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90232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池结构设计指南设计.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及规定 第六册水池结构设计指南 (共八册)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建筑院 二五年七月 1 目录 一 材料2 二 水、土压力计算3 三 侧壁内力计算4 四 底板内力计算6 五 配筋计算9 六 裂缝宽度验算9 七 侧壁、底板厚度拟定10 八 抗浮验算11 九 工况组合11 十 构造要求11 十一 按强度及裂缝宽度控制的最大弯矩值(附表三)14 十二 例题26 编制:李绪华 审核:孙衍法 编程:覃嘉仕 2 钢铁厂的设计中会经常遇到水池,无论是炼铁、炼钢,还是轧钢, 都存在水池。因没有统一的设计方法,导致设计方法较为离散。结合 给水排水工

2、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 , 对水池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一定的统一。 一材料 1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5,严寒和寒冷地区不低于C30。 2抗渗等级,根据最大作用水头与砼厚度的比值确定 最大作用水头与砼壁、 板厚度之比 iw 抗渗等级 10 S4 1030 S6 30 S8 注:抗渗等级si 的定义系指龄期为28d 的砼试件,施加 i0.1MPa 水压后满足不渗水指标 一般情况下采用S6即可满足要求。 3抗冻等级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3的地区,外露的钢筋砼构筑物的砼应 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按下表采用: 大气温度抗冻等级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 10 F200 最冷月平均气

3、温在 310 F150 砼抗冻等级 Fi 系指龄期为 28d 的砼试件,在进行相应要求冻融 循环总次数 i 次作用,其强度降低不大于25%,重量损失不超过 5%。 3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查 取。如: 北京4.5天津4.0 通化16.1石家庄2.9 承德9.4西安0.9 太原6.5本溪12.2 兰州6.7银川8.9 基本上除东北、 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外, 其他地区均不需要 考虑砼抗冻要求。 二水、土压力计算 1水压力 按季节最高水位计算水压力, 勘察报告中一般提出勘察期间地下 水位,可根据勘察的季节及水位变化幅度确定计算水位,准永久值系 数为 1.0

4、。 2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系数 K a可按 1/3, 地下水位以上土的重度取 18kN/m3, 地下水位以下取土的有效重度, 可按 10 kN/m3,准永久值系数为 1.0。 3地面堆积荷载(作用于水池侧面) 无特殊情况时, 地面堆积荷载取 10 kN/m2,准永久值系数为 0.5。 4汽车荷载(作用于水池侧面) 等代均布荷载见下表,准永久值系数为0。 4 荷载等级等代均布荷载 汽车 10 级10 kN/m 2 汽车 15 级12 kN/m2 汽车 20 级15 kN/m 2 5列车荷载(作用于水池侧面) 若枕木在滑裂体(与水平面夹角55斜面形成的滑裂体)以外, 则不需考虑;否则按 60 kN/

5、m2等代均布荷载考虑,准永久值系数为0。 上述均布荷载乘以主动土压力系数Ka后作为矩形分布的荷载作 用于池壁上。 三侧壁内力计算 1平长壁板 所谓平长壁板,即LB/HB2(有顶板)或 LB/HB3(无顶板) 的侧壁板。取 1m 宽截条按竖向单向受弯计算,下端为固接,上端为 自由(无顶板时)、铰接(有顶板或局部走道板) 。 此时应考虑水平角隅弯矩, 即验算构造水平筋能否满足水平角隅 处的强度及裂缝宽度。 5 水平向角隅处弯矩: Mcx=mcqHB 2 q均布荷载或三角形荷载的最大值(kN/m 2) mc见下表: 荷载类别池壁顶端支承条件mc 均布荷载自由0.426 铰接0.218 三角形荷载自由

6、0.104 铰接0.035 2深长壁板 所谓深长壁板,即HB/LB2 的侧壁板, 按两部分计算: 从底板顶面算起, 2LB以上部分按 水平单向受弯计算, 02LB部分按双向板 计算,从底板顶面算起2LB处视为自由边。 6 3矩形水池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即介于平长、深长之间的壁板, 按双向受弯计算,以计算手册或软件进行计算。 4圆形水池池壁 根据水池高度、半径及壁厚确定计算模型,见下表: H/S 圆柱壳内力计算模型 H/S1 按竖向单向计算,类似于平板 1H/S15 按壳体计算环向和竖向内力 H/S15 顶端自由时, H/S15 部分的圆柱,按无约 束的自由圆柱壳计算薄膜内力 H:圆柱壳池壁高度S

