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365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罗马法债权理念的一般发展 关键词 : 罗马法 ; 债权理念 ; 人身性债权 ; 财产性债权 ; 特有产 ; 限定继承 内容提要 : 由罗马法发展起来的债权理念, 代表了罗马法的较高成就, 是 人类法律文化的宝贵遗产。罗马法债权理念发展的一般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 人身性债权向财产性债权的过渡形成、债权理念与家父权理念的并存格局, 以及 罗马法债权理念的扩充发展。 这三个阶段展示了人类债权理念由原始状态向文明 过渡的历程。 自公元前 753 年罗马城的建立 , 至公元 528 534年优士丁尼一世当政并编 纂法典 、 学说汇纂以及法学阶梯 , 期间跨越一千二百余年 1( 478)。 尤其值得注

2、意的是 , 罗马人凭借其优良的军事器械及技术于公元前后曾建立起人 类历史上最早的帝国并统治达五、六个世纪之久。 正是在这一帝国的孕育与庇护 下罗马人以及诸如盖尤斯鸟尔比安等一批着名的法学家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 次辉煌的法律成就 , 有关万民法以及自然法的理念亦首次在罗马法中得以体现。 随着中世纪对罗马法典的考古发掘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律研究的狂热, 罗马 法的诸多理念直接影响着近、现代法典体系的形成, 以至今日的某些学者仍沉浸 在罗马法的研究与探寻之中, 以求新的发现与突破。由罗马法发展起来的债权理 念, 充分代表着罗马法的较高成就, 同时亦对近现代债权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过 深远的影响。 一

3、、人身性债权向财产性债权的过渡形成 罗马原始制度下的债的理念, 与人类其它处在原始状态下的债的理念, 并 无实质的不同。也许是由于原始人类长期处于同态复仇的自然秩序状态的原因, 那种基于同态复仇而享有报复权力, 以及遭复仇而面临的压力与约束逐渐以债的 理念扎根于原始人类的心目中。我们从拉丁文中最早用来表示债的理念的文字 “obligare ”来自动词“捆绑(ligare) ”之意 , 以及后来罗马家父权力体系下, 因家子侵犯家外人的犯罪, 家父可以将家子交给被害人而摆脱自己的责任, 亦即 所谓移交罪犯权之原始偿债方式中, 均不难体味人类早期债的理念与同态复仇或 者说与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 可以

4、说在原始制度下“犯罪是产生债的真正和唯一 的渊源” 2() 。 正是由于债的理念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 使得人身惩罚之功能 首先被注入到债的理念之中。 随着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 在罗马法律体系中 , 原始状态下的同态 复仇之债 , 逐渐演变并分化为公犯以及私犯之债。所谓公犯 , 即逐渐成为社会公共 力量或国家直接打击的犯罪现象, 而私犯 , 则混杂了现代人所谓的部份犯罪( 如盗 窃、抢劫、侵辱等) 以及损害赔偿之侵权行为等。私犯与私刑相伴而生 , 但逐渐私 犯亦被允许承担罚金之责任, 而这为债的理念从人身惩罚功能向财产性功能的过 渡, 提供了最佳的契机。 当然, 这与整个社会私有制状态下

5、财富地位的突出兴起密 切相关。 当罗马人通过财物让与的“耐克逊”方式来处理契约之交易时, 当交易 逐渐以口头、文书、要物以及诺成契约的方式而最初达成时, 当契约之债形成之 初, 由于私犯之债历史延续的主导地位, 契约之债显然处于私犯之债的从属地位。 而这使得私犯之债从同态复仇之债延续下来的人身惩罚理念, 被随之注入进契约 之债的理念中 , 以至于早期契约之债的理念中, 除了履行交易的内容要求外, 人们 亦能见到人身惩罚的踪影。 我们从罗马 十二铜表法 第 3 表的以下规定可以清 楚地感受到早期契约之债的强烈人身惩罚理念: “第一条债务人在其承认债务之后或裁判对他作了决定之后, 得有三十 天的特

6、许期限。 第二条上述期限终了时 , 原告人可以拘捕债务人, 可以将他押解到庭受 讯以便执行判决。 第三条 若债务人仍未自动执行法庭判决, 且在受讯时无人代他解脱责任, 则原告人得把他带到私宅, 给他带上足枷或手铐 , 其重量不轻于15 磅, 而且假如 愿意的话 , 还可以加重。 第四条 债务人在拘禁期中 , 如愿意 , 可自费供养。若无力自费供养, 则拘 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亦可多给些。 第五条当债务人在拘禁期间, 他有权与原告人谋求和解, 但若双方不能 和解, 则这些债务人应被继续拘禁60 天。在此期间 , 他们须在市集日连续三次被 带到会场最高审判官前 , 并宣布其所判决的钱

