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教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2562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4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史教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音乐概述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及其概况。 教学重难点: 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19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音乐的发展脉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现,我 国可考的音乐文明史可追溯至近9000 年前,甚至更为久远。 中国音乐历史的进程,实际上是以古代的炎黄部落所组成的“华夏集团”为中心,与 其四周部落或民族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即“四夷之乐” -东夷、 南蛮、 西戎、北狄。 先秦时期(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远古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是乐舞活动,乐器大致

2、有 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种,此时期的音乐是集歌、舞、乐一体的音乐。 周代进入了奴隶社会, 出现了六代乐舞 、乐悬制度、礼乐制度,从此,音乐成为了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 最为典型的乐器要数曾侯乙墓编钟,乐律学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期亦 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最为繁盛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音乐体裁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鼓吹乐、古琴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歌舞发展的顶峰时期,称为是歌舞伎时代。无论在政治、经济、 文化、 还是其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在中外交流方面,当时的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与 此同时带来了诸多乐器(琵琶、箜篌、羌笛、荜栗

3、等)、曲调、乐舞、音乐理论等等。 宋元时期,戏曲居于主导地位。音乐体裁有:说唱音乐、杂剧等。杂剧居于首要地位。 到元代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四大传奇。音乐理论也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结束期。出现了民歌小曲;其次,在律学上的成就是朱载育 的“新法密律”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价值。 20 世纪 50 年代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 新的产物, 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友好交流;民间器乐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 演奏形式 -吹奏乐、广东音乐、丝竹乐等;各种新式乐团也随之出现,为新音乐运动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20

4、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五六十年代时,无论在声乐、器乐、还是格局、舞剧、电 影音乐等, 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与创作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六七十年 代,除了声乐作品有“毛主席语录歌”和“大颂扬”歌曲;戏曲和歌舞剧音乐有“革命样板 戏”外,其余创作和表演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八十年代后,是信息时代的多元文化,是音 乐艺术的发展也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课后作业: 查找各个时期相关的音乐体裁、音乐家。 教学反思: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音乐史,表现出一种很渴望学习的神态,上课能集中精力,理由是理 论知识与图片的结合,今后会更加使用好多媒体! 第一章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5、掌握这一时期的乐舞形态、乐器种类、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六代乐舞 、贾湖骨笛、曾侯乙墓编钟、礼乐制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到了新石器,才有了早期音乐的存在。夏商时期, 进入了奴隶社会,标志着社会阶级的诞生,也意味着音乐被奴隶主使用,表现为祭祀活动中 的音乐和图腾崇拜。周代,思想体系,政治制度承袭了商代。他们也注重祭祀,对神鬼持信 奉态度。当时的礼乐文明是封建礼教的最佳体现。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衰落,“礼崩乐坏” , 文化下移, 郑卫之音,使得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钟磬之乐的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战国时 期,出现了

6、七国争霸的局面,其中楚文化尤为突出,这种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音乐形态的 发展。 二、音乐体裁 (一)、乐舞 1、原始乐舞: 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我国乐舞的早期形态。 2、 六代乐舞 : 从原始社会至周代产生的六部由代表性的乐舞,是黄帝时代的 云门、 尧的咸 池 、舜的韶 、夏的大夏 、商的大濩 、周的大武 、我国乐舞的创作由幻想 性发展至现实性,可看到我国乐舞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二) 、古歌 1、 葛天氏之乐 :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葛天氏部落族流传下来的一首声乐套曲,包括载民、 玄鸟 等八首歌,这部作品在表演时,由舞蹈、由道具。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 2、 蜡辞

7、: 是一首祭歌,反映了部落先民们在每年岁末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土 壤回原位,流水归深谷,不要发生虫害,灾荒等自然灾害,盼望丰收的愿望。 (三)、乐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1、贾湖骨笛: 20 世纪 80 年代,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骨笛,出土有25 支,为 7、 8 音 孔,据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 年,它为我国早期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证据,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律学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的情况, 它把中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推进了3000 年。 2、埙: 原始社会至商代发展的一种乐器,陶制,卵形,原始社会后期的埙,无发音孔或仅有 一个发音孔,可

