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456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1 - 1、常用的科学方法为: 观察、调查 。 2、生石花、珊瑚虫 是生物; 钟乳石、珊瑚、机器人 不是生物。 3、阳光下生长的小麦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鱼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树 落叶、人排汗说明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碰触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说 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种子的萌发说明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龙生龙,凤生凤”说 明生物有 遗传 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4、除病毒 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 5、生物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 的特点,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

2、物 ;按照 生活环境 , 将生物划分为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 用途,可以分为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6、调查的步骤为: 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7、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 生物 与其环境 的总和。其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 的表面 。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其包括 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 。 9、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 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沙漠靠近 水源地方出现绿洲,说明 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 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会根据实例判断哪种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3、) 10、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稻田中的水稻和草) ;合作 (蚂蚁搬食物);寄生(蛔虫寄生在小肠中) ;共生(地衣、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本身发生变化)和影响(环境发生变化):海豹皮下脂肪后、警戒 色、保护色、拟态都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12、对照实验( 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 (会根据实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找变量、实验组和对 照组,能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 : (设置对照实验)在纸壳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中轴为界,

4、一侧盖上纸板为A组,一侧 盖上玻璃板为 B组,分别放十只鼠妇。 (实验变量: 光照。对照组为 A组,实验组为 B组) 实施计划 :每隔一分钟记录实验记录。 (如果在 A、B 组都放两只鼠妇可以吗? 不可以,避免偶然 性,减少实验误差 。 )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实验的结果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例如: 一个池塘 。生态 系统包括 非生物部分 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包括 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生物部分 包括 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光

5、合作用)、消费者(动物和病毒、异养) 、分解者(腐生 的细菌和真菌)。 14、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田用网罩上,但是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 但 是未罩网的试验田,牧草长的良好。这是因为人为的破环了生态系统,说明了生物和环境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15、分解者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 成简单的无机物。 16、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 吃与被吃 的关系,而形成的 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起点是 生产者 ,终点是 消费者 ,食物链不包括 分解者 。 且营养级 越高 ,动物的数目就 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 的生物

6、,体内的 有毒物质就 越多。 17、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 。 18、生态系统有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超过则会被破坏。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 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就 越强 ,生态系统就越 稳定。我国 1985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并建立 了自然保护区 。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2 - 19、 、 E (1)此图有 3 条食物链; (2)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A

7、 B C D E; C D (3)若草被打药了, E体内毒素积累最多; (4)此图中的生产者是A; B (5)若 B减少,则 A增加 ,C减少; A (6)若 B 减少, A 会随之增加,但不会一直减少,说明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 能力; (7)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8)当 E中的毒素,在其他的国家出现这种毒素,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 整体。 (9)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答:不是,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一体 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

8、整体 生物圈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 石圈的表面。 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 千米左右的深度,所以生物圈深度为20 千米。 21、森林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我们需要的氧气多来自海洋生态系统 ;有地球 之肾 之称的为 湿地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农 田生态系统 ;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城市生态系统 。 22、在显微镜中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 和物镜 ;其中目镜越 长,放大倍数越 小,成“反比”关系,看到的细胞数目 越多;物镜越 长放大倍数越 大,成“ 正比”关系,看到 的细胞数目越 少。 23、显微镜成像为 倒立 的虚像,如

9、果像在载玻片的左上方 , 我们要载玻片向 左上方 调试,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24、如果光线较 暗,应该调大光圈 ,用凹面镜 ;如果光线较 强,应调小光圈 ,用平面镜 。 25、如果想 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要用粗准焦螺旋 ;如果 想小幅度,用 细准焦螺旋 。如果使物象更加的清晰,用 细准焦螺旋 。 2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 本、观察、收放(擦镜纸) 。 27、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 筒目镜眼。 28、转动粗准焦螺旋时, 使镜筒缓慢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 注视物镜,防止物镜与标本挤压,破坏

10、标本。 2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30、若用显微镜观察“ P” ,则视野中观察到的是“d” 。 31、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 32、观察视野时, 两眼同时睁开 ,并且 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看着图纸。 33、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 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 上。 34、如果视野中呈现一般亮、一般暗,调节方式: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变成均匀明亮为 止。 35、实验完毕后,应用 擦镜纸 擦拭目镜和物镜。 36、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装片(动植物细胞) 、涂片(血液)、切片(叶片)。 37、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一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滴(清水)

