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81441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知识网络 主要知识点: 1、太阳辐射是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作用、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受热,产生辐 射,辐射绝大部分被吸收,所以,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例 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 请在大气的

2、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造成的温度差异。 7、热力环流是指,它是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动”。(如下 图) 大气上界 2 9、热力环流实例 (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例 2】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abcd B气压: d

3、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受力状况风向风压规律图示 只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影响 由 高 压 到 低 压 与 等 压 线 垂直 受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 向 最 终 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 立,高压在右边,低 压在左边。南半球反 之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地转偏向力和摩 擦力共同影响 风 向 与 等 压线斜交 在北半球背风而 立,高压在右后方低 压在前

4、方。南半球反 之 【例 3】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 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O 点风向为 A.或B.或C.或D.或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 O 点风向为 A.或B.或C.或D.或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2风力的大小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

5、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2)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 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 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 4 【例4】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 (大或小)。 3等压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1)气压与高度:气压是指

6、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下高上低是绝 对规律。 (2)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 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 形成低压等压面上凸。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3)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是相对 而言的。因此高空的“高压”其气压值比低空的“低压”还低。 【例 5】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

7、8 月某日 22 时等温线图。回答题。 O、P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 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图乙中与M、P、N 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B.C.D.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5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2)形成过程:(见下图) (3)地面表现: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高低相间的七

8、个气压和六个风带 (4)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 月前后南移, 7 月前后北移),移动幅 度 510 个纬度。 (5)气候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 向 气候 影响 气 压 带 极地高压 带 南北纬90 附近 热力原 因 下沉干冷 副极地低 压带 南北纬90 附近 动力原 因 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 压带 南北纬90 附近 动力原 因 下沉干热 赤道低压 带 0附近热力原 因 上升湿热 风 带 极地东风 带 南北纬60 90 极高 副低 高纬 低纬 干冷 中纬西风 带 南北纬30 60 副高 副低 低纬 高纬 温湿 低纬信风 带 南 北 纬0

9、 30 副高 赤低 高纬 低纬 干燥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 移,冬季移。 6 5、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 2分布: 3影响:形成季风环流 (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 最为典型。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见下图)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项 目 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冬夏 季风比较源地风 向 性 质 源地风 向 性 质 东 亚 季

10、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 伯 利亚、蒙古 西 北风 寒 冷 干 燥 副 热 带太平洋 东 南风 温 暖 湿 润 我国东部、 日 本朝鲜半岛等地 冬季 风 强 于 夏 季风 南 亚 季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 西 伯 利亚、蒙古 东 北风 低 温 干 燥 赤 道 附近印度 洋 西 南风 高 温 多 雨 印度半岛、 我 国西南等地 夏季 风 强 于 冬 季风 7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下表) 气候类型主要成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数值特征 热 带 热 带 雨 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 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南 、 北 纬 100 之间 刚果盆地、马来 群岛、亚马孙

11、平 原 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 26左右;年降雨量2000mm 以上 热 带 草 原 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 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 分干湿两 季 南、北纬 10 0200 之间 非、南美、大洋 洲 最 冷 月 均 温 同 上 年 降 雨 量 7501000mm 热 带 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气压带风带 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 分旱雨两 季 南、北纬 10 0250 大陆东 岸 中南半岛、印度 半岛、海南岛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15002000mm 热 带 沙 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南北 200-300大 陆内部、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 岛、澳中西部

12、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200mm 以下 亚 热 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低温少雨 南北纬 250350 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 利亚、南北美洲 东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 量 1000mm 地 中 海 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南北纬 30040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六大洲都有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 量 3001000mm 温 带 温 带 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北纬 350550 大陆东岸 我国北方、日本、

13、朝鲜半岛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 量 500600mm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 制 终年温和多雨南北 400600 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南北 美洲西部、澳南 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 最热月 均 温20 以 下 , 年 降 水 量 7001000mm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深居内陆,受海 洋影响小 冬冷夏热 ,降水少南北纬 400600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内部、南美 东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 量 400mm 以下 亚 寒 带 大 陆 性 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 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 短促温暖;降水少, 集中夏季 北 纬50 70间 亚欧大

14、陆和北美 大陆北部 最热月均温10 左右,年降 水量 300600mm 寒 带 苔 原 气 候 纬度高终年严寒,降水少北半球极地附 近的沿海 北冰洋沿岸最热月均温5以下 冰 原 气 候 纬度高、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南北半球极地 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和格陵 兰岛 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 高山气候地势高、地形起 伏大 水热垂直变化显著高大的山地、 高原 青藏高原、 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 -0.6/100m 8 例 6 读下列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主要知识点: 考点 1锋与天气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

15、团方向 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 来回摆动的锋 相 同 点 气团位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 倾斜方向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主 要 区 别 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 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小中大 气候气候气候 9 图 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

16、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 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 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 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 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 的位置,气温上升、 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 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 沙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 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 “天无三日晴” , 考点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上升

17、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 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10 示意图 (北半球)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 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考点 3、灾害天气台风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产生于印度洋、大西洋的叫风。全球台风发生频率

18、最高、强度 最大的海域是。台风灾害主要由、造成。 考点 4、灾害天气寒潮 寒潮是指半年大范围的活动。天气特点是和,同时伴有和。 练习 1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4 题。 北 m n 2m 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3此时, m、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 两地都晴Bm、n 两地都

19、有雨 Cm 地有雨, n 地晴Dm 地晴, n 地有雨 高 低 11 4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图Bb 图Cc 图Dd 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清单 项目内容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 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2近百年全球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 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 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4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1)海平面上升 (2)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的

20、产 量有可能增加。 (3)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原因及 对策 5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6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考点梳理 考点 1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 1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比 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 因 自然原因: 一方面全球 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 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 加之太阳活动及厄尔 尼诺现象的影响; 人为原因: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及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 2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时期含义气候 (气温 )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

21、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冷( 寒冷期 ) 暖( 温暖期 ) 交替 历史时期距今万年以来的时期气温波动上升 近代最近二百年的时期气温升高 后果及表现成因 海 面 上 升 改变海岸线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沿海低地被淹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农 业 变 化 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不稳 定与供需矛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 件增加 气 温 时间 气 温 时间 气 温 时间 气 温 时间 a b c d 12 考 点3气 候 变 化 的 适应对策 练习 1随着全球变暖,我

22、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 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2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 是 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植 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 ABCD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回答34 题。 3据观测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该季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植物吸收 CO2减少植物释放 CO2增多人类活动排放CO2增多森林面积减少 ABCD 盾径流减少蒸发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