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285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目标】 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 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 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

2、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 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3、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 、1cm= m、1mm= m、 1 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 -5m= m 地球半径 6.4 10 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 助

4、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 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 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5、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 3 测得这 32 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不足。第二题让学 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 误。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 ,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 确程度一致。 聚焦知识点三: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 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避免,只能尽量

6、减小; 错误避 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 求平均值; (2) 选用; (3) 改进。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 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 为 min s。 2、单位换算:25min= s 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 为 2.60cm,若在 5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2.60cm(大于、 小于或等于) 。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 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专题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聚焦: 1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 学以致用: 1.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4 2. 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 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有动”是选定了为 参照物,小红说: “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 3. 甲、乙、丙三人分别乘

8、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 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设计意图: 第一题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二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 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说明甲 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聚焦: 1与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单 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km/h. 2不变,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 程、时间无关。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它只能

9、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 1、 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 a 表明相同的时间比; (2)图 b 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2、实验探究 : 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 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 填 “运动”或“静止” ) 的 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

10、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 运动是运 动_(选填“匀速”或“变速” ) 。照片上 A与 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 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m/s。 5、长 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 。问这列火车过 桥要用多少秒?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引出速度的定义;第二题探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练习了秒表的使用;第 三题是加深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第四题复习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 5 比值。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为后边复习测平均速度做铺垫。第

11、五题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单位要统一。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车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 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 别表示 “ 小时:分:秒 “) 。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 “ 大“或 “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cm t BC=_s vAC=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

12、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 (填 “大“或“ 小“) 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 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 前进了 100m ,然后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 前进了 50m , 到了乙站停车求: (1)汽车在前20s 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 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所示:

13、 (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 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练习平均速度的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第二题体会用得出的规律可以 解决问题。 三、练习反馈: 1. 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2.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 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 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 路程 /m 20 30 50 70 90 110 130 时间 /s 2 3 5 7 9 11 13 6 3. 从

14、2012 年 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 50 ”绕钓鱼岛巡逻,以 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 4、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 9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0.5h 到达三水,休息 0.5h 后, 再以 8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1h 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附答案 : 1、5.25 2、80km/h 65 km/h 3、运动 4、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1,速度 v1=90km/h,时间 t1=0.5h 由公式: s1=v1.t1=90km/h0.5h =45 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为s2,速度 v2=80 km/h,时间 t2=1h 由公式: s2= v2。t2=80 km/h1h =80 km 汽车从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 s1+ s2=45 km+80 km=125 km 总时间 t=0.5h+0.5+1h=2h 由公式: v=s/t=125 km/2h=62.5km/h 四、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