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4612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9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散文阅读训练(分类训练).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散文阅读必备技能 一、散文基本知识 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往往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项目,尤其是散文阅读。究其主要原 因,最常见的是不懂得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教给学生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下面 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有关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一) 、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 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 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

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 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 定的风物、 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 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 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 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 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

3、情 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 概念准确、 说理充分、 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 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 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 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 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 、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

4、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 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 散文可谓“无韵之诗” ,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 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 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

5、喻人、 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 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 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 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 某个人物, 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

6、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 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 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 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 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八)、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 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 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

7、)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 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 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 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感情, 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 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8、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 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 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

9、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 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 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 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 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 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

10、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 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 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 节,衬托人物;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 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11、(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

12、,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要读懂题旨要求, 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 关键词语是天 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 3)品味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 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

13、观点或态 度,不能模梭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 或名言回答此题。 二、散文阅读真题训练 (一)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1、油桐花开时 龚文瑞 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 年前。 1981 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 中学教书。 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好在那时 年轻, 19 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我 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 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 的季风吹拂中。我的居

14、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门见 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凄厉来 形容。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那时,我 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 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水 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我始终相信,花是有情 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吸引, 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每每在夜里, 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 吹过, 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

15、沉醉至入梦。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年轻的脸照 得灼热, 我又在花香中醒来, 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的生活被温暖, 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乡野与山花,竟然 不再喜欢微笑, 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 里生活得躁动不安, 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呢?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 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情释放。 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 很有诗意! 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

16、,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 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到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 看日落西下, 听斑鸠唱归, 直到天幕落下。 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 林的时候。 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 大朵大朵怒放的油桐花,灼灼的神态, 灿烂的云霞, 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 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妩媚地摇荡着,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长裙的艳妇似的, 花未羞红人先心跳。待走到近处,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 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17、。 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 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至最后,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 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 文学初恋, 心底里是抹不去的。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 而隽永。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 篇 ,有删改) 探究练习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对25 年前的乡村油桐花念念不忘? 2.第三段中的“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 于醇醇的有点甜的

18、季风吹拂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3.作者数年后回到城市为何不再喜欢微笑? 4.十八年后,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取名落英缤纷,这与油桐花有必然的联系吗?为 什么? 5.有人说第三段可以删去,因为这段与油桐花没有关联,你认为呢? 2、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 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 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 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

19、小灯,供着 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 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 见底, 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 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 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 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 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 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 我读大学时, 读到了朱

20、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 ,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 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 。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 乏情韵的歌声, 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 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 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 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 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 女子。 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 应该

21、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 我要失望了。 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 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21 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 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 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 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 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 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 “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 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 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

22、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 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 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 杨柳、冰霜残梅。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 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 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 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 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 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23、(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探究练习 1.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前,对秦淮河构想了一幅怎样的优美图画? 2.作者读了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后,对秦淮河有哪些新 的感悟? 3.作者走近秦淮河时,为什么会失望? 4.作者对眼前的秦淮河一度失望,但在第六段中又说“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 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你对作 者这种心情是怎样理解的?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之前,对秦淮河的印象一直是神秘美好的。 B.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想象中的秦淮河,是为了和现实中的秦淮河作对比。 C.文章对现代

24、人不爱惜人文环境、丢失古老文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D.秦淮河中“汩汩的桨声”是作家心灵中的一支歌,怀念“桨声”就是怀念秦淮河的历史。 6.第七段中说“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 ,这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 观? 3、看山老爹 高深 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他从炕上爬起来, 不吃不喝, 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着两个冷馍,背上水壶, 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 洗几把脸, 再掬几捧清凉 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的爽快。 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 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 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

25、四季。 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 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温则为雨, 寒则为雪。 山上冷得早, 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 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 周长。 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 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

26、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 也遮掩不住贫j()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 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 他不甘心这个曾经 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 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 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 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 泥土,牵起衣襟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

27、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 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 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 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 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 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 四季绿阴。 夕阳西下, 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 明天, 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

28、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 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 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选自人民日报 ) 探究练习 1.给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揣着()()贫() 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3.第十一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说“他的心又很窄小”,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 你的理解。 4.看山老爹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5.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_, 暗线索是 _,其中插叙了 _ 和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 6.读了

29、本文之后,请谈谈你对看山老爹的认识。 4、三轮车夫 陈大俭 深夜, 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 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 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 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 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 “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 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

30、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 夜的真急死人了! ”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 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 “这样吧,你们谁肯出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 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心也太黑了!” “别 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 “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 钱都不能少! ”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 块钱,你坐不坐?”望着

31、怀里的孩子, 她把心一横: “就。 ”说完, 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 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 “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 后的艰难, 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 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刚 才不是说好块吗?” “ 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

32、分得意 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 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 ,有改动) 探究练习 1.第一段中画线句表面上是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2.下列句中黑体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 “一分钱都不能少! ”车夫 斩钉截铁 地说。 (2)她 把心一横 : “ 20 就 20。 ”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 ,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

