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262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缺陷 【内容提要】毒品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毒品犯罪不断变换花样, 形式不断翻新, 使现行禁毒法律在惩治毒品犯罪时暴露出一些缺陷,这就要求禁 毒法律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的毒品犯 罪立法是打击惩治毒品犯罪的有力武器,通过对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立法的分析, 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提出一些完善立法的建议。例如:刑法第17 条第 2 款把贩卖毒品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主体年龄规定在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 其正当性合理性有待商榷; 刑法第 347 条第 1 款的规定不太理性,没有认真 贯彻和体现刑法总则第13 条的规定; 刑法第 35

2、7条第 2 款规定“不以纯度折 算”有点过激,有损刑法的公平、公正、正义的价值。总之,对于毒品犯罪的治 理,我们必须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对有关禁毒法律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应对新形势下禁毒工作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毒品犯罪;立法;缺陷;完善毒 品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毒品犯罪不断变换花样, 形式不断翻新, 使现行 禁毒法律在惩治毒品犯罪时暴露出一些缺陷,这就要求禁毒法律及时作出调整和 完善,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法律保障。一对刑法第17 条第 2 款规定的反 思刑法第 17 条第 2款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3、、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该条立法很明确地把贩卖毒品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主体年龄 规定在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对其正当性合理性提出以下质疑:1、现代立 法都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 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 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他们的辨别认识能力差,思想活泼,可塑性强,对其违法 犯罪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 刑法分则禁毒立法中特别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发 育和成长,刑法第 347 条第 6 款规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 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第343条第 3 款规 定:“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

4、、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未 成年人容易成为犯罪侵害的对象,被犯罪分子引诱和利用, 应加强保护未成年人 权益, 然而刑法第 17条第 2 款的规定却违背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立法理念。2、 刑法之所以把这八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 主要是考虑到这八种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在这八种犯罪行为 中,前五种具有明显的暴力性、积极的攻击性、血腥性,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 利、财产权利的犯罪行为, 后三种犯罪是危害不特定多数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 社会的动荡, 社会危害性极大。 而贩卖毒品犯罪行为既不具暴力性、积极的攻击 性、血腥性,又不具有直接危害不特定多数

5、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会直接造成社会 的动荡,怎能把贩卖毒品犯罪行为与其他七种犯罪行为并列等同对待呢?3, 贩卖毒品犯罪行为与其他七种犯罪行为相比其可谴责性最低。有需求才有供给, 没有吸者愿意购买毒品就不会产生贩卖毒品犯罪行为,吸毒者作为贩卖毒品犯罪 行为的被害人, 对贩卖毒品犯罪行为的发生和产生的损害负有直接责任。“不幸 的事件是有可能预防的, 但被害人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他们面临的危险,而是 增强了这种危险。 从这种意义来说, 这些被害人所遭受的人身或经济损害,部分 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1”。由于被害人(吸食者)的责任,就减轻了 贩卖毒品犯罪行为的可谴责性, 因此贩卖毒品犯罪行为与故意杀人

6、等其他七种犯 罪行为相比,其可谴责性最低。4、贩卖毒品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具有间 接性,即故意杀人等七种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具有直接性。故意杀人等其 他七种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由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贩卖毒品 造成的危害是对吸毒者的身心健康的损害,而造成吸毒者的身心健康损害的直接 原因是吸毒者的吸食行为,间接原因是贩卖毒品行为,即使造成吸毒者的死亡, 也会因为吸毒者自身的加害原因而减轻了贩毒者的责任,所以贩毒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与故意杀人等七种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原因力不同,应负的刑事责任 年龄也应区别对待。 5、制造、走私毒品尚未列入刑法第17 条第 2 款,而把 贩卖

7、毒品列入,明显不合常理。在毒品犯罪中,最严重的应该是制造走私毒品。 首先,制造走私毒品是贩卖毒品的源头,没有制造毒品和把毒品走私到国内就不 会产生贩卖毒品。其次,制造走私毒品在主观恶性上比贩卖毒品的主观恶性大, 制造走私毒品是独立依靠自身去实施完成犯罪的;而贩卖毒品则是一种买卖交易 行为,只不一过交易的商品是因为国家禁止的才构造犯罪,它需要购买毒品人的 合意才能完成犯罪。 再次,从社会危害性来看, 制造毒品是产生其它毒品的犯罪 的源头,数量大,显然制造毒品的社会危害性远比贩卖毒品的社会危害性大。因 此比贩卖毒品更加严重的制造走私毒品犯罪行为尚未列入刑法第17 条第 2 款,而把毒品犯罪中较轻的

