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80491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 在发展中前进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历程 上海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外文化汇聚点之一,是中国电影发祥 地,中国图书出版重镇,中国戏剧大码头,中国文化重镇。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实践中,上海 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国家文化发展大格局中,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上海在承载国家工业化建设重任的同时,顺应城市功能转变, 努力贯彻“双百”方针,形成具有明显社会主义特征,面向大众,体现时代性、 革命性、战斗性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伴随“一个龙头, 三个中心”,“一个龙头、四

2、个中心”建设步伐,上海文化历经复苏振兴、全面 进步,繁荣发展三大阶段, 城市文化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城市文化呈现前所未有 的繁荣与兴旺,并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阔步迈进。 一、形成面向大众的文化发展格局 上海素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这里曾经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孕育了鲁迅、 郭沫若、茅盾、巴金、郁达夫等一批文坛巨匠, 聚集了周扬、 丁玲、 田汉、夏衍、阳翰笙、周信芳、 聂耳、冼星海、贺渌汀、刘海粟等各路文化名人; 这里曾经是中国的“文化码头”,各种文艺样式、流派在这里汇集,中西思想、 南北文化在这里博弈;这里曾有过大光明、大上海、美琪、南京大戏院等在远东 称得上一流的文化设施, 并因此

3、成为当时远东时尚文化消费的代表。但是,旧中 国上海文化建设总体呈畸形发展状态, 称得上精良的文化设施, 不但是凤毛麟角, 而且集中于租界,面向少数有产阶层,面向大众的文化设施,大多是面貌陈旧, 设备简陋, 相当一部分已难以为继; 城市文化形态一方面繁华热闹,另一方面落 后无序,鱼龙混杂,良莠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面临 的一个重大问题, 就是改造旧文化, 建设面向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新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与城市所处的历史方位, 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环境改变、所有制革命具有密切关系。 城市功

4、能发生重大变化。 为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 尽快缩短中国与世 界先进国家差距, 尽快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上海城市功能 发生重大转变。 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 上海服从国家战略, 在把上海建设成为国 内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方针指引下,由原来工商并重的工商业 城市,转变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由经济功能多元的消费性城市,转变为经济 功能单一的生产性城市。 城市功能的转型, 经济建设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使 命,文化建设相对处于从属地位。 城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受 到西方世界的敌视与封锁。 上海作为中国开放度最高、 与外

5、部世界联系最广的城 市,瞬间成为帝国主义势力封锁重压下的“孤岛”,整个城市形态, 由原来开放 的外向型城市, 转变为被围困的内向型城市。城市的辐射力, 包括文化辐射力减 弱,与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所有制发生重大调整。 从原来分散的市民文化运行机制转变为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文化建设的投入从原来自主、自由投入,到所有文化产品,无论是公益 性的,还是经营性的;所有文化设施,无论是面向社会,还是面向基层的;所有 文化实体,无论是报社、出版社,还是剧团、各类文化组织,全部纳入计划经济 框架,一切由政府投入,由政府包揽。单一的投资渠道,加上有限的财力,决定 了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却苦于

6、杯水车薪, 难以满足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 需求。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前29 年,上海地方用于文化建设的总投资仅为20 亿元,仅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2% ,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倒数第一。1 文化资源发生集中流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后,北京集政治中 心、文化中心于一体, 二三十年代后聚集在上海的部分文化精英,成批离沪北上, 或从政,或改行;同时,服从计划经济的需要, 部分文化机构, 包括报纸、杂志、 出版社、文化团体,或并或停或迁移北京,如出版系统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总馆、 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等大型机构先后迁往北京, 一定程度削弱了上海的文化实力。 从改造旧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华人

7、民共和国成立后, 虽然上海城市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是, 在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工农兵服务“二为”方向,以及“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指引下, 上海克服城市文化建设中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与挑战,构建起门类 齐全的国营文化机构, 改造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的文化设施,创作生产了大量满足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局 面。 组建一批国营和公私合营文化单位。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就是改造旧文化,规划建设新民主主义新文化。按照“维持原状、逐步接管”、 “先接后管, 宁稳勿急”的文化接管方针, 人民政府对旧有文化机构实行分类接 管、整顿、改

8、造,并新组建了一批国营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对国民党官僚资本 经营的文化单位,先进行接管,再充实新的、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建立新的 文化单位。 如接管原工部局乐队, 成立上海交响乐团, 接管原国民党上海广播电 台,成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私营文化单位进行登记整顿,或并、或停,组建 集体所有制的文艺单位。如出版行业合并14 家私营出版单位成立的上海地图联 合出版社,合并 5 家私营出版单位成立的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电影行业合并昆 仑影业公司和长江影业公司成立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组建一批国营文化单 位。1951 年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有关建立示范性剧团的指示