7、额。至第三个市集日他们则被处以 死刑或售之于国外于第伯河以外。 第六条 至第三个市集日 , 债务人得被砍切成块。 至于砍切大小 , 则并不归 罪于他们” 3( 16) 当社会交易日渐发达 , 从而契约之债成为债的主导形态, 当私犯之债人身 惩罚之功能日渐为不断兴起的国家力量所剥夺或享有当人类自然进化法则日渐 排除债的人身惩罚功能对人类自身所显然造成的不利伤害, 当这一切联合成为一 股共同的力量之时 , 债的人身惩罚功能必然应从债的理念之中被剔除。债, 尤其是 基于交易的契约之债 , 应当回到它们实现财产目的的原本轨道, 债, 首先应当是也 只能是财产之债。当以财产为目的成为债的首要理念之时,

8、债的人身性特点并未 随即完全消除。事实上, 以人身服劳役进行偿债的方式还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此时的人身服役亦主要不是为了人身惩罚, 其意仍首先在于实现债的财产理念。 罗马法债权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便是债的四分法 , 债被分为契约之 债、准契约之债、 私犯以及准私犯。 这对现代法律中以契约之债以及侵权之债为 主要支撑的债权体系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罗马法体系中债的四分方法, 已 充分表明罗马人实质性地完成了债的人身理念向财产理念的过渡。姑且不论契约 以及准契约之债仅为财产责任的特性, 即便对于盗窃、抢劫、人身伤害等私犯之 债, 亦被主要采用请求返还或要求给付原物以及2 倍 3 倍 4

9、倍的罚金处罚或者以 对被杀奴隶或四足动物的所有人偿付该物在该年内的最高价值等均为财产性补 偿的方法来承担债之责任, 这从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的有关论述中可以充分地 得到印证。 当罗马人完全实现了债的理念由人身性意义向财产性意义的超越时, 罗 马人亦即开启了人类债权理念的全新篇章。而这是由公元前 326 年博埃得里亚 法 解放所有债务奴隶的宣告来实施的: 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 任何仍在 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 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 体来偿还 (re auis,nisiaui noxam memisset,donec poena m lueRet,in pedeib

10、us antin neRvo teneRetm:pecuniae cteditueboria debitoris non corpus obnoxiu m esse)”3() 。正是在这样的宣告推动下, 罗马法中以债务人的财产作为债务 担保的理念终究得以形成, 而债权人亦自然只能在债务人的财产而非人身范围内 实现其债权的满足。债权人的地位显然被削弱了, 而整个人类的债权文明却在这 种削弱中向前迈进了。 二、债权理念与家父权理念的并存格局 在罗马法新的债权理念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同时, 罗马家庭在社会延 续中的核心地位亦同样得到罗马法律的维护而特有产以及限定继承便是这两股 发展力量不断冲击所致。

11、家父权力体系下的罗马家庭, 代表着宗亲以及家族的力 量因而亦代表着组成国家的各类宗族的联合力量。在国家之下, 家庭是最为重要 的核心力量 , 法律必须首先对其加以维护, 而家父对于家庭内的绝对人身以及财 产之权力 , 正是法律维护的最佳主体选择。但债权理念也代表着整个社会秩序维 护的观念 , 对债权理念的破坏或不遵守, 亦同样损及社会之共同利益。 当法律面临 两者都应得到维护而有可能产生冲突时, 罗马人发挥了他们法律创造的才华。按 照家父被视为家庭财产唯一所有人的设定, 若家子或奴隶对第三人的任何负债, 由于家子及奴隶人身及财产地位的不独立性, 债权人应当有权就整个家庭的财产 求得回报。这种牵

12、连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显然不利于家庭的维护, 同时, 亦实质违背 债务人以其个人之财产担保偿债的理念, 毕竟家子或奴隶乃事实上的债务人, 尽 管他们不被视为法律上的债务人。 但如果仅让家子或奴隶负责偿债而却不给予他 们任何财产的权利 , 那么亦显然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于是特有产制度应运而 生。 所谓特有产 (peculium),依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 是指罗马法中 家父交给其子或奴隶依据他们自己的决策从事商业交易的特定财产。事实上, 特 有产制度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 它是罗马法中家父体系制度下的一种特别财产制 度也是目前可知的人类最早的以特定财产承担商业风险的责任形式。正如彼德 罗彭梵得 (

