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2076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一) 记叙文阅读 ( 含散文、小说 )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2015乐山 ) 老师!老师! 阎连科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 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 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 喝着白水, 削了苹果, 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 课。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生于上世纪的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 中,

2、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 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 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 也有文化, 祖国的乡村, 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 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 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 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 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 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 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 我这一生张

3、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 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 在干涸沙地上蜿蜒涓涓,奔袭挣脱, 流着流着, 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 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 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 鉴于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在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曲折、情感真挚感人的 记叙文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纵观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四川省各地市大多选两篇文 章,考查两种文体,有的地市则三种文体都考,如南充、达州、内江等,但不管怎样选,

4、记叙文 阅读是必考文体。而且在选材的内容与题型方面呈现了以下趋势:阅读材料多来自课外,不仅 注重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注重对记叙文文体核心考点的 考查,如对阅读材料标题的理解与作用的品析、内容的概括与梳理、理清记叙顺序和线索、词句 的理解与品析、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品析等方面的考查,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选文视野开阔, 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涉及亲情、成长、家乡、品质、哲思等,体现人文性和时代性特点。题型 更加灵活,特别是开放类试题,包括感言、感想、联想与想象、仿写、公益广告、现象评价等。 另外,题型还侧重与课文的结合。主观类试题及开放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

5、, 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表达能力,突出个性化体验。 预计在2016 年中考中,记叙文仍将是中考命题者的宠儿。“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内容的分析 与探究、语言的理解与品析、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依然是重中之重。 2 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 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 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 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 竟又反问老师道, 地里蚜虫遍布,

6、 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 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 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 么?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 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 m o di ,指年纪八九十岁 ) 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 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 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 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

7、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 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 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 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 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 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1.( 原创 ) 贯穿全文的线

8、索是什 么? (考点一)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文 章线索的把握。记叙文的线索是 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 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 结成一个统一整体。文章一般都 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有时还 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一 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 事件。暗线通常是作者的情感。 本文介绍了“我”与老师的相 见,介绍了老师的一生并回忆了 “我”在学校时的趣闻趣事,表 达了“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参考答案】“我”对老师的 敬爱之情。 2.( 原创 ) 这是一篇 _。( 文学体 裁) ,采用第 _人称,表达方式 以_为主,展开记叙和抒情, 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敬爱之 情。 (考点二

9、) 考点一: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方法指导】 1把握线索: (1) 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2)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3) 注意抒情、 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4) 看段落间 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 出文章的线索。 2理清思路: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 句。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 结构。此外,要牢记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记叙顺序的 特点及作用。 3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体、 人称和主要表达方式,难度不大。 要注意的是:解答表达方式时, 要写全文主要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散文一记叙 3

10、. 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 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 处? (考点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 标题作用的理解。文章的标题有 时候犹如整篇文章的文眼,能重 点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从而点出 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主旨。本文 题目的特点是将“老师”一词反 复并使用感叹号,使用感叹号的 作用是为了突出表现文章主题 老师, 将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将“老师”一词进行反复,是强 调对老师的崇敬。 【参考答案】文章题目运用了 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 感叹 句) 。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 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 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 者的作用。 4.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 旧事。

11、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 的那件事。 (考点四)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 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本题题干 “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 事” ,因而将答题范围确定在第 段, 概括事件应包含人物(“我”) 、 时间 ( 酷暑的一天 ) 、事件 ( 带同学 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顶撞张老 师) 等重要信息, 鉴于文章特别强 调了“我”的内疚, “我”在这件 考点二:把握人称及作用 【方法指导】 相关的文体常识、人称以及描写手法可参照本专题的 “知识清单”部分。 考点三:理解文章标题及作用 【方法指导】 1概括文章的标题。拟写文章标题,首先要找文章的线 索或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有:核心人物 核心

12、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其次,要看开头、看 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理解 ( 分析 ) 标题的含义。 (1) 看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 点明的对象; (2) 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标题 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 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 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爸爸的花 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 则是父亲的离世;(4) 把握标题的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 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 乐观自信、 富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

13、5) 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 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枣 核中的“枣核”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 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 阿长与山海经 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 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表明“我”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7) 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充 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 3分析标题的作用。 (1) 散文文题的作用: 交代文章内容; 点明文章主旨; 交代行文线索;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 小说

14、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 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设置悬念;贯穿全文的线索;为塑 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事中的态度 ( 强词夺理顶撞老师) 不能忽略。 【参考答案】“我”在酷暑的 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 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5.( 原创 ) 选文的主旨是什么? (考点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章主 旨。主旨是通过形象、事件来表 现的。通过分析本文所写的老师 的一生以及“我”在学校时的趣 闻趣事,不难判断作者的感情倾 向。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老 师将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 育的崇高品质的敬爱之情。 考点四: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内

