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02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完整版).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目录 第一章 意外伤害的应急预案 2 第二章 防高处坠落措施及应急预案 6 第三章 防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10 第四章 防火灾应急预案 13 第五章 大型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14 第六章 食物中毒的急救预案 17 第七章 触电伤害的应急抢救预案 19 第八章 防坍塌应急预案 30 第九章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33 第十章 防暴雨应急预案 34 第十一章应急救援预案附件清单 36 2 第一章意外伤害的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得到有效救治,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程度。 二、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和事件时的控制,包括高处坠落摔伤、 高空

2、坠物砸伤、火灾烧伤、爆炸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中暑、食物中毒等的控制。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意外伤害领导班子和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个月检查一次,确保救援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合适的补充。 4. 项目部每二个月举行一次意外伤害的救护演习,通过演习检验并改进意外伤害的 急救预案。 六、 纠正和改进 1. 意外伤害发生时,应确定意外伤害

3、的类型,并立即报告意外伤害救护领导小组。 3 意外伤害救护领导小组启动意外伤害急救预案。 2.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处置,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还是送医院救治 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3. 如需送医院救治(急救电话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对外联络组负 责拨打急救电话 120 通知附近医院,报 120 要讲明地点、伤情严重程度、伤害的类型和 公司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车指示通道。 4. 施工现场准备运输车辆,运输车辆负责人杨光,电话:。 5. 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工作。 七、 现场急救措施方法 7.1. 现场急救 7.1.1 调查事故现场

4、,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 7.1.2 初步检查伤病员,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预防感染、 止痛等措施。 7.1.3 呼救:迅速呼叫救护车,送医院医治。 7.1.4 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实行必须的急救和稳定 病情,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的措施。 7.2. 烧伤人员急救 7.2.1 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 或用水洒, 扑灭火焰。 7.2.2 肢体烧伤可把肢体直接浸入冷水中灭火和降温,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伤的 伤害。 7.2.3 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 7.2.4 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5、7.2.5 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医治。 7.3. 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急救 7.3.1 可采用以下几种止血办法: A. 压迫止血法: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 清洁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压包扎止血。 4 B. 指压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额动脉、股 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 C. 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 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的止血 效果而采用之。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创伤部位的近端放上弹性止血带, 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止血带时损伤局部皮肤。止血

6、带必须扎 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 7.3.2 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保护创口 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 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7.3.3 伤员搬运: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关医院 抢救。 A. 在肢体受伤后,应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B. 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 或戴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C. 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 若颖有脊椎受伤可能时, 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

7、搬 运,不准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 7.4. 急性中毒的急救 7.4.1 不论是轻度还是严重中毒人员,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 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 7.4.2 根据中毒途径采取相应措施: 7.4.2.1 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如在现场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渗剂、添 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 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7.4.2.2 吸入毒物(有毒气体):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封的仓库、 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或环境中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焊割作

8、业、乙炔(电 石)之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煤气(一氧化碳)泄漏、二氧化碳量、油漆、涂料、保温、 粘合等施工时,苯气体、铅蒸汽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吸入造成中毒时,应立即 5 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7.4.2.3 食入毒物:如误食腐蚀性毒物、河豚鱼、发芽土豆、未熟扁豆等动植物毒 素、变质食物、混凝土添加剂中的亚硝酸钠、硫酸钠等和酒精中毒,对一般神志清楚者 应设法催吐:喝微温水300500毫升,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 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7.5. 伤病员心跳骤停的急救 在施工现场的伤病员心跳呼

9、吸骤停,即突然意识丧失、脉博消失、呼吸停止的,在 颈部、喉头两侧摸不到大动脉搏动时应采用以下方法急救: A. 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B. 体外心脏挤压法 7.6. 现场急救设备 7.7.1 应急电话 火灾: 119 ;救护: 120;打架、斗殴: 110 7.7.1 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保证现场急救的需要, 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 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7.7. 记录 7.7.1 7.7.2 急救箱配备清单表(见附表)。 八、 发生意外伤害报告制度 1、当发生轻伤事故时,及时向工程负责人汇报受伤情况,并作好事故记录; 2、当发生重伤事故时,联络员立即向

