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868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_九年级物理教案 _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 2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 纳能力 . 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实验旨在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和更具体的认识 串、并联电路, 并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从而更好的认识这 一规律 .从教材安排上看,这是一个探

2、索性实验. “ 用电流表测电流” 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定量的电学实验,在本实验中, 学生要完 成从组成电路到读取数据的各种技能,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比较明显,并且要正确对待和分析 实验数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分析的方法. 教法建议 1) 为提高课堂实验效果,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预先对各实验小组的器材做一次检查, 并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使教师不至于忙于排除器材的故障,而影响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2)这是学生第一次做电学实验,要提出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作 风和按操作规程做实验的习惯. 3)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室要进行一次本实验的示范操作,以 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 性.

3、并且示范要按实验步骤进行,应注意把有关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 穿插在各个有关的实验步骤中讲解,以求通过示范,达到清晰实验思路、规范式样操作、 培养良好习惯等目的. 4)本节课的任务很重,具有一定的难度,实验前,必须首先掌握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其次是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并明确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作用. 另外可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本实验是一个探索性实验,明确探索的目的是什么 . 5)实验课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支配实验时间,教师讲解要简介明了. 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实验器材(每一实验小组): 电

4、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附灯座),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电流表使用 1)连接形式 2)量程和分度值 3)读数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把开关打开.使用电源绝对不允许用导线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 以防短路 . 2)连线的先后次序.应根据电路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一般从电源正极出发),防止 漏接或错接 .让学生从开始做电学实验就养成这种接线的良好习惯. 3)接线的技能 4)了解实验室用的是什么种类的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 5)电流表先接大量程,实验中合理换用量程.连接电流表时,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 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6)连线完毕,对照电路图,按

5、接线的思路顺序检查一遍电路,再闭合开关. 7)对没有把握的电路,用试触(瞬时碰接)的方法,试探接通电路.一般提倡用这种方 法. 8)如果发生故障应立即断开电路,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9)做好实验纪录.读数要客观,要实事求是. 10)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使其恢复原状. 三、学生对实验提出疑问,并核查本组实验器材 四、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 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以上均参考参考教材) 五、实验结果交流 六、完成实验报告(可作为作业) 探究活动 【课题】扩展实验:研究混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组织】小组 【流程】 设计实验电路 设计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得出结

6、论,并于串、并两电路中电流关系进行比较. 课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授课教师: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黄璜教材: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 级上册, 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 凸透镜成像原理, 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是一节集物理现象、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二、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 射规律。 但由于初二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所 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凸透镜也仅仅

7、知道它叫放大镜,能 把物体放大, 但对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三、教学目标根据全 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 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2)知 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能 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总结实 验规律,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3、情感与 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有意识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8、点。(2)通 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太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 族自豪感的教育。四、重点和难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它的成像规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五、教具准备1、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f=5cm 和 f=10cm) ;光具座;蜡烛;光屏;平行光源。2、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1、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 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发现者 ” , 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2、在整个教学过

9、程中,教师 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 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 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 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 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给 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 正目的。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手中的凸透镜问学生?它是什 么?我们在日

10、常生活中那些设备上还见过它?引导学生回答出在照相机、投影仪上见过它。 并告诉学生: “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用冰磨成它的样子,来取火。” 它的名 字叫什么呢?叫凸透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本节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举例,从生 活走向物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二)学法指导, 探究新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实验桌上的凸透镜。组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凸透镜的形状特征。 并板书: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提问:我们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那么光线 穿过凸透镜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光具座上演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会聚于一点。得出:凸透镜对光

11、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它又叫会聚透镜。利用多媒体投影仪 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从而介绍几个相关名词: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本 节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能直观的、快速的认 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符合其认知规律。2. 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书上的字,学生会看到字被放大了,提问:通过凸透 镜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吗?然后让学生拿着凸透镜慢慢的远离书上的字,或者观察远处的 物体。通过以上观察得知:物体通过凸透镜发生了变化,远处的物体变小了,而且倒着。近 处的物体只是被放大了,正倒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

12、考: 用同一个凸透镜观察不同的物 体时,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有时倒,有时正呢? 使学生进入探索的物理情景当中。3. 提出猜想 猜猜看:这些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去探究这一规律。4. 制定实验计划 介绍光具座,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提示: 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只有当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 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计划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小组内讨论决定使用哪一种方案。 5.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求:(1) 不管用何种方案都要做好记录:像的大小、像的正 倒、物距、像

13、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请学生开始自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中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A 、没有找到像;B、找到了放大 或缩小的像; C、光屏上烛焰的轮廓不清晰,本不是像。对A 种情况,老师稍加提示,使之 转变成第二种情况。针对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像产生的误解,教师要明确的指出:有的同学找 到的不是像, 同学们也许会感觉疑惑,急于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是不是像,老师这时再通过演 示实验强调如何找像,什么是像。指导实验: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2f) 处,你猜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试试看 ) 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处,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先猜,后试试 )请学生把实验中得