8、奏一个三度音程;夏代的埙发展至三音孔,可奏二三四五六度音程,商代的 埙发展至五音孔,可奏七声音阶及部分半音。价值: 可考察我国原始社会至商代音阶的发展 情况,可反映当时的作曲技术。 3、曾侯乙墓编钟: 20 世纪 80 年代,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64 枚,可以旋律、多声部、 转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音乐创作的情况,鈡上铭文3000 余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乐理著作; 每钟发双音, 为三度关系,说明在音乐实践中已运用三分损益律与纯律,代表当 时律学发展的高度。它为公元5世纪的遗物,证明了中国首先发现的三分损益律。 4、磬:一种打击乐器 5、骨哨:一种吹奏乐器。 6、鼓:一种打击

9、乐器 7、铜铃:一种打击乐器。 三、音乐理论 (一)、礼乐制度: 礼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礼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称为礼乐制度。用乐制度规定:王 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二)、八音分类法: 是我国古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三)、三分损益率: 是春秋时期乐律生成的计算方法,是以弦的长度为计算基础。 (四) 、十二率: 是乐律学名词,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 太簇、 夹钟、 姑冼、 仲吕、 蕤宾、 林钟、夷则、无射、应钟。凡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凡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 (五) 、 乐记: 成书于汉初,是先秦儒家关于礼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

10、乐记共23 篇,前8 篇论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3 篇记录了有关音乐人物及其言行。 (六)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 雅 、 颂三部分,包括民间歌曲、宫廷 音乐、和祭祀乐舞三大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风包括15 国风,共 160 首,基本上是 北方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共105 篇,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共40 篇,是古老的 祭歌和乐舞。 (七)、诸子音乐说: 春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以及老庄学派等。 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兴与 诗、立于礼、成于乐” 。 墨家:对音乐持否定态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

11、衣、劳者不得息” 老庄学派:老子否定人为的音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 。庄子认为“无声之中独闻和”、 “金石不得无以鸣” 、否定“彰声而声遗”的世俗礼乐。 课后作业: 对学习了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感想 教学反思: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最初乐舞的形象,与现在的音乐、 舞蹈相联系, 对音乐有了一种 挚爱与渴望。但是对百家音乐思想有些难解,课后应对看资料去了解。 四、音响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秦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相和歌、相和大曲、李延年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12、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立号为皇帝。统一了度量衡、钱币、文字。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行同轮”,由此,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这样聚集了各 国的音乐文化、民间音乐,促进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汉代,沿袭秦制,政治、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科学高峰,把音乐带入了 中古伎乐时期。 由于统治者喜欢民间音乐,促进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融合,即相和大曲 便是当时的产物,进入了以歌舞伎为主流的时代。此外,西乐东渐, 刮起了一阵胡风,随之, 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与胡乐相融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二、音乐体裁 (一)歌曲 1、相和歌: 秦汉时在民间歌曲基

13、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化歌曲形式。 在发展中,曾有徒歌、但歌、和带管弦乐伴奏的相和歌三种。演唱者持节歌唱,伴奏乐器: 笙、笛、琴、瑟、琵琶等。代表作大风歌。 2、相和大曲:相和歌发展的高级形式为相和大曲,曲式结构为艳、曲、乱。代表作品 白鹄、 东门、 西山,其作品带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二)器乐 1、古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称七弦琴。由古琴演奏的琴曲与琴 歌,也称弦歌。 三、音乐机构 1、乐府:创始于秦代的我国官方音乐机构,职能: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 组织大型的音乐活动、训练乐工。音乐管理的乐工,如档案等。乐府在汉武帝时最盛行,乐 工达一千人,代表音乐

14、家为李延年为最高管理长官。,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四、音乐家 1、李延年:乐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曾为司马相如等人撰写诗词配曲、运用外来音调进 行创作改编的音乐才能。 五、音乐理论 1、京房六十律: 汉代音乐家京房提出的一种律制,他在三分损益法求出第十二律之后, 继续损益推算, 直至第六十律。价值: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发现了三分损益法的优点 和缺陷(不能旋转调) ;在客观上显示出五十三平均律这个律学结果。 六、音乐欣赏 1、琴曲:广陵散、 课后作业: 总结秦汉时期的音乐体裁 教学反思: 秦汉时期的音乐,相对于远古时期的音乐,已有一定的发展,且音乐思想、 乐律有了一 定的体系,同学们认为乐律知识较