9、精神,先后组成上海京剧院、 上海越剧院、 上海人民 艺术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合唱团、上海管乐团、上海人民 沪剧团、上海人民评弹团、上海人民淮剧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实验歌 舞剧院、上海人民杂技团等一批国营艺术团体,涵盖了上海各主要剧种, 汇集了 上海戏曲、曲艺、歌舞、杂技界的大部分优秀人才。同时,在电影、出版、新闻 系统,先后建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科 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新华书店等国营文化机构; 建立了上海 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上海文化出 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卫生出

10、版社、教育图书出版社、影印图书出版 社等 10 家国营和公私合营出版机构;建立了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报 晚刊 、 青年报、 劳动报、 新少年报等报业机构。 改造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的文化设施。上海文化设施虽具有一定历史基础,但 从总体上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小,设备简陋, 门 类不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因地制宜, 一方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 的一些建筑质量较好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修缮,发挥其作用。五六十年代,市 政府多次拨款, 有计划地对大众剧场、 大舞台、长江剧场、中国剧场、天蟾舞台、 共舞台、美琪大戏院、 上海音乐厅、 兰心大戏院、 大光明电影院、 大

11、上海电影院、 国际电影院等文化设施,进行改扩建,扩大舞台、后台,改造观众厅、休息厅设 施,安装空调、舞台灯光、音响及其他辅助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娱乐环 境。另一方面通过对部分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建起一批公共文化设施。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上海主要文化设施,包括上海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图书 馆、文化广场、上海美术馆等,都是通过改造、利用旧建筑建设起来的。1952 年,根据市长陈毅提议,将南京西路325 号的旧跑马总会,改为上海博物馆,陈 毅为之题写馆名;同年, 在原逸园跑狗场旧址基础上, 建设大型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广场,其舞台设计3144 平方米,观众席设计15000 个座位,

12、并在后台配备 较为精良的设施。 文化广场的建成, 使上海人民有了一个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场 所。 之后, 市政府还将原跑马总会办公楼改作上海图书馆,利用原“棉布交易所” 旧址重新创办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利用已停业的康乐酒家改建成立上海美术馆, 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此外,从50 年代初开始,市政府在市 区边缘投资新建一批工人新村的同时,也相应进行文化娱乐设施的配套建设。 1952年至 1963年,先后新建了徐汇剧场、曹杨影剧院、中兴影剧院、闵行剧场 等 7 个剧场。 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广场 初步形成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方针以及文艺为

13、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方向指引下, 广大文艺工作 者通过学政治、学理论、学社会发展史,特别是通过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等,政治觉悟大大提高;通过下工厂、农村、连队,上前线,主 动投身社会, 逐步树立面向大众的文学艺术观,创作了大量揭露旧社会罪恶、歌 颂新社会新人新事、反映工农兵生活斗争的好作品。 戏剧领域通过“改人、改戏、改制”,不断改造、改革旧文化,荡涤旧文化 中的污泥浊水,剔除糟粕,在现代剧创作、传统戏改编整理、新编历史剧等方面 取得丰硕成果, 创作了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厢记、 春香传 ,沪剧罗 汉钱 、 金黛莱、 赵一曼 ,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淮剧王贵与 李

14、香香 ,京剧黑旋风李逵、 海瑞上疏等一批经典名作。其中梁山伯与 祝英台被拍成电影,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 放映后创下当时国产片最高上座纪录。电影工作虽然因为“武训传”的批判而出 现短时的沉寂,但随着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对文化工作中“左” 的倾向的纠正, 随着电影业对资改造工作以及电影国有化进程的推进,电影界因 批判“武训传”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得到消除,先后推出渡江侦察记、鸡毛信 、 家 、 李时珍等一批优秀电影,呈现初步繁荣。音乐领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 祖国、弘扬主旋律、面向大众的优秀歌曲,包括贺渌汀的人民领袖万万岁、 司徒汉的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孟波的高

15、举革命大旗、朱践耳的接过雷锋 的枪 、瞿维的工人阶级硬骨头 、寄明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其中 许多歌曲流传广泛,教育、影响了一代人,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歌曲。 1956 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上海城 市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繁荣发展局面。 虽然 1957 年的“反右”运动扩大化, 1958 年的“大跃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降低了部分作 品的艺术质量。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0 年,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是在不断 克服“左”的干扰中, 在不断践行“双百”方针中发展前进的,并涌现了一大批 思想性、 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上海城

16、市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为城市文化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 戏剧舞台佳作迭出。 1956 年后,贯彻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 题的讲话 关于组织各类艺术工作者参加体力劳动和基层工作锻炼问题的报告 精神,结合“迎接建国10 周年”活动,现代戏创作形成新高潮。广大艺术工作 者通过深入生活,创作演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戏,包括话剧枯 木逢春 ,京剧红色风暴、 赵一曼、 龙江颂,越剧秋瑾,沪剧星星 之火 、 雷雨 、 芦荡火种,昆剧党的女儿、 琼花 ,滑稽戏满园春色、 七十二家房客,淮剧海港的早晨,话剧第二个春天,以及评弹新作 蝶 恋花?答李淑一等。传统戏整理、新编历史剧工作形成新