7、:圆柱壳的弹体特征系数,RhS76.0 R:圆柱壳计算半径h:池壁厚度 计算可用水工结构手册图表人工计算,也可用SAP 2000 软件进 行计算。人工计算较繁琐,最好以SAP 2000进行计算。 四底板内力计算 1长条水池(净长 /净宽2) (1)池壁顶以上无荷载(如无冷却塔等)或荷载较小 底板底面承受由侧壁传来的弯矩, 分别按基本组合设计值和准永 久组合设计值计算配筋和裂缝宽度。底板顶面按构造配筋, 即满足最 小配筋率。按最小配筋率确定的钢筋面积: As=minbh,min为 0.20%(C25) 、0.21%(C30) 也可根据厚度查表,选取较小配筋,表中配筋率= As/bh0,其 一定

8、minh/h0, As/bhmin,等同于 As/bh0minh/h0。 7 (2)池壁顶以上有荷载(如冷却塔等) 底板以基底净反力按1m 宽简支板计算,但要将壁板底部弯矩加 到支座处,以降低底板跨中弯矩,Mz=ql 2/8-M B。基底净反力包括壁 板、顶板及上部冷却塔等设备自重, 而不包括池内水重及底板自重。 采用桩基时以桩的净反力 作为集中力计算跨中弯炬, 板边负弯矩等于壁板底部弯炬,跨中正弯矩以负弯矩抵消一部分。 注意此处的负弯矩用作强度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为1.0。 2一般矩形水池(净长 /净宽2) (1)池壁顶以上无荷载(如无冷却塔等)或荷载较小 底板底面承受由侧壁传来的弯矩, 分

9、别按基本组合设计值和准永 久组合设计值计算配筋和裂缝宽度。底板顶面按构造配筋, 即最小配 筋率和考虑超长时的构造纵筋。 (2)池壁顶以上有荷载(如冷却塔等) 底板以基底净反力按四边简支板计算,但要将壁板底部弯矩加到 支座处,以降低底板跨中弯矩。基底净反力包括壁板、顶板及上部冷 却塔等设备自重,而不包括池内 水重及底板自重。 跨中弯矩的计算采用 下述方法: 8 先根据静力计算手册按双向板计算跨中短向、长向弯矩 Mx、My, 假定底板的长边与短边由壁板所传弯矩为Mx 0、M y 0,则考虑支座负 弯矩后的跨中弯矩按下式计算 Mxx=M x-mxx Mx 0-m xyMy 0 Myy=M y-myx

10、 Mx 0-m yyMy 0 mxx长边负弯矩在短向跨中的弯矩系数 mxy短边负弯矩在短向跨中的弯矩系数 myx长边负弯矩在长向跨中的弯矩系数 myy短边负弯矩在长向跨中的弯矩系数 上述系数见下表: W L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mxx 0.160 0.214 0.266 0.318 0.366 0.412 0.454 0.494 0.528 0.562 0.592 mxy 0.306 0.288 0.270 0.251 0.230 0.212 0.194 0.175 0.158 0.142 0.126 myx 0.306 0.

11、316 0.320 0324 0.324 0.318 0.314 0.308 0.300 0.294 0.288 myy 0.160 0.106 0.074 0.047 0.022 0.018 0 0 0 0 0 采用桩基时, 以桩的净反力作为集中力计算跨中弯矩,板边负弯 矩等于壁板底部弯矩,跨中正弯矩以负弯矩抵消一部分。 5圆形底板 周边支座形式半径 r 处的径向弯矩半径 r 处的切向弯矩 铰接 22 )1( 96 19 qRM r 22 )919( 96 1 qRM t 固接 22 )197( 96 1 qRM r 22 )97( 96 1 qRM t q1m 宽的板基底净反力(kN/m

12、2m) R圆板半径 R r 9 五配筋计算 1弯矩计算中,水、土压力乘以荷载分项系数1.27,地面堆积 及车辆荷载产生的侧压力乘以荷载分项系数1.4。 池内有水, 考虑池外土压力时, 强度计算时的池外土压力荷载分 项系数取 1.0;计算底板跨中弯矩时,若考虑侧壁弯矩的有力影响, 则侧壁弯矩荷载分项系数取1.0。 2以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弯矩计算配筋面积,可人工计算,也可 以构件计算软件计算, 应注意保护层厚度问题, 即钢筋合力点至壁边 缘距离 as,见下表: 钢筋摆放顺序水平钢筋 as(mm)竖向钢筋 as(mm) 水平钢筋在外35 50(40) 水平钢筋在内55 40 截面有效高度 h0=h-a

