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9822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 / 18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2.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 偏大B. 偏小C. 正常D. 无法比较 3.PM2.5 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 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 m =2.5 1

2、0-5dm B.2.5 m =2.5 10-3m C.2.5 m =2.5 10-6cm D.2.5 m = 2.5 10-9m 4.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 的是() A. 体重大约是600 NB. 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0 10 3kg/m3 C. 脉搏跳动约70 次/minD.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 5.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讲台的长度约3.12 cm B. 人脉搏 1s 跳动约 70 次 C. 人步行的速度约1.2 m/s D. 100m 跑步用时4s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 中考物理专

3、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2 / 18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7.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 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 17.31cm B. 17.32cm C. 17.52cm D. 17.30cm 8.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A. 8.4s B. 38.4s C. 3min38.4s D. 3min8.4s 9.在学校 “ 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趣味游戏活动中, 小明根据 “ 通常情况下,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 脚长的 7 倍” 这一常识,可知留

4、如图中脚印的“ 犯罪嫌疑人 ” 的身高约为()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10.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D.改进测量方法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cm”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3 / 18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

5、是16.75 13.下列各过程最接近1h 的是() A. 人眼迅速一眨B. 人正常步行5km C. 汽车正常行驶10km D. 人造地球卫星绕 地球一周 14.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A. 30nm B. 26cm C. 10dm D. 1m 1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 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 C.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D.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1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B.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D. 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

6、差 17.估测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芳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的估测, 其中合理的是() 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A B.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一般为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D.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50J 18.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 A. 15 cm 17 cm B. 15 dm 17 dm C. 1.5 km 1.7 km D. 15 mm 17mm 二、多选题 19.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不定项选择)() A. 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B. 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 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

7、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D.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的办法处理数据 2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刻度尺忘记估读属于误差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按要求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 差 21.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 A. 避免产生误差B. 避免产生错误C. 可以减小误差D. 提高准确 程度 2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 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仪器, 改进实验方法, 可以减小 误差 23.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

8、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4 / 18 的是() A.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B.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cm 的刻度 尺测量的 C. 该结果中的 “ 3”是估读的D. 该结果是中不存在误差 24.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 两个 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的 C.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 一个 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

9、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 三、填空题 2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_ 26.换算单位: 350nm=_m ,72km/h=_m/s 27.有六位同学, 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l1 18.82cm、 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 _; (2)其中一位同学的错误记录结果是_; (3)其中一位同学不合 理的记录结果是_;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 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的长度是 _ 四、解答题 29.春春同学用橡皮条自制了一把皮尺,小

10、星说使用这样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时容易产生较大 的误差,你认为小星说得对吗?为什么? 30.小明新居的客厅有一扇窗,看上去窗的高度h 似乎比宽度a 长, 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 试设计一个比较h 与 a 长短的方法。 (简述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五、综合题 31.填空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 当_;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5 / 18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 D=_cm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6 / 18 答案解析部分

11、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答案】 C 【解析】 【解答】 AC、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估读到mm 的下一位, A 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B、测量时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B 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

12、线要与 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 偏大B. 偏小C. 正常D. 无法比较 【答案】 A 【解析】【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 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7 / 1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 因素和客观因素。温度对刻度尺产生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

13、 3.PM2.5 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 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 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 m =2.5 10-5dm B.2.5 m =2.5 10-3m C.2.5 m =2.5 10-6cm D.2.5 m = 2.5 10-9m 【答案】 A 【解析】【解答】 A、因为 1m=10 -5dm,所以 2.5 m=2.5 10-5dmA 符合题意 . BD、因为 1 m=10 -6m,所以 2.5 m=2.5 10-6mB、D 不符合题意 . C、因为 1 m=10 -4cm,所以 2.5 m=2.5 10-4cm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

14、为: A. 【分析】 1km=10 3m=104dm=105cm=106mm=109 m=1012nm 4.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 的是() A. 体重大约是600 NB. 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0 10 3kg/m3 C. 脉搏跳动约70 次/minD.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 【答案】 D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 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 答案 【解答】 A、小英同学的体重在50kg(即 100 斤)左右,其重力G

15、=mg=50kg 10N/kg=500N ;450N 符合 实际,合理;故A 不符合题干要求; B、身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大约是1.0 10 3 kg/m 3 , 故 B不符合题干要求; C、脉搏跳动约每秒一次,即60 次 /min ,故 C不符合题干要求; D、脚掌的长度大约25cm 左右,故25mm 不符合实际,故D 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 D 5.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讲台的长度约3.12 cm B. 人脉搏 1s 跳动约 70 次 C. 人步行的速度约1.2 m/s D. 100m 跑步用时4s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 教室的宽度在7m 左右,黑板讲台

