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263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0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槐荫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1 页) 2018-2019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6 分) 1因式分解x 29 的结果是( ) A( x+9)( x9)B( x+3)( x3)C( 3+x)( 3x)D( x3) 2 2有一组数据如下:3,5, 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 C2 D 3对与实数,3.1415 ,0.333, 2.010101 (相邻两个1 之间 0 的个数逐个加1), 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3 个B4 个C5 个D6 个 4对与 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 A1 3+ 2 B23+3 C

2、33+4 D43+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 是 16 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 C0 没有算术平方根D2 的平方根是 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 A5 BC5 或D无法确定 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 a、 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3,b=3, c=3 B a=7,b=24,c=25 Ca=8,b=15,c=17 Da=,b=,c= 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 和,点 B关于点 A的对称点为C,则点 C所表示 的数为() ABCD 9若实数x、y 满足+(y+3) 2=0,则 x+y 的值为( ) A1 B 1

3、C7 D 7 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气温() 20 21 22 23 24 第 2 页(共 21 页) 天数(天) 4 10 8 6 2 A21;21 B21;21.5 C 21;22 D 22;22 11对于 a 22ab+b2 c2 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 A( a 2c2)+( 2ab+b2) B( a 22ab+b2) c2 Ca 2+( 2ab+b2c2) D( a 2+b2)+( 2abc2) 12在 ABC中, A、 B、 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a、b、c 满足 a 4 b4=a2c2b2c2,则 ABC一定是() A等

4、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18 分) 13某同学在对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x 2+3x 10 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 xb)( x2), 则 b= 14若二次三项式x 2+(m 2)x+9 是关于 x 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 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 行到 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 正方形 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1

5、7在 ABC中, AB=AC=10 ,BC=12 ,则 ABC的面积为 第 3 页(共 21 页) 18若 a、b、c 为 ABC的三边,且a、b、c 满足 a 2+b2+c2+200=12a+16b+20c,则 ABC的最长边的 高的长度等于 三、解答题 19( 16 分)计算化简 (1) (2)(2+) (3)5 (4)() 2 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 (1)15a 2+5a (2)x 5x3 (3)a 3b4a2b2+4ab3 (4)1x2y2+x2y2 21已知: x=,y=, x +y;xy;x 2+y2;( x2+x+2)( y2+y2) 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

6、 x 2=9; ( x2) 2=4; ( 2x+1) 2=12; ( x+1) 3=2 23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 AB BC , AC CD , 以 CD为直径作半圆O , AB=4cm , BC=3cm , AD=13cm 求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 4 页(共 21 页) 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 ,使得 AB=,BC=,CA=, 并求 SABC 25探究题: (1)在正 ABC中(图 1), AB=2 , AD BC于 D,求 SABC (2)在正 AB1C1中(图 2), B1C1=2,AB2B1C1于 B2,以 AB2为边作正 AB2C2

7、,AC1、B2C2交于 B3, 以 AB3为边作正 AB3C3,依此类推 写出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写出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26在正方形ABCD中, AB=4,E为 BC的中点, F在 CD上, DF=3CF ,连结 AF 、AE、EF (1)如图 1,求出 AEF的三条边的长度; (2)判断 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 SECF+SABE与 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 2,作 EG AF于 G, 试求出FG 、AG 、EG的长度; 试探究EG 2 与 FG 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 5 页(共 21 页) 2

8、018-2019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 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6 分) 1因式分解x 29 的结果是( ) A( x+9)( x9)B( x+3)( x3)C( 3+x)( 3x)D( x3) 2 【考点】因式分解- 运用公式法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 x 29=(x+3)( x3)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2有一组数据如下:3,5, 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 C2 D 【考点】方差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

9、算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解: =(3+5+4+6=7)=5, S 2= (35) 2+( 55)2+(45)2+(65)2+(75)2=2,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 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 S 2= (x1 ) 2+(x 2 ) 2+(x n ) 2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 也成立 3对与实数,3.1415 ,0.333, 2.010101 (相邻两个1 之间 0 的个数逐个加1), 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3 个B4 个C5 个D6 个 【考点】无理数 第 6 页(共 21 页) 【分析

10、】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 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 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2.010101(相邻两个1 之间 0 的个数逐个加1)是无理数,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2等;开方开不 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4对与 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 A1 3+ 2 B23+3 C33+4 D43+5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

11、质1,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 12, 3+13+2+3,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的范围是解题关 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 是 16 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 C0 没有算术平方根D2 的平方根是 【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分析】依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解: A、 4 是 16 的平方根,故A正确; B、=4,4 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 B错误; C、0 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 C错误; D、2 的平方根是 故选: A 第 7 页(共 21 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12、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 A5 BC5 或D无法确定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3是 直角边, 4 是斜边; 3、 4 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 【解答】解:长为3 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 的边是斜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 =; 长为 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 =5 ; 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 或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

