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950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年中考试题及2019预测新题.pdf(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 2019中考历史精品资料含3 年中考试题及2019 预测新题 中招历史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业考试对初中教学的 导向作用 ,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试题注重对 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注重对各种 版本教材的兼顾, 体现中招考试的选拔性。 重视基础知识, 重视主干 知识,立足基础、贴近教材,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体 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试题设计开放灵活, 生动活泼, 内容表达更符合 青少年特征,将德育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考试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 导思想不变,。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

2、 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今年开全体会的时候, 领导又一次宣讲了该指导思想时,并且,强调 说明了四点 一 初中教学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概括来说八个字: 爱国、民主、科学、求知。 这八个字,总的来说,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在教学中,在平常的试卷 中真正落实的比较少,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我只讲一个例子,科 学,来说明,我们各地老师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 意。几年前,我跟省教研室的领导、老师到各地听课,评课。旁听了 一个地市组织的市优质课比赛,其中一节课,讲罗斯福新政,他 常态讲课,完成的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延伸了历史上的改革, 但他在讲罗斯福改革时, 提到之前的美国总统

3、胡佛无所作为 ,致使危 机日益加剧。而且说美国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病入膏肓 。这里有两个原 则性的问题。美国政府推行的是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古典经济 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 充当经济组织相互间竞争的 “守夜人”角色。这种经济上“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上不作 为的方式,最早的是第23 届总统共和党人哈里森。一直延续至第31 任总统胡佛时期。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已经是很平常的宏观经济调控行 为, 而在当时却是对传统政治体系和学术理论界冒大不韪的事件。大 家知道,从上个世纪3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 似 20 年代那样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本身就是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 义世

4、界的伟大贡献。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 跃。 因为,我们不参与评课,只听课,后来听说这个老师还得了一等奖。 还有五四运动的意义: 有位老师在解释时不称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转变, 由向西方学习改为向苏俄学习,当然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前一段,在洛阳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届初中历史优质课,在座的好多 老师相信也都参加了, 领导在会上, 包括在台下谈话的时候, 格外强 调了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原话是“现在,历史教学向深度、 广度发展, 这是好事, 体现了课改的深化, 体现了促进学生思维的一面,但随着 深度的增加,度的把握和科学的

5、问题,大量出现。比如,领导在评价 宋元文化一课,一个老师展示了一幅火铳的图片,让学生从 图片中分析信息, 最后老师总结说后来的火铳炮口细,射程远,说明 了科技的发展等等。 这个明显的失误, 领导是有所指, 才重点谈到这 个问题,因为这类题是目前中招比较喜欢的命题形式,但在科学性方 面,大需提高。这种分析,有误导学生的嫌疑。 如前几天,一个地市老师送来的一套全市的期末测试题,让我把把关, 其中有一题 春秋晚期大教育家孔子有一名弟子叫冉牛,名耕,字伯牛。从此人的名 字你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古人的名字很有趣 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饲养牛了 C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D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

6、已经使用牛耕 这个题本身是好题, 是中招试题, 说明了这个老师在思考中招,但 科学性问题有待加强。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在 科学、求知等方面。 还需很大努力。希 望我们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琢磨,爱国、民主、科学、求 知。这八字真的内涵很丰富, 是我们教学必须遵守和达到的目标。领 导一再强调,某种程度上,它就是我们中招命题的根本原则。 二 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 (避免忽上忽下的分数,如 2009 年,分数呼的一下,上到了47 分,2010 年,呼的一下,又跌到 了 38 分。 )一个模式最起码要稳定三年。这就是个暗示,题的选择、 难易度等方面, 2012 年将继续延续去年

7、的模式。下面我们看几组数 据,通过数据,分析中招试卷的稳定性、延续性。 近几年中考数据分析 1近几年考点分值结构统计 考查 领域 中国 古 代 史 中国 近代 史 中国 现 代 史 世界 古 代 史 世界 近 代 史 世界 现 代 史 占分值08 4 分 9 分14 分 1 分8 分 14 分 09 4 分14 分9 分2 分11 分 10 分 10 5 分14 分10 分 3 分9 分9 分 11 4 14 11 1 11 9 2试卷题型结构统计 (1)三年来选择题考查领域统计表 2008 年2009 年 2010 年2011 年 考查领域 选 择 题 部 第 1 题1、21 1、21 1、

