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9303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5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2015版本.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第一章 总论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 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 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一)与哲学的关系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 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

2、的数据搜 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 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 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 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 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 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 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 统计是提供

3、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国民经济的概念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 1、研究范围 全部国民经济现象 2、特点 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 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 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注意: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 (二)标志与变量 1、标志: 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

4、不同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 标志。 2、变量: 指可变的的数量标志。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又称标志值。 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三)统计指标 1、概念: 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即明确总体特征的概念,又反映它的数量。) 2、分类: (1)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实体指标、行为指标 (2)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 (3)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4)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5)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 、质量指标(相对数、平均数) (四)统计指标体系 1、概念: 指标

5、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2、分类: (1)按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宏观、微观 (2)按内容的不同国民经济、社会、科学技术 (3)按作用的不同基本、专题 (五)流量与存量 1、流量: 是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 出来的数量。 2、存量: 是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 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3、二者联系: (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流量。(2)有些经济 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

6、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 与平均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2、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 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3、二者联系: (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流量。 (2)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 与平均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

7、一、统计调查的含义、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 计资料的过程。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类:初级资料、次级资料统计调查的资料必须准确、 全面、及时。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全面、非全面 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经常性、一次性(定期、不定期)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普查、重点、典型、抽样)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指总体;调查单位指个体;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不一定一致。 3、确定调查

8、项目与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 (资料所属时间) 三、资料整理 1、资料整理的概念与作用 统计资料整理:是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 而得出反映总体的综合资料。 2、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P30-31 3、资料整理方案的设计:P31-32 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P32 5、次级资料的整理:P32-33 四、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可以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 2、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3、可以分

9、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方法 统计分组关键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1、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2、分组方法 (1)按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或两种标志结合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用反映事物的属性、性质的标志分组,它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 性质不同的类型。例 按职工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的分类。 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用事物数量的多少作为分组标志的分组,数量标志可以是绝对数,也 可是相对数。选用数 量标志分组关键是要组数和界限。 (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复合分组) (四)统计分组体系 1、统计分组体系:是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

10、组而形成的体系。 2、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将社会经济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排列起来。 3、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 多个复 合分组组成的体系。 (五)统计分类标准化与常用的分组(类)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统计分类标准按照其适用范围不同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2、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组(类)标准 (1)经济类型分类:9 类 (2)三次产业分类 (3)行业分类 (4)机构部门分类 (5)大中小企业分类 五、分配数列

11、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1、概念: 将总体按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形成的 数列,又称次数分配(布)。两个组成要素:分组、次数。 2、种类: (1)品质数列 (2)变量数列 :离散(单项式、组距式)、连续(组距)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每组只有一个变量值)与组距式(每组有多个变量值) 2、组距与组数 组距 =上限下限组数与组数成反比 3、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总体单位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 4、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指上限、下限;组中值指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在计算平均指标时,如果没有原始资料而只有组距分组资料,需利用组中值计算。 5、频数与频率 频

12、数: 各组次数、单位数;频率: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而得的相对数。 变量分布:正态分布、U 型分布。 六、统计表设计 1、 统计表的构成总标题、横行标题(主)、纵栏标题(宾) 、数字资料 2、 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3、统计表的设计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概述 1、 概念: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总规模、 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以绝对数表示) 2、说明 (1)总量指标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 (2)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总体范围的制约。 (3)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社会

13、经济现象总体总量之间的差数。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说明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注意: (1)有些总体单位标志值加总的结果不具实际意义,只是在计算其他指标时使用。 (2)一个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要随研究目的而定。 2、 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时期指标特点:可加性;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是连续登记、 累计的结果。 (2)时点指标特点:不可加;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间断计数。 3、按表现形态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概述 1、概念: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

14、相对指标。(以相对数 形式表示) 2、说明 (1)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 (2)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表示;有些采用名数表示,如商品流转次数(次);还有些 同时采用分了分母指标的单位表示,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6 类 1、结构相对指标= 作用:反映比重、结构,如:合格率、利用率、恩格尔系数等 2、比例相对数 = 作用:反映悬殊情况。 (内部、互比) ,如: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积累 额、消费额;体育比分等 3、比较相对数 = 作用:反映不平衡程度,如:中美、中日、连云港:临忻等 4、强度相对指标= 作用:反映经济实力,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负

