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2730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美术教案(全册).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 . 评述 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课时1 课时 知识 目标 知识储备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 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 的能力。 情感激发点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艺术家创作的背景授课教师 教学班级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时间 一、引课: 1、艺术美术、音乐、语言、文学等。 2、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美术作品捣练图,

2、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 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5、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 二、新课: 播放长臂虾的照片,我国有一位画家画吓堪称一绝,你们知道他是谁 吗?(齐白石)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来画一画这个“长臂虾” 2、师讲述齐白石少年生活及其对虾的特殊情感,播放齐白石的作品 虾,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画的虾及照片中真实的虾,说说齐白石的 虾有什么艺术特点 3、思考讨论 回答教材第五页的三个问题,并再次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虾, 提问串线 复习旧知引出 新知 启发引导 . ;. 看看画家笔下的虾和现实生活中的真虾是否完全一样? 从

3、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 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 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 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4、油画中有菊花, 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 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 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可见,艺术是源于生

4、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通过再现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对照,进一步说明艺术源于生 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油画开国大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真实再现性艺术 2、欣赏凡高的夜咖啡馆,也是再现性艺术吗?显然不是。它 是表现性艺术。 3、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变形的特点,它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 自学能力的培 养 齐白石的故事 对学生的人生 很有启示 学生带着问题 读作品, 学会欣 赏和分析, 提高 总结和表达能 力 . ;. 手绘线条图像 立体图像的表达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 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教学目标 认知目

5、标 1 使学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式,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 本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 掌握用线条表现立体形态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由二维转变为三维;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重点 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难点 让学生的思维由习惯的二维转变成三维,消除学生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陌 生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和表达。 教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用对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游戏导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啊,大 多数东西都是立体的,那同学们会不会画立体的 东西呢? 1.

6、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通过 添画几笔的方式, 将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立体图形, 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正方体引导学生总结出立体 图像的含义: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 长、宽、高三度空间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两位同学在黑板上 画。其余同学在下面画 让学生直接参与, 了解学 生对立体图像的理解和 表达方式。 3. 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出现的这些图像,都表 现了一个立体的对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不是一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 题 由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调动学生自 . ;. 样的呢?主学习。 教师总结: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7、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一、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一般要遵循 透视 的规律。 什么是透视? 请学生们想像一下:眼前一条笔直的马路, 道边是整齐挺拔的行道树。请大家把这一情景给 画下来。 学生练习: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老师在黑板上也画出这样一个情景:学生比较,找出规律:透 视现象就是远处的看上去 小,近处的看上去大。 学生通过比较, 解决问题 老师总结:透视的现象及其规律是:近大远小 二: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 画出来。这种方法能更清晰地表现物象三维关系 的本质特征。 形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1 构成形体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点动

8、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 基本形体:立方体、球体、圆柱体 结合教材第八页观察不同 形体的特征,并尝试着在 草稿纸上画出这些基本形 体 充分了解基本的形体知 识 三、表达主观感受的方法 根据作者对物体结构认识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四 、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一个水杯。 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 同学在纸上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 体现自己对形体的理解。 五 、课堂小节: (课堂延伸 )在我们的其他学科的教材里,看看哪 些是利用立体图像来表达的?他们都采用了什么 样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 色彩的对比 4 调和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设

9、计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心理作用,便于更好的进行设计色彩艺术实 践。 教学重点难点: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心理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欣赏法、讨论法 3.1 对比 311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因素作用发生的视觉色彩现象,都属于色彩的视觉现象。 311 1 同时对比 两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对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 红得更红, 绿得更绿; 黑和白并置, 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 ;.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都是在同时对比作用下产生对比效果的。在某种对比环境下,原来的绿色 看上去也许就带蓝味了。

10、如一个灰色,靠近橙色就会带蓝味,靠近蓝色就带褐位;靠近白色则显得深,靠近黑色显 得较为明亮。色彩的这种同时作用,影响着所有色彩的对比效果。 我们在处理各种对比关系时,只有将同时性的作用加以考虑,才能掌握好对比规律(图3-1 ) 图 3-1 311 2 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都是由视觉生理因素作用发生的视觉色彩现象。同时对比是指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 果;连续对比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在不同颜色刺激之下的对比。 例如, 我们在阳光下长久凝视一张大红色的海报,当你转动眼睛看周围的人时会觉得他们的脸色很绿;当我们 在暗室洗印黑白照片,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时,会觉得正常

