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402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案教学设计8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8 篇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 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 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能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 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 作者用简练、 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草原的美丽 景色。 第二部分,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 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 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 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 个一类生字,

2、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由整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 自然段。 3理解课文资料,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透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 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3、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此刻,让我们一齐走 进草原吧。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这天我 们要一齐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 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 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4、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资料?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 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 第 25 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 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 景。描述: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 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5、望, 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资料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资料。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明白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 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

6、束, 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 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应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 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 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

7、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补充资料 1老舍,北京人, 满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著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 四世同堂等超多文学作品。 2 草原一文的写作背景:1961 年夏天,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 会和中国文联组织,由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余人组成 慰问团,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 基地,历时 8 个星期。慰问团所到之处, 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 草原这篇文章就是老舍先生在牧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草原教

8、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勾勒、骏马、 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 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

9、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 这是哪里呀?这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 到草原参观访问时, 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这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 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 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 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

10、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 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 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自由朗读,读中悟

11、情。 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资料,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透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 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 料。 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

12、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 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 欣赏黄山奇石; 走进北国, 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 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 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这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 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 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 还用再读吗?请同学 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

13、怎样的感觉? 既然是美景, 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齐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能够 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样办?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 得?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

14、”字将草原那具有 鲜活生命力,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 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 指名读。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 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情绪?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 吗?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 同学们的描述也美, 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一家的情谊。课 下请同学们透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

15、入 透过上一节课的参观, 我们明白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 有 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 你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 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但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 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 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明白哪

16、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 14个生字,会认 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 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透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 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

17、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 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 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

18、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 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齐分享。 3资料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 的团结友爱。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述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 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19、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 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述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 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 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透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述,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

20、的句子或小诗。也能够用你手中神 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 这天让我们之后走进草原, 继续我们的草原之 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 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 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 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

21、文资料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用”- ”线标出、 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 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资料体验。 学习第五段 :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透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 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

22、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本文描述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这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 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资料,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潜力,学会积累语 言。 3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 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草原上优美的自然风光, 和蒙古族同胞的 热情好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

23、累语言。 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 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2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3 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能够读给你周围的同学听。 4 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优美的自然风光。 指名学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明朗”“渲染”“一碧千里”“茫茫”“勾勒”“翠色欲 流”? 谁再来读一读? 你读什么了?同学们你们又听出什么了?谈谈自己的体会。 文中恰当地运用了比喻,请同学们找一找比喻句。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应对作者笔下这么优美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24、? 5 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透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大声读一读你认为好的段落或句子,能够读给同座听,前后座听。 同学们你怎样理解“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意思,想象一下 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 从作者与蒙古族同胞见面时的情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蒙古族同胞如何招待我们的?你有什么体会? 6 揭示中心,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 话?谈谈你的感受。 7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 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描述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

25、草原所看到的 景象,这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 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 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 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 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这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26、请同学生 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透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 关句子,想想自己怎样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样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 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 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 引导学生透过原句和“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比较, 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述, 并

27、指导读出这种开 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一句时, 可相机点拨“一 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 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 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 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 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 体会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 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28、。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 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 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 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 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 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资料?再用准确的 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 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资料。 3

29、、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当学生谈到欢迎远客时, 可引导学生读初入草原时, “听不见一点声音, 也 看不见什么东西”望见河时的惊喜。 透过重点语句“疾驰、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象主人欢 迎远客的情景,读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纯朴。 当学生谈到亲切见面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 么?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当学生谈到热情款待时, 可引导学生讲讲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感受主人欢 迎客人的隆重场面,并相机指名朗读。 对于联欢话别一段的学习, 可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 草话斜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

30、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 宽广、充满生 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人民,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 并相机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 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 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 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料: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 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31、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资料,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 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

32、段,理解课文资料。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 牛羊成群。 这篇课 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 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板书课题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 几段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 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资料。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

33、点拨,突破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能够概括这一特点 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 : 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目标完成过程。 ; 1、复习检查。 2、学习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 ”线标出、 交流。 指导朗读这一段。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学习

34、第五段 :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透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 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 ; 学习表述。 找出描述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小结: 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述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 融,感人至深。 片断练习 : 校园一角。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本文描述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这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 想,说

35、一说吗? 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 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 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 二、检查习题 、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 ,不读 lei ,“迂”读 yu,不要 读成 yu,“驰读 chi ,不要读成

36、ci 、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 三、初步理解课文 、默读课文 、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 、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想象,听完朗读后,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 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 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状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 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

37、,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课后练习题 2。 、用课后练习 4 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述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 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述。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 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 象。 四思

38、考讨论: 、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 、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 、齐读描述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 “我”为什么感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站在草原上, 老舍 先生放眼天底下, 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站在草原上,老舍 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 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 作者在描述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9、? 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 勾勒的中国画?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 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 什么感觉呢? 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 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 “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简单愉快的情绪, 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 这种美丽体此刻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 我们能够透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

40、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 、播放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 述的句子。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资料,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 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

41、概括层意。 思考、讨论: 、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 “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 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 么? “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 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述的景象由

42、静到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结合这一段资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 话。 2、指名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不管唱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会心”是什么意 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

43、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第四段, 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 客。 四、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透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 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 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 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 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五、课堂练习 、句义理解 、概括中心 、短文练习 六、作业: 、课后练习 3、5 、预习镜泊湖奇观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

44、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45、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

46、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 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

47、究人员在长约10 米,直径10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

48、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 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 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左或右移动。(3)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