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剖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9880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红素。剖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番茄红素。剖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番茄红素。剖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番茄红素。剖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番茄红素。剖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番茄红素。剖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红素。剖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lycopene )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 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近几年的研究 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 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 番茄红素 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 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 、食品添加剂委员会( JECFA )和世界 卫

2、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 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 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目前,番 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 被誉为“ 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 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 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 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 色素。1989年,Masic 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 最高; 1991年,Campbell 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 Franceschi发现

3、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之后,与番茄红素有 关的报道越来越多, 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 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 番茄 红素与癌症、 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 测定及番茄产品 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 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 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 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及其 生产应用研究; 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等。近 10 年,有关番茄红素的提取、制剂工艺、保

4、健功能、药理作用及安全性 的研究非常活跃,仅在中国申请的有关番茄红素的国内外专利就多达几十份。 二、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的异构体,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 为 536.85。1930 年 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 个碳碳双 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研究发现,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 分为全反结构( 71% 79% ) ,而人体中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比例却高得多。在人 的血液中全反式结构仅占27% 42% ,而顺式结构占到58% 73% ;在人的前列腺 组织中,全反式仅占12% 21% ,而顺式结构占到79% 88% 。

5、从人体血清中检出 的顺式异构体,有: 9顺式番茄红素、 13顺式番茄红素、 15顺式番 茄红素三种。 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 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番茄红素制品中由于某些 辅料的存在, 往往能够起到延缓番茄红素氧化和异构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制品 的稳定性,例如,番茄红素的微乳体系、包合物、微胶囊和软胶囊等的稳定性比 番茄红素都有明显提高。 1、物理性质 番茄红素为暗红色粉末或油状液体, 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 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番茄 红素油溶液呈黄橙色,熔点174

6、。 2、化学性质 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 番茄红素的性质十分活泼, 易受氧化、 紫外线 及温度的影响而迅速氧化分解, 并能从反式结构向顺式结构转变。当番茄红素分 子从反式结构变为顺式结构时,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在酸性环境和有CO2存 在的条件下以及温度低于50的酸性条件下,番茄红素稳定性好;在碱性条件 下不稳定,其吸收度值显著下降。一般说来,番茄红素在植物体中较稳定,脱水 和粉末化后的番茄红素稳定性差,除非仔细加工且立刻密封或充入惰性气体储 存。在番茄红素 环化酶( beta LCY )作用下,番茄红素可转变为胡萝 卜素。 三、番茄红素膳食来源及摄取量 1、番茄红素膳食来源 番茄红素不仅

7、分布在番茄中,还存在于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 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 片及萝卜、胡萝卜等的根部。 番茄及其制品的番茄红素是西方膳食中的类胡萝卜 素最主要的来源,人体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占总摄入量的80% 以上。除了植 物中具有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以外,一些微生物,如红法夫酵母,藻类,成团 泛菌的某些种等都可以产生类胡萝卜素,酵母和大肠杆菌的遗传改造也使得本省 不产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可以进行这类物质的合成。 2、番茄红素摄取量 由于人体无法合成番茄红素,所以要补充番茄红素必须从外部摄取。2004 年,Matulka 等通过番茄红素的动物

8、实验安全性结果显示,番茄红素动物安全性 摄入剂量高达 4500mg/kg 的。番茄红素人体安全性研究表明: 番茄红素的服用剂 量可高达 75mg/天。研究专家们推荐每天番茄红素的摄入量:健康人群 510mg , 病患人群 2030mg ,建议健康人群不宜超过30mg 。 四、番茄红素的生物学功能 1、抗氧化 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极易攻击脂类、蛋白质、 DNA 等生物大分子, 引起脂质过氧化、 DNA 损伤和蛋白质变性等, 从而诱发多种 疾病。番茄红素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消除 自由基和淬灭单线态氧效率最高的类胡萝卜素之一。 番茄红素能够接受

9、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 素中,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从而淬灭单线态氧, 还可以通过电子 转移过程清除自由基,防止蛋白质和 DNA 受到氧化破坏,预防疾病的发生。番 茄红素是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清除剂,其作用是目前常用抗氧化 剂 - 胡萝卜素的 2 倍多,是维生素 E的 100 倍。许多研究证实了番茄红素的 抗氧化活性。 Van KH 等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保护淋巴细胞免受二氧化氮自由 基造成的细胞膜损害或细胞致死方面的能力很强,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也比其它 类胡萝卜素强。 Vibeke B 等发现膳食中增加番茄红素摄入量,可以有效抑制脂 质、蛋白