13、Pieto Bonfante)在罗马法教科书中所言: “人们之所以把特有 产设立为一种法律制度 , 只是因为家父对于家子达成的债务在民事上承 担的责任以特有产总额为限, 这种特有产也可赐与奴隶, 甚至它对奴隶具有更大 的重要性” 2() 。特有产制度是罗马法时代以家庭为核心、以家父为财产权利 主体法律制度下的派生产物。 “在整个真正的罗马时代罗马私法就是家父或 家长的法” 2() 。因为“家父”对于“家子”或主人对于奴隶不仅拥有绝对的 出卖、出租以及生杀予夺的人身权力, 而且最为主要的是“家父”被视为家庭财 产权利的唯一主体。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财产, 而且所有由“家子”以及 “奴隶”取得

14、的财产也归属于他。 “家子”或“奴隶”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他权人, 他们根本无权拥有任何财产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然而, “家子”或“奴隶”获 得或享用财产的事实又必不可免, 而且由于“家父”难以事必躬亲的原因, 通过 “家子”或“奴隶”进行财产经营的做法为客观所需。正是在罗马家庭以及“家 父”权力为核心的法律构架前提下, 通过“家父”授予或允许“家子”以及“奴 隶”拥有专项财产用益 5 权限的特有产制度才得以必然形成。 依据特有产制度 , 对于家子或奴隶之负债, 家父或主人仍然是名义上或法律上的负债人, 但是由于 其事先从其享有所有权的家庭财产中特别地划定了归家子或奴隶享有用益权的 财产, 那么,

15、 当负债的过错无可归责于家父或主人时, 以特有产为限作为债权人利 益的偿债担保 , 不仅没有实质违背债权的理念, 而且亦同时保护了家庭其它财产 的免受牵连。特有产制度从家父之角度而言, 显然是法律上或形式上最为典型的 有限责任 , 但从家子或奴隶的角度而言, 则是实质上地地道道的无限责任。 因为特 有产是家子或奴隶所可拥有的全部财产权益, 哪怕只是没有所有权的用益财产, 但一旦以此为限亦即用全部的特有产来为自己的事实债务承担偿还责任时, 他们 没有任何有限责任的特权可言。 如果说特有产制度还代表着家父权力理念优先于债权理念的话, 那么限 定继承制度则表明债权理念已超越了家父权力之理念。所谓限定

16、继承, 是指继承 人在遗产限度内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一项制度, 这是由罗马法发展起来 并一直为后人沿用至今的一项重要的有限责任制度。它与前述特有产制 度所共同的特点 , 即都是以特定物为限承担责任, 属现代人所谓的具有典型意义 的物的有限责任。限定继承制度是罗马法发展至优士丁尼时代才最终得以正式形 成的继承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们从优士丁尼 法学阶梯 中可以读到这 样的篇章 : “朕的仁慈使这一恩惠由所有受制于朕的谕令权的全体人所共有, 起 草了一个既很公正又很驰名的敕令如果人们遵守了其内容, 允许他们接受遗产 , 而只在遗产的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4() 。由优士丁尼时代所确立的限定

17、继承 原则, 沿用至今仍为各国继承法中较为核心的原则。 罗马人这一文明制度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正如前述在特有产 制度中曾谈到的 , 罗马法中 , 以家父权力体系维持下的具有宗亲关系的家族核心 理念, 始终是占据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 这一意识观念不仅影响到罗马法中物权 以及债权体系的构建 , 同时在继承法中亦强烈地得到体现。 早期罗马继承 , 是从继 承人资格的确立开始。“遗产继承是取得继承人资格的必然结果, 这种资格因而 成为对死者财产概括取得的主体条件或权能条件”2( ) 。具有资格的继承人被 视为宗亲集团或家族最高权力的接班人, 不仅接替死者原有的法律地位, 而且接 替死者原有的全

18、部财产关系, 因而也继承死者的负担, 继承债权和债务 , 可以说 , 被继承人生前的一系列法律关系, 均按照其设立时的原样转移至继承人, 这也就 是罗马法中通常所谓的概括继承。在这样的概括继承方式下, 死者生前所有的人 身及财产关系均得到延续, 而家族永恒的理念亦正是在这样的继承下得到实现。 继承首先不是基于财产的目的, 而是“家族 , 也就是包括在家父权中和由家父权 而产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5() 的延续 , 才是概括继承的目的所在。 然 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宗亲以及家族核心的理念成为历史所保留的形式与残余, 随着继承以财产为目的的要求越发地展现, 概括继承的不公平日益显现出来。