11、、三撕 (洋葱内表皮 ) 、 四展、五盖(缓慢的盖,防止出现气泡)、六染(稀碘液)、七吸 。滴清水的目的为 保持细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3 - 胞形态,细胞在液体中才能舒展游动,便于观察。 38、六盖的具体步骤为: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 39、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细胞则是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不 会变形 。 40、植物细胞的结构为: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因为其薄并紧贴细胞壁)、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 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

12、制中心)、液泡(含色素,含各种味道)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 场所) 、 叶绿体(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场所)。 4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 42、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3、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过程:一擦、二滴( 0.9%生理盐水)、 三刮(口腔内侧壁) 、四涂、五盖、六染、七吸。滴加生 理盐水的目的是 (保持细胞内外的浓度相等,以至于不会 使细胞胀破,导致无法观察) 。 44、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 中,由于易被 碱性 物质染色而出名;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 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体细胞中的染色

13、体是 成对存在的,每 条染色体上有 一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上有 许多基因 。 45、细胞是 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 、能量(线粒体和叶绿体)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46、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 (一般含碳,可燃烧) :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 分子, 无机物 (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细胞中的能量来源 于食物 。 47、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叫做选择透过性。 48、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进行 光合作用,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粒体 :进行 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

14、工厂” 、 “发动机”。 49、叶绿体和线粒体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的 能量转换器是 线粒体 ;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 50、克隆羊多莉像谁?( 像提供细胞核的羊 ) ,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 育。 51、细胞通过 分裂 产生新细胞。 52、细胞分裂的过程是: 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57页图) 53、生物体由小变大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 5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的数目 变化最明显,先复制之后平均分到不同的细胞内,染色 体由 DNA 和

15、蛋白质 组成, DNA 是遗传物质,因此说 染色体 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5、动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56、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7、动物和人的四大组织为: 上皮组织(人体的最大组织, 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结缔组织(骨 组织、血液,具有支撑、连接、保护、营养功能)、肌肉组织(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具 有收缩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功能) 。 (60 页图) 58、组织是 细胞分裂、分化 的结果。 59、植物的组织包括: 分生组织(使茎加粗,细胞小,细胞壁薄,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保护 组织(根冠)、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 、输

16、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 (64 页图) 6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为:营养器官为根、茎、叶 ;生殖器官为 花、果实、种子 。 61、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多了一个(系统) 。八大系统包括: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循环系统、运动系统。 62、单细胞生物只 由一个细胞 组成。 63、单细胞生物: 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 (66 页图)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4 - 64、草履虫用 表膜 呼吸;用 口沟 摄取食物;用 食物泡 消化食物;用 胞肛 排出食物;用 收集管和 伸缩泡 收集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草履虫有细

17、胞核,分为大核和小核 。当它生长成熟 时,就会通过 分裂 产生新个体。 65、赤潮是由于大量 含磷、含氮有机物 排入海洋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0 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67、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例如: 单细胞的衣藻和多细胞 的水绵 。 68、“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春天来了。湖水泛起绿色,说明水中有藻类植物 大量繁殖。 树上毛茸茸的,森林中踩的地毯都是苔藓植物 。 69、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 潮湿 陆地;一般都很 矮小 ,通常 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 有导管 ,叶中

18、没有 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 假根。例如: 葫芦藓 。 (75 页图) 70、苔藓植物 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 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1、蕨类植物生活在 潮湿环境中;有 根、茎、叶的分化 ,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孢子是一种 生殖细胞)。 7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 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73、苔藓植物 遗体堆积成了泥炭; 蕨类植物 遗体堆积成了煤。 74、大豆种子(双子叶植物)由种皮 和胚组成,其中胚包括 胚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 分) 、

19、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子叶( 有两片, 贮存营养物质 蛋白质)。 75、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 构) 、胚乳( 贮存营养物质 淀粉) 、胚组成。其中胚包括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 将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吸收利用)。用碘液滴加到玉米种子上,胚乳地方变蓝。 76、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是:都有种皮和胚 ,但是大豆种子子叶为两片,无胚乳 ,营养 物质是储存在 子叶 中;玉米种子子叶是 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 胚乳中 77、根据有 无果皮包被 将种子植物分: 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和被子植物(形成果实) 。 78、裸子植物有: 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

