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51883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200 大小:6.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html.pdf(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激发我写作想法的是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厦门开发中心(下文简称:厦开)开发三处的郑承满处长(下文简称:满处),时间是 在2014年12月底。当时我在厦开负责一个新项目。某一天,满处推荐我看一下车品觉老师的决战大数据,并建议我把自己以前 所做的一些数据分析案例写出来,分享给他人。说句心里话,之前我一直很讨厌写文章,甚至连书也很少看。但人生就是这样,总是 有一些不经意的事情改变自己。在满处的点拨之下,我回顾了一下过往的工作,从而也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写作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虽然平时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但真到撰写的时候却又感到有点无从下手。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真的 觉得很痛苦,

2、后来分析其中的原因,还是脑子里存储的内容太少。即使以前做过一些还算不错的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的案例,但都没 有及时记录下来,靠回想来整理,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我花了一年时间也只写了很少内容。 转折发生在2016年的4月,那时我常为中国建设银行各个分行做培训,培训结束后总有人来找我拷贝PPT,之后我就开始思考: 是否有方法将培训内容以比较方便的形式传递给别人?于是在2016年5月9日,我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初衷就是把PPT放在公众号里, 发给那些听过课且有兴趣重温PPT内容的学员。 公众号名:萌大叔的数据哲学 但这个初衷在后来却有了改变,在我尝试性地发了一些文章到公众号后,心里又产生了更多的念头,比

3、如,这件事能持续下去 吗?我能不能每天发一篇文章?在好奇心和责任心的驱动下,最终我一直将这件事情持续做到现在。 现在,我惊奇地发现,写东西越来越有心得,越来越顺手了。文字的输出让我变成一个敏感的人,会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 并把自己的所感所悟都写出来,分享给别人。而且这种输出能力的成长对我自己的主要工作数据分析,也是有帮助的。写作对于 数据分析可以说是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点: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获得的,无论是写作也好,数据分析也好,都是如此。有些 技能的修炼甚至不用一万小时,只要方法对头,一年内就可以看到收获。以自己运营公众号为例,我在8个多月的时间

4、里就写了150 篇文章,合计27万字。这不仅让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也让我的数据分析技能更为精进了。此次能以出版的形式把自己积累的经 验分享出去,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 在写作过程中我还有另一个体验:一种技能的修炼需要获得及时反馈,只有获得及时反馈才能不断精进。正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立 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博士所定义的刻意练习1三F原则: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与Fix it(纠正)一样,从菜鸟到高手是有章可循的。艾利克森提出,修炼一项新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教练/师傅。虽然我并不知道找 谁当教练/师傅合适,但在刻意练习写作

5、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还是得到了一位师傅的帮助,这个师傅就是数据。无论是数据分析、 写作,还是减肥,数据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教练/师傅,一个可以及时给我反馈的对象。 技能的修炼固然需要及时反馈,但修炼成果的获得却需要有一种能承受延时反馈的心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做任何 事情都希望马上看到好的结果。这种心态有另一个代名词,就是浮躁。关于浮躁的案例就不赘述了,相关新闻比比皆是。但对于我自 己而言,从开始做数据分析工作起,我就深刻地感悟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积累,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是无法马上看到成果的。我在写 作这一自我修炼的过程中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那段时间自己写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非常少,关注的人

6、数也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自己 也感觉写作水平没怎么提高。后来看了一本快速阅读的书才知道这个过程叫作“平台期”。本书会有一章专门讲这个问题,但解 决这个问题的法门无他,只能是和耐心交朋友。 通过刻意练习,写作这项技能慢慢变成我自己身体内的一个习惯回路。这种习惯回路是具有排他性的,像看电视、看电影、刷手 机等习惯都慢慢地被写作取代了。被取代后就出现了一天里如果不写点东西就会有一种失落感的情况。同时,写作训练也倒逼着自己 去充电,这种充电就是阅读。阅读、写作再加上演讲,这三种技能简直是完美的组合。它们彼此之间互相促进,不断地推动我成长。 当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的时候,那种兴奋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本

