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28851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5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题.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5 页 中考化学 7 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 ( 六) 实验与探究题 一、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 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 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二、方法指导 1. 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常见仪器的使用;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处 理。 2. 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知识。 3. 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如:根据气体的制取及性质、酸

2、碱盐的探究、化学实验的探究等专题来进行 复习。 题型之一常见气体的探究 常见的气体有O2、CO2、H2、CO 、CH4等,对于这些气体必须熟练掌握住它们的制取、性质、用途以及这些气体的性 质差异,这些是中考必考的考点。 【例 1】 (2015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1) 6H2SO4(浓) +2Fe Fe2(SO4)3+6 H2O +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

3、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 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A 中硫 酸浓度B 中品 红溶液 D 中品 红溶液 爆鸣实验 A 中生成气 体成分 实验一98%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 SO2 实验二45%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 实验三25%不褪色只有 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 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 (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第 2 页 共 15 页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一中C 装置的作用是_。 【

4、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 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 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 【思路点拨】 【实验探究】根据气体成分分析,实验一中只有SO2,则 B中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实验二中现象“ 稍 有褪色 ” 、 “有爆鸣声 ” ,可知产生的气体中既有SO2 ,又有 H2;实验三中,根据“只有 H2 ” ,则可知B中品红不褪 色,爆鸣实验中有爆鸣声。 【交流反思】 (1) 实验三中只有氢气产生,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 FeSO4+H2。实验二中爆鸣实验,实 际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 2H2O。 (2)装置 C中

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拓展延伸】改进后,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是为 了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逸出;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其作用是防止停止加热时,A装置冷却引 起也提倒吸。 【方法归纳】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性质掌握程度,已经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根据已有的 知识,结合题目的信息来解答。 1. 区分 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颜色;密度;溶解性;可燃性;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 虑的是()

6、ABCD 3. (2014?杭州) 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 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 AcbaBcdaCcbdDbca 4. (2014 雅安 ) 现甲、乙两化学小 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 定产生相同体 积 气体所用 时间长 短来探究影 响 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第 3 页 共 15 页 分液漏斗 注射器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 _。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 水柱

7、,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 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 反之气密性差。 (2)MnO2催化下 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小 组有如下 实验设计 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温度催化剂浓度 甲组实验 25 二氧化锰10mL 2%H2O2 甲组实验 探究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 响 25 二氧化锰10mL 5%H2O2 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

8、,H2O2分解速率; 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H2O2在(填 “ 酸” 或“ 碱” )性环境 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Ba O2固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H2O2(已知还生成另一种物质),其化学反应 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是。 5 (2015 荆门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 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 A 中发生的反应: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 C 的作用: _, 无水 CaCl2的作用: _。 (3)装置 D 中发生的反应: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

9、装置E 是安全瓶 , 能防倒吸 , 从实验安全考虑,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_之间添加装置E。 6 (2015 宜宾 )Mg 与 NH4Cl 溶液反应 , 除生成一种盐外, 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 进行下列实验探 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 , NH3, 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第 4 页 共 15 页 NH3HCl=NH 4Cl NH3H2SO4=(NH 4)2SO4 NH3CuO3CuN23H2O = = = = =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 , 将气体通入酸化的_溶液中 , 无沉淀产生 , 则该气体中无HCl 。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

10、 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A 中观察到 _, 证明有 NH3; 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证明有 H2; 浓硫酸的作用是_。 【实验结论】Mg 与 NH 4Cl 溶液反应生成盐, NH3和 H2。写出化学方程式 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 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 , 就能证明HC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 说法是否合理_(填“ 是”或“否”), 理由是 _。 7 (2013 重庆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 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填序号 )( ) A 反应物的状态B气体的密度 C 反应的条件D气体的

11、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的名称是_。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 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_(填序号 )。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为 了完成该实验 , 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 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 ), 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_。 8(2015 乐山模拟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应将 A 装置和 C 装置连接 , 其中的导气管a 与 C 装置中的导气管 _相连 , 实验中观察到A 中有气泡产

