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5441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孰山彝族自治县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3.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2018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 3 一、选择题 (2017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诊) 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图中等深距为10 米。读 图完成 12 题。 1图上比例尺中X代表的数值为 ( ) A1 B10 C100 D1000 解析 本题考查比例尺。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图示纬度大约位于 30N31N,X 线段的经度间隔大约为0.1 ,根据同纬线上两点的实际距离为 cos300.1 110 千米,约等于9.526 千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 ) A55 米B65 米 C75 米D85 米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该湖

2、泊深度较浅,图中等深距为10 米,根据等 深线的条数可以判断该湖泊最大深度( 西北侧闭合处 ) 为 6070 米,结合四个选项,可能为 65 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7江西瑞金月考)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 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 步行速度约为4 千米 / 时,磕长 头行进速度约为0.5 千米 / 时) 。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完成35 题。 3下列关于转山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磕长头绕神山l 圈至少需要1 个月 B多于冬季举行 C全程均在山谷中行走 D需准备御寒衣物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计算及地

3、形特征判读。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 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 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 千米, 1 个月行进约180 千米,显然,根 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 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 个月以内, A错;冬季气温 较低且多大风,转山的可能性较小,夏季气候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要保暖,因此应 准备御寒衣物,故B错,D对;转山线路从e 到 f 需翻越山脊,在a 处附近是高原地势相对 平坦的地方,并不位于山谷中,故C错。 答案 D 4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756 米B1981 米 C2256 米D2481 米 解析 本题考查相对高差的计算。据图可知,

4、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 米,据 此可推算出, 塔尔钦海拔在4400 4800 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 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 为 18562256 米( 不包括两端点数值) ,故选择B项。 答案 B 5转山途中 ( ) Aab 段全部位于山麓冲积扇 Bc、f 、g 三地均能看到神山 Cef 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 Df g 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特征判读。根据等高线,ab 段没有形成明显冲积扇;f 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ef 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故选择C项; f g 段 有沼泽,不适宜宿营。 答案 C (2017江西南昌二模) 下图为某区域等温

5、线分布图。读图完成67 题。 6关于 a、 b、c、d 四地温度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bc Cac Dcd 解析 结合河流状况,可判断b 地海拔较高, c 地海拔较低。再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 律可得出四地温度a 地为 1214、 b 地为 1012、 c 地为 1416、 d 地为 1012。 故选 A。 答案 A 7图中河流干流流量随流程变化正确的是( ) 解析 若无特殊情况, 河流干流流量往往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支流汇入处有突 增现象。图中干流有三条支流汇入,结合汇入点距离即可得出结论,选C。 答案 C (2017福建福州八中质检) 庞统献连环计, 曹军以铁索打造连环战船

6、,程昱忧虑, 操曰: “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 安有东风南风耶?”诸葛亮夜观天 象,设坛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回答8 题。 8下图中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形势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根据风向的判读方法, 此时赤壁应位于高压脊的西侧, 所以形成偏南、偏东风,而图A 、图 C的风向为偏北风,图D为偏西风,故选B。 答案 B (2017山西晋中月考)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沟谷地区的等坡度线图( 坡度为坡面与水 平面的夹角 ) 。据此完成910 题。 9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一定是坡度最大的地

7、方。图示为等坡度线,数值越大, 表示坡度越陡, 河流流速越快。 根据等值线数值, 甲处坡度为510,乙处坡度为15 20,丙处坡度为1525,丁处坡度大于30,因此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丁,D 对, A、B、C错。 答案 D 10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 B丙区域适宜发展果林业 C乙地位于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 D甲地灌溉便利,适宜开垦成梯田 解析 该图仅表示该区域内的坡度分布,并非海拔,因此河流的流向两种可能性都有, A错误; 丙区域内以坡地为主,适宜发展果林业,B正确; 甲处坡度在10以下, 属于平地, 因此不适宜开垦成梯田。D错误;图中无法判断坡向,C错误。 答案 B

8、 (2017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诊) 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温等值线( 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 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 ,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相连的4 日和 5 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且 该区域这两天都为阴天。读图,回答1112 题。 11长江流域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2判断地和地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 A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 B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该地海拔低 C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高原 D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温线的判断。第11 题,据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日最高温也只 有 23左右,因此是北半

9、球的冬半年,另外材料中说这两日为阴天,说明是冷锋过境,长 江流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内,此时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正确选项是C。第 12 题,地的闭合 等值线为23,根据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此地南面的等值线应大于23,根据大于大值、 小于小值的原则,地气温应该低于23,因为此地是武夷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同理, 地北面的等值线应该小于23,地气温应该高于23,因为此处为四川盆地,北部有 秦岭和大巴山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气温高。结合选项,答案为D。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 13(2017南昌一模)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某村,村民为了方便灌

10、溉,开挖了两条水渠, 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 低于河水水面) 。 (1) 简要说明图中水坝的作用。 (2) 推断图中水渠利用率较高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 甲处泥沙堆积较快,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其原因。 解析 第(1) 问,图中水坝低于河水水面,主要起拦截水流的作用,使入渠口水位抬 高、水流减慢,增加水渠流量。第(2) 问,水渠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农业灌溉,故农业用 水缺口最大的季节,水渠的利用率最高。根据图示区域所处位置可知,夏秋季节是农业生产 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缺水严重,需要大量灌溉。第(3) 问, 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看,甲处位于地势平缓的地区,水流速度慢,

11、泥沙易沉积;从河道位置 看,甲处位于凸岸, 加上水坝建成后的拦截作用,该处水流速度进一步减慢,泥沙大量沉积。 答案 (1) 减少水坝下游方向的流量(降低水坝上游方向的流速) ,提高 ( 水渠入口处 ) 水位,增加水渠流量。 (2) 夏秋季节。 ( 鄱阳湖平原 ) 夏秋季节有伏旱现象( 气温高,蒸发量大) ,此时农作物播 种面积大,需水量大。 (3) 位于河流凸岸, 受地形影响 ( 等高线由密变稀, 地势由陡变缓, 上游方向侵蚀能力强) , 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14(2017安徽师大附中期中)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下

12、图为某地区干燥度分布 示意图。 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 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 技术”。 (1) 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 (2) 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 因。 (3) 图中 B湖日趋缩小, 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 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析 第(1) 题,干燥度的分布特征直接读图分析即可得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区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第(2) 题,“压砂”的主要目的 是保持水分、增加温差。第(3) 题, B 湖日趋缩小的原因是来水减少,因此采取的措施应从 上游地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河水的截留等方面思考。 答案 (1) 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2)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保持土壤水分、肥力) ,增大瓜田日温差。 (3) 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 恢复天然植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