8、贩卖毒品列入刑法第17 条第 2 款,其不合理性 显而易见。 综合上述理由,建议刑法第17 条第 2 款规定的 8 种犯罪行为删 除“贩卖毒品”,保留其它七种即可。二刑法第 347 条第 1 款的规定不太 理性,没有认真惯彻和体现刑法总则第13 条的规定刑法第 13 条规定:“一 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 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 著轻微危害

9、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本条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它是区分罪 与非罪的总标准,它能够帮助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去划清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 以及不道德行为之间的界限2 。 刑法第 347条第 1 款规定:“走私、贩卖、 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规 定显然与刑法第13 条“但书”的内容相矛盾。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看行为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而对于毒品犯罪而言, 对社 会危害的程度关键是看毒品的数量多少。 如果毒品数量特别少, 情节又显著轻微, 对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第13 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第347 条第 1 款规定:

10、“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 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该条规定明显与认定犯罪的总标准相矛盾,不能为了 从严打击毒品犯罪而违背认定罪与非罪的总标准,这样使法律显得不太理性。 另 外,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来说,总则和分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它们是普遍和 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方面,刑法总则阐述一般原理原则,对刑法分则的 具体运用具有指导作用,适用刑法分则,必须遵循总则的原理原则。另一方面, 分则是总则的具体, 是总则原理和原则的具体运用3 。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 系可以看出,刑法总则对分则具有概括、指导、制约作用,刑法分则对总则应是 贯彻和体现刑法总则的精神,而不是违

11、背总则的精神4 。 刑法第 347 条中 的“无论数量多少”与刑法第13 条“但书”的规定相违背,损害了刑法规 范自身的严肃性和系统性。建议将刑法第347条第 1 款的规定:“走私、贩 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修改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一般都应当追究刑事 责任,予以刑事处罚;但是,毒品数量特别少,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可通过司法解释对“毒品数量特别少”作出不同种类毒品的量化标 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从而解决于刑法347条第 1 款与刑法总则第13 条之间的冲突。三 刑法第 348 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

12、罪不能发挥其应 有作用刑法 348 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 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 丙胺 50 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 200 克以上不满 1000 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 克以 上不满 50 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毒品犯罪 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毒品犯罪隐秘性强,获取证据困难,一般没有明确具体 的犯罪现场, 特别在贩卖交易现场很难提取到有价值的证据,毒品犯罪没有通常 意义上的被害人,一般没有人去报案,司法

13、机关很难从被害人(吸毒者)得到协 助和配合。 另一方面, 毒品犯罪分子胆大凶残, 不断利用现代科技去更新变换毒 品犯罪的手段和方法,出现毒品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增强反侦察意识,千方 百计逃避打击处理,即使现场抓到其携带、 贩卖毒品还会百般抵赖, 宁死不招 5 。 对毒品犯罪,由于其自身特点,调查取证难,罪犯又拒不供述,为了打击不能认 定非法持有的毒品是为了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犯罪的, 才设立非法持 有毒品罪。然而刑法第348条的规定与第 347条第 2 款、第 3 款、第 4 款的 规定相比, 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标准过高,并且法定刑过低, 没有达到立法的 初衷,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实践

14、中,毒品犯罪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拒不供述,隐瞒 犯罪的真实性质, 使司法机关难以获取证据证明其非法持有毒品是为了走私、贩 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而不得已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这样会造成:一是由 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构成标准过高,使一部分非法持有毒品的不构成犯罪; 二是即使构成了非法持有毒品罪,处罚量刑也很低。实质上是放纵了毒品犯罪, 起不到打击毒品犯罪的应有作用,会使毒品犯罪分子们“坐牢一阵子,享受一辈 子”,丧失设立非法持有毒品犯罪的实质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3 条规 定“侦察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 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提出问题。

15、 犯罪嫌疑人对侦察人员 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由此 可以看出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如实陈述自己的罪行或作无罪的辩解。所以非法 持有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应如实陈述毒品的来源以及持有毒品作何用途,不能因其 拒不供述利用“非法持有毒品罪”这个罪名逃避打击处理。建议降低非法持有毒 品罪的犯罪构成的标准要求,提高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量刑幅度。四刑法第 357 条第 2 款规定“不以纯度折算”有点过激,有损刑法的公平、公正、正义的 价值刑法第 357 条第 2 款规定:“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 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该条规定彻底解