16、的长度接近教室宽度的一半,在 3.12m=312cm 左右故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8 / 18 A 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 跳动的次数在75 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 B不 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3km/h=4 m/s 1.2m/s 左右故C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人跑100m 的时间不可能是4s故 D 不符合实 际 故选 C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 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7、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 B 【解析】【解答】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同于错误,错 误可以改正; 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的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 以减小误差. B符合题意, 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可能地减小;错误是由于 测量方法错误等人为的原因而产生的,可以且能够避免. 7.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 次结果如下,

18、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 17.31cm B. 17.32cm C. 17.52cm D. 17.30cm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中的17.3cm 是准确的,最后一位数值为估读值,由于每次的估读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选项A、 B、D 都是正确的; 而选项 C中的数据为17.52cm 与其它的结果准确值相差较大,不符合测量事实, 所以是错误的记录 故选 C 【分析】题主要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意义的理解长度的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所对应的数值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是估读的 8.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19、)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9 / 18 A. 8.4s B. 38.4s C. 3min38.4s D. 3min8.4s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 代表 0.5min,指针在 “3”和“4”之间,偏向 “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 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 38.4s 处,所以秒针指示 的时间为 38.4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4s 故选 C 【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

20、看指针在什么位置, 从而得出示数,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9.在学校 “ 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趣味游戏活动中, 小明根据 “ 通常情况下,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 脚长的 7 倍” 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 犯罪嫌疑人 ” 的身高约为()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 犯罪嫌疑人 ” 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 “ 犯罪嫌疑人 ” 的身高约为: 25.10cm 7=175.70cm=1.7570m ; 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 是正确的; 故选 B 【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

21、脚长的7 倍” 这一常识计算身高 10.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0 / 18 D.改进测量方法 【答案】 A 【解析】【解答】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也总存在 着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叫误差, 因此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不能减小误差,A 符合题意。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是不可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 密仪器测量、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误差是

22、不可避免的,误差可以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改进 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 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 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故选 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 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 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 刻度线对齐,如果0 刻度线磨损, 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

23、,测 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1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cm”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cm 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 【解答】铅笔的长度一般超过10cm,物理课本长度应该达到26cm 左右,人的身高更应该 是 160cm 多,故 ACD答案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4、含解析) 11 / 18 【点评】 这一习题属于估算题,学生需要对长度的基本单位非常熟悉,并且能将基本的长度 单位和生活实际想联系,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才能解答此类习题。 13.下列各过程最接近1h 的是() A. 人眼迅速一眨B. 人正常步行5km C. 汽车正常行驶10km D. 人造地球卫星绕 地球一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人眼迅速一眨,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5km 最接近 1h; C、汽车正常行驶10km,与题意不符;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 种重要的

25、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14.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A. 30nm B. 26cm C. 10dm D. 1m 【答案】 B 【解析】 【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人教版八 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约为 26cm,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品的长度推测解答. 1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 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 C.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D.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

26、、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 半,在 80cm=8d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0min50min 之间故B 符合实际; C、 中学生伸开手掌, 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 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 在 18.5cm=185mm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在18km/h=18 m/s=5m/s 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 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7、任何测量都有误差B.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2 / 18 C.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D. 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 A 【解析】【解答】 A、任何测量都有误差,只是误差大小不同,A 符合题意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B不符合题意; C、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C不符合题意;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 认真细致地测量, 只能减小误差, 不能避免误差,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由于测量的人和工具,造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是不可

28、避免的,改进测量的方法、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17.估测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芳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的估测, 其中合理的是() 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A B.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一般为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D.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50J 【答案】 C 【解析】【解答】 A.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0.3A,A 不符合题意; B. 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应低于人体的体温,一般为左右, B 不符合题意; C.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C 符合题意 D. 物理课本重约2N,课桌近1m,所以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

29、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 2J,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 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 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 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18.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 A. 15 cm 17 cm B. 15 dm 17 dm C. 1.5 km 1.7 km D. 15 mm 17mm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60cm 左右 .160cm1600mm 16dm1.6m 0.0016km.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

30、生对单位长度的感性认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多选题 19.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不定项选择)()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3 / 18 A. 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B. 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 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D.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的办法处理数据 【答案】 B,D 【解析】【解答】 A、估计值的位数只能有一位,A 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结果越精确,B 符合题意; C、也可以选用除0 刻线外的另外一条清晰的刻线作为起始刻线,C 不符合题意;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

31、误差,D 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 BD.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 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2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刻度尺忘记估读属于误差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按要求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 差 【答案】 C,D 【解析】【解答】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 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A 不符合题意;认真测量只能减小误差,而不能避免误差