7、书最核心的一个词是变化,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我自己,其实都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正如一句话所说:唯一不变的是变 化本身。在变化当中,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变化。也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或组织适 应这种趋势,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读者对象 本书面向所有有志于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读者,但本书没有复杂的代码、算法和数据模型,书中所述案例浅显易懂,相关的方法 是作者亲身实践过可行的,因此本书也适用于对数据分析完全没有概念的初学者。 如何阅读此书 本书涉猎面较广。除了数据分析相关的案例之外,本书还涉及心理学、哲学、企业创新和管理、产品设计与优化等内容。这些内 容相互

8、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它们组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作者做数据分析工作的基础。本书的第1章介绍了作者为何会踏上 数据分析的道路,以及作者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数据”价值观。第2章讲解在工作和学习中,如何养成良好习 惯的方法。第3章针对产品设计与数据分析如何结合进行了介绍。第4章重点介绍在数据分析中会遇到的种种“陷阱”以及如何多维度 思考以避免陷入这些“陷阱”。第5章用一些与数据相关的小故事来说明跨界看问题的重要性。第6章讲的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数据分析 案例。第7章是作者对当下一些流行趋势的看法。 勘误与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的时间也很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

9、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本书中,很多 时候作者是以个人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这些观点带有作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读者看完这本书后能够 有所思考。同时,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作者所供职单位的意见。 致谢 我想对所有帮助我完成这本书的人,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面世。首先是我的妻子,她在我 写作的过程中,承担了辅导两个子女的重任。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正是他们的帮助,让我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写作上。 感谢我工作的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电子银行研发中心。正是中心领导为我创造了宽松的工作环境,我才能将天马行空的想法 付诸实践。 感谢建设

10、银行“新一代”企业级数据应用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中的数据实验室和即席查询系统,才让我做出了本书中有趣的数据 分析案例。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还要感谢华章的编辑杨绣国。正是她高标准的要求,才让本书得以更好地展现。 十分感谢为本书画插画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王琪斐老师,本书在她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感谢老领导严国华,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给我的实践机会和关于营销方法的指导。 感谢邓华锋领导,正是他的帮助让我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技能。 感谢黄浩领导让我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变化。 感谢郑承满领导,正是他的点拨,才有了这本书。 感谢蔡红领导,是她让我在系统建设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11、还有很多很多应该感谢的人,碍于篇幅,无法一一列出,真诚地感谢你们! 1 对应图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书号为9877111551287。编辑注 第1章 开启数据分析之路 1.1 我的数据分析之路,从一个善良的动机开始 1.2 理解大脑并善用它 1.3 番茄工作法 1.4 保持正念 1.5 阅读 1.6 学习 1.7 演讲 1.8 写作 1.9 幸福方法论 1.10 把压力当朋友 1.11 热情与平静 1.12 人生方程式 大部分人听到“数据分析”这个词,第一反应肯定是:通过一些高大上的技术手段或者方法,去研究数据本身,进而找出一些有 价值的“金子”。但作

12、为一个与数据做了十多年朋友的银行员工,笔者认为这种认知是存在误区的。就数据本身而言,它只是一堆数 字和字符串。让数据发挥价值的,是它的三个作用:还原场景、量化反馈和帮助理解人性。而要发挥数据的这三个作用,最重要的前 提是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发挥数据的价值?有正确价值观、有多维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本章以我的第一个数据分析 案例开始,介绍了善用大脑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和正念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如何获得阅读、学习、演讲和写作这些基本的技 能,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和看待压力的角度。文中还借用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总结出自己运用数据的热情与平静的准则。这些 看似与数据分析毫不相关的内

13、容,却是我塑造自己价值观、提升自己认知水平与养成多维度思考习惯的方法论。也正是基于对这些知 识的总结,让我开启了一条“不按常规”但却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之路。 1.1 我的数据分析之路,从一个善良的动机开始 2005年11月,前同事志鹏即将离开东莞,准备去深圳开始他的新生活。他把手头的工作整理成文档移交给我,其中包括2005年 电信局提供给我单位的每月电话费情况明细表,志鹏交待说:“每月电信局会提供一张所有电话的月度费用明细表,你要核对电 话费用的总支出,只要与所有电话的合计金额相等就可以了。”在当时看来,这项工作并不复杂。 在接管这项工作之前,我是个ATM(自助取款机)的修理工,主要工作是当A

