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美学思考.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5512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的美学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的美学思考.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城的美学思考 内容提要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 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功 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 , 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 在于它 自身的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 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 一。 ; 1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经过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的变 迁, 长城作为战争防御工具的实用性功能已经消退, 而它的审美特性却在历史的 演进中不断积淀、增长。因此, 今天的长城 , 其历史文物的性质虽未改变, 但从审 美的角度看 , 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件伟大的作品, 成为我们精神、审美理想的象征。 长城的实用性功能逍退和审美功能增长的双向历史演进, 可以说是世

2、界 各国许多古代文物的普遍性特征。像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希腊的神庙、 雅典的卫 城、 古罗马的斗兽场等古代遗址, 以及各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 从远古的 石器、彩陶, 到青铜器 , 都有此特征。 决定这种双向历史演进的关键是人类生活的 发展, 人类自身内在需求的不断丰富, 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高度发达, 是古代文物 审美积淀的重要因素。 今天, 成千上万的游人去观赏长城, 说明长城在上述双向历 史演进中审美功能已居于主导。 在这种审美的积淀中 , 一些在初始为实用性目的所进行的设计, 今天往 往演变为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 长城也是这样 , 城墙的垛口之间均等的距离, 当初 是为了合理地布置

3、兵士 , 利于防守 , 现在却呈现出一种均匀、 和谐的节奏感。 敌楼 的设置 , 是为了住兵和储存粮草、 武器。没有敌楼 , 长城只是一道无人防守、 徒具 虚名的石墙。而在今天看来 , 敌楼却成为长城上美妙的景观, 它就像气韵生动的植 物的节 , 没有它 , 绵延万里的长城就显示不出内在的律动与节奏。如果把长城比作 一件巨幅草书 , 敌楼就是线条流动之中的顿挫。 敌楼之间的距离 , 也是依实际需要 而定。河北滦平的金山岭长城, 由于战略地位险要 , 仅在十多公里的地段上 , 敌楼 就达 67 座之多。这些当初为了陈列重兵的密集的敌楼, 今天成为金山岭上最壮观 的景象。 长城具有审美的性质还在于

4、, 长城也是一座伟大的古代建筑。我们看到 长城整齐、 流畅的墙体线条 , 以及方形、 圆形、多角形等形态各异的敌楼 , 本身都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尤其是关城城楼的设计与建造更具有艺术的匠心。它的城 楼层数和高度、建筑的式样以及悬挂其上的横匾, 都与整个关城处于一件整体的 和谐之中 , 显得威严、雄伟、壮观。正是这些, 构成了我们进行长城研究的前提。 2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 :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种阴阳两极在中国传 统美学中体现为优美和壮美。简言之, 阴柔之美 , 即所谓“杏花 , 春雨, 江南”; 而 阳刚之美 , 即所谓“骏马 , 秋风, 冀北”。长城的美 , 则属于阳刚之美 , 即

5、壮美。壮 美是以雄伟、刚健、宏大、粗犷为特征, 以气势取胜。优美则以柔媚、秀雅、文 静、和谐为特征 , 以情趣见长。长城和离骚 、李杜诗、韩愈文、苏辛词, 以及 书法中的魏碑 , 雕塑中的秦俑 , 云岗、龙门、乐山的佛像, 建筑中的故宫、天坛等 一样, 体现出一种“天行健”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 , 阴柔之美的感 受过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那么, 阳刚之美的作品会在刹那间震摄人的 心灵。从这两种形态的美的功能来看, 可以说 , 阴柔之美侧重于影响个体人格的内 心世界和精神、 情操方面的修养 , 它对于完善一个独立、 完整的人格 , 具有重要的 意义。而阳刚之美则对于鼓舞一个民