19、首 先, 最为显着的便是“损益遗产”的处理问题。所谓损益遗产 , 即死者所欠债务超 过其遗产盈额的遗产, 按照概括继承的原则, 继承人应无限地承担损益遗产的偿 还责任这对继承人而言显然是极不公平的。其次, 由于概括继承而导致的死者遗 产与继承人财产的混合 , 亦是引起争论的社会问题。死者的债权人与继承人的债 权人常常因为财产的混合而使各自的债权均可能面临不公正的偿还。很显然在损 益遗产情形下 , 继承人的债权人即刻面临其债权保障不利的地步, 而当遗产很丰 盛, 但继承人却原本负债累累之时, 那么死者的债权人又将因财产混合而面临不 利之境况。所以说 , 概括继承不仅对继承人 , 而且对死者的债权

20、人继承人的债权人 都将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 , 它也是不公正的 , 因为没有理由让上述当事人中 的一方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代价获取好处, 或者让他忍受自己的倒霉”2() 。 其 三, 概括继承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债权理念亦不相符。“从罗马法遥远的起源时期 起, 债务人的财产就早已被视为其债权人的担保, 债权人只应当在财产的范围内 获得清偿” 2() 。因而 , 对债权人的照顾 , 不会导致也不应导致在法律上让他人 承担债务人缔结之债的责任。 然而, 由于罗马家族以及家父权力体系的强大, 使得 概括继承方式得以长期排斥这一很早发展起来的债权理念。在家父权力应充分得 到尊重以及家庭延续即为社会秩序最

21、佳延续所需时, 以家父法律地位继承为要求 的概括继承成为法律维护的核心。此时, 所谓债务人以其个人财产为其债务担保 的债权理念亦不得不让步于概括继承的原则。“父债子还”不是因为债权人地位 的强大 , 或者说债权人身性意义还未完全的摆脱, 事实上 , 这完全是因为家族自身 延续的社会核心理念影响所致。 家子对于家父家内家外社会身份关系的替代继承, 必然使得“父债子还”成为债权人意外获得的债权保障。可以说正是由于家父权 力体系维持的理念 , 使得债权人在继承领域得到了不应有的权力扩张, 而这与已 经发展起来的债权理念是极不协调的, 以至于遗产继承领域与其它法律领域的债 权适用 , 长期处于对峙的状

22、态。 为了实现债权理念的统一 , 对概括继承予以限定势 在必行。限定继承的采用 , 不仅表明继承领域由身份继承到财产继承的过渡完成, 更主要的是反映以家族或家庭为社会核心组合力量的观念的退化, 同时亦象征着 以各自独立的个人为组合社会或国家力量的观念将不断地崛起。而且, 债权人原 本通过概括继承享有的扩张权力因为限定继承而受到了限定这与发展起来的文 明债权理念亦正好极为相符。 三、罗马法债权理念的扩充发展 罗马法对债权理念的贡献, 并未仅仅停留在人身性债权向财产性债权的 超越成就之中而是不断地在扩充与发展债权的理念。首先, 随着团体法人人格为 法律所承认 , 以团体财产为限独立承担债务责任的理

23、念, 成为债权理念中新的内 容组合 , 从而使债权理念的主体阵容得以扩大。原本发展起来仅为针对自然人而 适用的 , 债务人以其财产为其债务担保的观念, 现在同样也适用于法人的主体, 这 在促成现代人所谓的法人独立责任的同时, 亦为后来法人成员有限责任的形成与 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 罗马法中就多数债权人或多数债务人基于共同行 为或特定合意而达成之债作了详细的规定。无论是基于要式口约之债还是基于买 卖、租赁、合伙等合意之债, 均有可能出现多数债权人有权要求某一给付或者多 数债务人必须履行某一给付的情形。而这种多数人之债, 可能会在大多数债权人 或债务人之间进行份额的划分, 亦可能会出现任一

24、债权人或债务人均有权要求或 有义务给付整体债务的情形。总之, 罗马法债权理念中已形成了债的复合的理念 无论复合之债是按份处理还是连带进行, 它毕竟实现了债的主体与标的的单一突 破。 尤其在复合之债的形成理念中, 如前述特有产制度中所提到的, 家父或主人虽 然原则上以特有产为限对家子或奴隶的债务承担责任, 但若家父或主人对于家子 或奴隶与第三人之债具有主观过错时, 则家父或主人应以特有产以及特有产以外 的其它所有财产承担连带之责任。这表明罗马法债权理念已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而这为现代人的债权理论以及有限责任的灵活运用亦提供了极有价值之参考。再 次, 除上述之外 , 罗马法债权理念中的其它一些债权