17、成果。包括新编舞剧 小刀会,甬剧双玉蝉、 天要落雨娘要嫁人 、 半把剪刀,京剧淝水之 战 、 海瑞罢官,越剧红楼梦、 关汉卿,昆剧墙头马上,淮剧女审 、 探寒窑等剧目,不但在当时吸引了众多观众, 而且大多数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电影艺术展现“半壁江山”风采。在毛泽东、 周恩来等直接关心下, 上海电 影业呈现出旺盛的创作热情, 拍摄了一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优秀 作品,包括祝福、 不夜城、 女篮五号、 羊城暗哨、 聂耳 、 林则徐、 老兵新传、 红色娘子军、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其中林则徐堪称历史 题材的经典之作,老兵新传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影片,代表了 中国电影制作技术达到一个

18、新高; 红色娘子军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荣获最 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四项大奖;聂耳则成为“以一 个人表现一个时代”的力作。 上述一系列经典之作, 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中国电影业第一个创作高峰。 音乐领域推出一批优秀作品。 集中创作一批以歌颂祖国、 体现时代精神的交 响作品,包括吕其明创作的以开国大典为题材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丁善德 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交响乐长征,瞿维和朱践耳分别 创作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题材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 和交响大合唱 英雄的诗篇,王云阶、施咏康分别创作的以抗日战争为内容的第二交响曲 “抗日”和第一交响曲东风的曙光 ,以

19、及刘福安等集体创作的表现南昌起 义的“八一”交响诗等作品,形成上海交响乐创作高峰,其中吕其明创作的 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展现中国人民在红旗引领下英勇战斗的管弦 乐序曲红旗颂,其豪迈的主题,气势磅礴的乐曲,至今仍是国家重大文化活 动的首选曲目。而由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 但一面世就备受瞩目, 而且以其交响乐民族化的成功实践,成为中国交响乐创作 的里程碑,广为传播,久演不衰。与此同时,于1960 年 5 月适时推出的“上海 之春”音乐舞蹈节,则成为集中展示上海音乐舞蹈创作成果的著名平台。 小说创作形成高潮。 一批取材于广阔社会实践和革命战争的优秀作品在这一

20、阶段集中面世。继1954 年推出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后,周而复的 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 百合花、 唐克的车间里的春天 ,以及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等相继面世。其中上海 的早晨成为继茅盾子夜后,又一部反映上海大都市生活,反映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发生、发展、衰败历程的力作,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红日成为当时同 类题材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 车间里的春天被誉为上海工人文学创作初期的 代表作。 出版一批有影响的好书。 出版一批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图书,包括大型工具书 辞海、 汉语大辞典、 英汉大辞典、 中国美术大辞典 、 哲学大辞典、 四部精要、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中华

21、文化通志等,其中收录9 万多个条 目,1100 多万字,上下两卷的辞海出版,为社会各界所注目。史学著作出 版成果卓著,包括著名学者周谷城的中国通史,杨宽的战国史,赵万里的 中国青瓷史略,李亚农的殷代社会生活 、 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先后 与读者见面。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的科学文化读物出版,受到广泛好评, 影响了几代人。 形成凸现“两个面向”的文化交流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西方 资本主义的封锁,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呈现“两个面向”和一个主渠道的明显 特征。“两个面向”就是交流主体主要面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面向亚 洲、 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一个主渠道是交流形式以政府间互派友好

22、访问演出为主。 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数量不多,辐射面有限。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 年到 1966 年,上海出访的艺术团组共24 个,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出访演出有1955年上海越 剧院访问民主德国、苏联;1956 年上海越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人民杂技团 赴朝鲜、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演出;1963 年上海歌剧院 小刀会 赴朝鲜演出。 这一时期到上海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组共182 个,给上海 市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前苏联莫斯科小白桦舞蹈团、 印度 乌黛香卡舞蹈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等。2 对内文化交流则相对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汇演、调演、 观摩演出、 巡回

23、演出、 展览是对内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文化 交流活动主要有 :1952 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 1954年华东区话剧、 戏曲观 摩演出, 1956 年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和由北方昆剧团、浙江昆剧团和 上海传字辈演员参加的昆剧观摩演出,1958 年第一届曲艺汇演, 1960 年全国现 代戏观摩演出和全国小型话剧观摩演出,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等。 1234下一页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

24、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

25、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

26、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 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

27、米,直径10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

28、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 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 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左或右移动。(3)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

29、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

30、_。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

31、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32、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

33、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

34、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

35、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 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 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 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

36、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 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

37、,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 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