15、荷大小,如:人 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 反映发展的普遍程度,如:商品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 /流转额表现形式: 无名数、复名数 5、动态相对指标= 作用:反映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注意:第4 章再学习。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作用:反映计划完成情况,如:实际产值/计划产值。注意: 关于提高率或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判断是否完 成方法 正指标:计划完成;100%,超额完成 ;100%,未完成 0 为正相关; r0 为负相关。 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判断:在 0.3 以下是无直线相关,0.3 以上是有直线相关,0.3-0.5 是 低度直线相关,0.50.8 是显著相关(

16、中等程度相关),0.8 以上是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的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相关关系越强;越接近于0,表示相关关系越弱。若 为 1 或-1,则表示两个现象完全直线相关;若为0,则表示两个现象完全不相关(不是 直线相关)。 2、相关系数的计算定义公式:简捷法:令:则: 三、回归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1、回归分析的概念 回归分析 是指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态, 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称 为回归方程式) ,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

17、析中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 相关分析只计算相关系数,地位影响其数值;回归分析则需根据研究目的分别确定地 位,建立不同回归方程。相关分析对资料要求是两个变量都须是随机变量,而回归 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2) 联系: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概念及模型 (1)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又称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它是根据成对的两种变量的数据, 配合直线方程式,根据自变量的变动,来推算因变量发展趋势和水平的方法。 (2)模型: 2、配合最佳的回归直线模型的条件 (1)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

18、关系。 (2)两种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 (3)应根据最小平方法原理配合最有代表性的回归直线模型。根据最小平方法,应用标 准方程解得参数为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三)估计标准误差 四、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2、要注意现象质的界限及相关关系作用的范围。 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要考虑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5、对回归模型中计算出来的参数的有效性应进行检验。 第八章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统计 一、人口数量及构成统计 (一)人口数量统计 1、人口数目概念 (1)人口数目是指处于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具有某一特定标志的人口总体人数。 (2)在

19、统计人口数目时,必须明确规定统计人口的时间标准、地理范围和统计的人口范畴。 (3)确定统计的人口范畴时,通常用的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口范畴: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在同一时点上,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的关系为: 现有人口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常住人口 =现有人口 +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人口数目的计算 (1)时点人口总数的计算: 期末人口总数 =期初 +(本期出生 -死亡) +(本期迁入 -迁出) (2)平均人口数的计算:年平均人口数 =(年初 +年末) /2 (二)人口构成统计 1、人口分布地理分布 常用指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人口

20、密度 2、人口的自然构成性别与年龄构成 (1)人口性别构成及性比例注意:性比例是男:女。 (2)人口年龄构成:按实足年龄即周岁计算。老年人口型:老10%以上,少30%以下。 3、人口的社会构成民族构成、人口职业的部门、职务及身份构成、文化教育构成 4、人口的经济构成 二、人口变动统计与人口平衡表 (一)人口的自然变动 1、反映人口自然变动规模的统计指标有: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和自然净增人 数。 2、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强度指标有: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年出生人数 /年平均人数 *1000 (分子、分母均为时期指标) 人口死亡率 =年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

21、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 *1000 (二)人口迁移变动机械变动 反映人口迁移变动的主要指标有:人口迁入数、人口迁出数(就常住人口计算)反映人 口迁移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人口的迁入率、人口的迁出率、总迁移率、净迁移率 (三)人口增长量与人口增长率 1、人口增长量 2、人口增长率 本年底比年初人口增长程度(增长速度):增长数 /年初数一年增加的人口数相当于本年人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口数的多少: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 (四)人口平衡表 三、劳动力资源数量与构成统计 (一)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劳动力资源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

22、适龄 人口。 劳动统计界定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一般考虑两个因素: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的劳动年龄界限为男16-60 岁,女 16-55 岁。 注意: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或社会劳动者)不同。 (二)劳动力资源统计的内容 1、劳动力资源统计的具体内容 2、劳动力资源数量具体统计范围 我国目前关于劳动力资源的定义: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外 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具体统计范围:P260 3、劳动力资源时点数和平均人数的计算 (四)劳动力资源构成统计 按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态、文化程度、年龄、城乡、性别分组。 四、劳动力资源变动统计与劳动力平衡