10、质和 DNA 的氧化,使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如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减少。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提高小鼠血清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GSH (谷胱 甘肽) 、GSH-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 MDA(丙二醛)的含量。番茄红素能提高镉中毒小鼠体内抗氧化酶 SOD 、 GSH-Px 的 活性。对 30 例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显著提高患者 血清中的 SOD 、GSH-Px 水平,减轻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赵鹏等研究结 果表明番茄红素可诱导机体的内源性抗氧化酶 GSH-Px 、SOD ,对老龄大鼠具有抗 氧化作用。张成香等研究表明也番

11、茄红素能显著提高SD 老龄大鼠血清中 SOD 的活力,降低大鼠血清中 MDA 含量,对 SD 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人体 血清自由基代谢的研究表明, 番茄红素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急性 大强度运动后人体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MDA 增高的幅度、 减少抗氧化酶的消2 延 缓衰老自由基学说认为, 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抗衰老作用的机制研究证明,番茄红素能提高 实验动物体内 SOD 、GSH-Px 等的活性,从而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 化能力,进而延缓衰老。摄入适量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能 力,从而延缓 D-半乳

12、糖诱发的大鼠衰老。番茄红素可显著降低D-半乳糖所致衰 老小鼠的血清、肝脏及脑组织中的 MDA 含量,提高 SOD 、GSH-Px 的活性,具有 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卢连华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明显增强老龄大鼠血清中 SOD 、GSH-Px 的活力,降低MDA 含量,提高老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 的抗衰老作用。 以果蝇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也表明,番茄红素能有效延长果蝇的寿 命。 2、抗肿瘤 番茄红素对细胞的转化有抑制作用, 它可以增强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 讯功能(GJIC)从而抑制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番茄红素能抑制许 多癌细胞(如乳腺癌、肺癌、子宫癌等)的增殖,且其无副作用和毒性。

13、番茄红 素能缩小肿瘤,减慢扩散速度,特别是前列腺癌、肺癌及胃癌,如每周摄入两次 番茄制品(番茄红素30mg/d) ,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可减少34% 。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除了与抗氧化作用有关外,还与其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近年来 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消化道癌、宫颈癌、乳腺癌、肝癌、皮肤癌 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番茄红素能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 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PC-3细胞凋亡、 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番茄红素 能够明显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生长,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毛红丽等 研究表

14、明番茄红素对人宫颈癌HeLa 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促进宫颈癌 HeLa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的减少与bax 基因表达增加可能 是 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此外,番茄红素可有效抑制宫颈癌侵袭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宫颈癌细胞运动能力、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 的表达水 平有关。 番茄红素可抑制人乳腺癌 MDA-MB-231 、MCF-7 细胞增殖, 其机制均与 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且番茄红素能诱导MDA-MB-231 细胞凋亡。研究表明, 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在体内外均具较强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 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3、保护心血管

15、 1997 年,Kohlnuier等在一项同时在 10 个欧洲国家开展的多中心案例控制 研究结果中表明番茄红素而不是胡萝卜素对摄食蔬菜的保护效果起主要作 用;2000年,Rotterdam 研究显示,血清番茄红素水平与动脉硬化呈负相关,而 其他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相关性, 可见,番茄红素在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起到 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 因素。番茄红素能够调节脂质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番茄 红素能有效降低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延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siao 等研究表明,番

16、茄红素通过抗氧化作用, 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性,对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缩小脑灌注损伤的面积。 Minhthy 等报道,番茄红素能阻止 DNA 和脂蛋白氧化, 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氧化产物形成,防止 冠心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番茄水提物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对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番茄红素在体内外均能明显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这可能是其抗动 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降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番茄红素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和抗氧化而保护高脂血症大鼠 的血细胞和促进纤溶活性, 减轻主动脉病

17、变程度。 覃伟等人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对 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紊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 低总胆固醇浓度、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有关。番茄红素对内皮祖细胞的 生长有促进作用,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番茄红素不仅能有效 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而且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和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 减少脂质的氧化及氧自由基的释放,减少对白细胞的刺激, 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 系统的作用。此外,番茄红素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 以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的形成。戴鸣翔等人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抗缺 氧/ 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4、增强免疫力 番

18、茄红素能保护吞噬细胞免受自身的氧化损伤,促进 T、B 淋巴细胞增殖, 刺激效应 T 细胞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T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淋 巴细胞 DNA 的氧化损伤,以及促进某些白介素的产生。 番茄红素预处理可以明显 减轻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1999 年 Riso报 道两组摄入番茄的人群中,淋巴细胞在体外用过氧化氢处理,DNA的损伤可降低 33% 和 42%。Watzl 等研究发现,经常摄食番茄汁可以促进白介素 2(IL-2 )和 白介素 4(IL-4 )的分泌能力。萧闵等的研究也表明,番茄红素与枸杞有协同增 强小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5、抑制骨