10、工程负责人汇报情况,工程负责人在12 小时 内向公司汇报受伤情况,作好事故记录; 3、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联络员立即向工程负责人汇报情况,工程负责人及时向 公司汇报情况,按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的重大事故等级,分别向 上级机关汇报伤亡情况,作好事故记录;在24 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 6 第二章防高处坠落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了确保“嘉源?红郡”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不发生高处坠落或发生高处坠落时,对 人员和机械设备能得到有效保护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 范围 本措施及预案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事件的控制。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

11、任务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防高处坠落领导班子和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个月检查一次,确保救援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合适的补充。 4. 项目部每二个月举行一次防高处坠落的救援演习,通过演习检验并改进高处坠落 的急救预案。 5. 项目部每周对工程上的防高处坠落技术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修复。 六、 应急响应 1. 高处坠落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高处坠落救援领导小组。

12、高处坠落救援领导小组启 7 动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2. 人员的急救可采用意外伤害预案执行。 3. 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总指挥工作。 七、预防高处坠落现场措施 (一)预防高处坠落行为管理 1、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并且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 证上岗。高处作业人员上岗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 技术签字交底。当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 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2、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施工作业区入口设 置“安全镜”,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

13、佩戴和使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劳动保护 用品质量进行检查。 4、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各类脚手架等进行安装拆卸 施工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 (二)预防高处坠落设施验收与管理 1、应按类别, 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 设红灯示警。 2、在进行高处作业前, 应由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对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 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各类脚手架、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以及洞口临边等安全设施 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使用。 3、临边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施工项目部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经施工项目 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合格签

14、字,悬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4、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 工具化,防护栏杆以黄黑 (红白)相见的条纹标示, 盖件等以黄(红)色标示(详见成都市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图例)。 (三)预防高处坠落实体防护措施 1、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信号和楼层标记;物料提升 机上料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各类安全装置灵敏可靠;通道口脚手板应满铺并 固定牢靠,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两侧。 2、施工电梯各种限位应灵敏可靠。层门应与吊笼电气或机械联锁,只有在吊笼底板 8 离某一登机平台的垂直距离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层门方可打开, 并能

15、保证在关闭时 人员不能进出。 3、 移动式操作平台立杆应保持垂直, 上部适当向内收紧, 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 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应分别设置扫地杆、剪刀撑或斜撑,平台应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 置防护栏杆和登高扶梯,且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4、脚手架的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 脚手架外侧应采用 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 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应设置安全可靠的防倾覆、防坠落装置, 每一作业层架体外侧应设置符合要求

16、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6 基坑周边、阳台边、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 周边、楼梯边、龙门架与施工电梯卸料口等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且必须符合 下列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 1.2m, 下杆离地高度为0.5 0.6m。坡度大于 1:22 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 网。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 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

17、的高度 不低于 18cm的挡脚板或 40cm的档脚笆。挡脚板与档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 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4)、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里面必须采用满挂安全网或 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7、板与墙的洞口、 各类桩孔、通道口与坑槽等处, 必须设置牢靠的盖板、 防护栏杆、 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以及警示设施;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 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各类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边长在 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

18、安全平网。 (2)、位于车辆行驶道边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 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 倍的荷载。 9 (3)、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 应加设 1.2m 高的临时护栏。 (4)、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没或加以 防护,并有固定其他位置的措施。 (5)、对电梯井门应按定型化、工具化的要求设计制作,其高度应在1.5m 至 1.8m 范围内;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8、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粉刷模板、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 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

