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77433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DF 页数:14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pdf(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1 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 :教材 P23 例 1、例 2 及练习一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 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

2、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 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 示教材第 2 页例 l 情境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图中小明他们想买 3 个 3.5 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 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 3.5 3,教师板书: 3.5 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 数,这

3、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互动新授 】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 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 1: 连加。展示: 3.5+3.5+3.5=10.5 (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 3 就表示 3 个 3.5 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板书意义) 方法 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 元3=9 元,5 角3=1元 5 角,

4、9 元+1 元 5 角=10元 5 角,即 3.5 3=10.5(元) 。 方法 3:把 3.5 元看作 35 角,则 35 角3=105角=10.5 元。 (3) 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 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 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 2 强调:我们可以把3.5 元转化成 35 角,用 35 角乘 3 得 105 角,再把 105 角转化成 10.5 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 教师出示算式: 0.72 5。 师:同学们看 0.72

5、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 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 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 比较: (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 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 整数的? 生:先把 0.72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 位转化成 72,然后作乘法 725=360, 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 数

6、,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 可以直接 去掉。 (5) 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 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 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 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 乘完 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 ” 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 (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 3 个其他形

7、状 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巩固拓展 】 1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 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2 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 页做一做第 3 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 23=( ) 1.4823=( ) 0.14823=( ) ( )( ) 34.04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8、1、2、3 题。 3.5 元 3 10.5 元 35 角 3 105 角 3 【板书设计 】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教学(后记)反思 】 :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2 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 :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3、4、5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体现数学知识 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9、。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 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 0.72 5 3.60 72 5 360 100 方法 2 方法 1 0.72 0.72 0.72 0.7

10、2 0.72 3.60 100 最后的 0 可以去掉 4 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基础练习 】 1口算练习。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 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4.1 9= 1.23= 55.8= 0.28 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 )表示求 ( )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 ),先得出积 ( ),再从右起点出 ( ) 位小数,得 ( )。 3笔算练习。 0.32 47= 1

1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拓展提高 】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 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 每盒牛奶 1.4 元,买四赠一。 小刚要买 20 盒牛奶, 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 “买四赠一” 的意思就是买 5 盒牛奶付 4 盒的钱数, 求买 20 盒需要多 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 20 盒里有多少个 (4+1) 盒,再求出买 4 盒多少钱, 最后求出 一共需多少钱。 20(4+1)=4 (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

12、20 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 再求出买 20 盒一共需多 少钱。 20(4+1) 4=16(盒) 1.41622.4 (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 242560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 25=( ) (2)2.4 25=( ) (3)( )25=0.6 思路导引 (1)24 25 = 600 (1)24 25 = 600 10 不变10 10 不变10 240 25 = (6000) 2.4 25 = (60) (3) 24 25 = 600 1000 不变1000 (0.024 ) 25 = 0.6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 当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

13、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0 除外) , 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5 3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4 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5 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 0.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 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 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 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课堂小结 】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 1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3

14、 题。 2用竖式计算。 4.6 6= 8.97 15.613= 0.18 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 练习课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 除外) ,那么积 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3 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 :教材 P56 例 3、例 4 及练习二第 1、9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并且会运用 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5、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 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 】 1口算。 0.7 5 90.8 1.26 6 0. 23 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 143 和 1.4 3 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

16、数乘小数又 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自主探究 】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 页例 3 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 米、宽 0.8 米的宣 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 生:2.4 0.8 。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可以用竖式

17、计算: 生 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 1.920.9 ,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 1.728 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3 小数,积也有 3 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 4 上面的填空。 (l) 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 页的“做一做”。 (2)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

18、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 教学例 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 我们能发现一 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提纲。)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 0.0 4 2 2 4 四位小数 0.0 2 2 4 1.9 2 10 100 10 0.9 1.7 2 8 1 9 2 9 1 7 2 8 2.4 0.8 1.9 2 10 100 10 2

19、 4 8 1 9 2 2.4 0.8 1.9 2 7 讨论提纲: 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怎样得到正确的积? (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 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 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回答上面的问题, 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