14、TM出现故障时负责修理。由于志鹏的离职,我有 了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内容。志鹏交接给我的分行本部电话总共有几百部,一个月的费用大约在5万到6万元之间。接手后,好奇心 严重的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交那么多电话费?”当然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模糊是因为它没有直接的答案。“多”是什 么概念?和自己家里的电话费比起来当然算多,因为电话的数量多,费用总额就肯定多了。那单位交的这些电话费的组成是什么样子 的?其中有没有不该花的冤枉钱?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觉得毫无价值,因为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日进斗金,这每月几万块钱的电 话费随随便便就交了,不让单位的电话欠费停机就可以了,没必要抠这些细节问题。 很难

15、追溯当时是一个什么诱因导致我想查一查电话费的构成,最大的动机应该是帮行里省点钱吧。但现在看来我做的这件事确实 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创造了一个刻意练习的机会,因为在这个练习里我需要熟练地运用EXCEL里面的 统计函数,而这次的练习也为后来我做其他的数据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1 数据分析的过程 为了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我列了一个问题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问题分解 我将一个问题扩展成两个问题,再由两个问题衍生出另外的问题,我想围绕这几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对于“这些电话是谁在用?”这个问题,我去找了行里的通讯录,通讯录里面有部门、姓名和电话。这样一来,我

16、就可以用 VLOOKUP函数将电话费与使用人结合起来。结合起来的另一个好处是:电话费可以按部门用sumif函数去汇总。 对于“有没有电话是没人用的?”这个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将所有电话全年每月的费用列成一行,如果有的电话每个月的费用 是相同的,那可以主观地判断这些电话可能是闲置的。 最后对于衍生问题“能不能把电话费节省一点?”,除了用前面两个问题的分析结果以外,我还向电信局咨询了话费套餐情况。 企业报装的普通电话当时的固定月租是35元(不管用不用,每个月都要交35元),来电显示是6元/月,总共也就是41(35+6=41) 元。也就是说,如果有来电显示,每个电话每月最少支出41元。但我通过深入了

17、解,得知电信局其实有另外一类话费套餐,叫“汇线 通”(当时的产品名称),这种电话的固定月租只需要18元/月,且拨打4位内部号码(现在是6位),可免费通话。 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我向单位建议将话费套餐做一些调整:换成“汇线通”;闲置的电话取消;使用频率低的电话取消来电显 示。在将109条电话线进行了上述处理后,每个月省下了6214.04元电话费,如果乘以12个月,每年可节省7.45万元。后来,除了本 部的电话,我又将各个支行和网点的电话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每年可省下接近6万元的电话费。如此实施后,本部和基层网点 一年省下来的电话费超过13万元。 要说我做这件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找到一次刻

18、意练习数据分析的机会。从分析到后续采取的措施,这一整套的工作都是 一次创造价值的机会。虽然省下的电话费(13万元/年)对公司来说并不起眼。但是自从把EXCEL的几个函数熟练地应用了一遍后, 我对EXCEL也有了新认识原来EXCEL是如此强大!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可以和现在看这本书的读者分享一个“问题青年”既 会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而且这次数据分析的经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方法打下了基础。 1.1.2 数据分析案例背后的方法论 全球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看过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艾 森拉塞尔和保罗弗里嘉所著的麦肯锡意识、麦肯锡方法

19、和麦肯锡工具等书的读者可能会有如下感悟,麦肯锡解决问题 的一系列方法论可提炼为: 第一步,以事实为基础提出假设,界定问题。 第二步,将问题细分,形成互不重叠的子问题。 第三步,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证实或证伪假设的问题。 第四步,提出方案,推进问题的解决。 第五步,执行方案。 这套方法论在数据分析领域用得非常普遍。而我的第一次数据分析也恰好应用了这套方法论。 1.2 理解大脑并善用它 数据分析,是一种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工作。而承载这个工作任务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理 解大脑结构和它的工作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来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急救的培训,