23、表 (一)劳动力资源变动统计 要分别计算本期增加人数及减少人数,列出增加的来源和减少的去向。 (二)劳动力平衡表的内容 五、劳动力资源统计分析 (一)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常用的指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实际利用率、就业率、失业率 (二)劳动力资源负担情况分析:常用的指标: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丧失劳动能力系数 第九章 国民财富统计与资产负债表 一、国民财富统计的意义与内容 (一)国民财富的概念 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 它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规定性: 1、国民财富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国民财富既含有已开发出来的财富,又含有存在于大自然的财富。 3、国民财

24、富中的物质财富是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融合体。 4、国民财富是一个存量。 (二)国民财富的分类 1、按来源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 2、按占有者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占有的国民财富。 3、按经济用途物质生产用财富和非物质生产用财富。 (三)国民财富统计的意义 (四)国民财富统计的内容 二、自然资源统计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自然资源统计的范围仅限于已经被人们查明或掌握了的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内容分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按用途分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气候资源、 动植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按 探明及利用

25、程度分一级、二级、三级 (三)土地资源统计 (四)森林资源统计 (五)矿产资源统计 (六)水力资源统计 (七)自然资源表 三、国民财产统计 (一)国民财产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国民财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 包括有形的物质财产、无形资产及金融资产。 2、分类 (1)按性质不同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值和储备资产。 (2)按占有者不同企业、金融、政府、居民部门占有的国民财产。 (3)按经济用途不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 (二)固定资产统计 (三)流动资产统计 第十章 社会产品生产统计 一、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

26、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它须具有五个特性:劳动性、生产性、有用性、社会性、时期性。 2、分类 (1)按表现形态不同分类物质产品、服务产品 (2)按完工情况不同分类成品、半成品、在产品 二、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统计社会总产值统计 1、社会总产值的概念 社会总产值 也称社会总产品,是以货币表现的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产 品总量,即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的总 成果。 2、部分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不允许重复计算,企业间可以 重复计

27、算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成品及在产品期末期 初差额价值。 (2)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 指按全部农业产量来计算农业总产值,不扣除本期生产又用 于本期消耗的农产品。 3、社会总产值的汇总方法 (1)部门社会总产值加总法:直接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加总求得社会总产值。 (2)最终消费价格法:将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产品的价值加总求得 社会总产值。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三、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服务总值)统计 1、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计算方法 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一般是首先计算出单位的总收入,其次确定不属于总产出的部分,

28、最后将总收入减去不属于总产出部分即得到总产出。 2、非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计算方法采用经常业务活动支出项进行计算。 四、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 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等几个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之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 总值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五、社会产品生产统计分析 1、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分析 2、经济增长分析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十一

29、章 社会产品流通统计 一、商品流转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商品流转是指作为商品的物质产品,通过买卖行为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 过程。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必须是物质产品的转移; (2)必须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必须是改变所有权的商品转移。 2、分类: (1)按买者与卖者不同分为:6 类。 P343 (2)按买卖行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最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 转和最终商品流转 (3)按买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同分为:商品批发流转和商品零售流转。 二、商品流转统计的基本指标 1、商品购进总额指标:P346 2、商品销售总额指标:P348 3、期末库

30、存指标:P350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的概念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分组 四、商品流转统计分析 1、商品流转统计分析的内容 2、商品流转统计分析的方法重点掌握:社会商品供需平衡分析 (1)社会商品购买力分析:从需求角度分析 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居民货币收入-非商品支出 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的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 =本期已实现的购买力+ 期末结余的购买力 本期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本期购买商品实际支付的货币 期末结余的购买力=期初结余购买力+本期形成购买力-本期实现购买力 (2)社会商品供应量分析:从供应角度分析 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

31、商品购买力(即社会商品零售额)本期全部商品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供应量 =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 =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 结余的商品供应量 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生产出来可以供应市场需求的商品数量期末结余供应量= 期初结余供应量+本期形成供应量-本期已实现供应量 (3)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 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 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00% 商品供需差率=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100% 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统计 一、对外贸易统计的涵义和特点 (一)对外贸易统计的涵义 这里讲的是狭义的对外贸易

