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33861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字.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000 字 篇一:读后感-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西交口中学崔忠华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 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 一个小小的目的。 所以,凡是读过 战争与和平 的人, 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 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 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 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

2、,托尔斯泰似 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 宴席, 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 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 战争与和平 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 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 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 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 都在不断变化。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 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

3、, 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 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 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 不过 略显轻浮了些, 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 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 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 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

4、夫一家因战乱 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 过的皮埃尔, 就向他打招呼。 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 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 明天,不!再见,再见了。” 随即停下脚步 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 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 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 明天,不!再 见,再见了。 ” 更加可贵。 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

5、逐渐临近, 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有人说, 托尔斯泰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得他像个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说, 托尔斯 泰属于农民阶级,他所提倡的农民宗法制观点带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要说,我们这个世 界所缺乏的正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他们不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 还想进一步征服那生养自己的大自然。很明显, 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们将为自己的 好胜付出代价, 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这一系列的事实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至于所谓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 如果拿阶级来划分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而 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

6、可笑透顶。 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 我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么一个伟人面前指手画脚。尽管他不抵抗, 偏向农民, 但这毕竟是他自 己的个性,像很多其他人的个性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认为,正是因为这 种独特的个性,托尔斯泰才成其为托尔斯泰,否则他只是一介庸夫罢了。战争与和平究 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 事。 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 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 吾辞达而已矣。” 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 斯泰认为, 文

7、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 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后人读战 争与和平,往往呼为史诗,那样其实正好违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 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而小说的作者 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 篇二: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D 国贸 082 潘剑510834226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 斯托夫、 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最初15 年的俄国历史, 描绘了各 个阶级的生活, 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 物如临眼前,虽是

8、19 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 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 活为情节线索, 生动地展现了1805 年至 1820 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 法军入侵俄国、 莫斯科大火、 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 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 结构 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 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

9、感情,缺少实际活 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 热爱大自 然,接近人民, 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 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 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 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 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 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

10、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 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 很多地方都打上了“ 托氏烙印 ” ;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使人在“ 托化 ” 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 治放在眼里。 从根本上讲, 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 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 他没有告诉我们, 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

11、 然而, 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 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 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 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 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 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 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 战争与和平 始终保持一种质朴

12、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 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 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 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 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 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其次,书中许多 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 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 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

13、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 他的一生经历过 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相比皮埃 尔而言, 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 最大, 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 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 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事情就应 该这样。而且,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 是安德烈, 他们天生具有

14、的根本性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 总是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高度,从客观上描述并观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为任何主观因素来 刻意创造。 表面上看, 这种旁观者的白描手法似乎缺乏情感,太过冷峻, 但如果往深处挖掘, 你便会发现, 托尔斯泰其实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 的感情和悲悯。 也正是这种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尔斯泰与他所热爱的东西始终保持着一 定距离,他可以客观地评判, 却很难一厢情愿地投入。记得高尔基在致契可夫的一封信中说: “ 您可知道,在您的戏中,我觉得您处理人物比魔鬼还要冷酷,您对待他们像雪,像风雪一 样的冷。 ” 可就是万尼亚舅舅

15、这部戏却使高尔基感动得哭了。读战争与和平也让我 有类似的感受。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 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 他随和、善良、 落拓不羁、 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 显得魂不守舍, 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 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 但 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 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

16、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 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 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 过的皮埃尔, 就向他打招呼。 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 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 明天,不!再见,再见了。” 随即停下脚步 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 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 我仍然可

17、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 明天,不!再 见,再见了。 ” 更加可贵。 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 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篇三: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两个多月以来如饥似渴的阅读历程,我终于啃完了这部洋洋洒洒一千二百余页的煌煌巨 著。心灵仿佛也进行了一场超越时间与空间桎梏的旅行,仿佛我亲自来到了那个传奇而又动 荡的 1805 与 1812 年,骑着一匹雄健强壮的哥萨克骏马,来到一个视野开阔的高地上,眺 望着远方弥漫着硝烟、激荡着金戈铁马的奥斯特里茨与鲍罗金诺,看着拿破仑的运筹帷幄与