20、其中有一个项目, 学名叫心肺复苏术(简称为CPR)。培训的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急救就是在救人们的大脑。当人失去意识、呼吸停 止时,就必须实施急救。而当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抢救,46分钟后患者的脑部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 组织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基本上这个人也就没救了。即使有幸救回来,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所以大脑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 1.2.1 分享大脑的一些知识 我们成年人的大脑差不多重1.4千克,其中80%是血液。大脑有差不多140亿个细胞,每天会死亡大约10万个,而且越不用它,死 亡的脑细胞越多。当然也会长出新的来。以前有观点认为人一生中只

21、用了大脑能力的10%,其他的部分都浪费了,而现代科学证明,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百分之百被用到的,没有任何一个部分被闲置。 维持大脑运行的最主要的元素有两个,一是氧气,二是葡萄糖。葡萄糖供应能量,氧气带走产生的垃圾,这两种元素通过血液提 供。 大脑结构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最里面的那层叫作脑干,也叫作蜥蜴脑,它掌管本能活动。外面有一层包着它,叫作边缘系统, 是掌管情绪和感觉的。最外面的一层是大脑皮层,是我们人类特有的部分,它负责语言、记忆和想象,就是人类特有的这些高级功 能。 照顾好大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双聘教授、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应用学习研究脑中心的 主任约翰梅

22、迪纳(John J Medina)在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Brain Rules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Home,and School)一书中总结出了照顾好大脑的12条定律,它又可以浓缩为9条用脑定律。 1.2.2 9条用脑定律 1.越运动越聪明 与不习惯运动的人相比,那些定期运动的人在认知能力上更高一个层次。原理很简单,运动可以让人长出新的毛细血管,还可以 增加血管的宽度,让血液流通更加顺畅,这样就能给各个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葡萄糖,葡萄糖带去能量,氧气带走废料,身体的活 动,包括大脑的运作效率就会提高。那

23、要运动到什么程度呢?约翰梅迪纳认为每周只需要完成两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大脑的机能 就可以达到最佳运转状态。 2.大脑一直在进化,且具有差异性 这里说的进化就是指大脑皮层在不断地扩张,当我们学会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大脑会发生改变。例如当人在看某篇新的文章时, 大脑的皮层就会生长。任何的外部刺激都会让大脑产生结构性的改变,让大脑一直在进化。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不同的神经元,这个 神经元需要特定的信息才能刺激它。虽然每个人的大脑都有神经网络,但组合的方式却不相同,所以人脑不存在“大规模定制”,每 个人都是不同的存在。 3.大脑不关注无聊的事情 人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保持在无聊的事情上。所谓无聊的事情就是

24、唤不起情绪起伏的事情。 4.短期记忆靠第一印象,长期记忆靠有规律的重复 信息输入大脑后,神经元的周围就会长出一根细丝,这个就是短期记忆。如果间隔性地重复,这根细丝就会不断地变粗、变硬, 然后变成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在接受信息的那一瞬间形成的,刺激越强,人记得越深刻。只要记忆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变成长 期记忆。刻意练习的方法论也是依赖于此定律,也就是说,必须经过大量有规律的重复训练,才能将一项技能转换成自己的本能。我 训练自己的数据分析技能同样有赖于这条定律。 5.睡觉睡得好,大脑才能转得快 睡眠对大脑来说就是最好的修复手段。睡眠缺失会损伤一个人的注意力、执行力、工作能力和记忆力。斯坦福大学的