32、,指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及与商品交换有 关的收支往来统计。 (二)对外贸易统计的特点 1、研究的范围广泛。 2、必须确定有关问题的统计原则。 3、是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工具。 我国对外贸易统计逐步形成了两套制度:一是海关进出口统计制度;二是对外贸易业务统 计制度。 (三)对外贸易统计中的具体问题 1、国别统计的原则 (1)按产消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消费国。 (2)按贸易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购自国,出口货物统计售予国。 (3)按运输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起运国,出口货物统计抵达国。 2、价格的确定:一般有三种 (1)离岸价格(FOB )

33、:又称船上交货价,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出口货物装上买 方指定的船上后的价格。 (2)到岸价格( CIF) :又称成本加运费及保险费,指进口货物到达进口国国境的价格。即 离岸价格加上货物及到达进口国港口的运输费、保险费和其他一切费用。 (3)成本加运费价格(FAB ) :又称至目的港运费在内价,即出口商品离岸价加上到达进口 国港口的运费。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一般是出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进口 商品按到岸价计算。 3、外币折算:两种方法 (1)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成本国货币。 (2)间接标价法:单位本币折成外币。 二、海关进出口统计与对外贸易业务统计 (一)海关进出口统计的涵义和

34、范围 1、涵义:海关进出口统计是我国对外贸易货物实际进出口统计。 由于海关进出口统计的范围全、数据准和国际可比性,我国对外提供和发布进出口贸易数 据都以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为准。 2、范围: 包括国际贸易中所有因进出国境而引起物资储备增减变化的货物。其须同时具备 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对外贸易经济往来的货物,二是通过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具体范围: 见 P370-371 (二)海关进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由十个指标体系组成 1、价值量指标 (1)进出口总值:指一定时期内进出我国关境的所有货物的价值。目前,我国海关进出口 统计采用人民币和美元双重币制计算。 (2)出口总值:指我

35、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境外出口的全部货物的价值总和。采用离岸价格计 算。 (3) 进口总值: 指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境外全部进口货物价值的总和,采用到岸价格计算。 (4)进出口差额:指一定时期内进口总值同出口总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出口大于进口,为 顺差;出口小于进口,为逆差。 2、实物量指标:我国进出口货物按净重计算。 三、对外贸易业务统计 (一)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的涵义和范围:见P377 (二)对外贸易业务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1、出口商品收购统计 2、出口业务统计:统计国别以起运国和运抵国为原则。实际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统计。 3、进口业务统计:进口到货按到岸价格统计,代理销售外国商品、样品、展览品的

36、进口价 格按实际结算的价格统计。 4、出口商品库存统计:包括对外贸易企业取得商品所有权的全部出口商品库存。 (三)对外贸易业务统计和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区别 1、性质和统计范围不同。 2、统计渠道和汇总方法不同。 3、统计商品目录不同。 4、统计时间的差别。 四、国际收支统计 (一)国际收支统计的概念 国际收支统计是通过一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帐的原理,对一 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发生的经济交易所作的系统记录和宏观核算。 (二)国际收支统计的内容 1、经常项目收支:是一国的对外收支中经常发生而且数额较大的收支项目,它的收支状况 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有决定性影响。经常项目收支包括贸易

37、收支、非贸易收支和无偿转 让收支三项内容。 2、资本往来项目收支:反映一国在对外经济联系中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化。包括长 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 3、外汇黄金储备资产:指我国拥有的可直接对国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增减额,它是国际收 支项目中的平衡项目。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指标 1、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起主导作用的项目。(1)对外贸易:又称有形贸易, 是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 (2)非贸易往来:又称无形贸易,是除商品进出口和资本往来以外的收支。 (3)无偿转让:又称单方面转让,指没有得到相应价值补偿的一种经济往来活动。包括国 际组织往来、无偿援助和捐赠、侨汇和居民其他收支。

38、2、资本往来项目。 (1)长期资本往来 (2)短期资本往来 3、误差与遗漏: 根据本期储备资产增减额与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往来项目差额之和的差求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得。 4、 储备资产增减额: 反映我国拥有可以直接和有效控制对国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化情况, 它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 特别提款权、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对基金信贷的 使用等。 五、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一)总量平衡分析 进出口贸易差额=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差额为正,称为“出超”(或顺差);差额为负,称为“入超”(或逆差)。 (二)动态分析 进出口比价指数:又称贸易条件,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在进出口业务中贸易