12、生, 同时装置C 中产生 _的现象时 , 就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写出 C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若将 A 装置中的药品换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产生的 O2通入 B 装置进行干燥后用 D 装置收集 , 导管 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_。 第 5 页 共 15 页 (3)B 装置中使用过的浓硫酸还可以稀释成稀硫酸, 用作其他用途 , 稀释浓硫酸时, 应向烧杯中倒入物质的先后 顺序是 _ 。 题型之二常见酸碱盐的探究 常见的酸碱盐物质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酸、碱、 盐物质的通性以及一些特殊物质的特性,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13、 例 2 (2015 绵阳 )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 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NaOH 与 CO2分两步反应: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 . 物质的溶解性: CO2 3 HCO 3 OH Ba2不溶溶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 、 对其成分提出了5 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 1:只有 NaOH;猜想 2:_;猜想 3:只有 Na2CO3;猜想 4:_;猜想 5:只有

14、 NaHCO3。 【实验验证】 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步骤 1 取该 NaOH 溶液,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 _不成立 (填 数字 ) 步骤 2 取步骤 1 中上层清液,滴加 _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_(填 “ 离子 ”) 步骤 3 另取步骤1 中上层清液,滴加 _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_(填 “ 离子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填数字 )是正确的。 思路点拨: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二氧化碳较少时2NaOHCO2=Na2CO3H2O;二 氧化碳过量时Na2CO3CO2H2O=2NaHCO3;所以猜想2:含有氢氧化钠

15、、碳酸钠;猜想4:碳酸氢钠、碳酸 钠;【实验验证】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存在情况,由此可知认真观察实验现 象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 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 ),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证明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测定纯度取 a g 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

16、洗涤、干燥, 第 6 页 共 15 页 得到 m g 固体 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B C D 2(2015 资阳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 )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 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_ _

17、 _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BaCl2溶液。 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 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 【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 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3.(2013 资阳 )课本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有咸味?学习小组同学为此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

18、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_。 【查阅资料】用铂丝醮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会呈现黄色火焰。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咸味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填写离子符号 ), 二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有阳离子_(填写离子符号)。 【进行实验】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溶液中滴加_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 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阳离子的实验: _ _ 。 【结论】经上述实验证明,汗水中的咸味物质就是猜想中的物质。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 _。 4(2014 宜宾 )小明家有包开

19、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 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第 7 页 共 15 页 2NaHCO3Na2CO3CO2 H2O = = = = =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 Ca(HCO3)2Na2CO3=CaCO3 2NaHCO3 Na2CO3受热不分解, 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NaHCO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_;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_ 。 【实验方案】 可选

20、药品: Ca(OH)2溶液; CaCl2溶液; NaOH 溶液; 稀盐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过量的 _(填药品编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 步操作;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_,观察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假设一成立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问题讨论】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 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_(填“ 是” 或 “ 否”),理由是 _ 。 5(2014 乐山 )皮蛋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鸭

21、蛋浸入一种特制的料液中,再加工而成。根据题意回答有 关问题。 【查阅资料】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即得到料液。写 出料液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提出问题】料液中除含有NaOH 和 NaCl 外,还含有那些溶质? 【猜想】甲:只有Ca(OH)2 乙:只有Na2CO3 丙:既有Ca(OH)2,也有 Na2CO3 上述猜想中,肯定错误的是_,其他两个还需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上层料液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滤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问题与思考】 (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

22、续保持沸腾,请推测其原因是 _ 。 (2)实验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 。 (3)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涩感,原因是_。 【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 6(2014 遂宁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 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第 8 页 共 15 页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填化学式 ) 乙

23、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 题型之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分类:(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3)实验方案设计类题;(4)分析推理 题;( 5)全程类探究题。 科学探究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特点,一般是依据探究性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 分析、数据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与想象,根据研究的对象科学选择

24、探究问题的方法。 例 3 (2015 黄冈 )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 Al(NO 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 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 下探究 (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 乙还可能是 _。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 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

25、可能是 _ 实验 2:取滤液甲加入_无蓝色沉淀滤渣乙一定是 _ 【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也能 得出实验 1 的结论。 思路点拨: 【作出猜想】加入锌粉为少量时,滤渣乙为银,量稍多则滤渣为银和铜,过量时则为银、铜和锌; 【交流讨论】锌的活泼性小于铝,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不会出现铝,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滤渣乙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锌未过量,则滤渣乙可能是银,也可能是银和铜;若在滤液甲中 加入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硝酸铜未反应或未反应完全,则滤渣为银或银和铜; 如果无蓝色沉淀出现,则说明硝酸铜已反应完全

