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4615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三卷文科数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解析】集合A与 B 的交集为两者共有的元素所构成,即为集合4 ,2,所以,该集合的元 素个数为2 个。 【点评】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型,唯一的变化在于常规问题一般要求出交集即可, 该题需要先求出集合,再计算元素个数。 2.复平面内表示复数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C 【解析】iiiiiZ212)2( 2

2、 ,所以该复数位于第三象限。 【点评】考点为复数的乘法运算与复数的象限表示,属于基础题型。 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收集整理了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B.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 月 D.各年 1 月至 6 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 月至 12 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答案】 A 【解析】由图易知月接待客量是随月份的变化而波动的,有上升也有下降, 所以 A答案错误, 故选 A. 【

3、点评】与2016 年的雷达图考法类似,近年来,对各类图形与图表的理解与表示成为高考 的一个热点,总体来说,此类题型属于基础类题型,用排除法解此类问题会比较快,但要注 意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如果审题不仔细可能会造成失分! 4.已知,则=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9 7 9 16 12sin 9 16 2sin1cos.sin21)cos(sin 2 , 【点评】考点为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对正弦二倍角公式的运用。失 分的原因在于解题的思路是否清晰以及计算错误。 5.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 , ,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 C. , D.

4、 , 【答案】 B 【解析】画图,求出三条线的交点分别为A(0,0 ) ,B(0,3 )与 C (2,0 ) ,由图形可知三条 线 围 城 的 是 一 个 封 闭 的 图 形 , 所 以 , 可 以 采 用 代 点 的 方 法 求 解 。 即 202;330000 CBA ZZZ,, 所以,选 B。 【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线性规划类问题,一般文科生用带点法求解会比较简单。 6.函数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xxxxxxf所以选), 3 sin( 5 6 ) 3 sin() 3 sin( 5 1 ) 26 sin() 3 sin( 5 1 )( 【点评】 本题

5、属于中档题,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在解题思路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三角恒 等变换中公式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于老师教学来说是一个重点,选择合适的 公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函数 y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A B C D 【答案】 D 【解析】令非奇非偶又因为所以排除则有)(, 21sin11) 1(, 1xfCAfx,排除 B,选 D 【点评】 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形表示问题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此类问题大多围绕函数的性质 来考查,只要方法正确,一般不太会出错。解题时一般用特例+排除法可以快速求解。 8.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为使输出S的值小于91,则输入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 A.5 B.4 C

6、.3 D.2 【答案】 D 【解析】第一次循环,S=0+100,M=-10,t=2 ; 第二次循环, S=90,M=1 ,t=3 tDNN不符合,所以,选符合, 32 【点评】程序框图问题,中低难度,两次循环即可出结果,关键在于对于第一次循环中t 的值与条件的判定,易错点在于学生会忽略第一次循环中t 的变量必须满足条件! 9.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 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 体积为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有圆柱的外接球半径公式可知, 4 3 4 3 , 2 1 (1) 2 ( 2222222 hrVrrr h R,所以圆柱的体积解得)即 【

7、点评】球类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 解此类问题, 关键在于根据几何体 选择对应的公式套用即可快速求得结果。 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为棱 CD的中点,则 A.A1EDC1 B. A1EBD C. A1EBC1 D. A1EAC 【答案】 C 【解析】 11 111111 111111111 , , BCEA CDBAEACDBABC BBACBBABCCBBC 平面又平面 ,且 【点评】 本题属于线面关系定理的实际应用问题,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 能力和公式定理的实际应用能力,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找到与包含EA1的平面垂直的直 线! 11.

8、已知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 且以线段为直 径的圆与直线相切,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因为直线与圆相切,即 2,3, 1.3, 2 22222 22 cabbaa ba ab d则有令整理得 3 6 , 3 2 2 2 2 e a c e,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以及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公式和 圆的方程, 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总的难度不大,属于跨板块的综合类问题,基础中偏上 的学生一般都能搞定。 12. 已知函数 有唯一零点,则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对称性解法 ) 因为关于直线对称

9、,所以要有唯一零点, 只有, 由此解得. 【点评】 难度中偏上, 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与函数的零点结论,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函数的对 称性不够了解,一般学生很难看出后面函数的对称性,导致做题缺乏思路。本题与16 年的 高考全国卷2 文数的选择压轴题(第12 题)类似,都是围绕函数的性质来考查,需要学生 有较强的基本功底并具有较强的运用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 13. 已知向量,向量,且,则 m=_. 【答案】 2 【解析】因为,所以,即,解得. 【点评】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型,公式套用即可,没有难度。 14.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xy 5 3

10、,则 a=_. 【答案】 5 【解析】渐近线方程为,由题可知. 【点评】 本题着重于考查双曲线的基本知识点,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及其渐近线的公式,难度 偏低。 15.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 c. 已知C=,b=,c=3,则A=_. 【答案】 【 解 析 】 由 正 弦 定 理 有, 所 以, 又, 所 以, 所 以 . 【点评】考查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度偏低。 16. 设函数)(xf则满足 的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 【解析】时, ,得 ; 时,恒成立; 时,恒成立 综上所述, 【点评】考查分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中偏高难度, 分段函数主要考查分类讨论