20、、圆柏、侧柏。 79、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 80、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 粒同样的玉米种子,分 成 4 等份,在 4 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 的标签,在 4 个 罐头瓶底各放2 张餐巾纸,在餐巾纸 上均匀地放上 10 粒玉米种子,其他操 作及结果如下: (1) 1 号瓶与 2、 3、 4 号瓶分别都只有 _1_ 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1 号为对照组 , 2、3、4 号为实验组 。 (2)1 号瓶与 2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_水分 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 号瓶

21、和 _3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 号瓶和 4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温度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 号瓶,5 号瓶应放置在 25、_ 无光 _的环境中,其他与 _1_号瓶相同 (6)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保护根毛和幼根 _为了保证成 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_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_ (7)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传粉不足 _为了避免这种 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 _人工辅助授粉 _方法来弥补 (8)被誉为“玉米大王

22、”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种合理密植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5 - 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_光合作用 _,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81、种子萌发的条件为 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光照无关) ,自身 条件 (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 82、种子的休眠现象是 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83、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2) 胚根 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子叶出土;(4)胚芽发育成 芽,芽进一步发育 成茎和叶 ; (5)子叶枯萎,幼苗独立成活。 84、食

23、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 胚轴 发育来的;我们平时吃的面粉和大米都是来自于小麦和水稻种 子的胚乳; 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仁和花生油都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子叶;市场上卖的绿豆芽主 要是来自绿豆种子的 胚轴 。 85、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胚,因为它是 新植物的幼体 ,由受精卵 发育过来的。测量种子的发芽率 用抽样检测 。其中种子数不能过少,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试验误差。实验要 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 86、玉米、水稻和小麦 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 ,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为果实 而不是 种子。 87、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 ,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88、根分为 成熟区( 有根毛,

24、内有导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输导组织) 、伸长区 (细胞迅速生长 ,生长最快的区域,属于营养组织,细胞是下小上大)、分生 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组织,细胞核大,质浓)、根冠(属于保 护组织,细胞大,排列不整齐) 89、根的功能是: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90、生产上在移栽植物时,要提倡带土栽培,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 。 9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分生区的细胞通过 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 数量; 伸长区 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成熟区的细胞。 92、根的生长主要是靠 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和伸长区细胞的增大 的结果。 93、“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25、,枝条是由 芽发育而成的。 94、导管 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为从下到上 。 95、筛管 能够运输有机物,方向是 从上到下 。 96、植物芽的结构为: 芽原基(将来发育成芽和侧枝) 、幼叶(将来 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 97、可以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 98、茎的加粗是 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99、土壤浸出液为植物提供 无机盐 。 100、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 101、 植物需要最多的是 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 102、 缺含氮无机盐 时,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施氮肥。 103、 缺含磷无机盐 时,植株特

26、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施磷肥。 104、 缺含钾无机盐 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黄,施钾 肥。 105、 缺含硼无机盐 ,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在施肥时,不宜一次施肥过多,过多会使土壤溶 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浓度,使植物“萎蔫”或“烧苗”,造成土壤 结板。 106、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 (如:将青菜腌在食盐中细胞会失水) 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 (如:将青菜浸泡在水中细胞会吸水) 107、 花的主要部分为: 雄蕊和雌蕊 。雄蕊花药里面有 花粉,雌蕊下部子房里面有 胚珠。 108、 花粉从花药里散出

27、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分为 自花传粉 和异花传粉 ,而 异花传粉靠的是 媒介 ,包括 风和昆虫 。 109、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 受精卵 的过程,叫做 受精。 110、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互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 。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6 - 111、 雌蕊包括 柱头、花柱、子房 。子房分为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珠被发育成种皮,受 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胚珠发育成 种子。果肉是由 子房壁 发育而来。 112、 雄蕊包括 花药(内含花粉)、花丝 。 113、 植物结果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114、 植物体内

28、的水分,以 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 蒸腾作用 。 115、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成熟区 。 成熟区有大量的 根毛, 这使根增大了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116、 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叶片。由表皮(保护组织,有气孔) 、叶肉 (营养组织,进行光合作用) 、叶脉(输导组织) 。 117、 气孔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由一对半 月形的保卫细胞 组成。 118、 导管是 长形、管状细胞构成,无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壁消 失的中空管道。 119、 蒸腾作用的意义: A 降低了植物叶片的温度,以免被阳光灼 伤;B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