16、决了打 击毒品犯罪中因鉴定毒品纯度而耗费时间、耗费资金的问题, 使司法机关省去许 多麻烦,也直接体现了我国从严从重打击毒品犯罪的坚定态度。然而现在毒品绝 大多数存在掺假,且据报道掺假量占的比例在5-不等, 大多数掺假量在 以上6 。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体现在毒品的数量上,不同种类的毒品对社 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同一种类相同数量不同纯度的毒品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也不相 同,相同种类相同数量的毒品犯罪纯度越高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纯度越低, 对 社会的危害性越小。 同种同数量不同纯度的毒品犯罪处以相同刑罚,则会导致量 刑的不公平, 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如果把同种同数量不同纯度的毒品按 纯度折算

17、,直接会出现同种同纯度的毒品数量不同,而毒品的数量是决定量刑的 关键,对量刑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同时贩卖海洛因100 克,甲的纯度是, 乙的纯度是,如果按纯度折算, 则甲的是 100 克克,乙的是 100 克克。如果不以纯度折算对甲乙二人的刑罚是处以15 年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并处没收财产; 如果按纯度折算, 则对甲的刑罚是处7 年以 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乙处15 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 财产。其差异程度如此之大!我认为不论打击何种犯罪,都要实事求是,特别是 打击毒品犯罪,不能怕麻烦,图省事,要实事求是,以纯度折算才能更加体现刑 法的公平和正义。 另一方面, 毒

18、品犯罪分子故意掺假, 主观上不是故意增加危害 公民(吸毒者)身心健康的程度, 而是旨在通过掺假增加数量去获得更大的利润; 客观上实施掺假行为, 通过掺假增加毒品数量, 诈骗钱财, 把掺假的数量定为诈 骗较为适宜。 如果把掺假的数量定按毒品数量计算,一是不符合实际, 二是不符 合毒品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客观条件,三是有违刑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建议 将 刑法第 357 条第 2 款规定的不以“不以纯度折算”修改为“以纯度折算”, 掺假部分以诈骗论处。 五刑法未将吸食、 注射毒品规定为犯罪, 建议增设吸食、 注射毒品罪1、吸食毒品的危害性。首先,吸毒严重摧残人体的身心健康, 容易导致疾病蔓延, 从长

19、远看会影响整个了族的素质。其次,吸毒容易诱发其它 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成为危害社会的大祸源。 再次,吸毒为走私、 制造、贩卖、 运输毒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进一步也刺激发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吸毒已成 为整个毒品犯罪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吸毒本身就是毒品泛滥的体现和反映,在客 观上对毒品犯罪起到了资金保障作用,刺激毒品犯罪的发生, 形成恶性循环7 。 2、我国对吸食毒品行为的处理。 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 条规定:“吸食、注射 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 15日以下拘留, 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XX元以下罚款, 并 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处, 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

20、、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 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对吸毒行为仅靠拘留、罚款、劳动教养等 行政处罚措施, 未作为犯罪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吸毒者为了获取毒品不惜 倾家荡产,或实施盗窃、抢劫、诈骗、* 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仅靠 行政处罚手段不足以制止危害的发生。3、在我国严惩吸毒有重大意义。一是我 国人口众多,如果不对吸毒严惩、加大打击力度,将后患无穷。如果说毒品是万 恶之源,是坏东西,但毒品还可作医药之用,而吸毒才是万恶之源,有百害而无 一利,吸毒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国家和社会,吸毒不仅是个问题,而且是 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严重危害社会的稳

21、定和经济的发展。二是毒源在国外, 我 国无法直接打击, 加之我国边境线长, 对外经济贸易的深入和扩大,禁绝毒品入 境不可能,所以在我国禁绝毒品,打击毒品犯罪的关键是打击吸毒行为。4、国 外一些国家如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国家以及 香港、台湾等地区已把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处以刑事处罚,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增设吸食毒品罪,并予严惩。参考文献资料:1 张晓 秦, 赵国玲 : 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李永升 : 刑法 学的基本范畴研究 . 重庆大学出版社 ,3 赵长青 : 刑法学 . 北京法律出版 社, 4 高铭暄 , 马克昌 :

22、 刑法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5参见崔敏、王刚: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及证据运用的特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XX , P108.6薛剑祥: 毒品犯罪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 ,法律适用, 20XX (2) P34.7参见衣家奇 . 关于吸食毒品犯罪的立法设想. 甘肃政法学院学 报,1999(4)P61,62.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

23、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

24、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

25、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 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 米,直径10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

26、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 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

27、分别是_38_ 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左或右移动。(3)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

28、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29、;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

30、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

31、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

32、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

33、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

34、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 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 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 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

35、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 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

36、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 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