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85785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7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17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 常考注音字形 确凿 (z o)、菜畦 (q )、桑葚 (shan)、皂荚 (ji )树、油蛉 (l ng)、斑蝥 (m o)、臃肿 (y ng zh ng)、珊瑚 (sh n h )、敛 (li n)、攒( cu n)人迹罕 (h n)至、秕谷( b)、系( j)长绳、蝉 蜕(tu )、盔 (ku )甲、拗 ( o)、轻捷、蟋蟀、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人声鼎沸、鸡 毛掸 (d n)子、玉簪 (z n)花、骊 (l )歌、肿胀、叮嘱、恐惧、花圃、木屐(j )、丑陋、讪笑、 嫉妒、来势汹汹、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2、哺育、九曲连 环、哽 (g ng)咽、懊悔、祈祷、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炽(ch )痛、谰 (l n)语、镐 (g o)头、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曛(x n)、铤(t ng) 而走险、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弥(m )高、沥 (l )尽心血、迥 (ji ng)乎不同、 气冲斗 (d u)牛、兀兀( w)穷年、群蚁排衙( y)、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一反既往、慷慨淋漓、踌躇(ch? u ch )、磐 (p n)石、重荷、愁苦、深

3、邃、巴望、锁闭、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 所以、义愤填膺(y ng) 、归省 (x ng)、行 (h ng)辈、肆无忌惮 (d n)、撺掇 (cu n duo)、凫 (f ) 水、亢 (k ng)奋、羁 (j )绊、蓦 (m?)然、冗 (r ng)杂、戛(ji )然而止、狂舞、闪射、火烈、飞溅、 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搏击、奔突、翻飞、大彻大悟、水门汀(t ng)、蘸、幽暗、 惬意、疏密、包罗、朱砂、口头禅、参差不齐、颦蹙(p n c )、嗔 (ch n)视、叱咤 (ch zh ) 风云、尽态极妍(y n)、清扬、咿哑、静穆、端凝、粲然、变幻多姿

4、、本色当行、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拽(zhu i)拉、毛骨悚 (s ng)然、怏怏 (y ng y ng)不乐、毋 (w )宁、羸 (l?i)、告罄 (q ng)、拽、无垠、癫狂、吞噬、 销蚀、羸弱、步履、告罄、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 毋宁、 乙醚(m)、犁铧( hu )、虫豸( zh)、硌、噎、辐射、筛糠、遮蔽、幻影、疲倦、协奏、躯壳、脐带、真谛、卷 土重来、芸

5、芸众生、死得其所、砭(bi n)骨、履践、崔巍(cu w i) 、养精蓄锐、齐心协 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疼、勇往直前、阴霾(m i) 、建树、阴霾、疆域、迫不及待、孜孜 不倦、刚毅不屈、污涩(sa) 、怂恿( s ng y ng) 、红绫、怅然、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 语、咩 (mi )、悲怆 (chu ng)、娴 (xi n)熟、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 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抽搐(ch )、铰、劝诱、沟壑、不羁、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剽悍(pi o h n)、窥伺 (ku s )、疮痍 (chu ng y )、阔绰 (chu?)、项鬣( lia) 、庇荫

6、 (b y n)(也写作“荫庇” ) 、遒 (qi )劲、妒( d)忌、面面相觑( q)疆场、驯良、勇毅、 迎合、枉然、观瞻、妍丽、犷野、畸形、颚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 二 成语使用正误辨别题: A 望文生义 , 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 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走进山的怀抱, 目观壮丽山色, 耳闻风声鹤唳 , 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 2 / 17 又如:运动会上, 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 真是捉襟见肘 . B褒贬误用 , 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 本来是含有褒义的, 却用到贬义的语 境中去 .

