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470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十)人口问题 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 (2017绵阳二诊) 我国东北三省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 年的 1 297.9万,锐减至2014 年的 473.9 万。如图示意东北三省19802014 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 比例。据此完成13 题。 1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 ) A20 世纪 70 年代B 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 21 世纪 10 年代 219802014 年东北三省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工业基地衰落 B 移民外迁 C医疗水平较低 D 人口政策 32030 年后东北三省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

2、是( ) A人口迁入压力增加 B 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劳动适龄人口陡减 D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解析: 1.B 2.D 3.C 第 1 题,在校小学生的年龄段应该是6 周岁 12 周岁。从图中可以 看出, 20 世纪 80 年代,东北三省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变化不大;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东北三省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出现了陡降现象, 该时期的小学生主要出生在20 世纪 80 年代,说明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 出现了陡降现象,故B 项正确。第2 题,由材料可知,东北三省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在短短25 年内从 1 297.9

3、万锐减至473.9 万。老工业基地衰落对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没有直接影响, 不会在短期内导致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出现锐减,故A项错误;移民外迁对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 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减少速度如此快,故B项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北三省的医 疗水平会不断提高,故 C项错误;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故 D项正确。 第 3 题,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会导致十几年后劳动力人口数 量减少,从而出现劳动适龄人口陡减的现象,故C项正确;由于劳动适龄人口(15 64 岁) 减少, 人口迁入压力会减小,故A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受资源数量、科技水平、消费

4、水平等因素的影 响,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故B项错误;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导致老年人口比重 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故D项错误。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 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2015 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 单位: 岁) 。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 题。 国家日本美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44.9 37.2 34.8 17 4四个国家中 ( )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 岁 5下列有关年龄中位数

5、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解析: 4.A 5.B 第 4 题,四个国家中,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 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美国人口年龄 中位数是37.2 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 岁;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 人口总量少,不是男性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第5 题,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 它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 年

6、龄结构的变化。年龄中位数一般随时间而增大。由于表格中只显示了一年的年龄中位数,无法 体现美国、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 由婚姻而引起的人们居住地的变动称为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重要方面。读下表回答6 8 题。 我国某省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区农村居民 婚姻迁移的时空变化情况统计表 结婚时期 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低山地区 近距离 ( 5 km) 婚迁比例 /% 平均婚 迁距离 /km 近距离 ( 5 km) 婚迁比例 /% 平均婚 迁距离 /km 近距离 ( 5 km) 婚迁比 例/% 平均婚 迁距离 /km 19501959 年68.89 9.26 50.72 10.40 21.05 9.79

7、19601969 年64.70 29.34 51.58 8.64 43.18 13.71 19701979 年60.13 16.75 49.45 16.12 41.41 11.36 19801989 年66.29 13.80 45.17 13.84 36.97 18.46 19901999 年52.03 23.84 48.76 17.17 48.21 21.32 2000 年后46.43 37.55 30.96 39.17 34.68 44.28 6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婚迁距离在各个时期均存在较明显差异,表中显示( ) A平均婚迁距离平原地区均大于丘陵地区 B平均婚迁距离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

8、C各时期近距离婚迁比例平原地区均最大 D近距离婚迁比例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 72000 年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与其原因无关的是( ) A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 C交通和通信业的发展 D 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 81950 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空演变的主体动力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B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C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 D 居民社会地位的提高 解析: 6.C 7.D 8.B 第 6 题,根据表中数值,对比数值即可得出答案。第7 题, 2000 年 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主要原因是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 交

9、通和通信的发展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与平均婚迁距离增大无关,选D。第 8 题, 1950 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空演变的主体动力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B对。改革开 放政策的推进只在1978 年后,不是1978 年以前的动力,A错。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不是转变婚 迁的动力, C错。居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婚迁的主要动力,D错。 (2017湖北七校联考) 人口净迁移率( 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区域总人口 100% 。读 19852010 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911 题。 9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 北京、广东、

10、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 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10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 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 交通条件 111995 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 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 限制人口迁入 解析: 9.B 10.A 11.C 第 9 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 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 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 在 20052010 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