18、 库图佐夫的高瞻远瞩,用自己的心脏与热血感受着俄罗斯,这片伟大而又广袤的异国土地上 在两百多年前发生过的荡气回肠而又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既令我柔肠百结, 又令我倍感雄 心勃勃。 战争与和平无疑是托尔斯泰最富盛名的一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很少有小说能 够出色地做到将书中的人物如同树木扎根于大地一样毫不突兀地融合进一个特定的历史时 期中的国家与民族中, 战争与和平就是这其中的集大成者。全书紧紧围绕保尔康斯基、 别祖霍夫、 罗斯托夫与华西里这四大贵族家庭展开,描绘了一幅恢弘壮阔、精彩纷呈的俄罗 斯民族的历史画卷,其间, 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还是扭转乾坤的鲍罗金诺会 战,以及莫斯科的大火

19、,拿破仑的溃败,托尔斯泰?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侵 簧系鄹秤枇宋尴弈 谋式辛松枋档拿栊矗钊硕晾赐鹑羯砹倨渚场?/p托翁 在开始创作这部鸿篇巨著时只有37 岁, 正是一个男人最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黄金盛年, 他一定是怀抱着极大的民族热情来全身心地创作这部巨著的。这部连罗曼罗兰都为之赞不绝 口,甚至被誉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的小说何以享有如此崇高的荣誉?正是因为托尔斯泰在 这部巨著中倾注的烈火般热忱的爱国热情与简直堪称巧夺天工的文学手法无时不刻地感染 着读者,令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脏搏动的最强音。在这部属于俄罗斯民族的史诗当

20、中, 托尔斯泰刻画了无数个有血有肉、跃然纸上的人物,古灵精怪、美丽顽皮的娜塔莎,忠厚睿 智的皮埃尔,理性坚毅的安德烈公爵,骁勇正直的尼古拉,悲天悯人的玛丽亚公爵小姐,无 不让读者印象深刻。这些性格鲜明、个性迥异的人物共同演绎了那个时代与社会的悲喜剧, 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历史、哲学、爱情、人生、死亡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 的经典之处首先就在于它刻画人物与叙事的高明,这一特点在小说的开 篇安娜。 舍勒家进行的上流社会聚会便可见一斑。首先托翁通过聚会上人物的对话便一阵见 血地点明当时拿破仑蠢蠢欲动,大战前夕的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历史与时代背景。然后顺 理成章地引出了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皮埃尔与安德烈公

21、爵的粉墨登场。这是整部书第一个 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在此我们便不难看出托尔斯泰塑造人物的深厚功底。首先皮埃尔介入上 流人群的谈话, 并忽视上流社会的交际原则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关于当前欧洲时局的高谈阔 论,开诚布公而又无比鲜明地将皮埃尔年轻气盛、富有见地与哲思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安德烈公爵对于周围那些只会自作聪明地夸夸其谈的庸俗贵族表现出来的不屑一顾,以及 对自己近卫军事业表现出来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卓尔不群、壮志凌云的年轻 人形象。当然,一个优秀的作家绝对不可能仅仅将目光投入到主要人物身上,正像一部戏剧, 如果仅仅是主角大出风头、独领风骚, 而配角都毫无个性可言,那么这部戏剧同

22、样是拙劣而 失败的。所以, 托翁对每一个配角都给予了充足的发挥与表现的空间。比如安娜舍勒、 莫特 玛子爵、 华西里公爵的女儿海伦以及伊波利特男爵,同样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因此我 们看了之后会马上说,哦,原来安娜舍勒精于交际周旋,莫特玛子爵彬彬有礼、善于讲俏皮 话, 海伦高贵美丽但是虚荣愚蠢等等。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篇, 托翁就明确了叙事的时代基础, 提供了人物广阔的活动舞台,同时也通过安德烈与皮埃尔不同的人生际遇奠定了战争与 和平这两条主线的线索,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但是单个的人物,托翁所塑造的四大家族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以皮埃尔为代表的别 祖霍夫家族, 是一个理想式的俄罗斯传统贵族式家族。

23、以娜塔莎、 尼古拉为代表的罗斯托夫 家族, 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小贵族式家庭。以安德烈、 保尔康斯基老公爵为代表的家族是 传统的俄罗斯严肃刻板、兢兢业业的爱国者式贵族,而华西里家族则是典型的上流社会虚荣 势利、奢靡无度的带有贬义色彩的贵族家庭,这四种截然不同的贵族家庭几乎成为了那个时 代所有俄罗斯贵族恰如其分的代表。而通过四大家族成员的思想与言行,他们彼此之间的爱 恨纠葛与人生轨迹,便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风貌。 四大家族成员的命运道路各自迥异,然而最终却又实现了理想的殊途同归。皮埃尔在结 婚后被不忠的妻子欺骗,思想与精神上感到分外痛苦,犹如被困在了一个金丝牢笼中。后来 加入共济会寻求升华与解