13、所 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 a、 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3,b=3, c=3 B a=7,b=24,c=25 Ca=8,b=15,c=17 Da=,b=,c=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 2+b2=c2 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 A、因为 3 2+32=( 3 ) 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因为 7 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因为 8 2+152=17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因为() 2+( ) 2( ) 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 D

14、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 8 页(共 21 页) 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 和,点 B关于点 A的对称点为C,则点 C所表示 的数为() ABCD 【考点】实数与数轴 【分析】设点C表示的数是x,然后根据中点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点C表示的数是x,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 和,C,B两点关于点A对称, =1, 解得 x=2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根据点B、C关于点 A对称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9若实数x、y 满足+(y+3) 2=0,则 x+y 的值为( ) A1 B 1 C7 D 7

15、【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x、y 的值,然后相加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 (y+3) 2=0, =0,( y+3) 2=0, x+y1=0,y+3=0, 解得 x=4,y=3, 故 x+y=4+( 3)=1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 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气温() 20 21 22 23 24 天数(天) 4 10 8 6 2 第 9 页(共 21 页) A21;21 B21;21.5 C 21;22 D 22;22

16、【考点】众数;中位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15、16 个数的平均数, 则中位数是: =22 ; 22 出现了 8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在22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 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 个 11对于 a 22ab+b2 c2 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 A( a2c 2)+( 2ab+b2) B( a22ab+b2) c2 Ca2+( 2ab+b2c 2) D( a2+b

17、 2)+( 2abc2) 【考点】因式分解- 分组分解法 【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a 22ab+b2 是完全平方, 再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解答】解: a 22ab+b2c2=(a22ab+b2) c2=(ab)2c2=(a b+c)( abc)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注意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 12在 ABC中, A、 B、 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a、b、c 满足 a 4 b4=a2c2b2c2,则 ABC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第

18、 10 页(共 21 页) 【分析】将等式右边的移项到方程左边,然后提取公因式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两数相乘积为 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 转化为两个等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a 4b4=a2c2b2c2, a 4b4a2c2+b2c2=0, ( a 2+b2)( a2b2) c2(a2 b2) =0, ( a 2b2) (a2+b2) c2=0 , 则当 a 2b2=0时, a=b;当 a2b20 时, a2+b2=c2; 所以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

19、实际运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18 分) 13某同学在对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x 2+3x 10 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 xb)( x2), 则 b= 5 【考点】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等 【分析】由题意二次三项式x 2+3x10 分解因式的结果为( x2)( xb),将整式( xb)( x 2)相乘,然后根据系数相等求出b 【解答】解: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x 2+3x 10 分解因式的结果为( xb)( x2), ( xb)( x2) =x 2( b+2)x+2b=x2+3x10, 2b=10, b= 5 故答案为 5 【点评】本题

20、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14若二次三项式x 2+(m 2)x+9 是关于 x 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8 或 4 【考点】完全平方式 【专题】计算题;整式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 【解答】解:二次三项式x 2+(m 2)x+9 是关于 x 的一个完全平方式, 第 11 页(共 21 页) m 2=6, 解得: m=8或 4 故答案为: 8 或 4 【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 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 行到 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

21、路程是4 【考点】平面展开- 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 【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是边的中点,矩形 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 AB= ?=4,CB=4 AC=4 故答案为: 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矩形的宽即高 等于圆柱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 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 正方形 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

22、积是17 第 12 页(共 21 页)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 的面积,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记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为P、Q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与 D的面积的和是Q的面积; A与 B的面积的和是P的面积;而P,Q的面积 的和是 E的面积, 即 A 、B、C、D的面积之和为E的面积, 正方形E的面积 =4+6+3+4=17, 故答案为: 17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发现正方形A,B ,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 ,B,C,D的面积和即是

23、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17在 ABC中, AB=AC=10 ,BC=12 ,则 ABC的面积为48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解答】解:如图,作AD BC于点 D,则 BD= BC=6 在 RtABD , AD 2=AB2BD2, AD=8 , ABC的面积 =BC ?AD= 12 8=48 故答案为: 48 第 13 页(共 21 页)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 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若 a、b、c 为 ABC的三边,且a、b、c

24、满足 a 2+b2+c2+200=12a+16b+20c,则 ABC的最长边的 高的长度等于4.8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分析】根据a 2+b2+c2+200=12a+16b+20c,可以求得 a、b、c 的值,从而可以判断ABC的形状,从 而可以求得最长边上的高 【解答】解:a 2+b2+c2+200=12a+16b+20c, a 2+b2+c2+200 12a 16b20c=0, ( a6) 2+(b8)2+(c10)2=0, a6=0,b 8=0, c10=0, 解得, a=6,b=8,c=10, 6 2+82=102, ABC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高是: =4.8 , 故答案为:

25、 4.8 【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 三、解答题 19计算化简 (1) (2)(2+) (3)5 (4)() 2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第 14 页(共 21 页) 【分析】( 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 (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求出答案; (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求出答案; (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 【解答】解:(1)=25=3; (2)(2+) =3( 4 8+3) =7+11; (3)5 =65 =1; (4)() 2 = =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

