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65170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工程质量管理预防措施.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组织措施 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的专业人员担任项目总工,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机构,保证工程的领导力量。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技术力量强、 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合同段工程施工, 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设安质部,配齐 专职质检工程师。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工班质量自检流程。见“自检小 组业务流程图”。 自检小组业务流程图 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实行项目部技术

2、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安质部 工程管理部 物资设备部 重大疑难质量 问 题 质 量方 案 重大疑难质量 问题质量反馈 质量管理小组 施工班组长 质检员 2 机制。 二、管理措施 1. PDCA循环控制质量 根据合同要求和工程质量目标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 PDCA 循环控制原理, 通过质 量计划 (P) 、实施 (D)、检查 (C) 、处置 (A) 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使工程质量在计划控制下逐步 上升,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实现预期质量目标。 2. 三阶段控制质量 根据项目特点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 分项工程、 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

3、的过程控制, 且体现从资源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全过程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阶段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 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工前,依据ISO9000-2000 标准,结合工程特点,收集图纸、技术资 料和相关工程技术标准等规范,指定专人管理;制订项目质量计划,做好机构设置、专业人 员配备、施工材料调查和检验、施工设备选型、场地布置、技术交底、规范标准和图表选定 等工作。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之后依据合同要求、设计文 件和设计技术交底以及工

4、程控制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时,应与设计单位 协商处理,并应形成会议纪要;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核,对测量控制点进 行复测,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提出书面意见,及时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 建设单位,并应形成会审记录;按质量计划中工程分包和物资采购规定,按照企业程序文 件等相关规定选择并评价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并应保存评价记录;对全体施工人员分专 业、分工种分别进行质量知识教育培训,并应保存培训记录。特殊作业、关键工序要编制作 业指导书。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组织业务精湛的测量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量控制。严格按 照质量管理

5、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加强质量意识, 实行“三检“ 制,从放线到竣工 “一 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 准,勤复测,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在施工过程中坚 持动态监控,要求做到 “五勤“: 即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测量 控制点及测量点线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并妥善保存测量记录及归档。 3 按照“设计、施工互动”的原则。施工图设计中编制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设计,指导施 工。施工和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给设计,不断修改完善设计,通过互动不断循环上升,达到 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单位工程,

6、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对承担向施工负责人或技术人员进 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书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对建设 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有关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等施工要求,应在实施前向 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材料质量控制在质量计划确定合格材料供应商名录中按计划进行材料招标采购半成品和 构配件;材料搬运和贮存应按搬运储存规定进行,并应建立出入库台账;对材料、半成品、 构配件进行分类堆放并进行有效标识。建立进场检验制度,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并从列 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施工企业对其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承担相应 的责任,材料进场

7、必须进行材质复核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在工程上,因使用不合格材料 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材料采购部门的责任。 项目质量控制实行样板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 每一道工序的“第一个”,将每个“第一”的检验数据结果定在全优起点上,并以此做样板, 通过高标定位的全方位控制手段,确保每道工序、每部位、整项工程最终达到优良标准。 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计量人员按规定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 计量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 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 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控制。 严格按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保证三级验证制度的效能;及时组织质检员

8、、 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试验、标识和记录;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制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达到其实 施效果;并及时通知甲方和监理单位,经现场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每项工序 质量控制结束后, 要及时对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和对质量偏差进行纠正。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 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应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其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 跟踪和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并对其有效性做出评价。 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工程的质量重点、难点和特殊点列为技术攻关项目,发 动群众集思广益,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达到设计图纸、

9、技术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的技术 要求和质量标准。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坚持竣工检查制度,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查和试验,技术人员应按编制竣 4 工资料要求收集,整理质量记录和质量保证等资料;技术人员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工 程质量验收标准,根据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自检;对查出施工质量缺陷,应按不合 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并 应做好工程移交准备;在最终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应对半成品、产成品、建筑产品采取防护 措施进行保护;工程交工后,项目项目经理部应编制符合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撤场计 划。 3. “三全”质量控制

10、 “三全”控制质量指全面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控制。从每个环节上全面控 制工程质量,从质量源头抓起,实现施工图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组织准备、检测设备标定 计量、施工过程检验试验、工程质量验收、工程竣工与交付、工程回访与维修的全过程控制, 保证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4.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特殊过程控制符合下列规定: 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应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对特殊过程控制、关键工序、质量通病控制过程见下表 5 质量通病、关键工序预防控制措施 序号项目质量通病、关键工序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方法 1 钢筋工程 1、原材料表面锈蚀: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 严重的转为红