19、全防护设施。 9、安装管道、 大模板、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等悬空作业应有操作平台或其他 可靠的立足处,并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拦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10、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等悬空作业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绑扎圈粱、 挑粱、挑檐、外墙和边柱等钢筋时,应搭设操作台架和张挂安全网。悬空大梁钢筋的绑 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11、进行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屋面周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屋面上的 孔洞应加盖封严,短边尺寸大于1.5m时,孔洞周边也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 加设安全平网。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作业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 (四)预防高处坠落实体防

20、护使用管理 1、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 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2、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作业程序进行。支模时,模板未固定前不 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上装、 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钢模板部件等 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 3、在高处悬空安装门、窗,油漆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门框、阳台栏板 上进行。无外脚手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

21、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 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4、安装管道、大模板、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等悬空作业,严禁在安装的构配 件站人和行走。 5、浇筑离地 2m以上框架、过粱、雨蓬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 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浇筑储仓,下口 10 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6、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 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 霜、雪均应及时清除。暴风雪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 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三章防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了确

22、保?”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发生物体打击或发生物体打击时,对人员和 机械设备能得到有效保护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 范围 本措施及预案适用于“嘉源?红郡”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事件的控制。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防物体打击领导班子和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个月检查一次,确保救援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合适的补

23、充。 11 4. 项目部每二个月举行一次防物体打击的救援演习,通过演习检验并改进突然停电 的预案。 5. 项目部每周对工程上的防物体打击技术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修复。 六、 应急响应 1. 物体打击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物体打击救援领导小组。物体打击救援领导小组启 动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2. 人员的急救可采用意外伤害预案执行。 3. 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总指挥工作。 七、预防物体打击现场措施 (一)预防物体打击行为管理 1、所有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依据有关规定进 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当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 作业人员进

24、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2、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施工作业区入口设 置“安全镜”,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劳动保护 用品质量进行检查。 4、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各类脚手架等进行安装拆卸 施工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 (二)预防物体打击设施验收与管理 1、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2、在进行作业前,应由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对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各 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各类脚手架、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以及洞口临边

25、等安全设施进 行验收,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使用。 3、拆除架体时,钢管和扣件等物不能往下扔,钢管采用吊运或传递运输;扣件采用 装篮后统一运输。 4、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时,不能高空抛物;工具放于工具袋内。施工用的材料及用 剩的余料不能堆放在外架上或距楼层边1m范围内。 (三)预防物体打击实体防护措施 12 1、物料提升机通道口脚手板应满铺并固定牢靠,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 及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两侧。 2、脚手架的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 脚手架外侧应采用 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 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

26、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应设置安全可靠的防倾覆、防坠落装置, 每一作业层架体外侧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4、基坑周边、阳台边、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 周边、楼梯边、龙门架与施工电梯卸料口等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且必须符合 下列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 1.2m, 下杆离地高度为0.5 0.6m。坡度大于 1:22 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 网。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

27、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 低于 18cm的挡脚板或 40cm的档脚笆。挡脚板与档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 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 立网或满扎竹笆。 7、板与墙的洞口、 各类桩孔、通道口与坑槽等处, 必须设置牢靠的盖板、 防护栏杆、 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以及警示设施;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 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各类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边长在 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2)、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没或

28、加以 防护,并有固定其他位置的措施。 (四)预防物体打击实体防护使用管理 1、作业人员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2、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作业程序进行。支模时,模板未固定前不 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上装、 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钢模板部件等 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 3、在高处悬空安装门、窗,油漆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门框、阳台栏板 13 上进行。无外脚手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 应挂在操

29、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4、安装管道、大模板、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等悬空作业,严禁在安装的构配 件站人和行走。 5、在吊运条形物件时,必须绑扎牢固;吊运条形物件时,必须装箱、装篮,装物高 度不得超过箱、篮周边高度;吊运时必须要有专人指挥。 第四章防火灾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预防工地火灾的发生或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制订本预案。 二、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嘉源 ?红郡”项目。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足够的消防器材,对外联络的通讯器材,经培训的消防队员和其他职能人员,相应