11、光线变得很冷。视觉残像也属于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 掌握连续对比的规律,减轻紧张工作条件下所造成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利用它来加强视觉传达的印象。 图 3-2 图 3-2 ,这是一个企业简介,封面、 封底设计师采用了企业主喜欢的蓝色,内页设计师采用了中性灰(在色相、 纯度上属较低的色彩搭配),整体效果给人以外刚内柔的感觉。 312明度对比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饱和的紫色和黄色,一个暗,一个亮,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视觉上不仅 能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有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图 3-3 在色立体中,黑至白共有11 个等级,凡颜色明度差在3 个等级差之内的

12、为明度弱对比,在35 个级数差之内 的为明度中间对比,在五度差以上的,为明度强对比(图3-3 ) 。 . ;. 色彩的明度及明度对比在同时对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312 1 明度是色彩的骨骼 彩色底片上拍摄下物象色彩的所有要素特征;黑白底片上只拍摄下物象色彩的明度特征,此时明度已被从色彩 的整体效果中分离出来了。不仅是照相技术,眼睛也能够把明度从有色彩的关系中离析出来(图3-4 ) 。 图 3-4 又如, 我们在画素描的时候,就必须在观察物象时把颜色特征忽略掉,去观察暗色调的变化,并通过对黑白灰 的控制将对象表现出来。 上述的事实说明,明度性质在色彩诸要

13、素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够摆脱任何有彩色的特征而独立存在。这 种独立性是其他要素所不具备的。色相与纯度必须依赖明度才能存在。在色立体中,明度色阶是一个中心轴,是三 要素的核心,它把色立体中的每一块标色都限定在一定的明度等级上。也就是说,它控制着一切从亮到暗、从鲜艳 到混浊的色彩,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必定同时呈现,明度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 312 2 明度对比决定着颜色形状的认识程度 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物体的色彩及其明度造成的。人们能够捕捉到物体的形态的特征,是因为眼睛具有区分 不同明度和颜色的能力。 我们在不同的底色上放上形状与大小相等,但颜色却不同的图形,在同等光线和距离条件下观看,就

14、会发现这 些图形有的清晰,有的模糊,这种由于不同颜色关系引起对形状辨认清晰与否的程度,称为色彩的认识度。 色彩的认识度主要取决于物体色彩与周围色彩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明度对比关系,明度对比越强,色彩 的认识度就越高,图形也就越清楚(图3-5 ) 。 图 3-5 在第一组图中,图形的色彩与底色地明度差很大,属于认识度高的配色。在第二组图中,图形与底色地明度差 很小,尽管色相对比很强,但仍属于认识度低的配色,因此图形很模糊。 在广告招贴中,常常使用认识度较高的配色,以便使所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 色相对比也可以使我们辨认出物体形态来,但它不像明度对比那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红与绿相配,尽管 色

15、相对比很强,但明度差小,图形的清晰度并不高,属于认识度低的配色。相反,浅蓝色上的图形与深蓝色的底色 相配,尽管是同类色相,但明度差大,属于认识度高的配色,因此图形的清晰度较高。 色相的冷暖和纯度不同,对色彩的认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明度相等的情况下,高纯度的暖色就比低纯度的 冷色鲜明、突出。观察距离越远,这种差距越明显。在诸种对比因素中,强明度对比是高认识度配色的基本条件。 312 3 明度对颜色同时对比的影响 我们首先进行一个实验(图3-6 ) 。 有红、黄、蓝三组色,每组色中都有四个色对,每一色对以纯色为底色,上面置放一个无彩色的色点。 我们会从这三组色对中看到一个现象,由于视觉对颜色补偿