25、一个研究员 做了一项针对篮球队队员的睡眠研究,他发现让队员们的睡眠时间增加到每天八个半小时,持续五周之后,这些队员的罚球命中率上 升了9%,三分球命中率上升了9.2%。对专业运动员而言这些进步非常惊人。那标准的睡眠时间是多久呢?对此没有最佳答案。不 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瞌睡了就小睡一会儿,不硬扛,一定对大脑是有好处的。 6.超过临界点的压力会损伤大脑 肾上腺素荷尔蒙的分泌,是人的身体应对外部刺激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如果人无法对外部的刺激进行有效的认知,肾上腺素就 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退不下去,这就会让人进入慢性应激状态,进而让人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压力有一个临界点,如果没有超过那个临界点,它

26、是可以给人动力的,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超过临界点,且长时间无法正确缓 解压力,则会严重损伤人的认知,降低免疫系统,损伤学习能力。若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让人产生无助的感觉,严重时会发展成抑 郁症。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有一节论述正确对待压力的方法。 7.大脑喜欢多重感官的世界 大脑的工作特点是多重感官并行合作,如果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个感官叠加起来同时刺激你,那这时大脑对这种信息的记 忆一定是最深刻的。对于学习,除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还可以用耳朵去听,后面会有一节对此进行论述。眼睛会为大脑接收80%的 信息,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对其他感官的利用比较忽视。 8.大脑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大

27、脑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女性说话的时候,左右脑都要使用,而男性通常只使用一边。女性左右脑之间有厚厚的神 经纤维连着,而男性的比较稀薄,这就使得女性的语言系统通常要比男性发达。对压力引起的情感体验,男女也存在差异,男性总会 记住更多的要点,而女性则会记住更多的细节。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而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有可能罹患 抑郁症。 9.好奇心驱动大脑不断成长 研究表明,成人大脑的某些区域可以像儿童那样保持着可塑性,也可以不断地产生新连接,成为新的神经元。可见,我们都可以 成为终身学习者,而驱动力就是好奇心。约翰梅迪纳去访问那些老科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发现那些学者虽然都是七八十岁,

28、但是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维敏捷度和20多岁的小伙子差不多。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地试验、探索。有些学者甚至把要做的实验规划到 自己死后。这些学者就是一群对大脑运用、开发到极致的人。 使用大脑并不是1+1=2,而是可以靠简单的时间叠加来增加产出的,尤其是数据分析这种使用大脑较多的工作。科学地使用大脑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约翰梅迪纳的观点是:每周最少进行两次30分钟的慢跑(注意是慢跑,标准是可以边跑边思考问题);用情绪的起 伏唤起大脑的注意力;短期记忆靠第一印象,长期记忆靠规律性地重复;保持有质量的睡眠;正确地对待压力;运用多个感官进行学 习,例如开发自己的耳朵;根据男女大脑结构

29、的差别合理安排分工;最后是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好奇心也是驱动人们去进行数据分 析的重要元素。 1.3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工作方法。他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觉得需要 找个计时教练,后来他找到了一枚厨房定时器当他的教练。这种厨房定时器形状和西红柿(Pomodoro,意大利语番茄的意思)相 仿,于是“番茄工作法”由此产生。“番茄工作法”以其简单实用流行于世。用一句话描述番茄工作法就是:列出每日任务,设置25 分钟的番茄钟,开始逐个执行;工作25分钟,响铃后好好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工作,周而复始。番茄工作法最大的意义是让自己提 升工作效

30、率,掌控自己的工作。 1.3.1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与演化 番茄工作法的理论基础:戴明环。戴明环简称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 想成型,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而且进行了广泛宣传。 PDCA的全称分别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如图1-2所示。 图1-2 PDCA循环 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质量奖中,日本戴明奖是创立最早的一个。它始创于1951年,为的是纪念已故的威廉爱德华戴明博士 (见图1-3),他为日本战后产品质量控制的发展做