13、s (括号内数字用于水平筋为构造筋时) 六裂缝宽度验算 1先按配筋计算结果选配出钢筋的直径及间距,然后验算裂缝 宽度。 2裂缝宽度验算采用准永久组合值弯矩,水、土压力按标准值, 地面堆积荷载按标准值的0.5,汽车、列车荷载不考虑。 3裂缝宽度限值 轧钢、炼钢、炼铁等水处理设施:0.25mm 污水处理设施:0.20mm 10 4裂缝宽度计算按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附录 A 进行,现有 Excel 计算表格可用。 5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侧壁取 30mm,与污水接触取 35mm,当表面有水泥砂浆或涂料 时可减少 10mm;底板取 40mm。受力筋可能是水平

14、筋或竖筋。 七侧壁、底板厚度拟定 1侧壁厚度可参考下列表格初步拟定 埋置情 况平面形状 壁顶部 边界条 件 埋深范围 内有、无 地下水 水平长度 /高度 LB/HB 深度平 方/直径 H 2/D 壁厚 地下水 池 地下水 池 圆形 有20 H/20 无H/25 有20 H/25 无H/30 矩形 矩形 有板或 梁 有2 HB/12 无HB/15 自由有2 HB/10 无HB/12 有板或 梁 有2 HB/15 无HB/18 自由有2 HB/12 无HB/15 地上水 池 矩形 有板或 梁 2 HB/12 自由2 HB/10 有板或 梁 2 HB/15 自由2 HB/12 注1) 壁厚按 50

15、mm 的倍数取值, 水池较深时应采用变厚度形式,壁厚 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250 mm。 2) 按假定厚度试算, 按强度或裂缝宽度确定的配筋率应在0.30.8% 之间,最好在 0.40.6%之间。若配筋率 0.3%,应减小厚度;若 配筋率 0.8%,应加大厚度。 3)控制裂缝宽度最好用提高配筋率的方法,而不用加大厚度的方法。 11 2底板厚度 底板厚度按壁厚的1.21.5倍,以 1.2 倍起算,与壁板类似,以 配筋率控制。采用桩基时,为使桩与池壁中心线一致, 应将底板外挑。 八抗浮验算 按最高地下水位计算底板底面的浮托力,不计池内水重,以池壁、 底板自重抵抗地下水浮托力,抗浮系数1.05。 采用

16、桩基时,可考虑加上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来抵抗浮托力。 九工况组合 1地下水池 在池外水、土压力(包括地面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此时不考虑 池内水压力; 在池内水压力作用下的计算, 此时不考虑地面荷载及池外地下水 的作用,但应以池外土压力抵消一部分池内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强度 计算时,此时的土压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0。 2地上水池 地上水池指埋深较小的水池,底板顶面位于地面以下1m,这 种情况可只作在池内水压力作用下的计算。 十构造要求 1. 伸缩缝间距( m) 地下水池(有覆土)40 顶面外露水池30 非严寒、非寒冷地区 20 严寒、寒冷地区 12 注:超出上表限值时,以留后浇带或掺膨胀剂措施解决

17、。 2水平构造筋、敞口水池池顶构造筋见附表一、二 ;转角处钢 筋构造见 构造附图 ; 3受力筋及构造筋尽可能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钢筋间距尽可 能100(转角处因钢筋搭接而加密除外) ,也200。 4水平筋一般置于竖筋内侧,水池长度超过伸缩缝间距时水平 筋置于竖筋外侧,这两种情况竖筋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 当水平筋为主要受力筋时, 水平筋置于竖筋外侧, 此时水平筋保 护层厚度为 30mm。 附表一水池水平构造配筋 : 壁厚或底板厚 (mm) 未超过伸缩缝 间距时 超过伸缩缝 间距时 备注 HRB 335 250350 12200 12150 400550 14200 12100 600750