11、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 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保管不良, 受到雨、雪侵蚀; 存放期过长; 存放 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钢筋原料应存放地面要保持干燥; 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须 用垫木垫起, 使其离地面200mm 以 上;根据天气情况, 必要时加盖雨 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 期尽量缩短。 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采 用手工 ( 用钢丝刷刷或麻 袋布擦 ) 或机械方法;盘条 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 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 用除锈机除锈,如圆盘钢 丝刷除锈机。对于锈蚀严 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 因麻坑、斑点损伤截面的, 不得使用。 2 2、骨架吊装变形: 钢筋骨架用吊车吊装入模时 发

12、生扭曲、弯折、歪斜等变形。 起吊后悠荡或碰撞;骨架钢筋交点绑扎欠牢。 起吊操作力求平稳; 钢筋骨架起吊 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 好;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 固,或利用“扁担”起吊;骨架各 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 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变形骨架应在模板内或附 近修整平复,严重的应拆 散、矫直后重新组装。 3 3、成型尺寸不准: 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 图纸要求。 下料不准确; 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 曲时,扳距选择不当; 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 施,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 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 料时考虑周到;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 的钢筋, 如进行大批成型

13、, 最好先 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 择合适的操作参数( 画线、扳距 等) ,以作为示范。 当成型钢筋各部分误差超 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应 根据钢筋受力特征分别处 理:如其所处位置对结构 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 量用在工程上。如弯起钢 筋弯起点位置略有偏差或 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应经 过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可 用:但对结构性能有重大 影响的,或钢筋无法安装 的,则必须返工。 6 质量通病、关键工序预防控制措施 序号项目质量通病、关键工序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方法 4 模板工程 1、粱模板缺陷: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 挠;梁侧模炸模( 模板崩坍 ) ;拆模后发现粱 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

14、糙。 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 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 上; 梁底模未起拱; 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 胀,事先未留有空隙。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 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 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 先认真夯实, 铺放通长垫木, 以确 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起拱。 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 制,超过 60cm时应加钢管围檩。 支撑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 的原则。 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 木,钉紧在支柱上, 以保证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5 2、侧模缺陷:侧向弯曲过大,构件成型后 两头窄中间宽。采用模外张拉工艺时,由于 预应力反作用力,需由侧模承受,更易产生 侧

15、向弯曲。垂直方向产生弯曲,组装后与 底盘缝隙大,引起跑浆,严重者构件麻面。 扭曲变形,引起组装困难。组装后侧模 不垂直,上口大下口小。表面局部硬伤变 形。 设计截面本身垂直轴惯性 矩小,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向外变形或扭曲。 由于清模不仔细,混凝土 渣和灰浆未清除干净,侧 模受挤垫,造成垂直弯曲 或上口大下口小,不垂 直。 侧模在浇筑混凝土前未 涂隔离剂或涂得不匀,脱 模后混凝土粘结在侧模 上,清理时锤击振动,使 表面凹凸不平。 操作过程紧固件松动,使 侧模变形。支拆或搬动时 掉碰或搁支不平而变形。 焊接变形或焊缝不足,不 能起组合截面的功能,以 致一经使用即产生变形。 侧模刚度要进行力学计算,

16、 尽 量采用刚度较大的截面形式。 合页板焊接位置要正确。 为减 少旋转时的摩擦, 可在合页板 两边焊上环形垫圈。 及时检查合页板旋转孔径, 过 大则更换。销轴磨细也要及时 更换。紧固件如有掉落或变 形,要及时换备件。 制造过程焊接工艺要合理, 焊 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 7 质量通病、关键工序预防控制措施 序号项目质量通病、关键工序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方法 6 模板工程 3、 平面变形或硬伤; 构件成型过程中端模上窜,引起构件超 高; 端头外倾或内倒,不垂直; 端头埋件位移。 设计时紧固构造考虑不周,在振实混凝土过程 中引起端模活动; 用料刚度较差,经受不住混凝土的侧压力而引 起变形; 操作过程

17、中锤击、摔碰等引起变形及硬伤; 灰渣未清理干净,硬性支模引起变形。 端模加劲肋提高其刚度; 加固工艺要可靠, 位置易固定, 易装拆; 按操作规程操作,不用或少用 锤击; 有变形应及时修理,不能凑合 使用; 预埋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 防止位移。 7 混凝土工程 1、和易性不好: 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 拌合物黏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 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分层离析。 水泥等级选用不当,混凝土拌合物松散或混凝 土拌合物黏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 小,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 难以控制其均匀性。 计量工具不精确、计量制度不严格或采用不正 确的计量方法。 搅拌时间短,混凝土拌合物质地不均匀。 配合比要严格按照配比试验单要求去做。 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配比试 验单的规定; 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 制,计量要准确; 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 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 质量和用量( 每一工作班至少两 次) ; 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 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 每一工 作班至少两次 ); 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 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 时,应及时检查。 因和易性不好而影响浇筑 质量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得 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