14、出的数据填入学案的表格内。 5、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板书。本节设计意图: 1、传统教学在“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教师一般先列举出各种成像的条件,然后再让学 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各种情况下的像,通过这样的验证性实验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学得 非常被动。 我认为探究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于是我在设计教学中,先让 学生列举生活中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实例提出质疑 “ 放大镜 ” 为什么还能成正倒、大小甚至虚实不同的像?接着由学生自行制定计划、进行 探索性的实验、分析得出成像的规律,即物距、焦距、像距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

15、同 时,亲身体会这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制定计划、收集数据、 初步分析 等能力。 2. 针对学生在平时课堂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无序性,采取印发学案(见附件 ) 的措施: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 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 实验步骤 ” ; 在尽量给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的同时,避免探究活动中盲目性。在宽松的思 维空间里,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独特的问题,会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三)归纳小结,深化目标,布置作业。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1)凸透镜的定义。 ( 2) 凸

16、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什么是焦点、光心、焦距和主光轴。(3)用课件演示成像规律。 2、告诉学生: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 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3、课后练习以及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了解凹透镜有哪些特点?七、板书设计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的透镜。2、 凸透镜成像规律: 因为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u2f 成 倒 立 、 缩 小 、 实 像 焦 点 ( F)u = 2f 成 倒 立 、 等 大 、 实 像 光 心 (O)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焦距(f) u=f 不成 像主光轴 uf 成

17、正立、放大、虚像附件:学案 1. 活动:你透过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时,你会看到怎样的像,提出问题。 2. 猜想:这些结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制定实验计划: 4. 实验过程 (1) 你认为你组同学有哪些与探究活动无关的活动? (2) 你组同学是否得到了蜡烛的像? (3) 你组同学光具座上物体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4) 你组同学在活动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像,移动了哪些器件?有哪些没移动 ?你认为他们 如此移动可行吗?如果移动显得混乱,不益于研究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固定、移动? (5) 你组同学得到了哪些像?(放大、缩小、等大的) (6) 你组同学测出了各种情况时的物距和像距? 5. 探究实验记录表

18、物距u(cm)像的性质【凸透镜焦距(f=5cm 或 f=10cm) 】倒立正立 缩小放大实像虚像30 20 15 1 2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 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 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 以及 ” 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 两个 问题, 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

1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 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 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 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 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 这些技能 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 教板进行, 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 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 只要 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

20、,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 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 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 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 逐个顺次 ” ,对 于并联电路要强调” 并联在两分支处” 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 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 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 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 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

21、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 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 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 路的实验, 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 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 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 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 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 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 请同学画图4-6 的电路图 (4) 找出

22、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1) 提出问题:在图4-6 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 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 和 L2,一个开关和几 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 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 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题 3.进行新课 (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

23、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 1:如图 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 和 L2 组 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 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 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调换开关S 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 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 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 到灯泡那了 ”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24、: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 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 2:将图 4-19 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 和 L2 组成并 联电路,开关S 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 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 练习 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 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 的并联电路 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 控制几盏

25、灯 ? 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 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 中的开关S 是在干路上还是在 支路上 ?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 演示 )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 )路径; 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 探究活动 有一个电路, 电路连接有电灯L1 和 L2 , 开关 S1 和

26、S2 已知当开关S1 和 S2 都断开时, L1 和 L2 都不亮; 当开关 S1 闭合, S2 断开时, L1 亮 L2 不亮; 当开关 S2 闭合, S1 断开时, L1 和 L2 都不亮;当开关S1 和 S2 都闭合时, L1 亮 L2 不亮试根据上面的情况,画出该 电路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应用. 能举出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及其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1.重点是知道电热器的主要部件,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而制

27、成的发热体,知道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 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分析问题. 2.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电热的利与害,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 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与电流所做功相等. 一、电热的利用 1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 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2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 例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 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 上做成的,电流通

28、过电阻丝发出热量. 电热器清洁卫生, 没有环境污染; 热效率高; 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 例如: 电褥、电烘箱; 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 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都这样. 二、防止电热的危害 在电动机里, 电流所做的功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流通过电动机里的电阻也会要产生 热量(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它非纯电阻电路),会使导线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 温度, 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这就需要考虑散热,还要加快散热,有的电动机 里随电动机转动装有风扇,同时把外壳作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都是为了迅速散热.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也都是考虑散热,它们的机壳上都有散热孔. 探究活动 【课题】了解家中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或个人 【活动流程】 1、提出问题 2、实际观察 3、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4、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