8、21 中 国古代 科技 文化 第 26 题29 28 2-10 中国近代史 第 711 题 1011 911 11、12 中国现代史 分无无12、20 21 世界古代史 第1215 题 1315、20 13、14 1315、20 世界近代史 第1620 题 1619 1519 16-18 世界现代史 说明:命题延续性体现在 一:试题覆盖全面。 二:中国史历来强调近代史,世界史基本两分法,各占50%, (2)我们再看,非选择题考查内容分布规律: 第 21 题:中外古代文化和文化交流。 第 22 题:中国近代史。 第 23 题:中国现代史。 第 24 题:中外近代史,一般命题特点是给出情景或一定的

9、信息量, 属于解答式列举题。 第 25 题:中外近现代史,侧重世界现代史内容,以图文材料形式考 查解析能力。 这几年基本都是如此。 3 难度系数统计: 09 年, 0.63,10 年,0.58,11 年 0.62,基本保持稳定。在稍难和稍 易之间徘徊。我相信, 2012 年的难度系数应该保持在0.62,通俗说, 试题中只有 1-2 道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材料题中只会有12 个有 难度的设问,其它都是基础知识。 4、试题结构 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识 目标。 例:第 23 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

10、核心, 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 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基础目标) (2)结合两则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 么?(拓展目标或能力目标)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 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认识目标

11、) 三 历史教育的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问题,现在,受电视剧, 网络等的影响, 对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错误篡改, 导致学生认识混 乱, 如我们为什么要强烈反对日本用右翼分子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初中生正是人生观、 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脑子里还是一张白 纸,我们必须占领这个阵地,否则,让那些戏说、那些歪理扭曲学生 的心灵的话,那,我们真的就是对历史的犯罪。如李鸿章。袁腾飞, 所以,每命完一道题,领导都会问,这道题的立意在什么地方?教 育价值在什么地方?没有、或立意不高,立即删除,2010 年,关于 大运河和都江堰的题, 也是大家争议很大的问题之一,设问可能有点 高难度

12、,但,该题立意很好,国家在建立大型公共工程时,应该注意 什么问题?所以最后, 领导和命题老师, 大家意见一致,保留了该题, 并且,此题是当年评选的好题之一。今年的第25 题,从国际组织角 度谈经济全球化,角度好,立意好,是很好的命题,也成为了今年的 好题之一。 下面是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上的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只不过 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 材料二:那件轰轰烈烈的洋务事件, 暂不说其结果如何, 但毕竟使国 人呼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 1、上述两则材料论述的事件是什么?(基础目标) 2、两则材料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该问题?(能力目标) 3、看待历史事件的态

13、度是什么?(情感目标) 该题很简单,但角度很好,立意很好, 四 考试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变, 领导强调,命题老师,一般都是各地骨干和各地教研员,接受能 力比较强, 要坚持让中招成为课程改革的验证和灯塔。当然,也正是 因为能力强,容易走极端。要坚决避免两种模式: 激进模式和保守模式。简单来说是美国模式和台湾模式, 美国模式的历史题如: 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会继续保持中立吗?会与不会的理由?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相冲突时,应当采取 的措施是什么? 最近看了一道美国题,在中国专制主义政府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 了飞速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下,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制约,分 析人权

14、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 去年,我讲过一道围绕1912 年泰坦尼克号沉船悲剧的题,大家都还 记得,其设问 通过材料,分析造成这次最严重航海事故的 (1)无法改变的因素: (2)可改变因素: (3) 你渴望从那个方面研究, 避免以后类似沉船事故的发生? 这种命题,超越了目前我们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这个能力要 求太高,不适应初中生能力水平, 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我国教育的 现状达不到,无法一步跨越到这种模式,但,美国教育的创造性、 批判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必须要学的, 提 倡在命题中借鉴,循序渐进。引导我们的历史教学。 避免台湾模式 关于台湾的历史命题, 去年,我讲过一个笑话