19、质疏松 正常骨代谢过程是一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番茄红素在体外可 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来抑制其骨吸收功能。番茄红素对氧化应激后破 骨细胞破骨功能的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 且能促进成 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增加其矿化能力。番茄红素能有效清除去卵巢大鼠体内 的氧自由基,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减轻骨质的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改善骨质量,抑制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的发 生,具有类似雌激素的效应。 6、其它作用 番茄红素具有抗辐射的作用,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光的损伤。番茄红素对 辐射损伤荷瘤小鼠的胸腺、 造血功能、 骨髓有保护作用, 并可有效

20、清除体内因照 射所产生的自由基,减少辐射对机体的损伤。番茄红素可保护亚慢性低剂量 PFOS 所致生殖损伤,研究表明抗氧化损伤和调节睾酮分泌是番茄红素保护 PFOS 致生殖损伤的重要机制。 五、番茄红素的制备 1、有机溶剂浸提法 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因此,可用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石油 醚等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 番茄红素的通常浸提工艺: 番茄制品干燥后, 利用 有机溶剂浸提, 过滤后滤渣继续用有机溶剂进行浸提,滤液部分经过浓缩得到粗 品,利用分离纯化手段对粗品进行纯化,最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番茄红素。 2、超声波提取法 由于有机溶剂特别是低极性的有机溶剂渗透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能力较 差

21、,用有机溶剂提取番茄红素存在提取时间较长和提取不完全的弊端。 实践中常采用超声提取法。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高 加速度、扰动效应、搅拌和击碎作用等多极效应, 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速度和频率, 增加溶剂的穿透能力, 加速各成分进入溶剂, 从而促进目标成分的提取。 利用超 声波提取番茄红素, 可以缩短提取时间、 提高提取效率。 王晓军等以新鲜番茄为 原料,对超声波法提取番茄红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超声波提取番茄红 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 料液比为 1 4 (g mL -1) 、 pH 值为 7.0 , 超声提取功率为 200 W,提取 25 min ,番茄红素

22、的提取率可达 0.605 mg g -1 。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该方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属性的特殊性质,在高压条 件下,使超临界流体与物料接触, 物料中的成分溶入超临界流体中,随后通过降 压、升温等方法,使萃取物得到分离。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该方法的优 点:无有机化学溶剂消耗和残留、 无污染,萃取剂便宜、 易回收,可低温处理等, 避免活性物质在高温下发生氧化降解,适合番茄红素这类热敏物质的提取。杨万 政等通过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超临界 CO2 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 35 MPa ,萃取稳定 55 ,以投料量 20% 的正己烷为夹带剂萃取 2 h。在此条件下,

23、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可达 93.98%。 4、微生物发酵法 迄今为止,能够生产番茄红素的微生物包括能自身合成番茄红素的革兰氏阴 性菌、真菌、藻类以及基因工程菌,其中,三孢布拉氏霉菌以其生长迅速、生物 量高、产- 胡萝卜素能力强在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化 应用前景。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周期短、 成本低及污染较少等优点。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番 茄红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Yamano 等将生物合成番茄红素的基因(crtE ,crtB , crtI ,crtY )及启动子插入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

24、ae)中,得到含 量为 113 gg -1 细胞干重的番茄红素。 5、化学合成法 番茄红素的化学合成方法众多,按照其关键反应有 Wittig 反应法、 Wittig-Horner 反应法、醛- 砜法、 Heck 烯化反应法、Ramberg 成烯法和 McMurry 烯化反应法等。 Konya 等利用香叶醇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 C20 砜基醛 和 C20 砜基膦盐,这两个中间产物经过 Wittig 反应和脱砜反应合成番茄红素。 Valla 等以柠檬醛和2-氰基-3- 甲基-2- 丁烯酸甲醋为反应原料,依次经过两个 反应循环得到 C-20 醛,以 TiCl3-LiAlH4 作为催化剂。 六、番茄红素

25、的纯化方法 1、色谱法 色谱法是目前分离纯化番茄红素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制备薄层色谱法、 柱色 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纯化的量有限且分离效果一般;高 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效果较好,但是分离量相对较少; 柱色谱法成本低廉, 分 离纯化的量较大,使用较为普遍。娄天军等利用氧化铝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 石油醚(1:1)为流动相,对番茄红素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番茄红 素。邸进申等利用正己烷 - 丙酮( 1.5 :1.0 )混合液为洗脱剂的硅胶柱层析系 统,对番茄红素油树脂进行纯化,得到含量为18.9% 的番茄红素晶体产品。张 裕卿等考察了 D4020 、X-5 和 AB-8