20、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 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 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 算、3 数、4 点” 。 【巩固练习 】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 0.4 0.080.9 7.30.06 9.1 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 0.07 的? 3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 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

21、组交流讨论,教师 总结。 师: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 O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课堂小结 】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 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 评。 ) 【作业】 :教材第 810 页练习二第 1、9 题。 【板书设计 】 : 小数乘小数 2.4 0.81.92 0.560.04 0.0224 1 看、2 算、3 数、4 点 【教学(后记)反思 】 :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 0.0 4 2 2 4 四位小数

22、0.0 2 2 4 2.4 0.8 1.9 2 10 100 10 2 4 8 1 9 2 8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4 课时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 【教学内容 】 :教材 P7及练习二第 3、5、6、7、10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 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 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 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

23、 小时,积都比被 乘数小;当乘数比1 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 】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复习准备 】 1口算。 0.9 6 70.08 1.87O 0.24 2 1.40.3 0.126 1.6 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 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情景引入 】 1教学例 5。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 只鸵鸟

24、正在帮助 2 个小朋友解难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 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 “哎呀,它追上来了!” 鸵鸟说: “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 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 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 野狗的 1.3 倍。 思路分析: (1)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 狗的 1.3 倍”是什么意思?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 倍,表示鸵鸟的 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56 千米 /时 是非洲野狗的1.3

25、 倍 ?千米 /时 非洲野狗 鸵鸟 9 (2) 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回答:561.3 ) 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 的 1.3 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 (3)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 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 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 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26、 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 大还是比 1 小。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喜欢用那一种 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 56 是整数,因数 1.3 中只有 1 位小数,所以积中小 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 与 8 之间,即积应为 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 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 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 千米小时, 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

27、法怎 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 式子中第二 个因数比 l 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巩固练习 】 1完成教材第 7 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 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 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 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课堂小结 】当乘数比 1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 当乘数比 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28、 【作业】 :练习二第 5、6、7 题。 【课外作业 】 :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10 题。 【板书设计 】 :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 例 5 56 1.3=72.8 (千米 / 时) 5 6 1. 3 1 6 8 5 6 7 2. 8 【教学(后记)反思 】 : 10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5 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 :教材第 810 页练习二第 2、4、8、1114 题、 “动脑筋”。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 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9、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 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 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复习巩固 】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 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准,大家准备

30、好了吗?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 2= 100.36= 0.84= 4.3100= 4.2 0.1= 0.90.4= 5.90= 42.5= 0.3 0.8= 0.4210= 0.55= 0.185= 2. 笔算: 6.52 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 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 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 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

31、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 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 0.85+1.942= 5.1-2.09= 4. 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 () 6.9 0.38 () 4.2 1.8 () 4.08 0.08 () 0.9 0.7 () 6 0.07 () 【巩固练习 】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11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3.51.2 (2) 3.50.8 (3) 3.51 2.41.5 2.40.5 2.41 5.22.1 5.20.7 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生汇报

32、: 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 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 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 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 0 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 等于 1 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12 题。 3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2 题。 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 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 4完成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13 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

33、明的妈妈算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 4.8 元,妈妈买了 2.5 千克,妈妈应付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 5.9 元,妈妈买了 3.8 千克香蕉, 25 元钱够吗? 5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第 14 * 题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 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拓展提高 】 出示教材第 10 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 大水桶能盛水 11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 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 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 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 3 次,现在大桶内 11kg, 小桶内剩下 1k

34、g。把大桶内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kg 倒入大桶中;再把小 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g 水了。 【全课总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作业】 :教材第 810 页练习二第 4、8、11 题。 【板书设计 】 练习课 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教学(后记)反思 】 : 12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6 课时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 :教材 P11例 6 及练习三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利用已有知识经验, 让学生学会根

35、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 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 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 :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 教学难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 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 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 呢?(用“四舍五入”法) (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 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36、2.095 4.307 1先思考再回答: (1) 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 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 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 数,这时可根据需要, 用“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互动新授 】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 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 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教材第 11 页情境 图) (1) 学生自主回

37、答。 (2) 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 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 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 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求 0.049 的 45 倍,就是求 45 个 0.049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 学生算出: 0.049452.205 (4) (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