15、,说“冲关一怒为红颜”的那个将领是() 台湾历史题,虽然也有思考性的题,但更多的是 烽火戏诸侯的国王是() A 周平王B周幽王C周厉王D 周武王 台湾府正式建立于() A 光绪 9 年 B光绪 10 年 C 光绪 11 年 D 光绪 12 年 当然,大陆的这种试题,在中招中很少,但不能说没有,只不过我们 更隐蔽,去年,领导就强调了,要避开这类题,但由于中招的 特殊性,零错误性等,进展不够,步子迈的不大,怕担责任, 领导希望大家大胆创新,中招试卷选出人才不是关键,指导 全省老师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人才才是命题的核心。 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

16、方法。 加强过程性, 倡导参与性, 形成思考性和创 新性人才。课程改革是目标之二: 中招命题必须具备为课改提 供导向性作用和验证课改成果的作用,说的就是这个理念。 什么样的试题具备验证课改和课改导向的功能?我先举几个例子(关 于课改改什么?课改的导向是什么?后面我在十年话课改时,会给大 家讲现状与问题。现在先谈中招题与课改的联系。) 1、中招首选试题,是通过材料,图示、图片、展示一个平台,通过 平台得出结论,但,这个结论的立意必须要好,这是首选。如 (2010 河南) 22(7 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 年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 年曾国藩创办安庆

17、内军械所 1862 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 年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 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 年百日维新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2 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 那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 分) (通过材料得出结论)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1 分) (通过材料,检验分析问题能力)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 分) 21(5 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 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 年全面开共。这是一

18、项规模浩人的民生工程, 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 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2 分) (2)两人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 么?(1 分) (充分体现历史教育价值) 这些都是当年被评为好题的样题。热点的隐性介入非常明显, 而 且角度很好, 2、节点性问题的巧联系 如当年有一道中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顺序截然相反的例子。 3、一个主题,引发多个事件的连锁反应,或者说:一个人物

19、、一个 事件、一个文献引发一个专题。小处切入,大处落脚,命题多角度, 复习多联系。是最希望看到的专题命题形式。 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工人运动,世界格局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制度、科技、社会主义运动、格局等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制度、民族经济、思想、社会习俗等的影响。 如 2009 年,利用巴黎图片展示的一个有关巴黎的专题。 4 专题等宏观性问题的新设计,专题复习,大家都在强调,但专题复 习的深度、广度,试题设问的角度,依然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认 真总结和思考的。 前些日子,一个濮阳的老师送来一套题, 列表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

20、 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 国商定。 ”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 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经过判断、比较,完成下面表格内 要求填写的内容。 比 较点 条约名称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其它 (2)面对危局,清政府对外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经济学习转向制度学习。 (3)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艰难而缓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在西方侵华史推动中国被动走向近代化。 其中,对近代化的考察设计的不错, 因为近代化出多了, 不好设 问,这个老师, 把西方侵华史推

21、动中国被走向近代化,这必然导致近 代化的缓慢与成效不大。 等等吧,这些大题的设计,我在后面讲2012 命题选题和切入点 时,会继续穿插将中招的命题和选题。 领导强调的这些原则, 我想,老师们应该对中招命题工作有了宏 观的认知。大框架定了。 后面的工作: 5 月 28 号,用一天时间,确定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基本上围绕两个 方面确定,一 阶段范围,如: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等。二 知识范围, 如:科技、文化、外交、思想、革命、改革。参考近三年的中招命题, 在同一阶段范围内, 如果这三年出现了, 尽量避免,可作选择题范畴, 尽量不做大题,而且,知识范围要变。如2010 年,出了外交,在今 年的中招命题