29、盐的运输;C提高大气湿度,增 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水的循环。 120、 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要选择在阴天或晚上移栽, 移栽后要去掉植物体的部分枝和叶,其 目的是 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 121、 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时,会感到一丝凉爽,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 有关。 122、 植物在白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同时进行的,晚上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和少 量的蒸腾作用 。 123、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小部分用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 。 124、 为什么植物中的水往高处流,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 。 125、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进行

30、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发动机”。 126、 区别:叶绿体将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 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 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27、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位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件在有光时才能进行 ( 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维

31、持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128、 合理密植 ,增大光合作用,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129、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 呼吸作用 ;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7 - 130、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 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时, 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 降低温度、 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 131、 书中 116 页到 130 实验重点。 132、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1) 、填写验证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序号) :、 、 。 (2) 、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的作用

32、是起对照作用, 在实验结果中遇碘液后 不变蓝色 ,另一部分不遮光,在实验结果中遇 碘液后变 蓝色 。 (3) 、右图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 光合作用还需要“光” 。 133、 暗处理的作用: 将原有绿叶中的有机物转走和耗尽。 134、 脱色的目的是 将绿叶中的叶绿素溶解,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使酒精由无色变为绿色。 135、 酒精隔水加热作用, 使叶片受热均匀,防止酒精燃烧。大烧杯中是 清水, 小烧杯中是 酒精。 136、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形成对照实验光照3 到 4 小时脱色 漂洗染色。 137、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138、 燃料燃烧

33、、乱砍乱伐 导致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我们应该 植树造林 。 139、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140、 3 月 12日植树节。 141、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 有无脊柱 分为脊椎动物 和无脊椎动物 两大类。 142、 无脊椎动物种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 椎动物种类: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43、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具有刺细胞(内有毒素),有口无肛门 ,如 水母、海葵、珊 瑚虫、水螅(淡水);水螅 身体由 内胚层和外胚层

34、构成。 內胚层 组成了 消化腔 。水螅的 触手上刺细 胞最多。 (2)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大多数寄生生活如 血吸虫、绦虫、华枝睾 吸虫 ;少数自由生活如 涡虫。涡虫身体由 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144、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类别有寄生生活的如 蛔虫、蛲 虫、钩虫、丝虫、线虫 ;自由生活的如 秀丽隐杆线虫 。 (2)蛔虫为什么能寄生在小肠中: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以小肠中半消 化的食糜为食;有发达的生殖器官,生殖能力强。 (3)预防蛔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

35、洗手;处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全身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沙 蚕、水蛭。 (5)蚯蚓 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 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 体壁呼吸。可根 据环带 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靠近环带为 前端。 (6)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7)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进行正常 的呼吸 。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水蛭无刚毛,无疣足 ;沙蚕 有疣足 ;蚯蚓有刚毛 。 145、 软体动

36、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和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腕足、腹足和斧足)。大多 有贝壳如扇贝( 斧足) ,蜗牛( 腹足 ) ,石鳖,章鱼( 腕足) 。有的贝壳消失如乌贼(海螵蛸)、章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8 - 鱼、鲍( 石决明 ) ;软体动物的贝壳由 外套膜 的分泌物形成。 河蚌和珍珠贝 能产生珍珠,珍珠是 外 套膜 的分泌物形成的。用 鳃呼吸,用 入水管和出水管 摄食。 (2)节肢动物 的特点是: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是 最大 的动物类群 (其中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的动物,也是

37、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 布最广泛的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 头、胸、腹 3 部分,有一 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2 对翅。 (4)昆虫的 外骨骼 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会随动物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有蜕皮现象。 146、 鱼 (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 鳞片 ;用鳃呼吸;体内有脊柱,通过 尾部和躯干 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 吸。 (3)海马、泥鳅、黄鳝、鲟鱼等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 哺乳动物 ,龟

38、、鳖、海龟是 爬行动物 。 (4)四大家鱼是: 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的外形呈 流线型 ,其作用是: 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 头部、躯干部 和尾部 。鳞片分泌的黏液也可减少阻力。 (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 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 作用。鱼在运动时, 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 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 方向的 作用。 (7)鱼的感觉器官是 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即使没有眼睛也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为 鲜红色 ,因为内含 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 大大增加 了跟水的接触面积,