38、位小数,如何求积 13 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 的近似数,再交流: 0.049 452.205 2.2(亿 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0.049 452.2 (亿个) , 2.205 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1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 10 元一盒的鸡蛋。 生 2:我是估算的。 1 袋大米不到 31 元,2 袋大米不到 62 元;肉的价钱不 到 27 元;再买一盒 10 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 (元) ,所以用剩下 的钱还够买一盒 10 元的鸡蛋。 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 元的鸡蛋呢? 生

39、 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1 袋大米超过 30 元,2 袋大米 超过 60 元;lkg 肉超过 25 元,0.8kg 肉也就超过 250.8=20(元) 。如果再买 20 元一盒的鸡蛋, 总共就超过了 60+20+30=110(元) ,110100,所以用剩下的钱 不够买一盒 20 元的鸡蛋。 2. 回顾与反思 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 我们很容易发现, 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20 比较估算的两种方法, 我们发现, 第一种方法是把数往大了估,还没有超过 100 元,说明带 100 元钱够买这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估,正好等 于或大于 10

40、0 元,说明带 100 元钱不够。 【巩固练习 】 1完成教材第 17 页练习四的第 3 题。 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 8.1 5.2=42. 12 (平方米)。 一块地砖的面积为: 0.6 0.6=0.36 (平方米), 100块地砖的面积一共是0.36 100=36(平方米),363.75,所以王老师步行 0.8 小时能到学校。 【课堂小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作业】 :完成教材第 17 页练习四的第 1、2、5 题。 【板书设计 】 : 解决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大米30.6 2 61.2 肉26.5 0.8 21.2

41、 鸡蛋10 1 10 【教学(后记)反思 】 :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10 课时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 】 :教材 P16例 9 及练习四第 69 题。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 21 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 讨论及动手操作, 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

42、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 :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 费的呢? 【探索新知 】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出示:收费标准: 3 km 以内 7 元;超过 3 km,每千米 1.5 元(不

43、足 1 km 按 1 km 计算) 。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 出租车 3 km 以内(含 3 km)收费 7 元。 (2) 单程行驶 3 km 以上部分每千米 1.5 元。 (3) 不足 1 km 按 1 km 计算。 2出示教材第 16 页例 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 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 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 (1) 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 1 km按 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7 km 的费用。 (2) 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

44、m 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 前面 3 km 应付 7 元,后面 4 km 按每千米 1.5 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 1:7+1.54-7+6=13(元) 方法 2:1.5 7=10.5(元) 前 3 km 少算:7-1.5 3=2.5(元)应付: 10.5+2.5=13 (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 16 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 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 /km 1 2 3 4 5 6 7 8 9 出租车费 / 元 【巩固练习 】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 度以内,每度按 22 0.52 元收费,超过 50 度部分每度

45、0.62 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 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 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 度的部分。 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 (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 元电费。 2教材第 18 页练习四第 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 3 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 再加上 3 分钟内的 0.22 元收费, 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 8 分 29秒按 9 分计算。

46、0.11 (9-3)0.22=0.88( 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 元。 3教材第 18 页练习四第 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 100g的部分应付, 再加上 100g 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 一共应付邮费。 (1)135 10035(g) 35g按 100g计算。 50.80 11.205.2 (元) 答:应付邮费 5.2 元。 (2)262-100=162(g) 162g按 200g计算。 2.00 21.20510(元) 答:应付邮费 10 元。 (3)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后小结 】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了吗?

47、【作业】 :教材第 18 页练习四第 6、7 题。 【板书设计 】 : 解决问题 方法 1:7+1.54-7+6=13(元) 方法 2:1.5 7=10.5(元) 前 3 km 少算:7-1.5 3=2.5(元)应付: 10.5+2.5=13 (元) 【教学(后记)反思 】 : 23 第 1 单元小数乘法 第 11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 :教材第 1 单元。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 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 】 :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 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 法的整理与复习) 【练习沟通 】 1出示练习。 0.72 5 6.5 8.4 2.9 0.07 2.5 6 1.2 199 0.8 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2035.5 3.7 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