30、的医疗救护设备,足够的经费配置。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将标明消防器材布置点、 安全通道 的区域平面图张贴在显眼位置。对外联络电话:火警119、急救 120。 14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防火领导班子和防火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并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 4. 项目部每一季度一次对易燃物储存环境及电线线路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并保持 防火通道、安全通道的畅通。 六、 应急响应 1. 火灾发生时,应确定火灾的类型(电火灾、危险品火灾、易燃物火灾)和火势大 小,并立即报告防火领导小组。防火领导小组启动防火紧急

31、预案。 2. 防火领导小组根据火灾的类型和火势大小选用相应的消防器材组织义务消防队 进行扑救。 3. 疏散组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组织逃生疏散,并负责维持秩序和清 点人数。 4. 对外联络组立即拨打119 通知消防部门, 报警时要讲明起火地点、 火势大小、火 灾的类型,并派人到路口接警并指示消防通道。 5. 抢救组立即切断电源,并组织物质抢救,尽量减少损失。 6. 环保组负责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 7.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处置,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还是送医院救治 (急救电话 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8. 防火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

32、调度工作。 七、 纠正和改进 1.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填写意外事故 报告,针对事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报管理者代表确认。 2.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负责对紧急预案进行评价并完善紧急预案。 3. 事故责任人处理由项目部经理彭超负责。 第五章大型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预防工地龙门架等大型机械倒塌及钢丝绳断裂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响应,制订 15 本预案。 二、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嘉源 ?红郡”项目。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

33、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意外伤害领导班子和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二个月检查一次,确保救援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合适的补充。 六、 纠正和改进 1. 龙门架等大型机械事故发生时,应确定事故的类型, 并立即报告大型机械事故伤 害救护领导小组。救护领导小组启动大型机械事故伤害应急预案。 2.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处置,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还是送医院救治 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3. 如需送医院救治(急救电话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对外联络组负 责拨打急救电话 120 通知附近医

34、院,报 120 要讲明地点、伤情严重程度、伤害的类型和 公司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车指示通道。 4. 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工作。 16 七、 现场急救措施方法 1. 现场急救 1) 调查事故现场,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 2) 初步检查伤病员,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预防感染、 止痛等措施。 3) 呼救:迅速呼叫救护车,送医院医治。 4) 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实行必须的急救和稳定病 情,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的措施。 5) 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6) 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医治。 2. 严重创伤出血伤员

35、的急救 1) 可采用以下几种止血办法: A压迫止血法: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 清洁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压包扎止血。 B指压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额动脉、股 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 C弹性止血带止血法: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的止血 效果而采用之。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创伤部位的近端放上弹性止血带, 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止血带时损伤局部皮肤。止血带必须扎 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 2)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

36、,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保护创口 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 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3) 伤员搬运: A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关医院抢救。 B在肢体受伤后,应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C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 17 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D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若颖有脊椎受伤可能时,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 运,不准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 3. 伤病员心跳骤停的急救 在施工现场的伤病员心跳呼吸骤停,即突然意识丧失、

37、脉博消失、呼吸停止的,在 颈部、喉头两侧摸不到大动脉搏动时应采用以下方法急救: 1) 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2) 体外心脏挤压法 4. 现场急救设备 5. 应急电话 1) 天气预报: 12121 2) 救护: 120 3) 打架、斗殴: 110 6. 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保证现场急救的需要, 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 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7. 记录 8. 急救箱配备清单表(见附表)。 第六章食物中毒的急救预案 一、 目的 为了确保工地发生食物中毒时,能得到有效救护,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制订本 预案。 二、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发生食物中毒时的控制

38、。 三、 职责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18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1.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护设施。 2.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食物中毒领导班子和职能班组,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 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确保救护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合适的补充。 六、应急响应 1. 食物中毒发生时,应确定食物中毒的类型,并立即报告食物中毒救护领导小组。 食物中毒救护领导小组启动食物中毒急救预案。 2. 救护组负责食物中毒人员处置, 根据食物中毒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