15、难懂,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应该将知识深入浅出。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的音乐机构、音乐体裁、音乐家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清商乐、清商大曲、苏祗婆、文字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比较频繁。政治中心从北方的长安、洛阳转 向南京, 随之出现了清商乐体裁。当时的音乐家由于政治的黑暗,所作的作品都有反叛思想, 表现出的作品性格都倔强,为了宣泄他们的情绪,只有通过古琴来表达,这样,文人与音乐 结合,促进了古琴的发展。此外,西域音乐、印度佛教都传入中原,为隋唐

16、燕乐的风格打下 了基础。 二、音乐体裁 1、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相和歌、相和大曲流入南方,与当地的民间 音乐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音乐风格。包括吴歌、 西曲、 神弦曲三类。 吴歌的特点: 曲调优美, 婉转、抒情性强,如子夜歌;西曲的特点:热烈、奔放、舞蹈性强,如莫愁乐、 那 呵滩 。 2、清商大曲:清商乐的高级形式为清商大曲,是歌唱、器乐、舞蹈的一种综合音乐。 曲式结构为弦、歌弦、送歌弦,大大加强了器乐的表现。特点:抒情性高、作品追求意境或 情境。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玉树后庭花 。 三、音乐家 1、曹妙达:北齐宫廷中的西域任他对曲项琵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2

17、、苏祗婆:北周天和三年随阿史那公主抵达长安的一位龟兹乐人,擅长琵琶的演奏, 精通龟兹的宫调理论,将西域的五旦七调理论传授给北国的内史大夫郑译。苏祗婆对促进西 域与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对隋唐燕乐宫调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功绩。 3、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著有古琴艺术的辞赋琴赋。 4、阮籍: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著有琴曲酒狂,他崇奉老庄之学,在政治 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四、音乐理论 1、文字谱:是一种用文字详细记述古琴演奏时的指法、弦位、与乐曲的琴谱。记录了 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碣石调幽兰谱是我们现今见到的中国最早的 记谱法实例。 2、

18、何承天新律:魏晋南北朝时何承天提出的一种律制,它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将 第十三律与第一律之差平均分为十二等分,然后将此数值一次递加各律之上。价值: 在实践 上初步解决了旋宫转调问题;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世界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成果。 3、声无哀乐论:是嵇康撰写的音乐美学著作,他提出了音乐的娱乐作用与美感作用, 而否定了音乐的教化作用与道德作用。他一反传统的思辨方式阐述了崇尚自然、注重体验、 重视审美特殊规律的音乐美学观,主张提倡音乐自身的功能性。是一种带有明显“自律论” 色彩的美学观点。 4、荀勖笛律:荀勖, 是西晋时期重要的乐律学家。他于晋泰始十年制成12 支一套形如 后世直吹之萧的笛律,

19、每笛适用于吹奏一调,正应十二律。 五、音乐欣赏 1、琴曲:酒狂,相传是阮籍创作的一首琴曲。 2、琴歌:胡笳十八拍 课后作业: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体裁。 教学反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相对于远古时期的音乐,已有一定的发展,且音乐思想、乐律 有了一定的体系,同学们认为乐律知识较难懂,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应该将知识深入浅出。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音乐(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坐立部伎、燕乐大曲、音乐机构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隋朝结束了两晋以来南北分裂、实行了南北统一,共经历了37

20、年的繁荣昌盛的时代。 在隋朝统治期间,对外贸易比较频繁,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从而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等国的 商业、经济。进而促进了音乐文化交流。为唐朝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为音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使 得唐朝成为歌舞的黄金时期。西域音乐的传入,使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成为了可能性, 以致于出现了坐部伎、立部伎, 使宫廷音乐达到了顶峰时期。唐朝的音乐机构发展到了四个, 培养出了更多的乐伎、歌舞伎,出现了丰富的音乐体裁,由于唐朝出现了较多的歌舞伎,也 使得歌舞伎成为了当时贵族文人重金赎买的对象。 总之,隋唐时期的开放政策,使民间音乐、 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都得