11、甲表 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A、D选项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 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则丁表示云南省。综上可知,选项 B 正确。第10 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 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 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选项A正确。第 11 题,乙表示广东省。 1995 年以前, 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步 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 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导致1995 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 故选项 C正确。 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 如图为我国20152045 年间四个年份人口年龄构成对比( 预测 ) 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4 题。 1220152045 年间 ( ) 人口增长率越来越高人口峰值向高龄段移动 人口总数逐年减少2045 年人口可能负增长 A B C D 1320152045 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 B 人口生育率上升 C

13、抵制城市化水平上升 D 阻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4依据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预测,20152045 年我国应大力发展( ) A高级时装产业 B 电子装配产业 C建筑、房地产业 D 医疗、保健服务业 解析: 12.D 13.A 14.D 第 12 题,据图判断20152045 年间我国的出生率越来越低,死 亡率越来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呈降低趋势,说法错误;2015 年的人口峰值是25 岁的人口 数量, 2025 年的人口峰值是35 岁的人口数量,2035 年和 2045 年的人口峰值分别是45 岁和 55 岁的人口数量,因此人口峰值向高龄段移动,说法正确;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准确判断人口的 死亡

14、数量,但在较早年份高龄人口的比重还不是很大,人口总数仍然是增加趋势,说法错误; 2045 年高龄人口的比重大,死亡率高, 人口出生率低, 因此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说法正确。 故选 D 项。第 13 题,据图判断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越来越少,因此会引起劳动力价格上升,增加 企业劳动力成本,A 项正确;青壮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人口生育率会下降,B 项错误;城市 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性不是很大,C 项错误;东部产业向中西 部转移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项错误。 第 14 题,高级时装产业对技术要求 比较高,与年龄结构相关性不大,A 项错误;电子装配产业属于

15、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劳动力数 量多,据图判断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因此不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 项错误;据图判断 青壮年的数量越来越少,因此不宜大力发展建筑、房地产业,C项错误; 20152045 年间老年人 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D项正确。 (2018 届高三广西调研) 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实施 二孩政策。至此,实施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如图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 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据此完成1516 题。 15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现实背景不包括( ) A人口老龄

16、化问题 B独生子女问题与“失独”问题 C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D人口总数减少问题 16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拐点的出现导致独生子女政策的提出 B乙拐点的出现导致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 C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 D时段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 15.D 16.C 第 15 题,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男女比例失衡,独 生子女问题与老龄人口“失独”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人口总数仍在增加。第16 题,甲拐点人 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乙拐点人口出生率较高,应实施独生子女政策; 时段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高;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较

17、低。 三、练主观大题重规范 17读我国京津冀城市群(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 和长三角城市群( 包括上海、江 苏、浙江主要城市) 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大城市群面积及经济密度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13 年 ) 材料二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对比图。(2010 年统计数据 ) 材料三2015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5 年年末,上海 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 万人,同比下降1.5%,2014 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 万。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

18、十五年来首 现负增长。 (1)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三角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 (2) 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3) 描述 19782015 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2015 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 出现减少,有哪些原因? 解析:第(1) 题,经济密度可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两个角度分析。第(2) 题, 由图可知,北京、上海外来人口的来源地广泛,主要来源于周边行政区。北京是首都,其辐射范 围更大,故北京来源更广泛。第(3) 题,对于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结合图示分阶段 评述即可。常住外来人口减少主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

19、病及政策的调整有关。 答案: (1)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 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2) 相同:来源地较广泛,周边行政区更多。原因:上海和北京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范 围广。由于距离近,周边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入更方便。不同:北京来源更广泛。原因:北京是首 都( 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家交往城市) ,辐射范围更大。 (3) 上海常住人口数量:2015 年之前一直增加,2015 年开始减少;增速:1995 年前波动下降 且增速较慢,19952010 年波动上升且速度较快,2010 年之后增速较快下降且2015 年为负数。 原因: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对外来人 口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减少,而普通劳动者多为外来人口; 上海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外来人口的控制也使外来人口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