31、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业界认为,他的教诲帮助日本企业建立了一个基础,正是在 这个基础之上,日本的产品质量才达到今天这样被世界广泛承认的水平。戴明质量奖创办至今已有40余年,目前有超过160个的日本 企业获得戴明运用奖,这些获奖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戴明奖虽然诞生于日本,但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 奖项。 图1-3 戴明与他的观点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与刻意练习的3F原则有相似之处,比如3F原则中的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与Fix it(纠正),与 戴明环PDCA的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32、2 番茄工作法的操作 番茄工作法包括三个环节: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后期回顾。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包括两张计划表和一个番茄计时器。现在各类应用商城、APP STORE里都有番茄工作法相关的应用可供使用。 这两张计划表和通常所用的工作计划表有两个差别: 常用的工作计划表,列出的是准备完成的任务;番茄工作表列出的是今天待办的任务。 常用的工作计划表更关注完成任务;而番茄工作表关注的是完成时所用的番茄钟时间。 番茄钟:以25分钟为单位的倒计时时间段。若完成一项工作需要25分钟,即要1个番茄钟;需要50分钟,即要两个番茄钟。番茄 工作法的流程如图1-4所示。 图1-4 番茄工作法的流程 这样做有两个

33、好处: 把大任务拆解为番茄钟,有效化解大任务带给人的压迫感,缓解拖延症。 加入25分钟的番茄时间,有效反馈工作量。 2.中期执行 中期执行包括两部分:专注工作,休息。 如何专注工作?要专注工作需要先了解专注被打断的来源,来源包括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两种。内部打断:被自己的念头和想法 打断,例如想起还有其他事情没做,或想起要发信息给别人。外部打断:被外人打断,例如电话响起、微信响起、突然给人叫去开会 等。 应对的办法:十分紧急需要去处理的,作废此番茄钟。不十分紧急的大部分外部打断,可通过以下4个步骤解决。 步骤1,告知:我正在写报告,还需要25分钟时间。 步骤2,协商:可不可以25分钟后,我去帮你

34、?可不可以让别人帮你? 步骤3,计划:将未做事项写进待办任务清单。 步骤4,答复:履行承诺,番茄钟结束之后,再去执行外部的事项。 专心工作就是要达到心流的状态。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 中断。它的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提出这个概念的著名 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是多样化的。但心流状态被打断后,重新进入心流状态,需要1015分钟 时间。 每个番茄钟后之所以要保证5分钟的休息时间,是因为高效工作的大脑,会丧失全局思考的能力。休息时可保持正念(后面会详

35、 细介绍正念)。当听到番茄钟的声音后,感受自身的存在并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头脑放空,完全不想任何事情。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从大脑的工作原理来看,虽然人在休息,但大脑依然在运转。历史上就有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休息的过 程中悟出了苯分子环状结构的例子: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 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象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季的某一天,凯库勒坐 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 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

36、,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3.后期回顾 到回顾阶段,需要针对预估工作钟和实际工作钟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的原因,把经验和总结应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续 改进。 运用番茄工作法是为了科学地工作,科学地休息。工作时专注于工作,进入心流状态,休息时保持正念专注自己的呼吸。在这种 工作与休息交替发生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创意、好的想法也许不经意就出现了。 1.4 保持正念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欲望折磨,被琐事烦扰。我以前也经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了他人,更多 的是伤害了自己。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是那些还没有发生的问题。佛教中提出“正念”这个概念,

37、是因为“念”的稳定,可以使修 行者保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纵的力量。 正念首先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被广泛传授,它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差异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多种形 式,但本质是一致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念被介绍到西方,为心理学界所注意,经美国的乔卡巴金(Kabat-Zinn.J)等学者的 研究,渐渐改良并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mindfulness),也因此诞生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辩证 行为疗法(DBT)、接受实现疗法(ACT)、正念认知疗法(MBCT)等当代著名心理疗法。正念的练习还运用在包括焦虑、抑郁、 疼痛情

38、况下的心理干预中,也包括在如何处理夫妻、亲子关系、衰老和死亡等方面。越南的一行禅师在写给一位朋友的长信里,用最 通俗易懂的例子介绍了正念。后来这封信被印成一本书,叫正念的奇迹。 1.4.1 正念,从洗碗说起 很多人都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要在寺庙里洗所有人的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人们在洗碗时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 的当下,我们是完全的自己,随着自己的呼吸,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觉察到自己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想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游戏中,或者想看一部喜欢