21、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成为了封建音乐文化的全盛时期。 二、音乐体裁 (一)歌舞 1、 隋朝七部乐:国伎(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每一乐部中都有歌曲和舞曲。 2、 隋朝九部乐:在七部乐基础上,增加了“康国”和“疏勒”两部歌舞。 3、唐朝九部乐、十部乐:是在隋朝七部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 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后又加了高昌伎,形成了十部乐。 4、坐部伎:一般歌舞人数较少,少则3 人,最多为12 人。较注重个人技巧,多表现细 腻、抒情的歌舞。器乐演奏均坐在堂上表演,属于小型歌舞乐形式,个人演奏技术与作品要 求极高。 5、立

22、部伎:歌舞人数较多,歌者最少有五六十人,多则达一两百人。多表现气势磅礴、 规模宏大的大型歌舞。歌舞、乐队立于堂下表演。 6、燕乐大曲:又称唐代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 音乐,也是各类形式中发展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结构主要有散序、中序、曲破三 大部分。 7、 霓裳羽衣曲 :是唐朝的大曲作品。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在根据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 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全曲结构共36 段。 (二)、乐器 1、曲项琵琶:由印度传入中国,其形制为梨形音箱,曲项、思弦、四柱、横抱演奏, 用拨子弹奏。 2、箜篌:唐朝的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鳳首箜篌三种形制。在唐代

23、宫廷中占有较突 出的地位。 3、筚篥:由龟兹传入的吹奏乐器,唐代荜栗为九孔,用芦苇作哨片吹奏。 4、羌笛:是羌族的吹奏乐器,汉代已传入内地,为四孔,有双管与单竹两种形制之分。 5、胡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代的吹奏乐器。“似荜栗而无孔,后世卤薄用之。吹 奏出的声音有着别具一格的哀怨情调。 三、音乐机构 (一)大乐署:是唐代隶属于太常寺的最高音乐机构,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主管对 音乐艺人的训练与考核。,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机构。 (二)鼓吹署:唐朝军乐仪仗的官署,专门管理仪仗乐队中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 仪活动。 (三)教坊:属于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是宫中培养乐工的场所,有内

24、教坊和左右教坊 之分,是唐朝歌、舞、乐精华人才的集中之地。 (四)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梨园是学习法曲, 专门训练器乐的组织。 课后作业: 思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音乐机构的发展变化。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从隋唐时期的音乐状况出发,来看我们现在的音乐状况,这种对比法对我们的 讲授很有好处。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音乐(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唐朝著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四、音乐理论 (一)、记谱法 1、减字谱: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古琴专用记谱法,首创者曹柔,它在文字谱的基础上

25、 简化,取偏旁组成新谱字,用来记录古琴音乐演奏的音位和指法。 2、管色谱:属于燕乐半字谱体系,用于笛子、荜栗、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法。 3、弦索谱:属于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种弹拨乐器的记谱法,唐时多用于曲项琵琶、 五弦琵琶、筝等乐器。 4、龟兹谱:是唐代由龟兹传入的鼓谱。 (二)、古文献 1、 乐书要录 :中唐时期出现的一本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作者元万卿等。全书十卷, 现仅存三卷。内容涉及音乐理论,传统乐调、律、谱、器等音乐理论。价值: 是了解唐代宫调理论的重要文献。 2、 教坊记:唐代开元年间重要的音乐著作,崔令钦所著。全书记载了教坊制度、艺 术家、乐曲、重大音乐活动。是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文献。