6、族的自信心, 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 , 从而推动 历史的前进 , 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 青。”文天祥的着名诗句,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悲壮、激越的义勇 军进行曲 , 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而奋斗、拼搏。长城所代表的阳刚 之美, 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历史创造力的深层内涵。这也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 国伟大的 , 最壮丽的美 , 莫过于长城”的意义所在。 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 , 或称为壮美、 崇高美 , 首先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 体积所形成的磅礴气势。 长城, 以它的奇伟、雄险和绵延万里的雄姿 , 征服了无数 的瞻仰者。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描绘的特洛亚城

7、的发现者, 现代着名考古学 家希里曼 (Schliemann) 在第一次看到中国长城时, 发出这样的惊赞 : 无论是“从 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 , 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的山顶上, 从印度喜马拉雅山 的顶上 , 从南美洲的哥地来的高原上见到过的宏伟壮伟的景象”都“永远不能和 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 我惊讶着 , 震动着” , “它对于 我就像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 长城壮丽奇伟“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 倍”(见宗白华美学与意境第269 页) 。这就是长城美的本质特征。每个人在 初次看到长城的一刹那 , 都会被长城那种气吞山河的形势所震撼。这即是对崇高 和壮美审美感受

8、的特征。 3长城的美在形式上首先表现在它的建筑本身。 长城本身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 这种节奏感源于自然。 譬如高而为山陵 , 底而为溪谷 , 陵谷相间 , 岭脉蜿蜒 , 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而长城把自然中的节奏 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 神奇的线 , 寓奇险于沉实 , 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 至浩瀚的东部海滨 , 长城涉大河巨川 , 穿崇山 峻岭, 跨危崖绝谷 , 过荒漠草原 , 腾挪跌宕 , 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 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 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 雄关是这草书中的转折 , 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 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

9、体浑然一体, 一气呵成 , 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的节奏不仅有横向的起伏运动, 还有纵向的伸展和延扩。这最典型 地表现在关城的城楼设计上。 比如, 从水平线来看 , 嘉峪关的城楼在城墙的横线之 上, 还重叠六条横线 , 即三重飞檐与脊檐的水平视线。 这六条横线 (加城墙水平线 ) 在顶尖的指引下作上腾运动, 并与四角凌空的飞檐互为呼应, 在凝固的、平静的建 筑上产生一种腾越之势。 它使整个周边平远、 和缓的城墙水平线 , 立即流动起来 , 显得城楼愈加巍峨、高耸。耸立的城楼又与高大、厚实的城墙映照, 城墙四周的 角楼犹如拱卫城楼的天神卫士, 在闪烁刀光剑影的齿形雉堞烘托下, 整个关

10、城呈 现出雄险、健拔之势和不可进犯的威严, “天下雄关”当之无愧。 4与长城本身的建筑美相比, 长城的形式美更在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 , 以群山为座 , 蓝天之下 , 以云天为幕 , 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 筑美融为一体 , 展示出一种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可以说是真正 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 , 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 与山石一体 , 这里的长城都 是条石和砖砌成。利用高山深谷筑成屏障城垣, “用险制塞” , 城体顺山势盘腾于 陡峭的山峦脊背。 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 , 两翼曲直回环。 关塞坐落谷间峡口 , 扼险 制要。群峰之巅 , 常常矗立一座威严的敌楼,

11、它在人们的视角中 , 起到了与塔相似 的审美效果 , 并且更具有险峭峻城的气势。这样, 长城和峻崖危谷互为映衬 , 相得 益彰, 使雄者益雄 , 峻者益峻。 而且, 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 , 因山势不同 , 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 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 , 长城沿南北两峰倚山而上。 登上北八楼极目远眺 , 长城宛若 游龙, 曲直伸展 , 无穷无尽 , 景象十分开阔壮观。可以说, 这里的长城 , 沉雄中见 “阔大”。它使登临者目举高远 , 胸襟大开 , 浮想联翩。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 之上。在关城西北的“牛角边”, 长城从东山迂回而下 . 又附山势转身而上 , 向西 从山腰直奔千米山顶 , 然