15、容可采用以下方法: (1) 题目扩展法: 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 加扩展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情节。 (2) 要素归纳法: 找出记叙六要素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 主要内容或情节。 (3) 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的是一个段落的主要内 容,将其综合即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或情节。 (4) 结构划分法: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这种结构构成,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人事结果” ,要紧扣中心事件。 考点五: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指导】 1记叙文的主旨: (1) 抓住中心意思的语句;(2) 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 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 来;(3)

16、 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大意连贯 起来并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态度等;(4) 从时代背景入手, 好的文章都具有时代烙印, 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阅读时要理解文章 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含义。 2小说的主旨: (1) 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题目往往最先 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 什么;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通过对三要素的具体分析,从而逐步分析得出小说的主 旨;(3)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 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4) 在时 代大背景下才可以

17、透彻地分析小说的主题。 答题格式: 通过叙述 ( 描写) , 表达了的感情( 或 揭示了道理) 。 1. (考点四、五)作者说, 就是觉得老师伟大。 结合全文, 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 哪里? 5 2. (考点四、五)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 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 凉”? (2015成都 ) 诗与成都 肖复兴 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成都古今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 明成都就是诗城。能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 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

18、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 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 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自得其乐,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 的热闹场景了,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 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时 经济拮据, 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 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 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

19、于诗家之 间风雅的唱和, 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 苦中作乐。 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 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 许,这只是丐帮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 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1913 年,成都慈善人士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 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20、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一座有 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 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 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 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祭拜, 已经成为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与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

21、诗的 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安史之乱后, 杜甫携带稚子, 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 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 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 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 6 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情趣盎然 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的诗句。我一直认为,正是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 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

22、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 心心相通。 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 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 每一朵花。 ? 成都,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 有删改 ) 1. (考点四、五)第段中说, 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 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 (考点四、五) 文章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 概括。 3文章第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4第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

23、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第 13 讲重点词、句、段赏析 (2015南充 )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张丽钧 “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 要高考了; 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 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 号” ,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 “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 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 “白 色的花”处画

24、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7 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 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 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 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 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 光闪烁的名字。 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 式? 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 “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 么渴望

25、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 , 母亲管它叫“野鸽子” ,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 不认得的花, 问它: 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 鸟鸣叫, 就猜: 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 痴情自呼吗? 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 旁若无人“呜儿呜儿”

26、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 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 是啊, 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 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 们说: “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孔夫子说得好: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 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 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

27、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 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1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 词 语 的 表 达 效 果 。 (考点一)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 脸对脸 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 “ 亲 , 你 究 竟 叫 什 么 名 字?”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品 味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结 合上下文, 联系语境作答是 解答此题的好方法。 “飞” 本是鸟儿的本领, 句中主语 是“我”, 这里使用了拟物 的修辞手法, 结合语境“恨 不得”流露出作者的想知 道鸟名的急切心情; 面对人 们的各种称呼, “我”不解 考

28、点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方法指导】 1词语含义的理解 “词语含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这一意义与 词典义有某种内在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答题技巧: (1) 结合语境,推敲深层含义。一般的答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即 具体分析品味其语境义。(2) 注意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明 确词语含义;注意细节,如词语的轻重、范围、适应的对象、搭配 的习惯、 口语还是书面语等。(3) 遇到指示代词, 从上句或上文查找。 (4) 联系人物感情、景物特点思考。 2词语的表达效果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入手。 (2) 从文章的中心、人物的感情变化

29、( 写人、叙事 ) 、景物的 特点 ( 绘景 ) 等方面入手。 (3) 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如叠词的节奏 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传神。 8 困惑,它究竟叫什么鸟。 【参考答案】“飞”, 把 “我”比成鸟 ( 拟物 ) , 突出 作者急切想知道鸟名的心 情;“究竟”, 强调作者内 心的困惑纠结。 2. 揣摩第段画线句子的 意蕴。 (考点二)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 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 解和赏析重点句子深层含 义的能力。 第自然段首句 引用孔夫子的话, 表明人类 应该亲近动物。第3、 4 句 从反面来说明伤害动物就 是伤害人类自己。 结合全段 来看,

30、地球是家园, 万物皆 手足, 互相联系和依托, 名 字就是代表而已, 人应尊重 自然, 与自然和平相处。 结 合选文主旨来看, 流露出作 者亲近自然, 尊重自然的热 望。 【参考答案】万物之间有 千千结, 伤害鸟兽草木, 伤 害自然,后果迟早要蔓延到 人类自己身上。 表现了作者 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热 望。 考点二: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方法指导】 1句子含义的理解 可分三步完成: (1) 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 结合上下文, 分析修辞, 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3) 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 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

31、特殊句的深层含义。 2句子的赏析: (1) 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指句子含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句式、词性等。 (2) 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法,无以上两点,则 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 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 (4) 答题格式: 哲理句 ( 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 赏析:这个句子起了 点题的作用,告诉了的道理( 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 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 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 或使观点更鲜明) ;感 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 写,具体地写出了。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 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 出了。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韵 律美,写出了。修辞句的赏析( 见下表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