26、 3、 乐府杂录 :晚唐时期重要音乐著作,作者是段安节。全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体裁、 音乐家、乐器、乐曲、音乐理论等内容。是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音乐材料。 4、 羯鼓录:唐代南卓所著,是关于羯鼓的乐器专史著作。内容包括羯鼓考证、演奏 家及乐曲。是研究唐代的重要音乐文献。 5、 通典乐典 :唐杜佑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历史典章制度的通史。共200 卷,其中7 卷为乐典,内容涉及了历代音乐制度、律学、乐学、乐器学、 歌舞、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乐舞奏议等方面。是一部记述音乐历 史源流的著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五、音乐家 1、永新:开元年间宫廷女歌手,歌唱能力曾一时传为佳话。 2、

27、段善本:唐代琵琶名家。 3、雷海清:梨园乐工,精通琵琶演奏。 4、康昆仑:唐代琵琶名家。 六、作品赏析 琴曲梅花三弄 琴曲离骚 阳关三叠 綠腰舞 霓裳羽衣曲 秦王破阵乐 课后作业: 思考从隋唐时期所用的乐器来看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反思: 隋唐音乐, 已显示出音乐的繁荣,同学们看到了这种繁荣的景象很是惊奇。尤其对这时 期的舞蹈钦佩不已。对于自己的课前准备,还是有些欠缺,由于资料缺乏,没能让同学们了 解更透彻,这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任务,不断的搜集资料。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一) 宋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宋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鼓子词、诸宫调、唱赚、宋杂剧、

28、宋南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安定、人口增 多,呈现出一派繁荣,由此,人们有了多余的时间去寻求娱乐,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 子和勾栏)、新的音乐体裁。后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治中心由北方迁入南方,称为南宋。 北方的音乐随着人们的南迁也被带到南方,与当地的民间音乐音乐想结合,形成了新的音乐 体裁。 二、音乐体裁 (一)歌曲 1、 宋词:也叫词乐,是唐代诗乐后,我国艺术歌曲的又一发展。风格上:有豪放派、婉 约派。代表:苏轼、柳永。创作方法有依曲填词,自度

29、曲。曲式结构有令、慢、近、犯。 旋律以旧音阶宫羽调式为主,多用上下四度转调。代表:扬州慢、 杏花天影。 2、 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所著。 这部歌曲集中用三种记谱法记写了三类不同形式的歌曲。 包括祭神曲越九歌10 首,用律吕字谱记写。琴歌古怨1 首,用减字谱记写。词调 歌曲 17 首,用宋代俗字谱记写。 (二)说唱音乐 1、鼓子词:宋代产生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演唱者击鼓伴奏而得名。它的音乐用一个 曲调反复变化演唱,来讲唱故事,说唱交互。代表作品:赵德璘元微之崔莺 莺商调蝶恋花 、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 2、唱赚:是勾栏艺人在吸收流行于北宋汴梁鼓板基础上创新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早 期包含缠令、

30、缠达两种曲式。唱赚的曲本叫赚词,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 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伴奏乐器为鼓、 板、笛等。 3 、诸宫调:宋代产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相传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其音乐来 自唐宋大曲及民间乐曲、曲子。伴奏乐器有鼓、板、笛等。艺术特点:作品结 构庞大,多调性,采用转调技术。曲式结构多样样。代表曲目:董解元西厢记 诸宫调、 天宝遗事诸宫调 。 4、涯词:也称崖词,是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深受城市子弟的喜爱。 (三)戏曲 1、宋杂剧:宋代北方戏曲的体裁。艺术特点:音乐结构分艳段、正杂剧、散段三部分。 音乐来源于唐宋大曲、诸宫调及民间曲牌,音乐为气盛音阶,

31、曲调高亢、豪放。 伴奏乐器有鼓板笛。表演有角色之分, 净、旦、孤、末。代表作品:莺莺六么 。 2、宋南戏:宋代南方的戏曲,艺术特点:剧本可长可短,只有一个故事;音乐每折可 转换宫调,五声音阶,曲调优美,抒情性强;作曲手法:南戏音乐创造了许多 新的作曲手法,如前腔换头、南北合套等。表演分独唱、对唱、合唱多种形式。 代表作品:王焕、 乐昌分镜 。 (四)乐器 1、古琴:郭沔潇湘水云 2、 琵琶 三、音乐理论 1、蔡元定十八律: 宋代蔡元定所提出的一种律制,在三分损益法求出前十二律的举出 上,继续算出六律,以解决旋宫转调中出现的音程不统一问题。价值:在理论 上合理解决了三分损益转调后音程不统一问题,