32、,B不符 合题意;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C符合 题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D。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 21.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 A. 避免产生误差B. 避免产生错误C. 可以减小误差D. 提高准确 程度 【答案】 CD 【解析】【解答】解: A、误差不能避免;B、错误可以避免; C、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33、减小误差,提高准确程度 故选 CD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仪器不精密; 测量方法不科学; 测量中估读误差 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4 / 18 2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 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仪器, 改进实验方法, 可以减小 误差 【答案】 A,B,C 【解析】【解答】解: 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故A 错误 B、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而误差是在遵守

34、 操作规则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B 错误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 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都可以减小误差, 故 D 正确 故选 ABC 【分析】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 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 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 差 23.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

35、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B.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cm 的刻度 尺测量的 C. 该结果中的 “ 3”是估读的D. 该结果是中不存在误差 【答案】 B,C 【解析】【解答】解: A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 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 1cm故 A 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 C、在 12.3cm 中, 12cm 是准确值, 0.3cm 是估读值,故C此选项正确; D、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 选项错误 故选 BC 【分析】 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也就是 最小刻度; 一个

36、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误差不可避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4.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 两个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5 / 18 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的 C.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 一个 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 【答案】 A,C 【解析】【解答】 AB.测量即比较,在物体与刻度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有误差,误差是不可避 免的,故两

37、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A 符合 题意; B不符合题意; C.因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存在,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 可能都正确, C符合题意; D.由于误差在每次测量过程中不一定相同,可知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 度,测得数值不一定相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C。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

38、成. 三、填空题 2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_ 【答案】 【解析】 【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 3.00cm 对齐, 右侧与 5.15cm 对齐, 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15cm-3.00cm 2.15cm. 故答案为: 2.15. 【分析】 长度测量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测量时不从0 刻度开始测量时,物 体长度等于终点与起点读数之差.由此根据图示读数即可. 26.换算单位: 350nm=_m ,72km/h=_m/s 【答案】 3.5 10 7;20 【解析】【解答

39、】( 1), (2) 。 故答案为: 3.5 10 -7;20 【分析】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 只是把后面的单 位进行换算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6 / 18 27.有六位同学, 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l1 18.82cm、 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 _; (2)其中一位同学的错误记录结果是_; (3)其中一位同学不合 理的记录结果是_;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 【答案】

40、1mm;17.28cm;18.805cm;18.82cm 【解析】【解答】( 1)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 值,从六次测量记录知道,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 从六个测量结果看, L3 =17.28cm 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 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应该舍去; (3)因为 L6 =18.805cm 的分度值是 0.1mm ,所以测量结果不合理; (4)去掉错误和不合理的结果,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 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1)1mm; (2)17.82cm; (3) 18.805cm

41、; (4)18.82cm . 【分析】(1)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测量结果中,准确数字与其它数字有较大偏差的数字是错误的; (3)读数时,应估读到准确值的下一位,过多的估计数字无任何意义; (4)利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作业本的实际长度. 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的长度是 _ 【答案】 1mm;3.20cm 【解析】 【解答】 解:由图知: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 所以 1 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 ,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1.00cm 刻度线对齐,右端与4.2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20cm 1

42、.00cm=3.20cm 故答案为: 1mm; 3.20cm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 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 刻度线量起, 起始端从0 开始的, 读 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解答题 29.春春同学用橡皮条自制了一把皮尺,小星说使用这样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时容易产生较大 的误差,你认为小星说得对吗?为什么?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7 / 18 【答案】解 :小星说得对,因为橡皮条用力时容易伸长,测量出的物体的长度比真实长度偏 小,误差较大。

43、 【解析】【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30.小明新居的客厅有一扇窗,看上去窗的高度h 似乎比宽度a 长, 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 试设计一个比较h 与 a 长短的方法。 (简述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答案】解 :小明可选择一个标准(如细线、长棍)来比较窗的高度h 和宽度 a 之间的长短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比较,是一道开放题,方法很多,答案并不唯一,只要 合理即可 五、综合题 31.填空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 当_;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

44、D=_cm 【答案】(1)2.5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1.85 【解析】【解答】解: (1)甲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1.00cm 对齐,右侧与 3.50cm 对齐, 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50cm1.00cm=2.50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人们一般采用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图示刻度尺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 为 1mm;起始端从零开始, 右端对的刻度是7.40cm, 4 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40cm所 以硬币的直径D= =1.85

45、cm 故答案为: (1)2.5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 1.85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 2019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18 / 18 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 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测量过程中, 测量的数值和被测量物体真实值之间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我们 称之为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2)从第一个圆的圆心到第五个 圆的圆心长度为7.40cm,即 4 个圆的直径和为7.4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