16、现象,每一种底色都会把位于中间的五彩色向它的 补色方向拉动。 . ;. 在红色组中,由于c 色对中的深灰色点,与红底色明度相同,它在四个无彩色点中最呈绿味。其次是b 色对中 的淡灰色点,而a 色对中的白色点和d 色对中的黑色点绿味就不太明显。 在黄色组中,与纯黄底色明度相等的浅灰色点最带紫味。白色点因与纯黄的明度差较小,紫味也很明显。 在蓝色组中,显然是c 色对中的灰色点最带橙味。 图 3-6 图 3-7 实验的结果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利用明度差有利于增强颜色之间的同时对比效果,加大明度差则削弱颜色 的同时对比效果。视觉对明度对比的注意力十分敏锐, 而较强的明度对比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对颜色的

17、感受力。 了解了这一事实,无疑能够使我们在色彩设计中获得很大的主动性。当我们需要强调颜色的同时性效果时,就 应该尽可能的抑制明度对比;当有必要减弱颜色的同时效果时,应该适当加大明度对比。在绘画表现中,利用含蓄 的明度关系可以将色彩引入一个深奥的奇妙境界中。 另外,加强明度对比,可以削弱对纯度对比的感受性(图3-7 ) 。 我们把纯红和纯绿并置在一起当作底色,然后将一小块中性灰色放在这一对补色上,灰色的明度与红色和绿色 相等,此时,我们获得了一个等明度的色场。按照前面的理论,灰色此刻应该由于同时对比作用而发生变化,但此 时的具体情况是灰色被一对补色包围着,这一对补色的并存足以在视觉中形成一种平衡

18、,因此在灰色上发生的同时 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了。此时的灰色看上去极度灰暗,显得毫无生气,与红色和绿色形成了级强烈的鲜艳 与混浊对比。但是当我们把中性灰色提高明度变为淡灰色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明度对比的加强使灰色显得活泼 了,因为它具备了明度对比美的价值。 312 4 明度对色彩空间混合的影响 采用空间混合的原理,不要忘记对明度的控制。在色点、色块、色线保持一定面积和宽度的情况下,倘若相混 各色的明度差过大,是不易发生混色效果的。因为强明度对比才会使这些色块或色线的形状突出。相反,弱明度对 比会使这些色块或色点的形状模糊起来,容易发生色的视觉混合。 在纺织品设计中,使用空间混合的手法尤

19、其要注意明度关系。在花布上, 如果不同颜色的条纹或图样明度接近, 即使色相对比很强烈,整体的色彩效果也会同为一体。但如果条纹或图样地明度差大,形状就会十分突出,强明度 的对比会使花布看上去十分花乱,条纹也有晕眩的感觉。 在具有一定空间距离的艺术设计中,如壁画,壁毯等的色彩,如何掌握恰当的明度对比,都是设计时要精心考 虑的。 312 5 明度与冷暖对比作用于色彩空间的效果 色彩的空间效果可以由多种因素决定。我们排除视觉经验中形态、透明等 方面的因素,即从色彩的明度及冷暖性质来进行分析。 以图 3-8 来说明色彩的空间效果与明度及冷暖性质有关。 把色相环上的各色按照它们的明度等级置放在一个黑色底上

20、,显出了不同 的空间效果。黄色看上去最亮,又属暖色,这两个因素是黄色在空间上有紧迫 感,有形状略大的错觉,这属于光渗现象同样大小的物体,白色物体看上 去要比黑色物体感觉大。比黄色稍向后退的色是橙色,因为它虽属于暖色,但 明度却低于黄色。依次向后退的色是红色、绿色,最远的色是蓝色与紫色,这 是因为它们倾向冷色且明度又很低的原因。 把同样的色置放在白底上,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紫色与蓝色由于和白底形 成强明度对比而显得很突出,此时既可以把它们视为向前迫近的实体,又可视为一个退远的黑洞。黄色的亮度与白 底接近,被白色拉向后方好像失去了原来的光辉。橙色和红色与白地保持明度差,加之它们的暖色性质,因此是白

21、. ;. 底上最有迫近感的色彩。可见,底色地明度对于色彩的空间效果有很大影响。 灰色底上放上与底色同等明度的橙色和蓝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橙色有迫近感而蓝色向后隐退。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明度对比与冷暖性质对色彩冷暖效果的影响。 313 纯度对比 3.1.3.1什么是纯度对比 鲜艳的红色与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度上的差异,色彩的这种鲜浊上的性质的比较,称 为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既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中不同纯度色的对比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纯红和纯 绿相比,红色的鲜艳度更高;纯黄和纯黄绿相比,黄色的鲜艳度更高。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 看到它们之