39、的电视剧,那么就会急 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洗碗这件事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做,且让人感觉到痛苦的任务。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无法感受到把碗洗干 净这件事情本身的快乐。 如果不懂得正确地对待洗碗这件事,那么同样也很难去理解喝茶、吃饭等日常生活中细小事情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 把每天的生活都当成不得不做的差事一般,那么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1.4.2 正念就是吃橘子 一行禅师和朋友吉姆一起旅行。当他们坐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的时候,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开始吃之前,又 掰好另一瓣准备送入口中,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这和我们平时吃饭是何其类似,我们甚至边吃饭边玩手机。

40、禅师对吉姆 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处于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作真正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一行禅师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 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1.4.3 正念的哲学故事 有个皇帝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出三个问题,他认为只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不会再有差错发生。皇帝的三个问题是: 1)做每件事情的最好时间是何时? 2)与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 3)无论何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皇帝下令全国各地遍贴告示:如果有人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将获重赏。不少人看到

41、告示便赶去皇宫。每个人的答案都各不相同。 有人对第一个问题的建议是,皇帝应制订一个详尽的时间表,将每年、每月、每时、每刻应做的工作都规划好,然后依表行事。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有人认为,提前计划是不可能的,皇帝应该放弃一切无谓的玩乐,保持对每一件事情的关注,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情。 还有人说,皇帝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具备对一切事情的先见之明,以决定什么时候该做哪一件工作,因此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智 囊团,然后根据这个智囊团的建议行事。 最后还有一些人说,有一些事情需要马上决定,没有时间等待磋商,但是,如果想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应该去请教术士和 预言家。 众人对第二

42、个问题(与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的回答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说,皇帝应该完全信任大臣,有人说要相信神 父和教皇,还有一些人推荐医生,也有人推荐武士。 至于第三个问题,答案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科学,有人说是宗教,还有人主张军事技术。 皇帝对所有这些回答都不满意,一分奖赏都没有给出。 思考了几个晚上之后,皇帝决定去拜访一位住在山上的隐士,据说他是一名什么都知道的智者。尽管皇帝知道这位隐士从来不下 山,而且只接待穷人,拒绝与权贵来往,但他还是希望能找到这位隐士,并请教他这三个问题。于是,皇帝乔装成农民,命令侍从在 山下等他,独自一人上山去寻找那位高人。 当皇帝来到这位高人的住处时,他发现高人正

43、在屋前的菜园翻土。高人看见这位陌生人,点头致意后,又继续翻土。这项工作对 高人来说显然很吃力。他年纪大了,每次把铲子戳进地里翻土时,都会气喘吁吁。 皇帝走近他,说:“我来这儿请你帮忙回答三个问题,即做每件事情的最好时间是何时?与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无论何 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高人仔细听着,但是只拍了拍皇帝的肩膀,就继续翻土去了。皇帝说:您一定累了。来,让我来帮帮您。“高人谢过皇帝,把铲 子递给他,然后坐到地上休息。翻了一会儿土后,皇帝停下来转向高人,重复了他的三个问题。高人仍然没有回答,而是站起来指着 铲子说:你休息一下吧!我可以接着翻土。”可皇帝没有停下来,还是继续翻土。两

44、个小时过去,太阳马上要落山了。皇帝终于放下 铲子,对高人说:“我来这儿是为了问您三个问题。如果您不能给我任何回答,请明白地告诉我,这样我好早点回家。” 高人抬起头,问皇帝:“你听见有人在那边跑吗?”皇帝转过头。他看见一个长着白色长胡子的人从森林里冒出来,手捂着流血 的肚子狂奔。这个人向皇帝跑来,却在中途倒地,失去了知觉,发出一阵呻吟声。皇帝和高人把这个人的衣服解开,发现他受了很重 的伤。皇帝帮那个人清洗了伤口,然后用他的衣服替他包扎。 那个受伤的人后来恢复了知觉,想要喝水。皇帝跑到溪边,打回一壶清水。此时太阳已落山,夜晚开始变冷。高人和皇帝一起把 那个男人抬进屋里,放到床上。那个男人闭着眼睛,