18、16200 14100 8001000 16150 16100 10501250 18100 13001500 18150 20100 附表二敞口水池池壁顶面水平配筋: 壁厚 (mm) 250500 550700 750950 1000 U 型套箍 高 200 8200 配筋 HRB335 316 418 420 620 13 构造附图: 侧壁转角处侧壁交接处 侧壁、底板转角处侧壁、底板交接处 图中 l 按下列取值: 相邻壁水平较小净跨长 /4 或中间壁水平净跨长 /4 两者取较小值,并不小于500 侧壁净高 /4 14 十一按强度及裂缝宽度控制的最大弯矩值(附表三) 1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3

19、0 mm,当30mm 时,将强度弯矩 值 M 乘以折减系数 0.95(h600) 、0.98(h600)进行折减;将裂 缝宽度弯矩值 Mq乘以折减系数 0.90(h700) 、0.95(h700) 。 2 强度控制的最大弯矩M 系指按表中给定的配筋推算出的最大 弯矩设计值,应与在水、土压力及地面活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基 本组合弯矩值对应,即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3裂缝控制的最大弯矩Mq系指裂缝宽度为 0.25 mm 时,按表 中给定的配筋推算出的最大弯矩值,应与在水、土压力及地面活荷载 作用下的准永久组合弯矩值对应,不计车辆荷载, 并考虑地面活荷载 的准永久值系数 0.5。 4设计人计算出两种

20、弯矩后,先核实强度对应的弯矩值 ,满足 后再核实 裂缝对应的弯矩值 ,两项必须都满足, 即计算出的两项弯矩 值必须都小于表中数值。 5计算弯矩值应按钢筋直径从小到大 顺序与表中 最接近 的弯矩 值对应,查看配筋率,若0.3%或0.8%,则应考虑减小或加大侧 壁或底板厚度。 查表时,应首优先选用 直径较小的钢筋 ,这样可在相 同裂缝宽度下降低钢筋用量。 6未列入表中的配筋,小直径钢筋属不满足最小配筋率 ,大直 径钢筋属 配筋率过大 ,前者不得采用,后者一般也不采用。 7转角处钢筋间距可能变为50、75,可按100、150 的强度 及裂缝控制的弯矩值分别乘以1.5、1.8。 15 附表三按强度及裂

21、缝宽度控制的最大弯矩值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250 12 200 35 35 31 31 0.26 150 46 46 43 46 0.35 100 68 68 64 67 0.53 14 200 47 47 41 44 0.36 150 61 62 53 57 0.48 100 89 91 84 88 0.62 16 200 60 61 49 52 0.47 150 78 79 66 70 0.63 100 112

22、115 110 114 0.95 300 12 150 57 58 55 55 0.29 100 84 85 78 83 0.43 14 200 58 59 50 50 0.29 150 77 77 67 72 0.39 100 112 114 101 105 0.59 16 200 75 76 62 67 0.38 150 98 99 81 86 0.51 100 142 145 129 134 0.77 16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23、C25 C30 300 18 200 93 94 73 77 0.49 150 122 124 98 103 0.65 100 174 179 164 169 0.97 350 12 150 69 69 58 58 0.24 100 101 102 95 101 0.36 14 200 70 70 52 52 0.24 150 92 93 82 89 0.33 100 135 137 118 125 0.49 16 200 90 91 77 77 0.32 150 118 120 97 104 0.43 100 173 175 149 155 0.64 18 200 112 113 88 95

24、 0.41 150 147 149 116 122 0.55 100 213 217 186 193 0.82 400 12 100 118 119 113 121 0.31 14 150 108 108 93 93 0.28 100 158 160 138 146 0.42 16 200 105 106 79 79 0.28 150 139 140 115 124 0.37 100 203 205 170 178 0.56 17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

25、距C25 C30 C25 C30 400 18 200 131 132 106 111 0.35 150 173 174 135 143 0.47 100 251 255 209 218 0.70 20 200 160 162 120 128 0.44 150 209 212 158 167 0.58 100 302 308 257 266 0.87 450 12 100 135 136 131 131 0.27 14 150 123 124 95 95 0.25 100 181 183 158 169 0.37 16 200 120 121 81 81 0.24 150 159 160 13

26、5 140 0.33 100 233 235 192 203 0.49 18 200 150 152 114 114 0.31 150 198 200 155 166 0.41 100 289 293 233 244 0.62 20 200 184 185 140 151 0.38 150 241 243 180 191 0.51 100 349 355 284 294 0.77 18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500 12