22、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项对比,既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降低饱和色相的纯度。 (1)混入无彩色黑、白、灰色。 (2)混入该色的补色。 任何一种鲜艳的色,只要它的纯度稍稍降低,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相貌与品格,我们以黄色的纯度变化为例。 纯黄是极夺目的、强有力的色彩。但只要稍稍掺入一点灰色,立即就会失去其耀眼的光辉。纯度的变化也会引 起色相性质的偏离。如果黄色里混入更多的灰色,它就会明显的变冷,在色相上转变为一种不透明的、毫无生气的 黄绿色味。白色混入黄色中,会使黄色迅速淡化,变得及其柔和,失去光辉。黑色混入黄色中,使原本灿烂的色变 为一种非常浑浊的灰黄绿色。

23、 在纯度变化中,一种和浊色相比显得很显眼的颜色,当它和更鲜艳的颜色对比时,看上去就不如原来那样颜色 了。 紫色、 红色与蓝色, 在混入不同量的白色之后,会得到较多层次的淡紫色、粉红色和蓝色,这些颜色虽经淡化, 但颜色的面貌仍较清晰,也很透明,但黑色却可以把饱和的暗紫色与暗蓝色迅速的吞没掉。 改变一个颜色的纯度的过程,无论加白、 加灰还是加黑,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 该色的色相及冷暖倾向发生变化。一般说来,冷色会变暖,暖色会变冷。 要想产生一种单纯的、突出纯度对比的色组,应该选用两种色彩:一种为某一 饱和色相, 另一种是与这一饱和色明度相等的灰色。用这样的两色相混,所得出的 对比效果基本排除了明度

24、对比也基本排除了色相对比(因灰色的混入会引起色相的 些许变化)。将纯色不断增加灰色,直至完全的中性灰,就可获得一个完整的纯度 色阶, 把不同等级的纯度色组合并置,就可以获得强、中、弱纯度的各种对比效果 (图 3-9 ) 。 3 132 强弱不同的纯度对比效果 位于纯度色阶两端的饱和色或近似饱和色于中性灰相比较,产生纯度强对比, 在色阶上间隔大约3 5 个等级的纯度对比属纯度中间对比,间隔只有12 个等级的对比属于纯度弱队比。 色彩纯度对比强的效果明确、肯定,在对比中,饱和色鲜得更加鲜明。若饱和色包围灰色,可使灰色在视觉色 彩补偿的作用下明显的倾向于该色的补色。例如,被橙色刺激的灰色,会明显地呈

25、蓝味。 色彩纯度弱对比是一种非常单一的、有微弱变化的对比。靠近饱和度一段的弱对比,如纯红和邻近纯红的两个 等级的灰红色组成对比场,明显为一种缺少变化的红色场。它与一块整一的纯红色场相比,后者强劲有力,而前者 在微弱的对比中颤抖着,带着一丝不安定感。在灰色一端的弱对比,色调十分灰暗,色感极弱,但有时能表达某种 特殊的气质。 视觉色彩补偿现象同样会发生在纯度中间对比与弱对比效果中,但不会像纯度强对比中发生的那样明显。 . ;. 图 3-10 图 3-11 现实中的自然色彩和应用色彩大都为不同程度含灰的非饱和色,而每一色相在纯度上的微妙变化都会使颜色产 生新的相貌和情调,因为纯度对比可以容纳十分丰富

26、的色彩效果。色相对比要比纯度对比显得单纯。在头脑中设想 色环上某些色相的对比效果似乎并不困难,但如果要想象纯度对比的微妙变化,就不见的胸有成竹了。一个有经验 的色彩工作者,必须熟悉色相的纯度变化,以及这些不同纯度的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做到这一点,要靠实践经 验的积累,只有敏感于色彩纯度的无限丰富性,才能掌握色彩的变化技巧(图3-10 、图 3-11 ) 。 314 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可以发生在饱和色与非饱和色之间。用美丽的、 未经掺和的色环纯色相比,可以得到最鲜明的色相对 比效果。鲜明的颜色对比能够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满足。 图 3-12