45、静静地躺着。经过漫长的爬山、翻土与救人后,皇帝已筋疲力尽,倚门而睡。当 他醒来时,太阳已升起。他一时忘记自己身处何地,自己到这里是来干什么的。他向床上望去,发现那个受伤的男人也正困惑地看着 他。随后那个男人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请原谅我。” “你干了什么要我原谅呢?”皇帝问。 “你不认识我,陛下。但是我认识你。我是你的死敌,我曾发誓要向你复仇,因为在上次战争中,你杀了我的兄弟,抢走了我的 财产。当我得知你要独自上山来找这位高人,我就决定在你回来的路上突袭你,但是我等了很久都等不到你,却遇到了你的侍从。他 们认出了我,把我砍伤了。很幸运,我逃脱了,跑到了这里。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现在肯定死了。我

46、原本想杀你,可是你却救了我 的命!我很惭愧,我的感激难以用语言形容。如果我活着,我发誓余生要做你的仆人,而且我会命令我的子孙都这样做。请原谅我 吧!” 能与宿敌和解,皇帝也很高兴。他不仅原谅了这个男人,还答应退还这个人的所有财产,之后,皇帝还派自己的御医和仆人去照 顾这个男人,直到他完全康复。在命令侍从把这个男人送回家后,皇帝又回去看高人,想在回宫之前,再尝试问那三个问题。 再见时,皇帝发现高人正在他们前一天翻过土的地里播种。高人站起来看着皇帝:“您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答了吗?” “什么?”皇帝迷惑地问。 高人回答道:“昨天,如果你没有因为我年老而对我生起怜悯心,从而助我翻土的话,你肯定会在回

47、家的路上受到那个人的攻 击,然后会后悔没有与我在一起。所以,对于当时的你来说,最重要的时间是翻土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是我。后来,那个受伤的人跑 到这儿来,对于那时的你来说,最重要的时间是你帮他包扎伤口的时间,因为如果你没有照顾他,他肯定会死的,而你也失去了与他 和解的机会。同样,他是当时最重要的人,而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看他的伤口。记住,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当下是我们唯一 能够支配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是当下和你在一起的人、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 事,是使你身边的人快乐,因为这才是人生所追求的。” 这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写的故事,故事

48、中也蕴含了深刻的正念哲理。正如一 行禅师对修行正念的建议: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工作即是修行,明朝著名的哲 学家、军事家王阳明也曾对此做出诠释。他曾写信教导自己的学生说:“我何曾对你们说过要专门找时间修炼?每日断案,不都是对 自己心灵的修炼吗?行住坐卧都是禅,当我们把每天所做的工作,把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微小事用心做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 力,有意识地、不予批判地专注当下,这就是在保持正念。”保持正念对于做数据分析的人来说就也是非常重要的。 1.5 阅读 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多维度思考问题,所以知识面丰富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阅读

49、。阅读是一门技能, 大家都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因为阅读需要正确的方法。识别文字符号,理解文字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阅读。这个过程有点像打棒 球,前面的“投手”,就是作者,他想要把他的信息那个“球”投给你。而你就是那个“接球手”,想接住“投手”投给你 的“球”。而横在“投手”和“接球手”之间的“击球手”就是多年来形成的阅读障碍。很多人由于阅读障碍没有培养起阅读的技 能。 1.5.1 认识阅读障碍 由于教育制度使然,很多人从小就厌恶考试,对书本有条件反射式的厌恶。一拿起书,不愉快的记忆就被激活,本能地对书本产 生讨厌的感觉。其次,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致阅读无法持续。很多人一看到字就会打瞌睡,看一会儿书就走神。虽有阅 读之心,但没有阅读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信息碎片化,我们每天看到的字特别多,但都处在一个浅阅 读的状态。注意力很容易被杂乱的信息带着走,若一直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将达不到能力提升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1.5.2 阅读的层次、方法和技巧 1.阅读的四个层次 在快速阅读一书里,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把阅读分为了4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也叫初级阅读。就是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