7、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 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C对象用错 , 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 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 上去 .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 房间宽敞明亮 , 只是摆设略显单调, 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 居室蓬荜生辉 . “蓬荜生辉”是谦辞,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 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 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 栋”、 “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

8、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 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改 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不合语境 , 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例如:据专家测算, 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 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污染 总量的 45%.“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重复累赘 , 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 再用成语 , 则造成重复 . 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 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三 修改病句 课

9、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 从字顺 .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 “效 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 是贬义, 用在这里不合适, 应改为“学习” .) 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 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 “才”连用 , 应把“就”改为“才” .) 3 / 17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 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品质”不 能“浮现” , 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

10、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 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 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 应删去“的劳动” .)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 与“心血”搭配不当, 应改为“很多”. ) (3)成分残缺 缺主语 .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 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 字, 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 所以 , 应删去 .) 缺宾语 . 如:看到他的照片, 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 这个句 子缺少宾语中心

11、词.应加上“的情景” .) (4) 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如: 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 序颠倒 .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 , 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 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 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 例 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 “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 关 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 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 “我”前边 .) (5)前后矛盾 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12、“能”与“否”表达 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所以 , 应删去“能否” .) 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 索要红包, 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 任.( “不无责任”即有责任, 加上“并非” , 意相悖 , 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范围不清 . 如: 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 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 “图片”包括“宣传画”, 不宜并列, 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 片”.) (6)重复罗嗦 .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 4 / 17 病.( “顽症”和“疾病”重复, 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 ( 歧义 ). 如:牧童牵着牛

13、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 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 牛在吃草 . ” )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 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 , 判明原因 . 先阅读原句 , 看看毛病出在哪儿. 语法、修辞、逻辑方面 的毛病 , 有不同的修改要求. 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 , 对症下药 . 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 , 首先要找出句子的 主干 ( 主、谓、宾 ), 看看是否残缺, 搭配是否得当 , 结构是否混乱, 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 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 定、状、补 ), 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 成份一一

14、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 采用:增( 增加字词 ), 删( 删去多余字 词短语 ), 调( 调整字词的顺序), 换( 更换其它字词 ). 不能另造新句 . 四 名著阅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作者:高尔基(前苏联)本书的作者是_前苏联(国家)的高尔基.主人公名叫阿廖沙.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 _在人间我的大学 . 主要内容: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过着压抑沉闷、悲凉凄苦 的生活 ,母亲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离开了阿廖沙.而小茨冈“好事情” 、尤其是外祖母等人.特 别关心爱护阿廖沙,在他们影响下,阿廖沙逐渐恢复

15、了自信,闯荡真正的“人间”. 主题思想: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 向革命、 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 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 普遍情形 ,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艺术特色: (1)小说的感情基调严肃、低沉,又不失天真烂漫的色彩; (2)有相当出色的景物描写. (3)有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 4)有细腻的心理剖析.(5)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 充满盎然的情趣 昆虫记 “昆虫的史诗”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作者:法布尔: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 主要内容:

16、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 文生动活泼 ,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 “昆虫荷 马” 、 “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艺术特点:( 1)作为科学巨著,语言严谨而细致(2)作为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 轻松 ,充满情趣 . 思想内容及情感价值观(可读性体现在): (1)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和习性生动 地揭示出来 ,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2)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3)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大万物的赞美

17、之情 5 / 17 启示或感受: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与它们和 谐相处 ,共创我们和谐的家园. 昆虫记 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鲁迅 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 在地下潜伏4 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 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 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 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 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

18、了心” ;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 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五 语文古诗词归纳复习 1 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写木兰跃 马飞奔 ,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描写边塞夜晚荒凉,冷寂的句 子是: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描写战地寒冷 ,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 衣.概括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争激烈 悲壮的语句是: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木兰诗 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相近 ,同样强调

19、战争悲壮的语句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 多的语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表现木兰离家愈远思亲越切的句子是: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 孙权劝学中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万物的句子是:士 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 3 山中杂诗中表现出作者恬淡和安闲情怀的句子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 中杂诗中与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 山中杂诗 写山中空旷清幽,杳无人迹 ,道出诗人陶醉其中,灵魂融入自然的诗句 是:鸟向檐上飞,云