11、的数学思想,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分类以及分类不严谨的错误。 三、解答题: 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本大题共12 分) 设数列 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 【答案】(1) (n; (2) 12 2 n n 【解析】 令,则有 ,即 当 n=1 时,. 当 n时, -得 即得到(n 令 (n (n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一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将不熟悉的 表达形式转化为常规数列求通

12、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第二问属于常规裂项相消问题,没有难 度,如果学生第一问求解时出现困难的话,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求出其通项,这样可以拿到 第二问的分数,不失为一种灵活变通的处理方法。 18.(本大题共12 分) 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 元,售价每瓶6 元, 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 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 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C)有关 . 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 瓶;如果最 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 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 瓶. 为了确 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

13、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最高气温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天数2 16 36 25 7 4 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代替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 (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 瓶的概率; (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单位:元). 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 的进货量为450 瓶时,写出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大于零的概率. 【答案】,Y的所有可能取值为900,300 和-100, 5 4 【解析】 5 3 (1) 设 “ 六 月 份 这 种 酸 奶 一 天 的 需 求 量 不 超 过30

14、0 瓶 ” 为 事 件A, 由 题 意 可 知 , 5 3 90 54 472536162 36162 )(AP; (2)由题意可知,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5 时, 900450)46(Y,概率 5 2 472536162 4725 P; 当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时, 300)300450)24(300)46((Y,概率 5 2 472536162 36 P; 当最高气温低于20 时, 100)200450)24(200)46((Y,概率 5 1 472536162 162 P; 综上, Y的所有可能取值为900,300 和-100, 5 4 5 2 5 2 0PY的概率 【点评】本题题型与

15、2012 年全国卷以及2013 年全国卷2 的题型基本相似,属于函数与概 率结合类问题,有一定难度。易错点在于“不超过”容易遗漏取等的情况,程度差一点的学 生对于分段函数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问题。 19. (本大题共12 分) 如图,四面体中,是正三角形,. (1)证明:; (2)已知是直角三角形,. 若为棱上与不重合的点, 且, 求四面体与四面体的体积比 . 【答案】(1)略; (2)1:1 【解析】 【点评】 本题第一问考查线线垂直的证明,属于常规题型; 第二问用相似或解三角形的方法 求解直线长度,特别是用相似在高中阶段比较少见,但16 年全国卷选择题的压轴题也有类 似考法。 这说明, 虽然几

16、何证明在高中阶段已经不再作为一个固定的选作题出现,但其主要 知识点仍然可以作为考点,在高考中进行考查,笔者提醒各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 意到这一点。 20.(本大题共12 分) 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 与 轴交于两点, 点的坐标为. 当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 (1)能否出现的情况?说明理由; (2)证明过三点的圆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答案】(1)不存在;(2)3 【解析】 (1)令, ,C(0,1), ,为 的根 ,假设AC BC成立 , 不能出现ACBC的情况 (2)设圆与轴的交点为C(0, 1), D(0, ), 设圆的方程为1 , 令得的根为, , 又点 C(0,1)在 1

17、上, 1+E-2=0 得 E=1 ,故或,所以 在轴上的弦长为3,是定值 . 【点评】 本题整体难度不算很高,但与常考的圆锥曲线题型存在一定区别,学生做题时会产 生迷茫的感觉。 第一问垂直的证明比较常规,但第二问定值类问题的处理比较不常见,一般 定值都是转化为函数问题来处理,本题直接用采用设方程的方法来解圆的方程,对学生来讲, 思路是一大难题。 21.(本大题共12 分) 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 (3)当时,证明 . 【解析】 【点评】 本题难度中偏高,第一问考查导函数含参的函数单调性讨论,第二问属于构造函数 证明不等式类问题,有一定难度。 选考题:共10 分。请考生在第22

18、、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22.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设与的交点为. 当 变化时,的轨迹为曲线. (1) (2)写出的普通方程; (3) (4)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设 :,为与的交点,求的极径 . 【答案】(1)4 22 yx; (2)5 【解析】 4,4)2)(2( ),2( 1 ),2( )2( 1 );2( 2222 21 yxxxxy x k y xky x k ylxkyl 即两式相乘可得,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19、直线 2 2 sin 2 23 cos , 02)sincos 4sincos 4sincos 2222 2222 解得 ( 联立 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 5, 5) 2 2 () 2 23 (sincos 2222222 【点评】 本题属于创新题,要求学生综合掌握直线与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板块的多个知识 点,并能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难度。其实,在做选做题时,若果22 题 偏难,且第一问都存在问题的话,不妨看看23 题,如果题目不难, 可以选择23 题进行解答! 23.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 分) 已知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不等式的解集非空,求的取值范

20、围 . 【答案】(1),1;(2) 5 (, 4 【解析】 (1) 原函数可等价为分段函数 3,1 ( )21,12 3,2 x f xxx x ,由函数图像可得,解集为 |1x x (2) 原不等式可等价为 2 ( )( )g xfxxxm,解集非空即 2 max ( )fxxxm 由(1) 可知 2 2 2 3,1 ( )31,12 3,2 xxx g xxxx xxx 分别讨论其最大值可得m取值范围为 5 (, 4 【点评】 本题考查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用分离参数法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类问题及一元 二次不等式值域的求法,考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在第二问上可能觉得比较麻烦, 缺乏继续完成的勇气,另本题对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稍不留神容易算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