12、后, 又翻身径直而下。这段大起大落的长城, 恰似一个牛 角的形状。由此继续向前 , 便是“涧扣”地段。 这里的山峰鳞峋陡峭 , 长城沿山脊 忽而直上云天 , 忽而飞越深谷。有的地方仅宽 1 米, 长城只用单墙相连。北侧绝壁 , 面临断崖 , 而长城竟在两根铁梁之上飞崖而过, 真是奇险至极 , 令人不寒而栗。这 段长城 , 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使登临者身入险境, 摄魂动魄 , 惊奇赞叹。而 金山岭长城 , 以司马台水库为界 , 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 米, 山峦雄壮 , 而山势平缓。因而长城敌楼密集 , 设计巧妙 , 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 , 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

13、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每当旭日初升, 或夕阳西下 , 在这里沿长城漫步登临 , 四周群峰起伏 , 长城从容延伸 , 大好河山尽 收眼底 , 令人心旷神怡。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 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 缺少砖石 , 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制而成。这种土夯的城 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 西出敦煌 80 公里的戈壁之中 , 留有玉门关遗 址。这座土坯垒成的城堡式建筑, 外表本身并无特别之处。 还有距敦煌西 70 公里 的阳关遗址 , 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 , 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 , 这两座颗粒似的 建筑, 不仅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

14、苍茫所淹没, 而是突兀地矗立在滚 滚黄尘和砂石之上 , 宛如铁骨凌空 , 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垠和千古岁月的时 空交错中 , 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 站在这些被岁月消磨而变得残缺、 颓倒的墙垣、烽火台面前, 自然感受到一种”沧桑的美”。不仅能直接体验“大 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王维 ) 的悲凉壮丽 , 还能激发起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 张爱萍将军有诗云 : “独立阳关上 , 心旷神扬 , 古人西出叹凄凉。今日绿苗万里浪 , 风障林墙。”正是写出了古今交错中独特的诗意。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西边的终点, 也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完整的一座西部 长城上的综合建筑体系。嘉峪关位于祁连山和

15、黑山之间, 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 之路, 古称“河西第一隘口” , 是古代着名的战场。关城建在峡谷中的嘉峪山上, 在低地上仍呈雄踞之势。城墙南起祁连山支脉文殊山脚下讨赖河北岸80 米高的 悬崖边 , 北衔鸟兽绝迹的黑山峭壁石关峡, 形成一道铜墙铁壁。 由于嘉峪关地处戈 壁之中 , 与东部山海关呈现出迥然相异的风貌来。在关城之下仰视关城 , 可感到雄 伟的气势 , 尤其是城楼与角楼的呼动互应, 显示出雄关难越的威严与肃杀。 但登上 城楼, 西望茫茫戈壁 , 苍凉冷漠 , 北面黑山怪石鳞峋 , 嵯峨凌峭 , 令人心寒 , 真是 “有日云长惨 , 无风沙自惊” , 悲凉慷慨之情油然而生。再往石关峡,

16、 沿悬壁城墙 攀登而上 , 回眸大漠中的嘉峪关 , 正可谓“一片孤城万仞山”。 向南走向讨赖河边 , 明长城西部第一墩在绝壁之上拔地而起。俯视讨赖河水奔流不息 , 北岸陡峭壁立 , 如鬼斧神工 , 令人惊心动魄。而举目南眺, 则见祁连山巍峨壮丽的雪峰, 在白云缭 绕中闪闪发光。嘉峪关在这荒凉而又奇异的西北景象映衬下, 虽“一片”关城而 愈见沉雄 , 虽孤立戈壁而愈显千军万马的雄壮之势。 5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 长城在四季时令 , 雨雪云雾 , 晦明 晨昏, 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和美。 春华烂漫明丽 , 长城如展实颜 ; 夏日万绿葱茏 , 长城如腾碧浪现 ; 秋霜层林尽染 , 长城如披