20、从窗里出 . 4 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表现了作 者清心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里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5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作者对朋友思念之情的佳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渝州 .峨眉山月歌中以美妙的峨眉山月景,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意境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 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中点出主题 ,表明诗人离开故乡愈远,怀念故乡友人的心 情愈切的诗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 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了作者思乡 之情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

21、洛城闻笛中点出主旨,抒发思乡之 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 滁州西涧中表现作者向往自然,恬淡自适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中写诗人以飞动流转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春潮 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 逢入京使中既真切而自然地抒写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又表现了作者 开阔豪迈胸襟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中点明主题,表现诗 人对前途自信 ,乐观的态度和广阔胸襟与不凡的抱负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 平安 .逢入京使中写出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8 江南

22、逢李龟年中流露出作者对开元盛世无限眷恋的句子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 九堂前几度闻 .表现出作者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 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中写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或是抒发诗人无穷感慨的 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 / 17 9 送灵澈上人中表现作者在送别中自己闲适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荷笠带斜阳,青 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中描写斜阳下行人渐远的诗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10 约客中表现作者怅惘失意的心情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夏夜美景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一

23、诗中抒发诗人寂寞心情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论诗中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骚数百年 .论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 入胸怀间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六其他题型: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 , 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 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 仿写: 一审修辞 , 二看句式 , 三析句间关

24、系 , 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 换的词语 . 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 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 思路的情况下, 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 可 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 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 要保留“没有 , 可以 有 ”2. 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 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 辽阔 , 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 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 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 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 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

25、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缩 句顺口溜:“的”前“地”前“得”字后, 形容限制去个够. 数量出现莫放过, 介宾来了也杀 头. 4、修辞手法作用类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 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 形象 , 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

26、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 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 气氛 , 增强联想 , 给人启示 .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 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 结构相同 , 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 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 概括力强 .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强调内容 , 加重感情 . 用来说理 , 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 ,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无疑而问” .

27、往往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 考. 用在标题上 , 能吸引读者 , 启发读者思考 , 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 7 / 17 处, 除引起思考外, 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 能使论证深入, 脉络清晰 . 反问 :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句末一般打问号, 有 的打感叹号 . 作用:以加强语气, 增强表达效果, 起强调作用 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 使语言富有神采.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 比喻 , 拟人:生动形象地表

28、现出了.表达了 .情感 .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 , 加强了感情 . 反复 , 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 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 反问:加强语气, 增强语势 , 表达了 .(的情感) , 使文章有起伏 . 模式 :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 (作用) 论述了 ( 内容 ). 七 综合性学习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

29、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 答题思路、 解题技巧不变 . 常用题型: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 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 要清楚 , 目的要明确 , 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 形成自己的观点. 思考材料的共性, 找出带有规 律性的标题 8 / 17 要点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B.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C.划分相关内容层次, 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结合情境 , 简明、连贯、得体

30、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 胜、风土人情 . 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5、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不能局限于一方 面, 可以多角度 , 正反两方面回答. 语言精炼 , 表意准确 , 抓住关键 . 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八 文言文总结 1 伤仲永 词语解释: 标题:伤仲永伤:哀伤、叹息. (1)世隶耕隶:属于 .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 (3)父异焉异:对 , 感到诧异 . (4)邑人奇之奇:对 , 感到奇怪

31、 .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 (7)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 谒:拜访 .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闻:名声 .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 有利可图. (11) 收族:收 ,聚,团结 . (12)文理:文采和道理. (13) 泯然:完全 . (14)受之于天受:承受 . (15)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 (16)如此之贤也贤: (有)才能 通假字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 ;牵 ,引. 9 / 17 课文理解 :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 幼年天资

32、聪慧 “即书诗四句” ;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 “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 ,把仲永当作赚钱的 工具 ,荒废其学业 ,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 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 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

33、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 ,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汗水 . 2 木兰诗 词语解释: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 (2)惟闻女叹息惟:只 . (3)愿为市鞍马市:买 .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 (6)著我旧时裳著:穿 .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 ,贴近 .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 帖”通“贴”. 成语: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课文内容链接

