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0774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专业资料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可行性 . 专业资料 目录 一、老年人现状 . - 3 - 二、我国养老机构现状 - 5 - 1.1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 5 - 1.2 养老机构的功能雷同、类型单一. - 5 - 1.3 养老机构分布不合理 - 6 - 1.4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 - 6 - 1.5 政府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 - 6 - 三、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 6 - . 专业资料 四、公建民营可行性 - 7 - 五、政策依据 . - 8 - 一、老年人现状 2011 年 5 月 1 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

2、 亿人,占总人口的13.7% ,比 上年末提高 0.47 个百分点。而国际上通常把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 . 专业资料 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额已经达到1.85 亿左右,占人口的总 比例达到 13.7。现在,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 万 900 万的速度 在快速增加。 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 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关注焦点。联合国预测,21 世纪 上半叶,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 的五分之一。 且二十一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阶段

3、,其主 要将经历三个重要的变化阶段: (1)快速老龄化阶段( 2012 年2020 年) :此阶段我国每年老年 人将增加约300 万,到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 亿左右。 (2)加速老龄化阶段( 2021 年2050 年) :此阶段我国老年人口 增长将进一步加快,每年增加约500 万,总数有可能超过4 亿。 (3)严重老龄化阶段( 2051年2100 年) :老年人口规模将逐步 趋于稳定,总的规模将稳定在在 3 到 4 亿的水平。 2013 年,老年 人口突破 2 亿。 马市是省较早进入老年社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老年人口更呈快 速增长态势。截止 2012 年底,全市 60岁以上老年

4、人口已达到 43.3万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8%。据测算,到本世纪中叶,全市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三倍于现在,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长 期存在。 . 专业资料 二、我国养老机构现状 有关统计显示, 2011 年,我国现有各类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4万 余个,床位约 170万。按照现有 1.45亿老年人口、 5的老人需要人 住养老院来计算,将需要约700万个床位,这与现有 170 万个床位相 距甚远,仅占总需求 0.24。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数大、 入住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1.1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现有的老年公寓入住率仅为35.3 ,有近 23 的床位闲置。 究其原

5、因,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老年人无力承受,而收 费低的条件又不好,老年人无法接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机构养 老社会化服务水平仍然偏低,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步伐不相适应。 1.2 养老机构的功能雷同、类型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仍是以“养”为主,仅满足于让老 年人吃好、住好,康复、医学护理、精神慰藉服务项目很少,甚至是 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距老人的实际需要和老年护理 的先进标准有很大差距, 整体护理模式尚未很好贯彻, 服务质量有待 提高。 . 专业资料 1.3 养老机构分布不合理 城区养老机构缺口大, 而大部分养老机构建在近郊区,家与养老 院相距甚远,老人往返很不方

6、便。 1.4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 部分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则多 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而且上岗后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又很 少,对于老年病的护理和一些基本生活护理技术缺乏了解”。 1.5 政府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服务标准、 设施标准、收费标准、法律关系等方面没有明 确的规定,导致养老机构良莠不齐,十分混乱。目前,养老机构所享 受到的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减免,在水、电费、土地使用、建筑等方 面并没有享受到制度化的优惠。 三、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马市委、市政府从2007 年起,就 将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市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先

7、后出台了多项 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 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政策经费到位、服务保障优质、发 展模式多样、 社会参与广泛、 全市老人共享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新 . 专业资料 格局。截止 2013 年,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04 家。 四、公建民营可行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养老 机构匮乏、老年人“欲养无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方面,政 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民营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的建设上来,但 一方面囿于养老行业的微薄利润,民间资本进入的热情不高; 一方面 政府的鼓励和优惠力度尚有提高空间,导致民资对进入养老行业一

8、直 犹豫不决。 事实上,在养老机构建设上,单纯依靠政府或单纯依靠民资都 存在较大局限性。靠政府, 一是巨额的资金预算难以承受,二是公办 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历来备受诟病;靠民资,一方面公益性难 以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服务价格势必会把一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所 以,互取其长, 互补其短的“公建民营”,是纾解养老困局的可行办 法。 “公建民营”的益处在于: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保证了其 公益属性;民资在经营中亦需按照政府相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找 到较好的投资点。 值得注意的是,“公”和“民”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是这个模 式最重要的关键点。在实际运行中,政府除了建设优质养老机构,虽 然把经营权交给

9、了民营单位, 但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监督,却 . 专业资料 不能一并交出去。加强管理,使其在合法、有序的框架下运营,才符 合政策初衷。 而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来讲, 应该摒弃“盈利至上”的商 业理念,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在尽责的同时实现合理的盈利。若民 办养老机构在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收费标准上有所作为, 政府还可以 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民资的参与热情。 五、政策依据 2013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 35号)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 任务。 一是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 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必须按照人均

10、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 机构,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 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三是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开展 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 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 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五是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积极 开发老年产品用品, 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六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 . 专业资料 老服务相结合。 意见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用地 难”、

11、“用人难”和“运营难”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投融资政策。安排财政性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 老保险试点。 二是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 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 务用地。 三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 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四是完善补贴支持政策, 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 失能等老年 人补贴制度。 五是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 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六是鼓励公益慈善 组织支持养老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