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5815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11817.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着 舰(zhu)粲然油光可鉴 (jin) 沉静自若 B瞥 见(pi ) 窒息广袤 无垠 (m o) 摒息敛声 C黝 黑(y u) 酸渍不辍 劳作 (chu )殚精竭虑 D甲胄 (zh u) 迁徒粗制滥 造(lin) 颔首低眉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父母决心节衣缩食 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B比埃尔和颜悦色 地回答了居里夫人的问题。 C经过老师的提醒,他如梦初醒 ,一下子解决了这道难题。 D这个

2、震耳欲聋 的故事,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居里夫人最终能够发现和提炼镭,这一巨大的成功与她对科学的痴迷以及坚韧执着的精神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 B托尔斯泰有着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俄国人民同呼息、共命运。 C谁也不能否认藤野先生正直、毫无民族偏见不是鲁迅敬重他的原因。 D民族英雄朱德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一生都保持着勤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 洞。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5 公里就来 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山路盘曲而上。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

3、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出金华城大约5 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A. B. C. D.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A.依次是记叙、抒情、描写、议论 B.依次是描写、抒情、记叙、

4、议论 C.依次是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D.依次是描写、议论、记叙、抒情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 题。( 4 分)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房曹兵:人名。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 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 xi o)腾:健步奔驰。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嶙峋耸峙,状如锋棱,突出其神峻和铮铮傲骨。 B颔联写马耳锐利劲挺,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突出其

5、峻健敏捷。 C 颈联写它虽无广阔的活动天地,但堪受人的信赖,突出其忠诚勇猛的品性。 D尾联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包含着对房兵曹为国立功的期望,也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向是( )(2 分) A诗人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B诗的前四句写 马的品格,是虚写;后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C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托物寓意,借马喻人,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渴望建功立业的 抱负和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 D整首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

6、,完成第8-11 题。( 12 分) 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 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 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 问:“暂住何烦尔?”王啸 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 【注释】王子猷( yu):王羲之的大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因:于是。左思:西晋文学家。戴安道: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 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剡(shn)县:即今浙江嵊县。就:到。这里指拜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

7、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王子猷 / 居山阴 B. 咏/ 左思招隐诗 C. 吾本 / 乘兴而行 D. 王子猷 / 尝暂寄人空宅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 忆()(2)寄()( 3)或() 10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2 分)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2 分) 11请结合文中王子猷说的两句话,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 分)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奇山异水,。 (3),长歌怀采薇。 (4)仍怜故乡水,。 (5),寄身于草

8、野。 (6)冰霜正惨凄,。 (7),芳草萋萋鹦鹉洲。 (8)攀条折其荣,。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7 题。( 17 分) 母亲,我心中的灯 ( 1)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 2)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 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 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 ( 3)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 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 4)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 字,看我写信,总

9、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 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 塌糊涂。 ( 5)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 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 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 6)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 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 “人要

10、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 能干的人。” ( 7)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 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 8)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 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 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 9)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 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

11、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 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 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 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 10)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 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 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 11)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 儿子的劳动成果,也

12、绝不放松。 ( 12)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 13)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 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 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 14)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 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盼的恰 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 15)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 苍白的头发

13、、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 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 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抚爱。 ( 16)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 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 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 17)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 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13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

14、亲三方面内容,请把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填补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母亲重视文化教育, 。 14阅读下面两个细节,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 分) ( 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 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分析这一细 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 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 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结合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 15读了本文之后,请说说文中的母亲对“我”的人生会产生哪些教益和影响?(3 分) 1

15、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7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那么,在成长中谁是你心中的一 盏明灯呢?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由。(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1 题。( 13 分) 我的老师 ( 1)春天又到了。 ( 2)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 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 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 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 飞上云端。 ( 3)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 4)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

16、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 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 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 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 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 5)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 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 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

17、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 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 6)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 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 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 7)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 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 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 满分! ”倘若有同学说 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

18、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 那么亲切。 ( 8)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9)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娱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 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 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 ”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 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 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

19、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 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 10)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 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 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 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 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 11)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 求,一个活泼泼的

20、少年又该怎样呢? ( 12)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 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 天上翱翔。 18. 阅读段,请仿照示例,概括刘老师上课的细节,说说他具有怎样的特点。(3 分) 示例:从刘老师笑谈残腿,可看出他的幽默风趣; 19请谈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4 分) (1)教室里自然 腾起 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 泛起 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 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2)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 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20为什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21、留给我印象最深?(3 分) 21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 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请结合上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22综合性学习(6 分) 请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1)按照“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和道理来阐 述理由,证明观点正确;最后总结号召”的结构形式。 (2)观点要鲜明,阐述理由要充分,不少于150 字。( 3)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3写作( 50 分) 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学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那么,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呢?请回顾自己过去成长的

22、经历,以“这就是我” 为题写一篇小传,去展现自己的风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要精选事件和细节多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不少于600 字。 崇仁二中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1A 2D 3B 4A 5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6C 7B 8C (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9( 1)想念( 2)寄居、寄住(3)有人(3 分) 10( 1)经过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2分) (2)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

23、兴致就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2 分) 11率性而为、潇洒不羁;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忍不拔。(前1 分,后 2 分,共 3 分) 12略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3母亲教我怎样做人做事;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共4 分) 14(1)写出了母亲对书本的爱惜和珍视,表达了“我”对母亲重视文化教育的赞美之情。(2 分) (2)例:孩子,你们都有出息了,我也可以放心地走了。(结合“出国”“微笑”的提示,2 分) 15、对文化教育的热爱;重视子女教育;做人有自知之明,懂得谦虚;做事精益求精,有始有终等。 (共 3 分) 16照应开头,回应标题,点明文旨,表达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

24、情。(共3 分) 17要有人物,有事例,有产生的影响,语言通顺即可。(3 分) 18从刘老师板书动作,可看出他的顽强干练;从刘老师上课表情,可看出他富有教育艺术; 从刘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看出他关爱体贴学生。(3 分) 19(1)“腾起”写出了笑声的热烈和突然,“泛起”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在老师的幽默之后涌出的 酸涩情感。( 2 分) (2)“飘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老师抓住线绳后的快乐得意和满足之情。表现他并未因自己是一 个残疾人而放弃生活中的乐趣,他生活得幸福、充实并散发着生命的活力。(2 分) 20因为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让我感受到刘老师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他的顽强 乐观,他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使我深深感动,所以留给我印象最深。 (共 3 分) 21这里的“风筝”已经不再是实指的风筝,而是暗示我们。刘老师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 他拥有顽强乐观的生命,他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影响了我们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 上不懈努力,奋勇前行。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敬爱、赞美、感激和思念之情。 (3 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22综合性学习(6 分) 结构 1 分,观点1 分,阐述理由2 分,总结1分,修辞1 分,共 6 分。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