39、还是送医 院救治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3. 如急需医院救治(急救电话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对外联络组负 责拨打急救电话 120 通知附近医院,报 120 时要讲明地点、食物中毒严重程度、食物中 毒的类型和公司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车指示通道。 4. 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工作。 七、现场急救措施方法 7.1 现场急救 7.1.1 食入毒物:如误食变质食物,对一般神志清楚者应设法催吐: 喝微温水 300500 毫升,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 7.2 伤病人员心跳骤停的急救 19 7.2.1 在施工现场

40、的伤病人员心跳呼吸骤停,即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 止的,在颈部、喉头两侧摸不到大动脉搏动时应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A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B体外心脏挤压法 7.3 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中毒人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施行必要急救和稳定病 情,降低并发症的措施。 7.4 经现场处理后的人员要迅速送医院医治。 7.5 应急电话 救护: 120 7.6 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保证现场急救的需要, 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 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7.7 记录 7.7.1 急救箱配备清单表(见附表)。 第七章触电伤害的应急抢救预案 一、 目的 为了确保触电伤害事故

41、发生时,能得到有效救治,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特制订 本预案。 二、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嘉源 ?红郡”项目施工工地发生触电伤害的应急抢救。 三、 职责 项目部负责所在区域内的触电伤害应急抢救。 四、 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援人员、救援设备、通讯联络工具。 五、 应急准备 职能、组别责任人职责任务 20 指挥指挥协调 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联络 抢救组负责抢救 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救治和送治 四、 资源配置 1. 触电事故发生时,就立即报告触电伤害救护领导小组,并立即启动触电伤害应急 抢救预案。 2. 联络组根据触电伤害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时就还是送医院救治或是请医护人到现 场组织抢救,做好与医院的联络

42、,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 救护组应确定触电伤害的程度, 并立即进行现场抢救, 同时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 作出是否边抢救边送医院的决定。 4、如需送医院救治(急救电话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对外联络组负 责拨打急救电话 120 通知附近医院, 报 120 时要讲明地点, 触电伤害严重程度和现场地 点、联络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车指示通道。 5、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工作,并保护好事故 现场。 七、触电现场的急救: 发生触电事故时,现场急救的具体操作可分为迅速解脱电源、简单诊断和对症处理 三大部分。 1.1 迅速解脱电源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

43、失措,首先要设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使病人脱 离电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切断电源。当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就在事故现场附近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或 将电源插头拔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必须指出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切断 21 一根导线,且有时断开的不一定是相线,因此,关掉电灯开关并不能被认为是切断了电 源。 (2)用绝缘物移去带电导线。当带电导线触及人体引起触电,且不能采用其他方法 解脱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棒、竹杆、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病人脱离电源。 (3)用绝缘物切断带电导线。出现触电事故,必要时可用绝缘的工具(如带有绝缘 柄的电工钳、木柄斧以及锄头等)切断导线,以断开电源

44、。 (4)拉拽触电者衣服,使之摆脱电源。若现场不具备上述三种条件,而触电者衣服 干燥,救护者可用包有干毛巾,干衣服等干燥物的手拉拽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必须指出,上述办法仅适用于220/38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 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产生新的事故。 总之,在现场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迅速安全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必 须注意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因不再受电流刺激,肌肉会立即放松,故有可能会自行摔倒, 造成新的外伤(如颅底骨折等),特别事故现场在高处时,危险性更大。因此在解脱电 源时应辅以相应措施,避免发生二次事故。此外,解脱电源时,除应注意自身的安全

45、外, 还需注意不可误伤他人。 1.2 简单诊断 解脱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或“临床死亡”阶段,因情况不明,故应尽快 对心跳和呼吸的情况作一判断,了解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只有作出明确的诊断,才 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 (1)判断是否丧失意识 首先轻轻摇动触电者的肩部(绝对不允许摇动头部),并对之呼叫,最好直呼其姓 名,看看有否反应,以判断是否丧失意识。有反应者,肯定有心跳、呼吸存在;如无反 应,即丧失意识,这时用一手手掌托住伤员颈部,以防止颈部弯曲,另一手握住其上臂 近肩端,并以此处为力点,平稳地翻转至仰卧位。翻转时,必须使触电者的头、颈、躯 干、臀部同时转动,以防止扭曲,发生新的损伤,