22、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尽管今年中国的外交、 世界外交重 大事件频发,但依然没有出现命题。所以,最后,中招题出来后,大 家有一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热点的感觉。 围绕命题范围确定后,再预设 知识板块分值及比例(分值按满分50 分、比例为平均值) 今年按下表设计分值 知识 块 年份 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比例% 分值比例% 分值比例% 2011 5 10% 25 50% 20 40% 这个比例的分配,基本按照考前给大家培训时说的标准进行,甚至, 题出来后,一看古代史是4 分,后来,又加了一个古代史,删掉了一 个中国近现代史。 预设难度系数: 0.62,中等难度。 预设成绩 平均分 优

23、秀分 优秀率 良好分 良好率 及格分 及格率 32 44 15% 40 40% 33 80% 根据各地反馈效果看,基本达到预设目标,考试结果比2009 年高, 比 2010 年低。大部分地市的优秀分在4244 之间。这个考前培训中 也强调了,一定要控制在标准42-44,决不能低于 40,不能高于 45。 这个标准基本要稳定三年。 预设题型与能力 大家都是长期送毕业班的老教师,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是: 基 本上每年的中招卷上: 图示、图表类的题必须有八九个。 选择题的安 排:材料性的选择题不少于四个、比较认识类的选择题有三到四个、 综合类的选择题有三到四个, 联系类选择题三到四个。 其他属于热点

24、 问题的填空式选择题,三到四个。 材料题的命题也比较固定:21、古代史、一道近代史、 (这两题是命 题难度最大的题, 2012 年,会有所变化,但主要关注命题切入点的 变化,知识点的选择不会变。)一道现代史(近代史与现代史融合题, 该题侧重经济史的选择) 、一道世界近代史、一道世界现代史 特点:全(涵盖全面) 、小(小切入点)、精(设问精细) 中招命题时间长了, 命题难度增大, 命题者选题往往侧重于题大家都 很熟悉,但设问角度新颖。如2010 年,21 题要求回答各自在当时历 史时期的对当时政权的作用,即大运河对隋朝统治者的作用,2011 年,对辛亥革命意义,要求3 分,暗示,要学生答出辛亥革

25、命的局限 性。这告诉我们以后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背会新航路的意义, 还要让学生知道, 这三个意义在什么场景用那一方面。对重点历史问 题怎样从多角度,分阶段,分问题的理解! 平常在教学和复习中没有更多的强调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单独 理解运用,学生依然按照传统的记忆方法, 笼统的掌握一些历史知识, 没有对概念性问题, 单独抽出来具体分析, 这个原因是我们历史的教 学一直感到事倍功半的根本因素之一,我会在有效教学里详细论述。 下面谈谈中招试卷结构、特点 试题构建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 展目标,认识目标。 能力方面 ,考前培训的时候,我强调了五个不变,今年命题基本 按照这个

26、思路进行。 一、知识点的选择不变, 保持尽量涵盖更多的知识热点的理念,同时, 要兼顾不同版本历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块覆盖全面,涉及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 史、科技史、民族关系、宗教、教育、外交、社会习俗、中外联系、 国际工人运动等。 这么多知识点, 老师们就可以明白, 以后没有必要 在最后冲刺阶段,盲目听信所谓的压轴,热点,重点之类的话,一方 面:在最后,一个月,要紧紧的盯住学生,把浮躁的心沉下来,把基 础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 把平常的拓展的知识, 让学生重新梳理, 掌 握,熟练运用,至于市场上的秘籍、说明、押宝,权且看看,有用, 就给学生讲

27、讲,没有,不要让自己乱了阵脚,其实,学生的浮躁,很 多因素,是因为看了我们的脸色。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驾驭教材。 高屋建瓴的驾驭教材。 如第 22 题,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 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 从 1912 年到 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 新增资本 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 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 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造成此时迅速发 展

28、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该题以前大多是选择题,但经济问题是每年中招命题的一个热点选 择,所以,今年从专题形式,考察了中国整个民族工业发展史。 二、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历史首先是还原真实的面貌,然后才是能力的要求,还原历史, 就是对基础知识的重现,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是中招试题的主干, 这一点,再怎么课改,再怎么考试,也不能改,基础知识、基本重点 必须是每年考察的重点, 课标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中心牢固掌握基础知 识,理清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 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等基本能力。任 何时候,都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中招中,基础知识的分