32、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著作: 律吕新书 。 2、陈旸乐书:北宋陈暘著, 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前 95 卷记载音乐史料, 后 105 卷记载声、律、谱、器、音乐体裁等。价值:我国研究宋代以前音乐的 重要文献;书中的乐器图是我国音乐图像学最早的音乐研究成果。 3、 碧鸡漫志 :南宋王灼著,是研究歌曲的专著,对于上古至唐声乐艺术的发展作了 系统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4、 琴史: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朱长文著,共分6 卷。前 5 卷记述了 162 位琴 人或与琴有关的人物事迹。后一卷收有11 篇论著,论述了琴的形制、弦徽、 各部位名称、音调、琴歌, 以及有关琴的美学理论等问题,记载了大

33、量的人物 传记。 四、音乐欣赏 琴曲潇湘水云 教学反思: 通过对送杂剧的学习,同学们看到了戏曲的雏形,明白了角色是如何演变而来。由此, 学生可能对现代京剧颇感一点兴趣。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国粹。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音乐(二) 元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元杂剧、元南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由于蒙古族人的野蛮,无视文化,使当时的文人流落民间,这 样,文人有机会接触到最底层人的生活,创作了许多作品,进一步促进了杂剧的繁荣,出现 了元曲四大家、四大传奇。

34、 二、音乐体裁 (一)说唱音乐 1、货郎儿:元代在商业叫卖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音乐结构为 货郎儿起 +若干曲调 +货郎儿尾,它的高级形式称转调货郎,即用多套曲调讲唱 长篇故事。代表作品: 九转货郎儿 ,伴奏乐器有串鼓、板。 (二)戏曲 1、元杂剧:元代以后,北方的戏曲又进一步发展为元杂剧。艺术特点:每剧四折、每 折一宫;每折主角一人歌唱;伴奏乐器为鼓板笛,高亢、嘹亮,戏剧性强。代表作品:王 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梧桐雨 、郑光祖倩女幽魂 。 2、元南戏:从温州杂剧发展而来,在民间歌舞小戏基础上吸收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长 处至元代后期日趋成熟,角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外

35、末贴等。产生了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四大本及琵琶记 。 三、音乐理论 1、 事林广记 :宋末元初陈元靓辑。本书对古代乐器、乐舞、乐谱、琴谱等有较详细 的记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 唱论:元代燕南芝庵著,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歌唱艺术理论著作。书中内容包 括歌唱方法、格调、情调、技术。并针对歌唱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 四、音乐欣赏 关汉卿窦娥冤 、 王实甫西厢记 、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教学反思: 从宋杂剧元杂剧现代京剧,同学更多地了解了我国的传统音乐。加强理论知识 的趣味性如此之重要。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36、教学重难点: 四大声腔、昆曲、梆子腔、皮黄腔、京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 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疆域很广,是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一条丝 绸之路,带来了中外音乐交流,特别是说唱音乐方面。到明末,内部出现了阶级矛盾,农民 起义,明代灭亡。 清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促进了中国与日本、朝鲜、泰国等 国的音乐交流, 后期,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当时的国家时局,使得市民音乐、 民间小曲、 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有了新的发

37、展。 二、音乐体裁 (一)歌曲 1、民歌 汉族凤阳花鼓 :是一首典型的汉族民间歌舞。旋律优美,节奏活泼,短小精炼, 娱乐性强。 演奏形式:边唱边表演,也可场地表演。手中拿着小鼓一边敲一边 唱。 秧歌调洪秀全起义 :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旋律悠扬、朴素、内容具有新意、形 式新颖。 新疆木卡姆 :维吾尔族悠久的大型民间歌舞,根源追溯到隋唐时期的龟兹乐。它 的结构分大拉额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音乐特点:调式音阶丰富、复 杂、节奏独特。伴奏乐器:手鼓。代表作南疆十二木卡姆。 西藏囊玛:大型的古典歌舞,结构分为引子、若干歌曲、舞蹈代表作品:仓央嘉 措 。 纳西族白沙细乐 :以器乐演奏为主的歌舞形式。