46、随后应立即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一 般昏迷的触电者常有气道阻塞,故必须马上畅通呼吸道,否则,人工呼吸及人工心脏挤 压法都将完全无效。此时,我们可用一手的手掌将其颈部向上方唾弃。另一手的手掌放 于额部,向下用力,使其头部向后仰翻,以达到开放气道的目的,如图一(a)、(b)、 22 (c)所示。 图一( a、b、c)开放气道 (2)观察有否呼吸存在 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将耳朵贴向触电者的鼻处,用听觉及 面额的感觉来判断触电者是否有因呼吸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并侧头观察 触电者的胸廓及上腹部有否呼吸时所产生的运动,如图二所示 图二 如能观察到胸廓或腹壁有呼吸产生的起伏运动,或者感觉到触电者口鼻处有气

47、体的 吹拂感(呼吸时气体流动所致),则判定触电者有呼吸存在;反之,则呼吸已停止。当 不便观察时,也可用手触摸胸部或腹部,以感觉有无呼吸运动。整个观察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不得超过 5 秒钟。 (3)检查颈动脉有否搏动 颈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相当于喉结水平。颈动脉是中心 动脉,在周围动脉搏动消失时,仍能触及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位置表浅,很容易感觉 到它的搏动。检查时不必脱衣,极为方便。我们将颈动脉是否有搏动,作为是否有心跳 23 的依据。 检查时,可将中指和食指合并在一起,指尖部置于喉结部位,然后,慢慢向颈侧移 动,其移动轨迹与人体长轴相垂直,如图三所示。移动过程中,同时对气

48、管旁软组织进 行触诊,若能感到颈动脉搏动则伤员仍有心跳,若无感觉则心脏已停止跳动。检查应在5 秒钟内完成。触诊应轻柔,不能加压。 图三检查有否颈动脉搏动 值得注意的是, 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已停止, 则应立即作四次连续的口对口人工呼吸, 然后检查颈动脉有否搏动。检查时,一手掌部仍需放在病人额部,使其头部仍保持后仰 姿势。 (4)观察瞳孔是否扩大 瞳孔的作用有点类似照相机的光圈,但人的瞳孔是由大脑控制而自动调节的。当大 脑细胞正常时,瞳孔的大小会随外界光线强度的变化自行调节。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强度 保持适中,以便于观看。正常时的瞳孔如图四(a)所示。当处于“假死”状态时,大脑 细胞严重缺氧,对于死亡边

49、缘,整个自动调节系统中枢失去了作用,瞳孔也就自行扩大, 这时瞳孔对光线的强弱不起反应,如图四(b)所示。所以,瞳孔扩大说明了大脑组织细 胞严重缺氧或已遭受损害死亡,此时人体也就处于“假死”或更严重的状况。 24 (a) (b) 图四人的瞳孔 通过以上简单的检查,我们既可判断触电者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并依据“假死” 的类型,有的放矢地对症处理。 1.3 处理方法 经过简单诊断后的病人,一般可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因让其 就地安静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应小心送往医疗部门,请医 务人员检查治疗,在送往的路途中,需严密观察病人,以免发生意外。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不清。应使其仰卧保持周围空气流通,注意保 暖,并且立即通知医疗部门,或用担架将病人送往医院,请医务人员抢救,在此同时还 要严密观察,作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急救的准备工作。一旦病人出现“假死”情 况应立即进行抢救。 (3)假如检查,发现病人已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 行对症处理;若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维持气体交换;若心脏停止跳动,则 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重新维持血液循环;若呼吸、心跳全停,则需同时施行体外心 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