34、: (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2) 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表现木兰有很大功劳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 (4)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地准备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5)写木兰经历持久、出生入死、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成语“扑朔迷离”出自 本文的哪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35、,安能辨我是雄雌? (7)表现木兰为父亲出征的事忧虑的句子: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8)描写木兰回家后还原女儿本色的句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本文的描写手法 互文: 1.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字面意思: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10 / 17 正确解释: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 ,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 字面意思: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正确解释: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不同: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3.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 字面意思:对

36、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正确解释:当着窗户, 对着镜子 ,先理云鬓 ,后贴花黄 . 3 孙权劝学 词语解释 : (1) 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 . 当涂:当权. (2)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 (3) 但当涉猎但:只 . 当:应当 . 涉猎:粗略地阅读. (4) 见往事耳见:了解 . 往事:历史 . (5) 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 (6)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7) 卿今者才略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 语气词. 成语

37、 : (1) 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 成语: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 课文理解: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 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 并学有所成 .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劝学;孙权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来劝吕蒙学 习的 .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 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是“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 ”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 出表现吕蒙修业, 学有所成 . 11 / 17 九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38、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 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3, 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尽量用原句 , 不能用原句的, 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 , 别看错 , 别遗漏 . (一) 、记叙文阅读 1、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 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 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 作者感情、 人生

39、哲理) . ”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 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 的情感 . 作用:贯穿全文 ,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 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 条理清晰 , 脉络清楚、印 象深刻 . (2) 倒叙 : 造成了的悬念, 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 使中心更突出 .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画龙点睛.

40、5、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 、结构上: 承接上文、 开启下文、 总领下文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 (过渡)、 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12 / 17 (2) 、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记叙文、 小说), 埋下伏笔 (记叙文、 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 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 、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

41、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 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 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 展示 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 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 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 为例 ,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 描写 , 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 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 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是否渲染了 气氛

42、, 是否设置了背景, 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 是否深化了主题, 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6、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 结合主旨、个人生活 体验 , 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 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 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 理解文段的含义, 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 , 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 名言警句; 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 运用成语 .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13 / 1

43、7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 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 , 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 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 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 不温不火;疑 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 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 句层层深入 , 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 具体形象; 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 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 讽刺意味强烈 .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

44、它表现了 7、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理解其作用 . 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描写:其 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用词的感情倾向. 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 对比烘托 , 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 ( 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 托) 形象 , 表现了性格, 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8、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9、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

45、情交流, 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10、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 找, 找到之后 , 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 看是否适当通顺. 14 / 17 11、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深化中心 , 画龙点睛 .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 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 表达

46、了作者的 感情, 起到使读 者的作用 .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 、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开篇点题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 一句话”)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 、表述不集中, 需要概括 、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 尽管有一定难度, 但也有方法可

47、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 抽取文章核心 , 依据论题和论据, 参考作者要解决的 问题 , 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 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要注意的是, 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 需要加以比较, 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剖析论据. 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 引用这一论据作用 等. 补充论据 . 原则 :必须真实 ;要典型 ; 要能证明论点 15 / 17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 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 可举名人事例 , 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 但一定要写准确人

48、 物、事件 ,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 可以编造 , 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 切忌过于夸大, 让人一看就 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 格式 : 人物 ( 事物 )+ 主体特征 ( 发生发展结果 ) 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 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 句子) 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使论述更真实可信, 更有 说服力 , 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 ( 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 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 更具有权威性 , 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 说得讲得通俗易懂, 语言 生动形象 ,容易被人接受. 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 : 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 正确错误分明, 是非曲直明确, 显得 论证严密 ,说服力强 , 给人印象深刻. 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 先从内容上考虑, 再从论证角度考虑, 有力的论证论 点一句必不可少. 找论证方法时, 按比喻论证 , 对比论证 ,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 无一失 . 答题方式: 这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