38、其来源与元代蒙古族音乐有关, 音乐缠绵动人, 载歌载舞。 伴奏乐器: 竖笛、胡琴等。 代表作品: 美丽的白云 。 2、小曲 山门六喜 :流行于江苏地区,表演时用琵琶自弹自唱,属曲牌体套曲。 俚曲:将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中部分故事,采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民间小曲, 改编而成的通俗民间说唱形式。又称“蒲松龄俚曲”。 第 2 课时 (二)戏曲 1、四大声腔 海盐腔:元末明初,流行于浙江,演唱风格:文静、优雅、细腻、柔婉。伴奏乐器: 鼓板锣等打击乐器。后衰落。 余姚腔:流行于浙江余姚县,特点:采用地方方言,曲调高亢。用鼓板伴奏。 弋阳腔:流行于江西弋阳,唱腔灵活、自由;风格粗狂、豪放。演唱形式:一人唱众

39、 人和。伴奏用打击乐器。 昆山腔: 元末明初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到明代中叶魏良辅对此进行改革。声腔上细 腻、婉转、唱腔上清新。伴奏以笛、三弦、琵琶、板等。 3、 昆曲: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 的长处,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萧、笙、琵琶等为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 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势于一体的“水磨调”,也称为昆曲。特点:抒情性强, 动作细腻,唱腔与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代表剧目:汤显祖牡丹亭、孔尚 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等。 4、 梆子腔: 又称秦腔、 乱弹、 西秦腔, 因用枣梆子击节奏而得名。是起源于山西、 陕西、 甘肃一带的古老戏曲曲种。梆子

40、腔在北方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多个剧种,后演变成棒 子腔剧种,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声腔系统。梆子腔的伴奏 乐器有板子、梆子、用于击节。主旋乐器用板胡。在秦腔的唱腔分花音、苦音。花音 也叫欢音,是用于表达欢乐的情感。苦音也叫哭音,则用于表达悲哀情调,两者都具 有极强的地方色彩。 5、 皮黄腔:皮黄腔是西皮与二黄腔相结合的产物。西皮起源于秦腔,是在弋阳腔传统的 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西皮腔自由、流畅、,明朗,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高亢的情 绪。二黄腔深沉、柔和,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感叹、悲愤的情绪。二者在唱腔上 构成色彩与情绪的对比。皮黄腔的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主要乐器为板胡。 6

41、、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乾隆五十五年,为给其祝寿,四大徽班应昭入 京,徽班艺人汲取汉戏、徽调、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并加入了京音的特点,逐渐形成 了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京戏”,也叫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其音乐属于板腔体。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的音乐已接近现代,同学们了解又容易些,乐谱、音乐家、各种名曲、乐律、 音乐思想等内容都相当成体系。期待有更多的视听资料给同学们展示。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鼓词、弹词、朱载堉、新法密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42、第 1 课时 (三)说唱音乐 1、鼓词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汉间大鼓,起源于河北省中部地区。伴奏乐器有小三弦和木板,演 员自弹自唱,后期改为用大三弦和铁板伴奏。演奏形式为一人伴唱,传统数目以 中长篇为主。 山东大鼓: 也叫梨花大鼓。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矮脚鼓、敲击犁铧的碎片演唱,也有男女二 人对口演唱,以三弦伴奏的形式。书目以中、短篇为主,有三国、 红楼梦 等唱段。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演唱形式为一人自击鼓、板、站场,也有二人双唱的形式。伴奏乐 器有加用扬琴和萧。唱腔的基本句式为七字、十字句。唱腔为板腔体,有慢板、 垛板、紧板等。 京韵大鼓:也称京音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各地。京