25、制度, 可能为后来商事领域债 权理念的拓展打下了基础。 在此仅以“能力限度照顾”制度以及海运借贷契约为 例略加论述。所谓“能力限度照顾”, 是指债务人有权获得仅按自己的能力清偿 债务的判决照顾 , 有权获得这一照顾的主体一般是那些本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责 任的人 , 如合伙人受赠人、 军人、庇主、直系双亲以及丈夫对于妻子等。保罗论 普拉蒂第 6 编中有这样一句话 : “在对那些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的人作出判决 时, 不能夺去他们的全部财产, 应当留下一部份让他们维持生活”6() 。很显 然, “能力限度照顾”首先是生活费保留的照顾。至于是否允许凭此照顾扣除债 务的份额 , 一般认为 : “能力限度

26、照顾只是减少判罚, 而不减少债 , 因而如果受照 顾者的财产状况恢复好转他也应当清偿余额”2() 。但是也有人认为对于受赠 人可以考虑只在其财产范围承担责任, 如乌尔比安论萨宾第 36 编中所言 : “比 乌皇帝的批复如下: 因赠与而被起诉的人, 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 任”6(),这是否意味着受赠人享有现代人所谓的破产免责之责任形式, 对此难 以定论 , 但“能力限度照顾”制度的确使得债权理念中考虑债务人实际偿债能力 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 因而亦为后来破产理念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就海运借款 契约而言 , 其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债权人的风险责任问题。所谓海运借款契约 , 是指 基于海洋运

27、输的借款而达成的契约。按照通常的惯例, 海运借款契约的债权人, 应当承担船离岸之时至平安返回之前的风险责任。按保罗论问题第25 编中 所言: “只有船在约定时间内平安返回, 债权人才能请求偿还借款”6(),而按 戴克里先皇帝和马克西米皇帝致奥诺拉托之言辞: “显然 , 海运借款契约的风险 应由债权人承担” 6() 。海运借款契约对于债权人承担风险责任的特殊处理模 式, 虽然是基于航海风险特殊性所致, 但其毕竟为罗马法债权理念的发展增添了 特色的内容 , 债权人原本并不承担债务风险的理念由此被打破。航海贸易从此开 启了不仅船舶经营人而且海运借贷人共同面临并承担海上风险损失的发展历程, 这一债权人

28、承担航海风险的理念, 对中世纪以航海贸易为主要目的的康孟达 (monda)商业组织形式 , 亦即现代人所谓的早期有限合伙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显然 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以上关于罗马法债权理念一般发展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看出 , 罗马法所 发展起来的债权理念 , 几乎为后世的债权制度提供了一个无须实质修正的理念框 架, 由此成为人类最为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 注释: “耐克逊”为古罗马时代表示契约的一个名词, 也被视为契约的最古形 式, 它由最古的让与行为发展而来。从一个拉丁考古学家传下来的定义认为耐克 逊是一种用铜片和衡具的交易。 最早多用于金钱借贷但后来很多要式转移物的转 移行为都通过耐克逊完成

29、, 当时只有这种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 有法律效力。参见 (英)梅因: 古代法 , 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78 页以及江 平、米健 : 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第 237 页。 Bryan (Editor in chief):Black slaw Dictionary,west Group,seventh Edition, 参考文献 1(意) 朱塞佩格罗索 . 罗马法史 (M). 黄风译北京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4. 2(意) 彼德罗彭梵得 . 罗马法教科书 (M). 黄风译北京 : 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 ,1992. 3 萧榕主编 .

30、世界着名法典选编 (民法卷 )(Z).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 社,1998. 4(古罗马) 优士丁尼 . 法学阶梯 (M). 徐国栋译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9. 5(英) 梅因着. 古代法 (M). 沈景一译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59. 6(意) 桑德罗斯契巴尼选编契约之债与准契约之债(C). 丁玫译北京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出处: 政法论坛 20XX年第 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

31、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

32、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

33、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 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 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

34、究人员在长约10 米,直径10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

35、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 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 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左或右移动。(3)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

36、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

37、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

38、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

39、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

40、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

41、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

42、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 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 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 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

43、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 选填“吸”或“放”)热。张家

44、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 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