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4940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 特征码 RKbeBcjVufnZxlwkeSgM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九大目标任务、 六大工作原则和五方面具体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下面 我就自己这两天的学习谈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

2、义和谐社会这是改革发展关键 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回答的新的时代课题。 20XX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20XX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 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20XX 年 12 月,胡 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要“正确认识 第 2 页 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 设的关系”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20XX 年 2 月,胡锦涛在

3、中央党校召开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研讨 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 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建设“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此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 深入各地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 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 务。 决定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 长远相结合、阐述理论与

4、推动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从理论上对 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阐述,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 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篇贯穿科学 发展观的精髓。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学习的一些初步体会: 首先, 决定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 3 页 科学判断形势、勇于面对矛盾,是正确行动的前提。 决定 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中概括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个方面 的矛盾和问题,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 谐社会

5、。 ”决定中的这句表述,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在理论和实 践上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决定用句话,系统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思想,突出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 值取向和工作重点。 其次, 决定描绘了一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 图 第 4 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构建和谐有着永远的指 导意义

6、,而且这也是与中共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契合的,从 决定中的一系列新提法,可以看出六中全会的主要意义之 一就在于“把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变成一种制度,提高到制度 化水平上” 。 决定从完善民主法制、致力“共同富裕” 、保障民生之 本、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全民素质、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 稳定、实现天蓝水清和构建和谐社会九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成为决定 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这类的新提法有:“人民的权益得到 切实尊重和保障” 、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 生活” 、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 “良好道德风

7、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 “社会管理体系 更加完善”等等。这些提法所反映的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 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 的总要求,体现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 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 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项原则,涵盖 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力、工作保证、工 第 5 页 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蓝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必须坚持科 学发展” ,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 “必须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必须坚持在

8、党的领导下 全社会共同建设”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盘方案的“六 个必须”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互相衔接、交错的。 “以人 为本”是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高 原则;科学发展观则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红线;其 他四个方面,涉及到发展、改革、稳定、执政等各个方面。 第三, 决定给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 “路径图” 针对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用相当 大的篇幅,从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 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个方面,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决定强调,社会

9、和谐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 并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 6 页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等个方面,提出了 个方面的政策措施。针对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让人们 看到了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是公 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决定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就进 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 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大制度

10、,提出了 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决定着眼于打牢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观点, 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 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 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 求。 决定从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 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个层面,就完善社会管理作出了个方面 的部署。 决定突出强调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 第 7 页 现服务” ,把“推进社

11、区建设” 、 “健全社会组织” 、 “统筹协调各 方面利益关系” 、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等,列入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在利益关系多元化、 各种矛盾相交织的关键阶段,社会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和社会 管理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 充满活力、团结和睦,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决定 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方 面,对统一战线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方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民 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蓝图。 第四, 决定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宣 言书 决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

1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 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第 8 页 义伟大实践的新的概括,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 果。 决定第一次鲜明提出“社会体制”的重大观点,提出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同步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 创新,这是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

13、时期改革的总要求,更 加明确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已经发展 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决定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 次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观点,把 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 决定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次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第一次提出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 生动局面;第一次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

14、条件” ;第 第 9 页 一次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第一次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 社会和谐” ;第一次提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 决定中的一个个新论述、新思想、新举措,预示着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地提到全党全国 人民面前。 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 一新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在工作中做到四个紧密结合:把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和 建设事业;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 务紧密结合,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 扎实推进;把党的领导与社会共建紧密结合,形成促进和谐社 会建设的强大合力;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和谐社 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 10 页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些粗浅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 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