27、 当纯色以光谱的顺序排列时,色相对比统一在柔和过渡的波长秩序中,优美、和谐、昭示着宇宙的光辉(图 3-12 ) 。 314 1 原色对比 在色料中,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环上所 有其他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彩气质,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如果一组色仅是两个原色 或三个原色的搭配,就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极强烈的色彩冲突,这样的色彩对比很难在自然界的色调中出现,它似乎 更具精神的特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用原色作为国旗的色彩。 314 2 间色对比 橙色、绿色、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 色彩呈

28、间色为多,像橙、绿、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鲜明又具有天然美的配色,许多 果实都为橙色或者黄橙色,我们还可以经常见到紫色的花朵(图3-13 ) 。 31 43 补色对比 在色环两端的色互为补色(图3-13) 。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 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份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现象视觉色彩补偿。与其把它们看作对立的色,不如看作姻缘之色,因为补色的 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 更绿。 在最简单的6 色相环中, 每一个原色都与一

29、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两个原色。因此,一对补色 总是包含三原色,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图3-14 ) 。 . ;. 红与绿 =红+(黄 +蓝) 蓝与橙 =蓝+(黄 +红) 黄与紫 =黄+(红 +蓝) 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产生中性灰。 通常,在我们的概念中,最典型的补色对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 黄紫色对由于明暗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因此成为三对补色中最冲突的一对 蓝橙色对的明暗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 红绿色对明暗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由于明度接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 作用非常明显,从而会产生炫目的效果。 补色

30、对比的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明显,人的视觉生理适应性使补色关系天然和谐。因此补色对比是 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 314 4邻近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临近色对 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中,橙已带有红味,在黄绿对比中,绿已带有黄味,它们在色相因素上 已有相互渗透之处;但像红与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相貌特征,都为单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 关系。 邻近色对比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统一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中性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 失对比的变化(图3-14) 。 图 3-14 314

31、 5类似色相对比 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蓝, 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是效果最弱的色相 对比。类似色相对比在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相差很小,调式统一,常用于突出某一色相的色调,注重色相的微妙变 化。 在色相对比中, 视觉的色彩补偿会使相比较的各色发生一定的色相偏离。例如同一块黄色,放在橙色上偏向柠 檬黄色,放在蓝色上则偏向中黄。在对比色相交界的边缘部分,这种偏离尤为明显,如在橙色与黄色交接的部分, 橙色向红偏离,黄色向黄绿偏离。在蓝与黄相交的部分,蓝向蓝紫色偏离,黄向橙色偏离。 在色环上相隔角度越小的色,色相对比越弱;角度越大,对比越强。相差15左右为类似色相对比,4

32、5左 右为邻近色相对比,120为原色对比, 180为补色对比。 要想使一色的特征增强,可以通过另一色的对比来达到。 314 6色相的冷暖对比 人们对一部分色彩产生暖和的感觉,对另一部分色彩产生寒冷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特色相 特征上。从色环上看,明显的寒冷印象的色彩是蓝绿至蓝紫的色,其中蓝色 为最冷的色, 明显有暖和感觉的色是红紫至黄的色,其中红橙色为最暖的色。 色彩的冷暖性质在色彩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视觉上, 冷暖对比产生 美妙、生动、活泼的色彩感觉。冷色有后退感和收缩感。在艺术表现中,冷 色与暖色都有极丰富的精神内涵(图3-15) 。 3 15 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的对比

33、效果 3 151 色面积与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共存于同一视觉范围内,相互间存在面积比例关 系。不同面积的比例,显示色彩不同量的关系,因此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当两种颜色以相等的面积比例出现时,这两种色的冲突就达到了高峰,双方势均力敌,色彩对比自然强烈。如 . ;. 果将比例变换为2:1,一方的力量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相应的减弱了。当一方的力量扩大到足以控制画面的 整个色调时,另一方就能成为一色调的点缀或陪衬,此时,色彩对比效果很弱,并转化为统一的色调。 从色彩对比的整体效果上说,面积比例的悬殊削弱色彩的冲突性效果。但从色彩的同时性作用考虑,面积对比 越悬殊, 小面积的色承受的同时