39、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47、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 鳃呼吸,经 变态发育 成为成体,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肺呼吸,同时用 皮肤 辅助呼吸。代表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水里或者潮湿的陆地上。体外受精 。两 栖动物 是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过度的一个类群。 148、 爬行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 鳞片或甲(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 ,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 卵表面有 坚硬的外壳 。 (生殖上能脱离水)鳄鱼,乌龟,鳖、蛇、变色龙都是爬行动物。爬 行动物 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因为完全拜托了对水的依赖。体内受

40、精。 149、 鸟(双重呼吸 )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呈 流线型 (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 ,前肢 变成翼胸部有高耸的 龙骨突 ,长骨 中空(内充空气) 胸肌发达食量大消化快。心脏四腔, 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有发达的气囊,既可 减轻体 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 双重呼吸 ,还起到 散热的作用。 (2)除了 鸵鸟、企鹅 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却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鸡鸭鹅 属于鸟类。 (4)气囊有 贮存空气和散热 的作用;嗉囊有 贮存食物 的功能。 150、 哺乳动物:具 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体表被毛 ,牙齿有 门齿、臼齿

41、和犬齿 的分化。 体温恒定 等特征 . 如兔、大熊猫。 (1)恒温动物 是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 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 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 ,如蛇、昆虫等。恒温意 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牙齿分化为 门齿、臼齿和犬齿 。门齿似凿子适 于切断食物 ,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 磨碎食物 。 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也用于攻击捕食)。 (3)如图: A 是兔的牙齿; B 是狼的牙齿;是 门齿;是臼齿 ; 是犬齿。 15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 组成。骨骼是由 多

42、块 骨连结而成。骨和关节组成 骨骼。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9 - 152、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 肌腹 和两端较细的 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 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53、 骨骼肌只能 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 种活动【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54、 双手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 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55、 运动系统的功能: 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 调节作用,骨起 杠

43、杆的作用, 关节起 支点 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 ,骨骼肌起 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 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 ,才能完成。 156、 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 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157、 运动系统在 神经系统 控制和调节,以及 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 有机物的分解 )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 捕食和避敌,以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58、 关节是由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 面包括 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

44、特点是: 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 构特点是: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 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 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159、 脱臼: 关节头 从关节窝 滑脱出来。 160、 按行为表现不同 可将动物行为分为 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 等;而按 获得途径 不同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161、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 生来就有的 、由体内遗传物质 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 少,如 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 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

45、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 高等 ,学习能力 越强 ,适应环境能 力也就 越强 ,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162、 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 群体没有。)例如: 白蚁、蜜蜂、狒狒 等动物。 163、 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 有 的还形成 等级 。 164、 通讯 ( 信息交流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 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 等。 165、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 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

46、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 诱剂 ,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 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 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166、 家畜 是人类食物中 动物蛋白 的重要来源。 167、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 传粉、传播种子。 168、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的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 现象叫做 生态平衡。 169、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 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170、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 等,与 仿生关系密切

47、。 171、 仿生 :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仿生例子:宇航员穿 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172、 一个细菌或真菌 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叫菌落。 2017 年生物中考复习材料 - 10 - 173、 细菌菌落特点: 较小 ,表面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色 ; 真菌菌落特点: 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 ,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174、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微生物)接种恒温培 养。 175、 培养基: 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如将牛肉汁 / 土壤浸出液 / 牛奶与琼脂混合。 176、 细菌

48、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另 外,有些 需氧 ,而有些则 厌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氧。 177、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 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 污染 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178、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 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 真菌提 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179、 制作泡菜时加

49、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 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 因为乳酸 菌只有在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180、 17 世纪后叶,荷兰人 列文虎克 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 世纪, “微生物学之父” 巴 斯德 利用鹅颈瓶实验 (煮沸肉汤, 杀灭其中的细菌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没有细菌繁殖 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细菌在肉汤中繁殖)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 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181、 巴斯德的成就: 鹅颈瓶实验 ;发现 乳酸菌和酵母菌 ;巴氏消毒法(利用高温灭菌的方法) ; 发现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 182、 细菌特征:微小,有 杆状、球状、螺旋状 等形态, 无成形细胞核 。多数的营养方式为 异养, 属分解者 。 183、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 分裂繁殖 。属于 原核生物 。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 休眠体 ,叫芽孢。 184、 细菌(单细胞)的结构特点(右图) :基本结构包括: C细胞 壁、B细胞膜、 E细胞质、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