27、 100 152 153 134 134 0.24 14 100 205 206 181 195 0.33 16 150 179 180 143 143 0.29 100 263 266 216 229 0.43 18 200 170 171 116 116 0.28 150 223 225 178 191 0.37 100 327 331 259 272 0.55 20 200 207 209 157 157 0.34 150 272 275 203 217 0.46 100 396 402 311 324 0.68 22 200 248 250 180 193 0.41 150 324 3

28、28 233 247 0.55 100 468 478 373 386 0.83 550 14 100 228 229 206 212 0.30 16 150 199 200 145 145 0.26 100 293 296 241 258 0.39 18 200 189 190 118 118 0.25 150 249 251 202 204 0.33 100 365 369 286 302 0.50 19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

29、5 C30 550 20 200 231 232 160 160 0.31 150 304 306 228 245 0.41 100 443 449 340 356 0.62 22 200 276 279 204 211 0.37 150 362 366 259 276 0.50 100 525 534 404 420 0.75 600 14 100 251 252 216 216 0.27 16 100 323 326 269 289 0.36 18 200 208 209 120 120 0.23 150 274 276 207 207 0.30 100 403 407 314 334 0

30、.45 20 200 254 256 163 163 0.28 150 335 338 255 275 0.37 100 490 496 370 390 0.56 22 200 305 307 214 214 0.34 150 400 404 286 307 0.45 100 582 592 436 455 0.68 25 200 387 391 265 285 0.44 150 511 518 345 365 0.58 20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

31、25 C30 C25 C30 650 14 100 276 277 220 220 0.25 16 100 357 359 299 322 0.33 18 150 302 304 210 210 0.28 100 445 449 345 369 0.41 20 200 280 282 165 165 0.26 150 369 372 285 285 0.34 100 542 548 402 425 0.51 22 200 336 338 217 217 0.31 150 442 446 317 340 0.41 100 645 654 469 492 0.62 25 200 428 431 2

32、95 314 0.40 150 560 567 376 400 0.53 100 810 825 592 616 0.80 700 14 100 299 301 222 222 0.23 16 100 387 389 326 326 0.30 18 150 327 330 213 213 0.25 100 484 488 378 405 0.38 20 200 304 305 167 167 0.24 150 401 404 289 289 0.31 100 589 595 435 463 0.47 21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33、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700 22 200 365 367 220 220 0.29 150 480 484 349 376 0.38 100 702 711 504 531 0.57 25 200 464 468 318 318 0.37 150 609 616 409 436 0.49 100 884 899 630 657 0.74 750 16 100 417 419 331 331 0.28 18 150 353 355 215 215 0.24 100 522 526 412 444 0.36

34、20 150 432 435 292 292 0.29 100 636 642 471 502 0.44 22 200 393 395 222 222 0.27 150 518 522 383 384 0.35 100 759 768 541 572 0.53 25 200 501 505 322 322 0.34 150 658 665 444 475 0.46 100 957 973 670 701 0.69 800 16 100 444 446 334 334 0.26 18 100 556 560 449 469 0.33 22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

35、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800 20 150 461 463 295 295 0.28 100 678 685 508 544 0.41 22 200 419 421 224 224 0.25 150 552 556 388 388 0.33 100 810 819 580 615 0.50 25 200 534 538 325 325 0.32 150 703 709 481 517 0.43 100 1024 1039 710 746 0.65 850 16 100 474

36、 477 337 337 0.25 18 100 594 598 474 474 0.31 20 150 492 495 297 297 0.26 20 100 726 732 548 588 0.39 22 200 447 450 226 226 0.23 150 590 594 392 392 0.31 100 867 876 620 661 0.47 25 200 571 575 328 328 0.30 150 752 758 520 560 0.41 100 1097 1113 753 794 0.61 23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37、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900 18 100 632 636 478 478 0.30 20 150 523 526 300 300 0.24 100 773 779 589 635 0.37 22 150 628 632 395 395 0.29 100 924 933 662 708 0.44 25 200 608 612 330 330 0.29 150 801 808 561 572 0.38 100 1171 1186 797 843 0.57 28 200 754 760 459 4

38、59 0.36 150 990 1000 640 686 0.48 100 1437 1461 964 1010 0.72 1000 18 100 709 713 486 486 0.26 20 100 867 873 658 658 0.33 22 150 704 708 401 401 0.26 100 1038 1047 753 810 0.40 25 200 682 686 335 335 0.26 150 899 906 581 581 0.34 100 1318 1333 891 948 0.51 24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