34、性作用越强,色彩在大面积色的刺激下得到充分强调,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 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具有烘托气氛的美(图3-16 ) 。 图 3-16 315 2 面积对比与色的平衡 两种以上的颜色处于同一色彩构图时,相互间应存在怎样的面积比例,是一个早已为色彩学家1 重视的问题 “色彩平衡” 。 色彩的力量受3 个因素决定纯度、明度和面积。明度高、纯度高、面积大的色彩,力量最强。两种对立的 纯色并置在一起时,要想使双方具有平衡的色量,则应是他们的明度、纯度和面积比例恰当。这种色量的平衡是由 人的视觉生理因素决定的。人的眼睛看红色过多,会出现绿色的残像;看明色过多会出现暗色残像。眼睛看中性灰 色或各

35、种相配恰当的颜色时,就不会出现视觉残像。这说明此刻的视觉状态是平衡的。中性灰色在眼睛中产生一种 完全平衡的状态,这是人的眼睛和大脑所需要的。 歌德很早以前就为色量平衡提出了数量的比例,见表3-1 。 表 3-1 黄橙红紫蓝绿 9 8 6 3 4 6 根据上表的数字,可以找出每对补色的明度比例: 黄色的明度是紫色的3 倍(因此黄色本身的色量是紫色的3 倍) 。 橙色的明度是蓝色的2 倍(因此橙色本身的色量是蓝色的2 倍) 。 红色的明度与绿色的明度相等(因此红色与绿色的色量相等)。 若要将这些补色间的关系变为平衡的色量,就应该在搭配面积时,把相互的明度比例倒转过来。 各对补色色量的面积比例如下:

36、 黄:紫 =1/4 :3/4 橙:蓝 =1/3 :2/3 红:绿 =1/2 :1/2 我们可以把前面的各原色和间色的明度比例倒转过来,变成他们之间的平衡面积比例,见表3-2 。 表 3-2 黄橙红紫蓝绿 3 4 6 9 8 6 也可以用色轮显示这些比例。方法是先将整个色轮分为三个等分,并在每个等分 里按照两种互补色的比例进行划分(图3-17 ) 。 根据歌德色彩平衡的理论,孟塞尔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包括纯度比例的色彩平衡公 式: A色的明度纯度/B 色的明度纯度=B 色面积 /A 色面积 色彩学家提供的数学公式,证实了色彩客观存在“量”的关系。“色彩平衡”并不 是色彩表现的唯一追求。打破平衡的面积

37、比例将会产生另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效果。这是 . ;. 两种形式美的追求。 315 3 形状与色彩对比 色彩的形状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不同的形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与柔和、紧张与放松地感觉。 (1)形的聚散 形状对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的聚散方面。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散,对比效果越弱。 这是因为分散的形状分割了画面的底色,双方的面积都缩小并且分布均匀了,使对比向融合方面转化;若分割得很 碎,则发生空间混合的效果。因此形的聚散是影响色彩对比的重要因素(图3-18 ) 。 (2)形状与表现效果 形状与色彩在人的心理上有近似的反应,当某一形状与某一色彩具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它们就构成表现方

38、面 的互补关系。 例如,正方形是由垂直线与水平线构成的稳重形态,而红色的重量感、 不透明感及庄严感可以和正方形的庄重、 稳定感相对应,把红色与正方形结合起来,就会加强双方统一内在精神的表现力。 黄色的明亮、富于刺激性和轻量感的色彩特征与三角形的尖锐、冲动、缺乏重量的特征可以构成互补的关系。 圆形常会使我们联想到星球、蛋黄以及轮子等自然的和机械的形态,它象征持续永恒的运动,可以和宏大的天 体运动及微观世界中的院子运动联系起来;而蓝色也会使我们联想到宇宙、自然界流动的空气、水等等,因此圆形 与蓝色是对应的,为互补关系的形状和色彩。 另外绿色对应弧线三角形,橙色对应不等边四边形,紫色对应椭圆形等(图