33、?请用文字表 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 字) 参考答案 1、 1.乡村油桐花丰富了作者当时孤寂单调的生活,给予了作者精神的慰藉,同时,作者还 因油桐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怀。3.因为回 到城市后,脱离了山山水水,没有了乡村的那份宁静和恬淡。或: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 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4.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作者对油桐花香的怀念,是 油桐花让作者与文学结下深厚的情结。5.不可以, 因为这段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乡村生活的怀念。 2、 1.秦淮河两岸是酒家, 每个酒家门前飘逸着一方旌旗或几枚灯笼;临河的窗边种

34、着花草、 倚着女子或飘出吴歌;秦淮河的水清澈见底,有鱼虾追逐,四季游人如潮。2.没有了六朝的 历史古韵,秦淮河的风月在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3.秦淮河失去了古朴的清韵, 到处是五光十色的时尚霓虹灯,找不到曾经缠绕在心中的风景,心中对秦淮河的遐想破灭了。 4.秦淮河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人类给予的,社会的发展,必然使秦淮河发生改变,不必过多追 究谁的责任,这是作者一种大度情怀的体现。5.C 6. 提示:先要对这种人生态度给予肯定, 然后分析这种人生态度的积极意义。 3、 1.chu i 瘠。 2.示例:(1)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不同季 节和景色的特点,表现了看山老爹痴迷于这片

35、山林。( 2)形象地写出了看山老爹早出晚归 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著如一。3.“广阔”写 出看山老爹眼里、心中装着整个绿色的山林;“窄小”写出看山老爹的生活中只有绿色,绿色 是他的一切, 没有其他杂念。 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是强调看山老爹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4.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5.是老爹一天的活动;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老爹对山林的爱;山林 被砍伐。 6.提示:可从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 4、 1.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2.(1) “斩钉截铁”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 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2) “把心一横”表现

36、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3.示例: “病得不轻呢! 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 孩 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想了想,说” “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等。 4.勤劳、机智、善良、助人为乐。5.表示想法的有:真是个好人啊!/他是在帮我啊!/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有: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 子进了医院。 /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 中的两块钱车费,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言之成理即可) (二)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训练 1、望天树的境

37、界 感动 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昂首屹立于万木之上, 使人无法仰视它的树冠。站在树下,听鸟儿在树顶上的鸣叫,小得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 植物学家在对这种巨树进行测量后,发现树高有60 多米,个别的高达80 米,这些罕 见的巨树,株株耸立于沟谷雨林的上层,一般要高出第二层乔木20 多米,是热带丛林中最 高的树木, 根据巨树这种直通九霄、刺破青天的气势,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 望天树。 望天树材质沉重, 结构均匀, 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木材。根据经验, 材质好的树木生长速度都是非常慢的,而望天树却是个例外,一棵70 岁的望天树,竟长到 了 5

38、0 多米,胸径达到1.3 米,这种生长速度,在树木中是罕见的。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望天树快速生长,并超越身边所有的其他树木,成为热带雨林中 最伟岸挺拔的大树呢? 在热带丛林中, 为了生存, 树木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分的争夺。 为了占地盘, 有的树木们尽可能地让自己枝繁叶茂,而有的树木则盘根错节。这种为利益的 争夺和排挤现象随处可见,让人看了心惊。在从林中,藤萝等寄生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它 们不能直立生长,为了生存, 就要攀附缠绕在其他树木上,而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往往会便 于寄生植物的攀附,最终,它们会被寄生者牵绊、层层遮蔽。这样一来,枝杈众多已不再是 它们的优势,而会成为

39、影响它们向上生长的负担。 只有望天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树干是通直的,绝无一个分叉,这根唯一的主干,使得 望天树在丛林的纠缠与争斗中独善其身,它不为外界因素所扰,仰视苍穹, 专心致志地向上 生长,生长,直到有一天,自己高耸入云,达到一览众树小的境界。 不妨试一下, 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 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初中版 ) 探究练习 1.请在文章中找两个成语,并将它们正确地写在下面。 2.本文对我们很具启发性,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3.本文应用了象征手法,请分析其象征意义。 4.请找出本

40、文的点睛之笔。 5 本文的抒情方法属于哪一类型? 6.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十月湖上 (英国)贝慈 十月的木叶已经簌簌落满湖上。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它们成千上万地停留在此刻已色 泽转暗的水面; 这无数黄色小舟般的落叶大多为白杨树叶,纷纷不停地从那些即使在无风天 气也颤动不已的高树之上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但是遇上雨天或是雨后,它们便又被漂得无 影无踪。 于是,除了那在盛夏时节宛如翡翠的盏盏瓷盆把湖面盖个满当当如今色作橄榄黄的 睡莲残叶之外, 这时湖上是一片利落。就连不少睡莲也已不在;那在蓓蕾时期有如浪里金蛇 似的一种色黄头细的水草以及茂密的芦苇也都稀疏起来,它们被