17、盛妆 ; 冬寒冰天雪地 , 长城如舞银蛇。月 夜下之长城 , 孤峭冷峻 ; 晨光中之长城 , 新美壮丽。古诗中写长城月夜的 , 有“缭乱 边愁听不尽 , 高高秋月挂长城” (王昌龄 ); 写长城旭日 , 有“朝晖开万山 , 遥见居 庸关”(谢榛 ), 等等。 云对长城的崇高形象有奇特的烘托作用。特别是夏天的云 , 常有奇峰 , 使 长城更显出升腾的节奏。 高山本身便具有升腾的特性, 长城建在山脊之上 , 是升腾 山势的延续。而白云又在长城之上, 使长城的气势与宇宙相通。 我们 1994年夏天考察陕北榆林镇北台时, 强烈体会到了云对长城的烘托 作用。镇北台是明代长城中最大的一座烽火台, 建于万历

18、三十五年 (1607 年)。 镇北台基础宽大而严整 , 分 4 层, 总高 30 余米。台基北长 82 米, 南长 76 米, 东西 各长 64 米, 周长 286 米, 向上逐层收缩。第一层高米, 第二层高米 , 第三层高米 , 第四层高米。 第四层的周长缩小到60 米。镇北台有着强烈的上升节奏, 由于它雄 踞在红山山顶 , 又是台式建筑 , 因此在升腾的动势中仍然保持高峻、稳定的性格。 我们在攀登城台过程中 , 仰望台的上部 , 正好白云飘过蓝天 , 笼罩在镇北台的台顶 , 云峰成为镇北台上升节奏的延续。 在这种亲自体验中 , 长城的壮美更加震撼心灵。 长城的种种不同的美 , 在绘画、 、

19、 、影视, 以及民间工艺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得到广阔的表现和描绘。 6长城的美还来源于它深厚的精神内涵。我们把这种精神内涵概括为 “悲剧性”精神内涵。 这里的“悲剧性”是指一种与崇高美相关的美学范畴。它 与日常所说的悲剧和悲惨的含义有相之处, 但在美学理论上 , 它们却有着严格的 分野。 长城的悲剧性一方面是指, 一部长城史 , 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血泪 史。据大略 , 我国历代所修长城总长约5 万公里 , 遍及 16 个省、市、自治区。修 筑长城的 , 主要是戍边的官兵和征来的民夫。他们为建造长城付出了汗水、血泪 甚至生命。“君独不见民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柱。” (陈琳 ) 用千万人血肉筑

20、成的 这个人类的奇迹 , 本身就是一部如怨如诉的悲剧。长城的历史还蕴含着我国劳动 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质。孟姜女的故事, 不仅表现了爱情的真 挚, 还表现了善良的品质和反抗暴政的精神, 显示出令人震撼的崇高感。 另一方面 , 一部长城史 , 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自强不息的斗争史。从秦、 汉大规模筑长城抗击匈奴, 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 中国军民还在古北口、喜峰口、 山海关一带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长城脚下, 几千年来演出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 雄悲剧。“用我们的血肉 ,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这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 神的鲜明写照。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 展示出激动人心的

21、崇高美。 由于长城具有这种悲剧性的精神内涵, 才显示出具有永恒意义的崇高和 壮美, 从而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长城正是以它的雄伟外观和深厚的精 神内涵 , 震撼我们的心灵。它无愧于“中国的脊梁”、“民族魂魄”的称号。 当然, 长城以它的十万里雄姿和几千年风雨阅历, 所展现和含蕴的美 , 是 说不完道不尽的。我们这里且抛引玉之砖, 恳请方家指正。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

22、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23、,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

24、、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 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 米,直径10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

25、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

26、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 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 选填左或右移动。(3) 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

27、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 ,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

28、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

29、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 英国科学家

30、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

31、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 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

32、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

33、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 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 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 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

34、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 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

35、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 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