26、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 (1)15a 2+5a (2)x 5x3 (3)a 3b4a2b2+4ab3 (4)1x 2y2+x2y2 【考点】因式分解- 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 1)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提取公因式5a,然后再整理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x 3,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 (3)先提取公因式ab,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第 15 页(共 21 页) (4)用分组分解法,前两项一组,后两项一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提取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 差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1)原式 =5a(

27、3a+1); (2)原式 =x 3(x21)=x3(x+1)( x1); (3)原式 =ab(a 24ab+4b2)=ab(a2b)2 (4)原式 =(1x 2)( y2x2y2)=(1 x2) y2(1 x2)=(1x2)( 1y2)=(1+x)( 1x) (1+y)( 1y)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 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用分组分解法, 分组是解本小题的难点 21已知: x=,y=, x +y;xy;x 2+y2;( x2+x+2)( y2+y2)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28、【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 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代入计算; 把已知数据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 【解答】解:x +y=+=1; xy=2; x 2+y2=(x+y)22xy=1+4=5; ( x 2+x+2)( y2+y2)=( +2)(+2) =3( 1)=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 x 2=9; ( x2) 2=4; ( 2x+1) 2=12; 第 16 页(共 21 页) ( x+1) 3=2 【考点】立方根;平方根 【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

29、根,即可解答 【解答】解:x 2=9 x=3, ( x2) 2=4 x2=2 x=4 或 0 ( 2x+1) 2=12 (2x+1) 2=36 2x+1=6 x=或 ( x+1) 3=2 (x+1) 3=8 x+1= 2 x=3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 23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 AB BC , AC CD , 以 CD为直径作半圆O , AB=4cm , BC=3cm , AD=13cm 求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CD ,由于 AD已知,只需求AC即可 【

30、解答】解:AB BC ,AB=4 ,BC=3, 第 17 页(共 21 页) AC=5 AC CD ,AC=5 ,AD=13 , CD=12 , S阴影=()2=18,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cm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 ,使得 AB=,BC=,CA=, 并求 SABC 【考点】勾股定理 【专题】作图题 【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得出A,B, C的位置,进而利用ABC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 形面积求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12131423=5.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

31、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B,C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25探究题: (1)在正 ABC中(图 1), AB=2 , AD BC于 D,求 SABC (2)在正 AB1C1中(图 2), B1C 1=2,AB2B1C1于 B2,以 AB2为边作正 AB2C2,AC1、B2C2交于 B3, 以 AB 3为边作正 AB3C3,依此类推 写出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写出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第 18 页(共 21 页)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1)由 AD为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 BC的中点,求出

32、B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S, (2)根据( 1)同理求出C2、S2,C3、S3依此类推,得到Cn、Sn 【解答】解:(1)在正 ABC中, AB=2 ,AD BC于 D, BD=1 , AD=, SABC=BC ?AD= =; (2)由( 1)可知 AB2=, C1=32() 0, S1=2 2; 等边三角形AB2C2的边长为,AB3B2C2, AB 3= , C 2=23( ) 1,S 2= 22=2 2( ) 3, 等边三角形AB3C3的边长为,AB4B3C3, AB4=, C3=32() 2,S 3=22=2 2( ) 5 依此类推, C n=6( ) n1 Sn=2

33、() 2n1 故第 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为6() n1,第 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 2() 2n1 第 19 页(共 21 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 关键 26在正方形ABCD中, AB=4,E为 BC的中点, F在 CD上, DF=3CF ,连结 AF 、AE、EF (1)如图 1,求出 AEF的三条边的长度; (2)判断 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 SECF+SABE与 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 2,作 EG AF于 G, 试求出FG 、AG 、EG的长度; 试探究EG 2 与 FG AG的关系

34、?并说明理由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 1)先求得EC、FC、DF、BE 、AD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F、 EB 、AE的长;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EFA为直角三角形; (3)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AEF 、 ECF 、 ABE的面积,从而可得出问题的答案; (4)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AEF=AF ?GE=5 ,从而可求得EG的长,然后再依据勾股定理可 求得 FG的长,然后可得到AG的长;求得EG 2、GF ?AG的结果,从而可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 ABCD为正方形, AB=4 , AB=BC=DC=AD=4 E是 BC的中点, BE=C

35、E=2 CD=4 ,DF=3CF , FC=1 ,DF=3 依据勾股定理可知:EF=,AE=2, AF=5 (2) AF 2=25, EF2=5,AE2=20, 第 20 页(共 21 页) AF 2=EF2+AE2 AEF为直角三角形 (3)SAEF=SECF+SABE 理由: SECF=FC ?CE= 12=1,SABE=AB ?BE=42=4,SAEF=EF?AE= 2=5, SAEF=SECF+SABE (4) SAEF=AF?GE=5 , 5EG=5 EG=2 在 EFG中,由勾股定理可知:FG=1 AG=AF GF=5 1=4 EG 2=22=4,GF ?AG=1 4=4, EG 2=GF ?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的应用,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EF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第 21 页(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