分子阶层- 3.5% 3. 1978 以后:经济社会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十大社会阶层 十大社会阶层的形成可以分为3 个阶段: Step1- 改革初期的平等化趋势(1978-198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收入迅速增加(增长了169.5%) ;中国统计年鉴2005 国家放开了农民从事多钟经营的空间,农民分化为不同类型的从业者(专业户); 1982 年宪法明确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个体户迅速崛起( 1978-1981:14 万 -227.9 万) 在这一阶段,社会底层收入得到迅速提升; 其它阶层收入没有多大变化; 社会经济不平等程度降低,原有结构未变。 Step2- 改革大

31、规模推进与经济分化(1985-1991) 这一阶段中,旧的分层机制和新的分层机制交互作用。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a 干部、工人、农民的金字塔结构开始瓦解,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 收入差距拉大; c 旧的分层制度(户籍制度和行政档案制度)和分层规则(政治标准)受到冲击; d 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分层机制(人力、 经济、科层权力资本) 发挥作用。 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面临双重转型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社会类型由农村向工业转变。自1985 年起,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重点是扩大了国企的自主权,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厂长和工人的 平等地位,工人失去了铁饭碗;个体户的规模扩大,私营

32、老板和私营业主出现;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外资、合资企 业中的高收入白领出现;大批乡镇企业在乡村涌现,造就了大量的“农民企业家”。 经济不平等的程度明显增加: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收铺普遍高于公有经济部分;有特权的政府部门和有行业垄 断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入增长很快;城乡收入差距再次被拉大,并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1985-1991:1.86-2.58) ;价 格双轨制导致了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官办公司、倒卖批文、套取紧俏物资牟利等等)。 Step3- 改革深化与新阶层结构显现(1992-1999) 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a 社会经济不平等程度加快,经济收入趋于两极分化; b 改革之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基本消亡,

33、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来; c 新的分层规则(经济、人力资本、科层权力)取代了制度分层和政治标准。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 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资源重新分配,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直接作用就是私营经济 大规模增长,私营业主阶层快速壮大(1992-1999:13.9 万-137 万) 。伴随着大规模的公有产权私有化,原有的国有和 集体企业的经营者转变为私营企业老板。 待业青年、 刑满释放人员、 残疾人、失业人员等。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 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的补

34、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 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企改制加速了工人阶级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1995 年以后推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使得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失 去了稳定的工作和福利保障;“减员增效”又使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同时他们又要面对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带 来的压力,其中的大部分人成为城镇社会中贫困群体的主体。 政府同时加强了中央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将权力和资源集中到高级别政府(中央政府、省政府、省 会城市政府)和大城市(北上广),造成县以下资源枯竭,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扩大;同 时政府官员个人控制资源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增强,干部群体的社会地位上升,成为具有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

35、。 与此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师德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迅速壮大,并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经过上述变化,社会十大阶层逐步形成。它们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2.3% 私营企业主:1.3% 经理人员:2.6% 专业技术人员:6.3% 办事人员:7.0% 个体工商户:9.5% 商业服务从业人员:10.1% 产业工人:14.7% 农业劳动者:40.3% 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5.9% 阶层人员构成特点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实 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掌握中国社会最关键性的组织资源,分享经济资源, 享有文化资源 私营企业主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 投资以获取利

36、润,同时雇佣他人劳动的人 拥有经济资源,并有与之成正比的社会经济政治地 位差异 经理人员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即布恩 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基层管理人员 拥有经济资源的调配权,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种组织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 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办事人员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 专职办公人员 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较低层白领,是 现代社会中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工商户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 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以此为生的人 体制外的底层白领、蓝领雇主或自雇者 商业服务从业人员在商

37、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 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体制内或体制外第三产业中的蓝领受雇者或自雇者 产业工人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 人、建筑工人以及相关人员 体制内或体制外第二产业中的蓝领受雇者或自雇者 农业劳动者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进行家庭经营,以农业 为唯一或主要职业以及收入来源的农民 体制外第一产业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不占有生产 资料的自雇者或受雇者 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 目前,十大社会阶层的地位特征呈现行趋于系统化、结构化和稳定化,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 1.社会下层逐步缩小; 2.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趋于高级化,使得中间阶层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