26、,滤渣一定是银和铜;【反思交流】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时,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滤液中硝酸银未反应完全,滤渣乙为银;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硝酸银已反应完全, 若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渣乙为银,若硝酸铜也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乙为银和铜的混合物。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存在情况,由此可知认真观察实验现 象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2015 襄阳 )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 样品展开了探究。 第 9 页 共 15 页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由CaO 和 NaOH 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

27、燥气体。 熟石灰微 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 NaOH、Ca(OH)2、CaCO3和 _。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 量水 无明显放热现象 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 和 _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从步骤 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 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 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将步骤 所得物质过滤,向滤 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思考与分析】小杰

28、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 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实验探究步骤 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 2(2015 攀枝花 ) “ 鱼浮灵 ” 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 探究: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 “ 鱼浮灵 ” 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 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_(填化学式 )生成。 (2)取实验 (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

29、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 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 “ 鱼浮灵 ” 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鱼浮灵 ” 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 yH 2O2)组成的测定 (杂质对测定无 影响 )。 【查阅资料】 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鱼浮灵 ” 中活性氧含量13.0% 是一 等品, 13.0活性氧含量10.5% 是合格品。 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

30、气。 (1)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 A 中样品完全反应; 继续缓慢通N2。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 。 (2)装置 B 的作用 _(填字母代号 )。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3)若没有装置E,会导致x y 的值 _(填“ 偏大 ” 或“ 偏小 ”)。 (4)实验测得C 装置中铜网增重1.2 g,D 装置增重2.2 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属于 _(填“ 一等品 ” 或“ 合格品 ”);x y_。 3(2015 成都 )某小组在学习“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时,探究了

31、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 10 页 共 15 页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 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_、关闭弹簧夹 _,打开活塞, 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 (3)关闭 K1,打开 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 K2和 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

32、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丁装置中溶液丙装置中溶液 pH6.50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填“ 大于 ”“小于 ”“等于 ”)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 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_。 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 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 都以 21%计 ),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填“ 排空气 ” 或“ 排水 ”)法, 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

33、差值是_。 【结论与反思】 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填“ 能” 或“ 不能 ”)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 的措施是 _。(写一条即可 ) 4(2015 安顺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 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第 11 页 共 15 页 (1)实验开始后,C 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3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E 装置中新鲜的鸡血 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 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 装置,目的是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_ 。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 你认为 _(填“ 可以 ” 或“ 不可以 ”),原因是 _。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 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5(2015 南充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

35、学探究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 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 的仪器名称 _。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序号 )。初中实验室制取CO2收集装置也可用E(长进短出 ),试分 析其原因: _ 。 (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_。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a提出问题 黑色固体是什么? b猜想与假设 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 .炭粉; ._。 c查阅资料 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

36、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 解。 d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_(填序号 )。 A H2SO4BNaOH C NaCl DH2O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如果猜想 正确,猜想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6(2015 郴州 )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 第 12 页 共 15 页 (2)a 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的总质量m_(用含 a 的式子表示m 的取值范围

37、 ); (3)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2NH3H2SO4=(NH4)2SO4 .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 g 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 C,连接好装置; 关闭活塞 K,打开 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打开活塞K, 鼓入空气; 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 C 增重 0.34 g。 请回答: (1)装置 B 的作用是 _; (2)装置 D 的作用是 _; (3)实验步骤 中鼓

38、入空气的目的是 _ (4)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 _; (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_( 写一条 )。 7(2015 泰安 ) “ 双吸剂 ” 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 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 双吸剂 ” ,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 双吸剂 ” 固体样品很好奇,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品名:双吸剂 成分: 铁粉、生石灰等 【提出问题】久置“ 双吸剂 ” 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碱性的 Na2CO3溶液可以与中

39、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 Ca(OH)2和 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 滴加一定量的_,用 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 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 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 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 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_, 不含 Fe2O3。 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 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 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 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 _。 【实验质疑

40、】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 双吸剂 ” 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 3 g 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 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 相关问题: 第 13 页 共 15 页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 (2)固体 的成分是 _(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 A 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依据实验探究1、2 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 双吸剂 ” 固体的成分是 _。 【实验反思】 下列对实验探究1、2 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 烧杯 C 中的溶质为Na2CO3和 NaOH C实验探究1、2 中都有气体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