29、值一定要 占到总分值的 80%,也就是说,基础部分肯定会让学生得40 分,中 招中,只有 10 分是为选拔性考试这个目的服务,而且这十分,分三 个层次, 47,省重点, 44、市重点、 41 普通高中, 如基础部分: 13 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 想是( ) A 理性主义B 启蒙运动C 人文主义D 民主共和 普通高中的范围 第16题 罗斯福在 1933年就职演说中指出: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 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 任务。 ”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B

30、 整顿农业 C 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D 兴建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内容是教材的基本重点,又深远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的 进程,属于节点性的知识点, 是考题的必选, 学生知道该知识点, 但, 命题在创造性方面做了适当变化, 学生平时没有对此进行更多的分析 认识,造成即使知道, 但也不得分的局面。 该类型题提醒学生在复习 历史时要学会准确把握基本重点知识,全面了解该知识内涵与外延, 简单的去背诵历史远解决不了中招问题。 三、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体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态度,客观认识历史 问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31、的能力,这个核心思想没变, 如材料题第 21 题(3)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曾 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对此简 要谈谈你的认识?第23题(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第25 题(4)结合所 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四、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 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史为今用的切入点和命题理念没变。这点 在今年的中招中体现的比较明显,而且运用的很好。如围绕2010 年 河南申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设计了一道选择题,第1 题“天地之中” 历史建

32、筑群历经汉、 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 建筑种类最多、 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 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少林寺塔林图二 嵩阳书院图三中岳庙 A 佛、儒、道B 儒、道、佛C 佛、道、儒D 道、儒、佛 围绕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设计了第 3 题:说明“清王朝已经 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 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 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 围绕 1921 年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90 周年,设计了第 17 题 斯大林 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

33、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直接的 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 主义经济”。这一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B 五年计划 C 工业化政策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再有围绕今年的重点热点知识辛亥革命100 周年和建党 90 周年设 计了材料题第23 题等等。中招不避热点。历史的重要价值之一, 就是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涉及到史为今用, 具有很好教育功能的题材时, 决不避讳。 五、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 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 查方向不变。 专题历史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考察,既考察了学生综 合运

34、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也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概括 理解主干知识所反映的时代主要特征是中招不变的考点之一。 试题要求(1)以全(全面考察一个知识块) 、小(小处切入)、精(设 问精细,主要从该事件的某一角度设问,考察学生对知识块的分类理 解掌握能力。)为主要特征。 (2)角度的选取必须新颖。 如,材料题 25 题考查,从国际组织的角度谈经济全球化,切入点小, 但涵盖的知识全面, 涉及中外历史知识, 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组 织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等, 综合概括能力要求很高。 第三问, 从 “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对国际格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 么?”从大家复习中不太注意的发展

35、中国这一角度设问,设问角度巧 妙,对学生知识分类要求高。 围绕命题范围与详细要求制定后,到 6 月初,基本完成两套高质 量的成题。成题前,只看工具书,基本不看资料, 成稿到印刷前,大约有一周的时间,我们主要任务就是看所有市场 上的教辅材料,这些都是省教研室从各地搜集到的,然后,一一对照, 如果有和资料上重复的命题, 立即更换,今年就遇到一个很难权衡的 问题,很多地方的老师,对那个英国议会大厦的题,为什么会冷 不丁的出现在大题中,很迷惑。其实这个题本是为建党90 周年,围 绕一大会址而设的题,但,因为这个题,太明显,而且很多地市的老 师也都猜到了,所以,权衡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定稿的头天晚上,

36、才下狠心把一大会址拿下, 放到了副题上。 用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 插图来取代。 所以,后来有的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一是不是 6 月 10 号 以后发生的事情, 不会作为命题的材料, 或切入点?二 6 月中旬后押 宝题、各种宣传材料大量出现,可信度有多高? 开始印刷到中考这段时间,主要任务,着手思考明年中招的策 略和范畴;弥补今年命题中由于篇幅限制带来的遗憾;与审题专家, 我们四人逐个讨论、分工修订考试说明,在这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 明年大家拿到的考试说明,在试题、容量、范围等方面,会有一个明 显的变化。新增的样题,选择题,由55 题,缩减到50 题,保留了 20 题,其它 30 道选择题,均