24、脱,却又毫无进展,在与罗斯托夫家的交往中他爱上了美丽轻灵、 富有魅力的娜塔莎,却苦于自己家庭的累赘无法表白。后来通过占卜异想天开地以为自己将 终结拿破仑, 率领民团参与了鲍罗金诺会战,甚至留在莫斯科意图行刺拿破仑,结果却意外 成为了俘虏, 在一位叫普拉东的士兵的开导下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而如愿以偿与娜塔莎结为 夫妻。 安德烈公爵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意外负伤,却大难不死, 归国后因为陷入对人生意义 的迷惘思索与丧妻的痛苦中而一蹶不振,对一切都心灰意冷,后结识了娜塔莎,被她身上散 发出来的少女美好蓬勃的青春朝气感染,重新燃起了心中对生命与生活的热情,在与娜塔莎 经历了一次罗曼蒂克式的美好爱情后因浪荡公

25、子阿纳托里的插足而解除婚约,重新投入到了 卫国战争的钢铁洪流中,在鲍罗金诺会战中身受致命伤,在垂死的恍惚朦胧间领悟了爱的真 谛,宽宥了娜塔莎的错误,最后在机缘巧合下与娜塔莎共度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平静而冰冷 地死去。 罗斯托夫家的尼古拉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骠骑兵,参与了奥斯特里茨会战与鲍诺金诺 战役, 屡立战功, 最终与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玛丽亚公爵小姐姐为夫妇。而华西里家族的海伦 则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却也体现了托翁的道德是非观,这个高傲虚荣、 愚蠢透顶却又自作聪 明的荡妇最终因误食避孕药而身亡,与其他三大家族获得的美好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托 翁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在此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战争与

26、和平整个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不只是单一固定的,而是 动态的,这更赋予了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真实感。例如皮埃尔,这个起先年轻气盛、特立独 行的名门望族的私生子,在接受了先父的财产与同海伦的婚约后经历了一段迷惘而又痛苦的 时期, 变得沉闷而忧郁,这是他本人性格的第一次转变。在参加共济会后,他试图使自己变 得悲天悯人、宽容博爱,然后却不得要领,这是第二次转变。第三次转变发生在他成为了法 军俘虏期间,在这期间,在普拉东的精神感染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幸福,因此 领悟了简单的生活真谛毫无理由地去爱一切人,这使他变得宽厚而温和。从原来的我行我素 到与娜塔莎婚后的好学深思,皮埃尔的性格是

27、随着他生活的一波三折发生改变的。这种改变 同样在娜塔莎身上,这个原来古灵精怪、美丽活泼、喜爱唱歌的百灵鸟式的女孩,在与皮埃 尔结婚后, 却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有些吝啬的成熟母亲,以至于连她昔日的追求者杰尼索 夫都为之惊奇愕然。同样, 其他主要人物身上也经历着这样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体现出了 人物所处时代的风云际变,更体现了人物命运的曲折动人。 战争与和平的另一大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刻画,拿破仑的志得意 满、不可一世与自大狂妄,库图佐夫的温和理性,巴克莱。德。托里等人在战争中表现的不 切实际与好大喜功, 甚至连亚历山大一世这样的帝王在托尔斯泰的笔下都变得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在战争

28、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只是实事求是地揭露历史的本来面目,他没有逃 避,没有说谎, 没有刻意地去将某个人神化,也没有刻意将某个人贬损。他通过对历史人物 的刻画, 深刻地揭露了拿破仑的侵略对俄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巨大影响,他没有像其他史学家 替拿破仑歌功颂德, 也没有像拿破仑的敌人威灵顿那样称赞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将军, 他明白任何战争的发起者仅仅是一个妄自尊大的野心家,卫国战争中那些乐于自我标榜的统 帅他并没有歌颂他们是俄罗斯民族的英雄,甚至对巴克莱。 德。托里与巴格拉基昂等人他采 取的是一中略含嘲讽的态度。但是对库图佐夫,他却给予高尚的赞赏,认为他是一位将平凡 与伟大结合起来的英雄,是民族战争的代