39、条件改善 或恶化的标志。计算公式: 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 如果指数大于100,反映进出口价格水平变化综合结果对出口国有利,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小于 100,对出口国利,贸易条件趋向恶化。 (三)经济效益分析 出口盈亏额 =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外汇*银行外汇牌价-出口总成本出口盈亏率 =出口盈亏额 / 出口总成本 *100% 第十三章财政金融与资金流量统计一、财政统计 (一)财政统计的意义及基本内容: 1、意义:反映财政收支状况,分析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再分配所形成的各种数量关系,为加 强国家财政资金管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资金利用,从而为政府制订财政政策和

40、 有关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2、基本内容:财政收支统计、财政支出统计、财政收支平衡统计、财政与社会经济活动及 分配关系统计。 (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其平衡统计 1、财政收入统计:主要指财政预算内收入 (1)来源统计: 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各项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企业事业上缴的收入;企业上缴的折旧基金;征集能 源交通建设资金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注意区分:本期财政收入(前六项内容)与本期财政收入总额(还包括上期结余和上级补 助收入) (2)构成统计:按部门、按经济类型、按中央和地方分组统计 2、财政支出统计:主要指预算内支出额 (1)财政支出额统计 预算内支出额具体有预算支

41、出额和决算支出额。 财政预算支出额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其他支出。决算支出额指实际支出额。 (2)构成统计 用途分组: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其他支出。 物质生产性支出和非物质生产性支出分组。 终使用结果分组: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按费用性质分组:经常性 支出、投资性支出和债务支出。按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组:维持支出、 发展性支出。 3、 财政收支平衡统计:就国家预算内资金收支计算 (1)财政收支差额统计: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正差额为财政结余;负差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额为财政赤字。 (2)财政收支差

42、率: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入差额 /财政收入 *100% 4、财政与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及分配关系统计 (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 收入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3)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 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二、金融统计 1、金融统计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金融指货币、货币流通、信用等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金融统计 是研究金融活动数量规律

43、的理论与方法。 (2) 内容:银行信贷统计、 银行现金收支统计、 货币供应与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 2、 银行信贷统计 (1)银行存款资金统计(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占存款的主要部分) 银行存款资金统计主要指标:存款余额、存款收支发生额、存款平均余额、存款周转 率储蓄存款的主要指标:储蓄率、人均储蓄额、平均存储天数 (2)银行贷款资金统计 主要指标: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余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贷 款周转率、贷款产出率 (3)信贷资金平衡统计主要指标:信贷收支差额 3、银行现金收支统计 主要指标: (1)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 (2)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

44、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 (3)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 (4)现金回笼率 =(收入合计 -支出合计) /(期初流通中货币量+期内支出合计) 4、货币供应与流通统计 (1)货币供应量:四个层次 (2)货币流通量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内现金投放总额-本期内现金回笼总 额 (3)货币流通速度 现金归行速度 =期内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5、金融市场统计 (1)金融市场分类 按约定期限:短期资金市场、长期资金市场 按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市场(包括票据、债券、股票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包括货币、 存单、信托、保险市场) 按成交后是否立即

45、交割: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以证券新旧为标志:证券发行市场、证 券交易市场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金融市场统计的主要内容 1、利率统计。 2、债券股票统计。 3、汇率统计。 三、资金流量统计 1、资金流量统计的涵义 2、资金流量统计的范围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效益统计 一、国民经济效益的涵义、特点及内容 1、国民经济效益的涵义 国民经济效益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即在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总投入 与总产出的对比关系。一般也将国民经济效益称宏观经济效益。 2、国民经济效益的特点 (1)宏观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效益(其不等于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加总) (2)宏观经济效益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

46、的经济效益。 (3)宏观经济效益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经济效益。 (4)宏观经济效益是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3、国民经济效益统计的内容 二、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 1、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 (1)按社会再生产过程设置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2)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内涵的诸方面设置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3)按投入产出的诸方面设置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4)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指标设置体系。 2、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的计算 (1)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和社会总成本利税率 (2)社会劳动生产率 (3)物化劳动生产率 (4)资金增加值率和资金利税率 (5)投资效果系数和积累效果系数 (6)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指标 三、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1、动态分析 2、因素分析 3、国民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分析第十五章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 2、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的作用 3、MPS体系和 SNA体系的比较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和内容 1、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2、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课堂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