37、为全新试题, 25 道材料题,不变,但完 全修订了其中的五道, 其它问题的设问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五 套模拟题完全变化了其中的两套,其它三套, 作了部分修订。 课标相 解部分,修订了部分知识点, 兼顾了不同版本的教材。 说到不同版本, 补充一点,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明年秋季新历史课标将开始使用,新 的历史教材也将同时采用。 届时,我省的历史教材, 将由现在的六套, 降为三套。 当然,新教材、新课标是什么样?大家都没见到,所以,不会 影响 2012 年中招,所以大家还是要认真研究修订后的考试说明,尤 其要注意新增很多试题的切入点和命题思路。其中,我想,这些命题 中也包括了今年想出,但没出的

38、问题。2012 年考试说明命题总体思 路是“小平台”承载“大道理” 。 2011 年中招历史试题的创新体现在:材料新、设问新、能力要 求进一步提高。 在今年的中招中, 更多的运用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新材料、新 内容,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史从图出、 论从 史出、史论结合的模式体现的更加深刻。全面完整概述历史问题的能 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试题的设问很多出乎老师和学生的意料之外。如 天地之中建筑群从宗教角度, 围绕经济全球化从国际组织角度,并且 从发展中国家角度进行设问。如材料题第24 题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你为下图建筑所见证的英国社会巨变写一篇短 文。 (

39、提示:应包括曾在此处颁布的历史文献及其时间、目的、内容 和影响等, 120 字左右) 英国议会大厦 该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块历史知识进行详细、准确、全面的概述能 力。很多学生在平常复习历史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 对历史知识点 建立不起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 该题就是对我们平时要学会系统复习 历史的一个重要提醒。 第二部分 下面结合今年的命题思路的分析,商谈一下对于2012 届历史第一 轮教学、复习的应对办法,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更好的做到有效教 学和有效复习。 教与学、学与习 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这么两个公式: 总体成绩 =教 20%+ 学 30%+习 50% 到个体成绩时,这个比例有所变化: 个

40、体成绩 =教 10%+学 20%+ 习 50%+20% 心理调适 我举我一个例子: 我如实告诉大家,我经常因为摆脱不了干系,没办法,考前,常去 给学生做一些讲座,基本上,我利用68 小时时间,就能完整的 把三年的教材给学生深入的讲一遍。教完了,学生学了没?学到什 么程度? 但缺少了更重要环节,督促,所以,成绩就没达到理想效果,反而 有一次,带了四个学生,连讲,代督促的,最后,他们都从30 多 分,提高到了 48 分以上。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 “学习”是由两部分组成,学和习,学只占成绩中的20%,习占成 绩中的 80%。学生没有把学到的经过习, 成为自己的, 在卷子上依 然体现不出

41、来。 另外,我们都知道,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 聪明,就是我们说的悟性好,二踏实,同志们在这里,我可以 告诉大家,我们的中等生基本具备这两个条件,只是,他不知道该 怎样悟,怎样踏实。 一对课标第三个层次的掌握 现在的中招试题, 题题几乎都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我们在复习历 史时,要时刻注意针对每一个重点知识块,都要围绕这三个层次进行 自我设问,看看这三个层次自己掌握的如何,而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记 忆一些死的历史知识, 据今年的中招成绩反馈的结果看,当初设计的 辛亥革命意义一题, 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好多学生只按照课 本上答了两点,没有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结果

42、造成了失分。 对辛亥革命这一课的前后联系,中外联系很多学生也没有深入分析, 在今年的中招历史副题上就有一题,第7 题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包括 【 】 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A B C D 该题有两个选项,教材中没有涉及,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孙 中山领导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但该知识点可以通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倒行逆施, 窃取 革命果实,违背辛亥革命最初目的, 孙中山当然要继续展开反袁斗争, 这是对教材知识自然而然的一个生成结果,学生如果没有进一步分析 教材,就容易造成失分。 第三选项教材中也没有涉