43、韵大鼓是木板和子弟书 的融合,并不断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曲调流畅、明亮、强调字正 腔圆。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自击鼓、板节奏,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2、弹词:我国南方的说唱音乐。 3、道情:原为道士布道时所唱的歌曲。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音乐 属曲牌连缀体。曲调较为丰富。 4、琴书: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一种说唱形式。演唱是以地方方言说唱,曲调因地而异, 常由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代表曲调:凤阳歌、 上合调、 叠断桥。 三、音乐理论 1、朱载育与新法密律: 朱载堉,我国乐律学家,科学家、音乐家。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和乐律的研究。 一生共写了乐律全书、 嘉量

44、算经 、 律吕正论 、 瑟谱等20 多部。其中乐律 全书是一部综合性巨著,涉及律学、乐学、舞学、力学、算学等多种相关学科,其 中书中的乐律学著有律哩融通、 律学新说 、 律吕精义 、 算学新说 4 种。 新法密律, 即十二平均律, 意义:彻底解决了我国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 还原”难题,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在国际上同样 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据有的领先地位。 2、 神奇秘谱 :由朱权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包括 广 陵散 、 酒狂、 小胡笳等唐宋以前的古曲15 首。中下卷“霞外神品”48 曲。共

45、 收录 63 首,说明琴曲的内容及其源流演变,对我国后世古琴艺术的研究与发展起到 重要的作用。 3、 納书楹曲谱 :由清代叶堂编撰,书内收录了昆曲单折戏和一部分地方折子戏,共300 余出,共14 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戏曲谱集。 4、 弦索备考 :又名弦索十三套 ,由清代蒙族文人荣斋所编,所用乐器有琵琶、三弦、 筝、胡琴四种弦乐器。是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 5、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又称李芳园琵琶谱 ,是我国清末编印的一本重要琵琶曲 谱。谱集中收有将军令、 十面埋伏 、 海青拿天鹅等13 套琵琶大曲。 6、公尺谱:是我国一种传统唱名的乐谱,由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用“上、尺、工、凡、 六、五、

46、乙”记谱。节拍用实板和眼。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 领域。 第 2 课时 四、作品赏析 1、琵琶曲十面埋伏 2、琴曲平沙落雁 3、琴曲渔樵问答 4、古琴曲流水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的音乐已接近现代,同学们了解又容易些,乐谱、音乐家、各种名曲、乐律、 音乐思想等内容都相当成体系。期待有更多的视听资料给同学们展示。 第六章 20 世纪 50 年代前的音乐 清末民初的音乐(公元1840-1919 年) 第 1 课时 一、 20 世纪 50 年代前的音乐总体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对经济、政治、军事入侵,对人民残 酷剥削,由此,使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使中国沦

47、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 年,中华民 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标志着清帝国已经结束,民国开始,即标志着中国近代 社会历史的开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使音乐的形态有了变化,从此西方音乐形 式逐步影响到中国,学堂乐歌即是这时期的产物。1919 年,五四运动的影响,涌现出了肖 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民族器乐、儿童歌舞音乐、音乐理论做 出了贡献。 1921 年,共产党的成立,后,国共合作破裂,使近代音乐由城市转入农村,使 工人、农民有了自己的歌曲。1931 年,武装侵略,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涌现出了抗日救 亡的歌曲作家。如:肖友梅、黄自、聂耳、冼星海等许多

48、优秀的音乐家。1941 年,中国抗 日战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京和延安,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产生了显著 的不同特色,涌现出了又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如:马思聪(小提琴)、谭小麟(室内乐) 、丁 善德、瞿维(钢琴) 、贺绿汀、萧淑娴(管弦乐)等。 二、 20 世纪 50 年代前的划分: 18401919. ,启蒙阶段,维新变法-新式学堂 -沈心工、李叔同 1919-1929 ,发展阶段,五四运动-出现了新音乐创作、歌咏演唱-肖友梅、 赵元 任、刘天华 1930-1940,提高阶段,九一八,推进了救亡抗战歌曲-黄自、贺绿汀、聂耳、 冼星 海 1940-1950,再发展阶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秧歌剧,如白毛女 、 夫 妻识字、 兄妹开荒。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20 世纪初学堂乐歌的音乐形态。 教学重难点: 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一次次 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再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 不平等条约,激起了人民爱国理念的觉醒。由于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必然导致了音乐文 化的转型。随着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这种“强势文化”的影响,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