39、3-19 ) 。 图 3-18 图 3-19 315 4 色彩的位置与对比效果 两种不同的颜色,由于它们之间远近不同,对比效果也不同。在灰底上放一块橙色圆盘和蓝色圆盘,当两色远 离时,对比最弱,随着距离推近,对比开始加强,当两色相接或其中一色包围另一色 时,同时对比总会是双方都相对立的方向强调,因而对比效果最强。 颜色位置不仅涉及颜色对比的作用,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关系到色彩表现的结构 问题。 3155 色调的转移练习 这个练习就是运用决定色调的四个因素色彩、面积、位置、形状,从中加 深对本章节的理解(图3-20 ) 。 32 调和 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对比与调和,是色彩的两大特性,是构成色彩

40、美感的两个基本要素。 和谐统一下的对比叫做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色 彩搭配。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种: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色彩调和的目的: 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经过调整,形成和谐而统一的完美整体。 合理地组织选择色彩搭配,使其形成具有目的性的美的色彩关系。 321 类似调和 321 1 同一调和 同一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因差别大而非常刺激不调和时,通过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使强烈刺激 的各色逐渐缓和,以避免或削弱尖锐刺激的对比,取得色彩调和的方法。 . ;. 相同色相调和这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调和方法,给人简洁、明快、单纯的美感

41、。主要体现其明度、纯度的差 别。在设计时避免明度差、纯度差太接近而产生模糊不清、单调乏味感或明度太强烈而产生过分刺激视觉效果。 相同明度调和同明度调和, 是指孟塞尔色立体同一水平面上各色的调和,即明度相同、色相不同、 纯度不 同,有含蓄、丰富、高雅的视觉效果。 色相距离角度越大,不容易调和,色相距离角度小,容易调和。纯度低的各色,容易调和。纯度高的各色,面 积大小对比强烈时容易调和;面积大小相等时,不容易调和,并随着色彩位置的不同而调和感不同。 在设计时,应避免色相、纯度过分接近而模糊;也应避免互补色相、纯度过高和面积相等现象。 相同纯度调和同纯度调和指纯度相同,而明度和色相不同的调和。 在设

42、计时,应避免因色相差,明度差过小而产生模糊,或纯度过高、互补色相过分刺激。 无彩色调和无彩色调和是指黑、白、灰(无任何色彩倾向)之间的调和。只表现明度的特性,除明度差别 过小、过分模糊不清及黑白对比过分强烈刺激外,均能取得很好的调和效果。 无彩色调和,可产生高调、中调、低调等色调,无彩色与有彩色搭配均能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标志设计、招 贴设计的很多优秀设计是采用无彩色与有彩色的搭配。 321 2 类似调和 明度类似调和:主要变化色相、纯度。 色相类似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纯度类似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 明度与色相类似调和:主要变化纯度。 明度与纯度类似调和:主要变化色相。 色相与纯度

43、类似调和:主要变化明度。 明度、纯度、色相均类似调和:可以得到含蓄、柔和的效果,其难度最大。 322 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成的和谐的色彩搭配。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三种要素可能都处于对比 状态,因此色彩更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这样的色彩组合关系要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主要不 是依赖要素的一致,而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我们称为秩序调和。 322 1 秩序调和的形式 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色彩的等差、等比的渐变序列,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 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 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 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小

44、面积的对比色,如在红绿对比中,红面积中加上小面积的绿色,绿面积 中加上小面积的红色;或者在对比各色面积中都加入同一种小面积的他色,也可以增加调和感。 在色环上确定某种变化的位置,这些位置以某种几何形出现,它们包括: a三角形调和。又可称为补色单开叉关系,属于三色调和。根据开叉的宽窄,可在 色环上寻找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种位置的三色对比。 b. 四角形调和。 通过色环上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位置,可寻找到四色对比的调和关系。 可称为补色双开叉色彩关系。 c. 五角形及六角形调和。色环上的五角形及六角形位置,呈多色调和关系。随着角 数的增加,色彩对比变化愈加丰富(图3-21 ) 。 3