43、及到,但用排除法 可以将第二项排除。 类似潜藏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有很多,如戊戌变 法一课,教材中没有提到戊戌变法的影响,但课标要求学生:认识 戊戌变法在政治、 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教材中也只提到了两点,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 响远不止这两点,还有如: 说明了美国长期以来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逐步扩大,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格 局,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等, 这都是潜藏在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都是 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在历史复习中, 二 提倡以“螃蟹”式教学和复习方法

44、。 提倡以语文课的学习模式来复习历史,即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一课书所 体现的中心思想, 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一个个知识点。如我们把洋务运 动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重复背了几遍,而没有用简洁的语言概 述出:洋务运动是清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部分领 域里的西化运动(技术) ,尽管是部分,但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 响,后来的一切事件,都与此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洋 务派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这样的复习远没到位。 开卷考试不同于传统的历史考试, 这种考试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 运用能力很高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 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是中招历史 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活化

45、、拓展、运用,历史 成绩的提高将很难。 再如: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 课,也不是去努力背会一个个的会议,而是通过邓小平解决改革开放 中的一个个问题, 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不易, 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指导意义。从而坚定维护和自觉执行这一理论。 这才是这一课的要点, 这才是我们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才达到了 史为今用的历史教育价值观。 如果我们历史每一课都这么复习,我们 驾驭教材, 运用教材、感悟历史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中招成绩才会有 质的变化。 驾驭教材,运用教材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简洁的途径,即:通过建 立教材结构, 直观教材, 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历

46、史,简化历史复习 的过程。 历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每一阶段、每 一单元,甚至每一课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教 材,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脉络。如中招考试前一道模拟题, 某同学对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做了如下图示展示,请根据所学习内 容,将史实填写完整。 初露政变建立巩固对外帝国 锋芒夺权帝国政权征战覆亡 该题是用图示的形式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直观的展示出来,便于 土伦 战役 1814 年, 反法同盟 打败拿破 仑 同学们掌握,又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在中招中,鉴于篇幅限制, 简化了该模式。第14 题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 “我是一位新 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

47、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 西。 ”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 拿破仑的赫赫战功B 拿破仑法典 C 人权宣言D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该题就是对图示题的一种变形。 三 用专题史的复习来活化历史 中招试题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专题史在试题中大量呈现。 如:考察近代化专题 第 4 题 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 国的哪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的 迹象” 【 】 A 维新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第 8 题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

48、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 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跃进大别山 考察民族独立运动专题 第 19 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和振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 印度独立 B 非洲独立年 C 收回巴拿马运河 D 玻利瓦尔 解放南美 等等,几乎大部分试题的切入都是以专题形式出现,那么我们在 复习历史时,就要有意识的把相同、相似、相近的历史人物、事件、 影响等共同放在一起, 进行综合比较, 现在大多数同学注意了专题史 的复习和总结, 但往往不到位, 只是把简单的史实堆砌在一起,没有

49、深入分析, 如中国外交史,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 只是简单的把那一 课里面有关中国外交的史实加以罗列,没有深入对旧中国外交的分 析,没有对每一阶段外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如下表: 特 点重要体现说 明 旧 中 国 外交 屈辱外 交 巴黎和会以及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 综合国 力的强 弱在外 交中的 重要作 用。 新 中 国 外交 不断走 向辉煌 的外交 50 年代,独立自主外交,主要与亚非拉 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等 70 年代,突破外交,突破资本主义封锁 孤立,开创外交新局面,恢复联合国合 法席位、中美建交等 改革开放后辉煌外交,加入WTO 举办 APEC 等 从而也没有得出该课的主要目的: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外交不断 走向胜利,这一主旨。结果在去年的一道有关中国外交的专题史中依 然得分不高。 【2010河南中考】 23(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 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 中国声音 ” ,中国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