41、风霜编织成了许多凌乱的篮 篓似的汀渚,这里的大松鸡一听到什么陌生者的响动便溜到那底下去躲藏。 长夏之际,在这片到处莲叶田田的世界里,大松鸡往往过着一种不胜其困惑迷惘的日子。 它们找不到可以自由游泳的地方,于是整天整天可以看见它们在这片睡莲深藏的水面空隙之 间小心翼翼地徐图前进,不时把头歪歪低低,对这片绿叶世界深感惶恐,正如在冬天时候对 于冰天雪地感到的那样。这时偶尔遇到稍清净的水面,它们马上就活跃多了。湖面很长,除 其中两处小岛外,大体连成一片。湖上的鸟儿兴致来时往往发狂似的参差其羽,翻飞水上, 那起飞降落恍若无数细小而激动的水上飞机。相比之下, 那些野鸭的步伐而且速度也迅 速得多,便几乎颇形

42、威武。它们着陆时一些雄鸭脖颈处闪耀着色如浓绿锦缎般的光泽, 按神气大有像飞机中队于长期在外飞行之后初次胜利归来之势。 钓鱼一事则只有等到时序进入夏末才有可能。久旱之后, 水面浅而且清, 深黝黝的游鱼 可以成批看见,这是出来晒太阳的,但羞怯易惊,不易捕捉。只有等到晚间,当天气已经转 凉,水色变暗,湖面也为露水鱼群的银色舞蹈不断划破时,这当儿,才有可能钓着几条。也 许一条初生的鲈鱼,或比沙丁还小的石斑会噙上了钩,这整个时期, 特别是在晴朗炎燠的早 晨,个大的梭子鱼往往会露出湖心,一二十个一群,状若黑色电鳙,着迷般的呆在那里,偶 尔才大动一下,在水面上漾起丝丝涟漪。 说来奇怪, 这里一切水上的与水周

43、围的生物几乎都和这湖水有关。除了那在湖畔赤杨下 踧踖 不安的一只孤零的鹪鹩,或在十月午后从岛上横掠湖面引颈长鸣的鸥鸲以外,这里的一 切鸟类生活大都属于水鸟生活。白嘴鸭似乎很少到这里来,燕八哥也是如此;偶尔可以瞥见 一只鸽子从水上鼓翼而过,飞入树林; 甚至连海鸥也属于田畴上的禽类。但是野天鹅春天时 却常到淡黄色的芦苇丛中来筑巢,另外有两只高大的苍鹭每天好在这表面有水的草地上往来 踱着,一遇声响则奋力地把头翘起,鹬鸟常翩跹于附近沼泽中色状如棕色翎羽的薹丛之间, 有时一只翠鸟也以魔术闪电般的快速啄着横过最狭窄水面的赤杨影下的阴暗树篱。但有时, 而且在很长的工夫之内,这里又既无生命也无声息。湖面慢慢寂

44、静下来,再没有鱼跃上来打 破这种沉默, 大不再啼叫, 连树叶在这死寂的十月空气中也停止了颤动飘落。猩红色的浮子 开始呈现在这看上去滑腻如脂的水面之上。 在这种宁静晴和的日子,这里的色泽真是绚烂之极。湖的南岸,白杨、赤杨、槐木以及 七叶树等迤逦不绝、氤氲溟蒙, 完全是一片橄榄黄和青铜色的漠漠水帘。樱桃梨子繁茂的果 园一团火红,它那低垂的橙黄光焰早已颎颎 透出一带几乎光净的秋柳之外。橡树依然苍绿, 但挺立在远处的山毛榉却如赤峰。至于湖面上的种种奇颜异色,更是姿媚跃出: 岛上生满 榅 桲,虽仍郁郁青青,但树间嘉实累累,恍如千万盏金灯,只是无人前来采撷罢了。 (选自意林 ,高健译) 探究练习 1.第一

45、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十月湖上的什么特点? 2.第三段写钓鱼一事,似与写景无关,你是如何理解的? 3.阅读第五段文字,找出本段文字描写的景物以及色彩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4.本文写景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布局的? 5.作者在写景的时候注意了哪两方面的结合来增添画面的美感? 6.借鉴本文写景的手法,描绘你所见过的一处美景,注意层次的安排和句式、修辞的选 用。 (100 字左右) 3、夜晚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 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

46、,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 记录月亮之历。 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 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 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 时间的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 黑暗的白天, 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 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 飘 忽不定; 听月光在树林里叮

47、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 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 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 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署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 一阵阵阴凉, 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 这时候出现, 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 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

48、闪烁 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 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 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 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 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和乡村夜晚 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 (3 分) 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 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子( 2 分) 仿写: 3、

49、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5 分) ( l )第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2 分) (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3 分) 答: 4、文章第( 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 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 分) 答: 5、文章结尾运用用了的写法,意境幽远。请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 相似的古诗文。 (2 分) 答: 木棉花开 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 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 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 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 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