45、222 色彩调和的方法 最常用的色彩调和方法为同一调和方法,包括有:混入黑色调和,混入白色调和,混入灰色调和,混入同原色 调和,混入同间色调和,混入同复色调和,色彩互混调和,用点缀色调和,用连贯色调和等。 加强法处理 如果画面色彩过分强烈刺激,不协调时,可加强灰色、黑色、白色的调节作用,或加强高明度、低明度统一, 使其色彩调和。如果画面太模糊,色彩数值较小,可加强色彩的明度对比,使其关系明确、清晰而调和,从而使色 彩在对比中又统一,统一之中见变化。 . ;. 序列法 如果两色对比,可采用等差序列法来引进调和。在两色之间加入色阶(可多个),使相互对比的两色变得有秩 序,由于等差过度而调和。 如红

46、、蓝对比,可在红、蓝之间置入橙色、黄色、绿色,而使红、蓝等差过渡而调和。亦可结合各色相明度调 节、纯度调解,使其对比减弱而调和。 反复法 反复法是平面构成重复原理在色彩构成中的运用。如果有一组色彩彩度都比较高,并且色相对比很强烈甚至互 为补色关系时, 视觉效果非常刺激不调和,可采用反复法使之调和。反复使用某个色相,让一色在画面中多处出现, 并尽量避免强对比色相(互补色)的直接接触,其画面面积相当,就会建立起呼应而有秩序,趋向缓和,达到调和 的艳丽色调。反复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色多用”,加强色彩间的联系。 透叠法 透叠法是平面构成中形态组合原理在色彩构成中的应用。如果有两个色,明度对比、色相对比

47、都很强,很难调 和,可将两色重叠,产生间色(两色混合产生的透叠色),并将其与原对比两色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既有统一又 有差别的协调效果。由于透叠间色是两对比色的共同产物(叠混而成),此色中必然包含了原有两色的共性因素, 色相互为相关,使强对比两色达到调和。如湖蓝、淡黄重叠产生绿色(透叠色),再将绿色放如湖蓝、黄色中,组 合成调和的色彩搭配。 隔离法处理 色彩之间的对比过于强烈或处于相似时,会产生不协调, 如果配上一些中性色,如黑、 白、金、银,加以间隔, 会使不调和、过于沉闷的状态立刻变得活跃起来。间隔线的粗细要根据画面及色块的大小而定。总之,勾线越粗, 其色彩越单纯,同一的力量就越强,调和的

48、作用就越明显。比如在红绿之间用黑色勾线间隔,使两色调和。 形态调整法 将两个相同面积的色彩,改为面积一大一小,一色占绝对优势,一色从属点缀而调和;或将两个相同面积的色 彩分离,增大两色间的距离而调和;或者将聚集的形态分散调整;或用点线分割色块等,都可以削弱色彩间的对比 度,增加调和感。 支配法 同一支配法(以黄、紫两色为例)。 a. 将黄、紫两补色混入白色,使其提高明度(相近、微差),降低纯度而调和。 b. 将黄、紫两补色混入黑色,使其降低明度(相近、微差),降低纯度而调和。 c. 将黄、紫两补色混入灰色,使其降低彩度,变化明度(相近、微差)而调和。 d. 将黄、紫两补色分别混入同一色相,补色

49、变为邻近色(或类似色)而调和。 近似支配法(以黄、蓝两色为例)。 a. 一色加进另一色的支配。将黄与蓝对比色分别混入黄色,两色变为绿(蓝+黄)与黄,变为邻近色关系而调 和。 b. 两色互相加入的支配。在黄与蓝两色中,蓝色混入黄,黄色中混入蓝,两色变为黄味与绿黄味,变为同类色 关系而调和。 323 色彩与设计 323 1 色彩调和与视觉生理平衡 当我们凝视红色一段时间后,立刻转视白色,就会发现白色变成了绿色。这种幻觉的出现,是因为眼睛需要恢 复自己视觉的平衡生理平衡的缘故。当人们获得了这种视觉的平衡,才会产生舒适感(图3-22) 。 图 3-22 图 3-23 . ;. 323 4 色彩与形象 色彩与形象只有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取得理想的配色效果。包括色相的具象化与写实形态的统一,色彩的色 相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