39、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1000 28 200 847 853 465 465 0.32 150 1113 1124 730 787 0.43 100 1622 1646 1063 1119 0.64 1100 18 100 785 789 492 494 0.24 20 100 961 967 668 668 0.30 22 150 780 784 406 406 0.24 100 1152 1161 852 879 0.36 25 200 755 759 338 338 0.23 150 997

40、 1004 588 588 0.31 100 1465 1481 993 1062 0.46 28 200 939 945 471 471 0.29 150 1236 1246 817 817 0.39 100 1806 1830 1169 1237 0.58 1200 20 100 1055 1061 676 676 0.27 22 100 1266 1275 890 890 0.33 25 150 1095 1102 595 595 0.28 100 1612 1627 1103 1185 0.42 28 200 1031 1037 476 476 0.27 150 1359 1369 8

41、26 826 0.35 100 1991 2015 1282 1364 0.53 25 壁、底板 厚度 (mm) 配筋 (HRB335) 强度控制的最 大弯矩 M (kNm) 裂缝控制的最 大弯矩 Mq (kNm) 配筋率 (%) As/bh0 直径间距C25 C30 C25 C30 1200 32 200 1330 1340 702 702 0.35 150 1746 1765 1076 1157 0.46 100 2538 2579 1580 1662 0.70 1300 20 100 1149 1156 683 683 0.25 22 100 1380 1389 900 900 0.30

42、 25 150 1193 1200 600 600 0.26 100 1760 1775 1221 1302 0.39 28 200 1123 1129 480 480 0.25 150 1482 1493 835 835 0.33 100 2176 2200 1402 1499 0.49 32 200 1451 1461 708 708 0.32 150 1907 1925 1193 1230 0.43 100 2780 2820 1705 1802 0.64 注:1. 配筋率带下划线者为较适宜的配筋率。 2. 较适宜的配筋率必须以计算弯矩值与表中弯矩值较接 近为前提,即壁厚或底板厚较合适。

43、 3. 当厚度受某种弯矩(如支座处)控制已确定时,其他 弯矩较小部位 (如跨中)配筋应采用满足最小配筋率的 较小配筋,而不应采用适宜配筋率的配筋。 26 十二 . 例题 长条水池,截取 1m 宽侧壁,按下端固接、上端铰接进行计算。 荷载: 土压力 qs=(181+104)1/319.33 kN/m 水压力 qw10440 kN/m 地面荷载产生的侧压力 qm101/3=3.33 kN/m 27 三种压力产生的弯矩值: 类别 部位 土压力弯矩 Ms 水压力弯矩 Mw 地面荷载弯矩 Mm 下端支座36 53 10.4 跨中16.8 21 6 支座基本组合弯矩值 : M=( Ms +Mw)1.27+

44、 Mm1.4=127.6 kNm 支座准永久组合弯矩值 : Mq= Ms +Mw +0.5Mm=99.4 kNm 跨中基本组合弯矩值 : M=( Ms +Mw)1.27+ Mm1.4=56.4 kNm 跨中准永久组合弯矩值 : Mq= Ms +Mw +0.5Mg=40.8 kNm 将壁厚拟定为 400mm (HB/12),按 C25 砼查表 ,支座外侧采用 16150,按强度和裂缝宽度控制的弯矩最大值分别为139、115 kNm,分别 127.6、99.4 kNm,满足要求。配筋率为0.37%,较 合适。 跨中内侧选用 14150,弯矩值满足要求。此时厚度已定,因 弯矩较小,应在满足最小配筋率

45、的前提下采用较小配筋。 上述为在池外水、 土及地面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还应进行在池内 水压力作用下、而池外仅有土压力作用下的计算。 此时,强度计算的池外土压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0。 28 两种压力产生的弯矩值: 类别 部位 土压力弯矩 Ms 水压力弯矩 Mw 下端支座36 53 跨中16.8 21 支座基本组合弯矩值 : M=Mw1.27- Ms1.0=31.3 kNm 支座准永久组合弯矩值 : Mq= Mw - Ms =17 kNm 跨中基本组合弯矩值 : M= Mw1.27- Ms1.0=9.9 kNm 跨中准永久组合弯矩值 : Mq= Mw - Ms =4.2 kNm 池壁内侧选配的 14150能满足本工况支座弯矩要求,外侧选 配的16150更能满足本工况跨中弯矩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