26、 三种大孔树脂对番茄红素的分离纯化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X-5 树脂对番茄红素具有较大的吸附率,同时在石油醚中解吸率 也较高,为分离纯化番茄红素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2、皂化法 该方法是利用番茄红素不溶于水的性质,在番茄红素粗提物中加入碱液, 使 其中的脂肪酸等酸性杂质与碱反应生成水溶性物质,然后将反应物用水洗至中 性,除去其中水溶性杂质和多余的碱,这样可以得到较纯的番茄红素。杨春文通 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提取物碱洗的最佳条件:碱液为 1 molL -1 NaOH 溶液,洗涤时间为 1 h ,温度为 40 。 3、重结晶法 重结晶法也是纯化番茄红素比较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操作

27、简单,分离效率高, 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于文利等研究了重结晶法纯化番茄红素过程中,溶剂种 类、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等对番茄红素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 重结晶溶剂,在 -5 下保持 30 min ,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番茄红素。4.4 膜 分离法该方法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利用膜对混合物各组分渗透性的差 异,实现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物理的分离、纯化和富集。该方法可在常温下操作, 分离过程不会破坏待分离的化学成分。史晓博等利用膜分离法, 采用截留分子量 为 30 kDa 的再生纤维素膜,压力 0.10 MPa ,温度 35 条件下,可以使番茄 红素提取液中杂质截留率达到60% 以

28、上,明显提高了产品的纯度。 七、番茄红素的检测方法 1、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种方法是采用苏丹红? 代替番茄红素作为对照品,以 485 nm 波长下测 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苏丹红? 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同 时测定待测样品溶液在 485 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番 茄红素的含量。国标 GB/T 14215-2008 就是利用该法来测定番茄酱中番茄红素 的含量。郑丽丽等利用该方法测定番茄红素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 法简便快捷、稳定准确,适合于番茄红素片剂的含量测定。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 472 nm 下测定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利用番茄红素的

29、最大摩尔吸光系数的经验数 值(E=18.5104)计算番茄红素的含量。上述两种方法不需要对照品,且测定 方法简单,但都不能排除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干扰,误差较大。 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 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常用于番 茄红素等天然色素的分析和半制备。 李向荣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蔬 和血浆中的番茄红素,其方法:以 Ultraphere ODS C18 为色谱柱,乙腈 - 四氢 呋喃( 60 :40)为流动相,流速为 1.0 mL min -1,检测波长为 445 nm。该方 法能同时测定果蔬食物和血浆中的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薛颖等采用 Nova

30、park C18 色谱柱,乙腈 -三氯甲烷( 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470 nm, 流速 1.0 mL min -1,对番茄酱和几种番茄在不同果实成熟度时番茄红素的含量 进行了测定。陈向明等在ultimate-C18 色谱柱上,以乙腈 - 乙酸乙酯为流动 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 min-1 ,检测波长 475 nm,以外标标准曲 线法进行定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子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刘梅芳等 采用 Waters XBridge C18 色谱柱,甲酸水 -甲醇- 乙腈( 2 : 18 :80)为流动 相,等度洗脱 20 min ,检测波长 475 nm,流速 0

31、.2 mL min -1,建立针对样品 的不同处理阶段采用不同的抗氧化剂:水相加水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 C,有机相 中加脂溶性抗氧化剂焦性没食子酸, 使得整个样品处理过程中番茄红素的损失率 大大降低, 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能够从繁 杂的类胡萝卜素组分中较好地分离番茄红素,并定量分析。 方法简单易行, 干扰 因素少,适用于番茄红素提取开发研究的定性、定量分析。 3、差示扫描量热法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是法 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 品

32、。李伟等利用 DSC 法对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纯度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 HPLC 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DSC 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DSC 法测定物质 纯度,具有试样用量少、测定时间短、不需要对照品、能测定物质绝对纯度等优 点,但该法对试样的纯度有一定的要求(纯度要求高于98% ) 。 八、番茄红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美国、日本已相继生产出以番茄红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其主要作用是 降低血压、治疗高胆固醇、高血脂、降低癌细胞的活性等。美国、法国有用于预 防前列腺癌的番茄红素产品。 以色列、澳大利亚有用于防止紫外线灼伤,保护皮 肤、健肤养颜的产品。 还有用于番茄红素功能性产品。 用于类胡萝卜素复合产品, 主要与 一胡萝卜素、一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合用于功能性食品。这些产品一般 为胶囊或液体。 由于番茄红素本身稳定性较差, 不易保存,再加上天然植物中番茄红素的含 量很低、化学合成工艺难度较大, 使得无论是从天然提取还是化学合成番茄红素 成本都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番茄红素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在售的 番茄红素国产保健食品主要原料以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油或番茄红素油树脂为主 要成分,共有 31 家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