29、表,因为在库图佐夫的身上印证了托尔斯泰的一个 观点:群众的伟大精神力量产生伟大的统帅。他描述这些所谓的伟人也不单单是故事发展的 需要,更是借以他们衬托出人民的伟大。 倘若只是一味地讲故事,战争与和平也就不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块令人高山仰止 的魁伟丰碑了。 列夫。尼古拉维奇。托尔斯泰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思 想家。 战争与和平同样表现了他对于历史、哲学、宗教的诸多看法与哲思。而这一切常 常通过安德烈与皮埃尔之间的交谈与思考表现出来,托尔斯泰素来是一位心理描写的大师, 他可以在庞大的集体场面将某一个人的内心互动用寥寥数语便和盘托出,也可以用一大段的 细致描写展现人物生动而丰富的内心

30、世界。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德烈公爵被法军击中后倒 在奥斯特里茨战场的那一段他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望着那高原轩邈的灰色天空,感觉灵 魂仿佛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躯壳,周遭喧嚣激烈的战争仿佛已经化为乌有,就在这样一种超凡 空灵的环境下他进行的内心独白,犹如一位沉思默想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思想灵泉的自然流露。 安德烈公爵反复思考人生的真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终他与皮埃尔得出了同样的一个结 论爱, 毫无保留、毫无理由的爱,如同基督宽恕罗马人一样的博爱,这或许也是托尔斯泰本 人的人生哲学观。 而安德烈与皮埃尔无疑是全书当中最为引人玩味的角色,他们二人的共同 特点在于, 他们对于眼前的现实都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

31、他们并不沉溺于自己所处的显贵地 位与自己拥有的巨大财富。他们所思考的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境界的问题,即生命的意义, 与 人生的价值, 他们很少考虑自己个人的生活,而习惯于将自己与整个祖国与民族的未来联系 在一起。 两人都曾经经历过迷惘,然而生性乐观的皮埃尔最终在普拉东身上领悟到了爱的真 谛,然而安德烈公爵最终却选择了孤独,他渴望爱与被爱,但是娜塔莎的错误却被他视为寡 廉鲜耻的背叛, 因此他希望投入于伟大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他对现实的批判随着性格的发展 变得越来越尖锐、深刻,因此最终在娜塔莎的陪伴下在孤独中死去。 在看过这本书前,我一直十分崇拜拿破仑,崇拜他的骁勇善战,崇拜他的运筹帷幄,崇 拜他的雄才

32、大略, 并始终不渝地坚信他是一位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轨迹的伟人,是 人类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千古一帝。然而,托尔斯泰本人对拿破仑的描写却令我如醍醐灌顶。 他高瞻远瞩地指出,伟人只是历史的工具,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已,因为 历史的规律是不可战胜的。拿破仑自以为自己拥有无以伦比的天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然而在奥斯特里茨与鲍罗金诺的战场上他又能说发挥了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呢?他自作聪 明地发布充满天才的各种各样的命令,然而他并没有亲临战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鲍罗金诺 战役期间甚至身患伤寒,战场的局势又是那样地瞬息万变,当通信兵传达了他的命令时,他 的命令恐怕早已不适用了。托翁在书中指

33、出,决定战争胜败与历史走向的永远是群众,而绝 不是某个特定的人物, 历史学家惯于寻求历史发展中的偶然,但历史发展是并不存在偶然的, 驾驭历史规律的,是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事实上,拿破仑在埃及、意大利、西班 牙、 普鲁士、奥地利时发挥出来的天才在俄国的时候并没有消失,但他实际上并不具有天才, 他所遭遇的只是一连串微妙的机会而已,然而这机会在俄国的时候却意外地消失了,因 此导致了拿破仑在俄罗斯的溃败,这是历史规律导向的必然结果,与他本人无关。 他或许是 历史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中游地最快的一位,但绝不是改变大河流向的那个人。 战争与和平是一座哲学、历史、文学、思想的巨大宝库,由于见识与智慧有限,我 所能窥探的仅仅是它的冰山一角。托尔斯泰之所以成为俄国历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文学家, 正因为他所拥有的深沉思想与卓越才华,而这目前仍是令我仰之弥高的。我诚挚地希望有朝 一日能够重读佳作,届时,我或许将得到更多的财富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